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幼学琼林》对初中写作教学的启示

2015-02-28史伟麟

现代语文 2015年31期
关键词:蒙学成语学生

○史伟麟



《幼学琼林》对初中写作教学的启示

○史伟麟

摘要:随着“国学热”的升温,传统的蒙学教育再次进入到人们的视野中。通过介绍《幼学琼林》的内容和形式上的特点,并结合当下初中生的写作现状,利用书中经典的素材、多样的语言风格、规范的编排体例,提出《幼学琼林》对初中语文写作教学的启示。《幼学琼林》中所蕴含的丰富的语文知识,有助于推动初中语文写作教学,从而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弘扬国学精华。

关键词:幼学琼林写作教学教育启示

一、《幼学琼林》简介

人们常说:“读了《增广》会说话,读了《幼学》走天下。”《幼学琼林》是我国古代最著名的蒙学读物之一,也是从清代到民国时期编排最好的读本之一。“所谓幼学,是指适合儿童启蒙学习用的课本;所谓琼林,是指书中的知识典故、名言佳句好比美玉如林。”[1]还有人认为“琼林”作为此书书名有两层意思:“一是唐德宗年间皇家内库有琼林库,比喻《幼学琼林》所收集的知识,就像皇家书库藏书一样广博丰富;二是宋代有个琼林苑,宋朝皇帝常在琼林苑赐宴款待新科进士,后来就以‘琼林’来比喻金榜题名,用‘琼林’做书名就是鼓励学童用功读书,将来有朝一日荣登金榜。”[2]《幼学琼林》原名《幼学须知》,又名《成语考》《古事寻源》,作者是明代的程登吉。《幼学琼林》所涉及的内容极其丰富,包括天文地理、历史人物、古代的典章制度、人们的饮食起居、生老病死、婚丧嫁娶等内容。真可谓包罗万象,内容广博。故其被称之为“中国古代的百科全书”。

二、当今初中语文写作教学的现状

在应试教育的今天,作文占据了语文试卷的半壁江山。一篇好文章不仅可以在考试中博人眼球,更重要的是它可体现一个学生的文学底蕴,以及学生整体的语言运用能力和整体感知能力,但如今作文教学却问题多多,亟需解决。

(一)教师重写轻说,讲解不够全面

在常规的写作教学中,教师会采用一些方法来引导学生进行写作训练,但也只局限于对写作文本的注意事项的指导,以及根据作文的材料和题目进行审题立意和对写作选材角度的分析。通常情况下,老师会找几篇优秀作文作为范文进行品评。然而,这些常规的方法很难让学生在短时间内找到写作的灵感,不能快速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使学生写出一手好文章。

(二)学生思路不清晰,语言直白空洞

学生在写作过程中,常找不到思路,把握不住主旨,不能准确立意。而且在语言运用过程中,言语过于直白,内容十分空洞,上下文衔接不好,缺少好词好句的积累,导致文章中没有亮点,作文分数不高,从而使得如何提高写作水平成为老师和学生的心病。

(三)学生读的太少,视野不够开阔

学生写作水平的高低取决于阅读量的多少,学生只有进行广泛的阅读,才会扩大其知识储备,丰富其词汇和想法,从而有效地提高写作能力。但在现实生活中,由于课业负担较重,课外读书时间较少,导致学生没有时间去丰富自己其他学科的知识,除了对语文、数学、英语、历史、地理、生物等基础学科有所了解以外,对于天文、宗教、伦理等相关知识的了解都过于浅显,视野不够开阔,写作也就无从下笔了。

三、《幼学琼林》的特点

周谷城曾说:“古代蒙学的教材和教法,普及和适用于田夫牧子、村姑里妇,最真实地反映不同时代的社会心态、文化心理、教育观念、生活习俗、道德风貌,展现人们的喜怒哀乐、理想追求,体现我国传统启蒙教育的性质、特点。体现那个时代的文化传承、良俗美序、世道人心,并且在社会进步中长久地发挥积极的作用。”[3]《幼学琼林》与其他传统的蒙学读物相比,最显著的特点就是集众家之所长,没有像《三字经》那样偏重识字,也不像《弟子规》那样偏重礼教,更不像《龙文鞭影》那样只重故事。《幼学琼林》博采众长,有其自己显著的特点,这不仅体现在内容的编排上,还体现在语言的风格上。

