APP下载

例谈小学数学素材呈现三策略

2015-02-28江苏扬州市江都区国际学校225000周良明

小学教学参考 2015年26期
关键词:小棒例题数量

江苏扬州市江都区国际学校(225000) 周良明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提供平台,给学生呈现丰富的素材,帮助学生探究数学规律,促进学生思维的提升和发展。那么如何才能设计出素材的完美呈现方式,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呢?现根据苏教版教材五年级内容“用字母表示数”的教学实践,谈谈体会和思考。

一、把握时机,有序呈现,引领思维

由于小学生的思维特点主要以具体形象直观为主,因而在素材呈现时,教师要遵循直观原则,把握顺序和时机,有序呈现,引领学生进行观察、比较,展开推理和判断,最终实现对规律的抽象概括。

例如,“用字母表示数”这一课,教材是通过用12根小棒分别摆出4个三角形,再将4个三角形的图形进行展现,为学生提供形象的感知素材。教学中,我发现,如果将这整个素材直接呈现给学生,就会剥夺学生独立思考的机会,不利于思维的发展。基于此,我采用动画形式,依次呈现摆三角形的过程,并依此提出问题:1.摆一个三角形用3根小棒,摆2个三角形用小棒的根数是( )×3?2.摆3个三角形用小棒的根数是( )×3?4.摆4个三角形用小棒的根数是( )×( )?在最后我将3个拼摆过程进行动态呈现,引导学生思考:在摆三角形的整个过程中,你发现了什么?在素材的有序呈现背景下,学生通过观察和比较,逐步体会到三角形的个数与小棒的根数之间的关系,发现了其中存在的数学规律,并由此概括出数的抽象概念。

以上教学,教师改变素材的呈现方式,把握时机,依次有序呈现,给了学生思考的空间和时间,让数学课堂活而不乱。

二、化静为动,跳跃呈现,提升思维

在课堂教学中,素材的呈现要契合学生的水平,才能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因此,教师要化静为动,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思考,从而提升数学思维。

“用字母表示数”在教材例题中的呈现,是先从摆1个三角形开始,逐步发展到摆4个三角形,通过让学生思考有多少个小棒,感受小棒的个数和三角形的个数的变化,然后出示问题:摆a个三角形需要使用的小棒数量是( )×( )。在教学过程中,我发现,这种呈现方式有两个弊端:其一,呈现的过程是静态的,缺乏思维挑战性,让学生感到索然寡味;其二,缺乏思维空间。从摆4个三角形直接切入到摆a个三角形,这种转变会让学生的思维缺乏缓冲而产生断层。基于此,我进行了优化设计,采用另一种方式来呈现:三角形的数量是4,那么小棒的数量为( )根?如果三角形的数量是15,小棒的数量是( )呢?如果三角形的数量是30,小棒的数量是( )呢?三角形的数量是150,那么小棒的数量是()?如果三角形的数量更多,你怎么表示小棒的数量?通过动态呈现变化过程,学生的思维被打开,自然而然地想到要用a个三角形来代表更多的数量,从而产生了对数字进行抽象概括的学习需求,大大提升了思维的张力。

三、举一反三,开放呈现,拓展思维

叶圣陶先生指出,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在小学数学教学中,例题是丰富的素材资源库,具有科学性和示范性,教师要充分发掘例题内涵,有效拓展学生的思维。

例如,“用字母表示数”的教材中有一道例题:

学校美术组有24人。

(1)书法组比美术组多6人,书法组有(24+6)人;

(2)舞蹈组比美术组多9人,舞蹈组有(24+ )人;

(3)合唱组比美术组多x人,合唱组有(24+ )人;

我在呈现时做了优化,改变了例题形式,使其更具有开放性:学校美术组有24人,书法组比美术组多( )人,书法组有( )人。学生排除了例题的干扰,能够自主填写数字,书法组比美术组多(5、8、10…)人,书法组有(24+5、24+8、24+10…)人。

此时我引导学生思考:除了这些数字,还可以怎样填写?如果x=10,x=15呢?学生由此联想到了字母a、b、c、x…那么书法组的人数就是 a+24,b+24,x+24…我继续拓展:“如果将书法组比美术组多( )人改为‘少’,结果怎样呢?当x等于10时,书法组是多少人呢?”由此,学生的思维被激活,他们能够领悟到,当x的值发生变化,24+x也会发生变化,当x的值确定,24+x的值也会确定,体验到函数的变与不变这一数学思想。

总之,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精心把握素材的呈现,优化呈现细节,就能够让数学课堂充满思维张力,有效提升学生的思维水平。

猜你喜欢

小棒例题数量
由一道简单例题所引发的思考
由一道简单例题所引发的思考
寻找规律巧算根数
统一数量再比较
一起数小棒
巧移小棒
向量中一道例题的推广及应用
问渠哪得清如许 为有源头活水来
头发的数量
我国博物馆数量达4510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