(一)内容丰富,包罗万象

1.格言警句丰富,用词巧妙严谨

在《幼学琼林》中有着大量的格言警句,熟读并记住这些格言,就可以在写作中信手拈来,增加文章的可读性。使文章有更多的出彩之处,同时也能增加学生自身的文学修养。如《幼学琼林·人事篇》:“识时务者为俊杰,昧先几者非明哲”。

2.成语典故有趣,历史故事生动

《幼学琼林》以极具趣味性的语言,将书中涉及的成语、典故、历史故事,生动地刻画出来,这些成语典故并不是像成语字典那样罗列出来,而是通过一则典故告诉学生一则道理,使学生在简单的话语中明其道理。同时,一些语句可提炼出常用成语,并将同类或同义和反义的成语排列成一句对仗工整的词句,读起来琅琅上口,易于背诵。

3.弘扬传统文化,学习神话传说

中国的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作为中国的蒙学经典和学习传统文化的辅助读物,《幼学琼林》非常重视对于中国优秀文化的传承和弘扬。书中海量的知识,不仅可以让学生培养独立的阅读习惯,而且书中提及的天文、地舆、岁时、朝廷、文臣、武职等方面的文化,可以促进现代文明与传统文化的融合。例如:“天下为主,诸侯一国之君”。(《幼学琼林·朝廷》)“官天下,乃以位让贤;家天下,是以位传子”。(《幼学琼林·朝廷》)这些皆为中国的传统文化常识,我们能从中看出中国古老的官僚制度、等级制度,我国古代的历史以及文化制度。

(二)语言风格多样,行文典雅可诵

《幼学琼林》作为一本蒙学读物,不仅内容丰富,而且语言风格多样,具有很强的诵读性。为了便于记忆,蒙学读物普遍读起来琅琅上口,具有音律美、节奏感等特点。在此基础上,《幼学琼林》十分讲求书的行文准则,行文极具特色。

1.句式整体对偶,体例合辙押韵

(1)句式整体对偶

著名教育家张志公曾说过:“对偶,跟押韵一样,也是汉语汉字的特点,也有利于儿童的朗读、记诵。”[4]对偶作为一种修辞方法,使得句子整齐美观、音律和谐、易咏易记。《幼学琼林》中大量使用了对偶句。其中就有同义类比和反义类比两种。

“称人有令子,曰麟趾呈祥;称宦有贤郎,曰凤毛济美”“君子之身,可大可小;丈夫之志,能屈能伸”。其中,麟趾与凤毛、君子与丈夫等都形成同类对比关系。同类对比,能够帮助蒙童在同类事物中找出其中的联系,可使蒙童加深对其意义的理解。

“肝胆相照,斯为心腹之友;意气不孚,谓之口头之交”“貌丑曰不肠,貌美曰冠玉”,刚对顺、丑对美,这些都构成了反义类比。《幼学琼林》将在意义上有鲜明对比性或相反性的词,组织在形式上两两相对的联句中,其对立性就更加突出,意义也更加明白易懂。可见,对偶的运用大大加强了文章的可诵性。

(2)体例合辙押韵

“所谓押韵,就是把同一收音字放在同一位置上,一般放在句尾。”[5]我们都知道,汉字是单音节的,如果将这些单音节的字构成整齐的词组和短句,就变得合辙押韵,也就容易让人记忆。《幼学琼林》中大量运用了韵语,但此书的韵语不要求整齐押韵,只要大致上押韵就可以。如:“鲍宣之妻,可称内助之贤。”“跋涉谓行路艰难,康庄谓道路平坦。”“得物无所用,曰如获石田;为学已大成,曰诞登道岸。”

上面这些话,虽然都构成了大致的押韵,但读者也可以看出其押韵并不是十分工整。《幼学琼林》根据需要进行编排,不强求整齐押韵,使文章读起来琅琅上口、富含韵味,听起来动听悦耳即可,能使儿童易于诵读、理解、与记忆。这都得益于其使用韵语编写却不强求整齐押韵的特点。

2.语句灵活多变,不受句式限制

在《幼学琼林》中,不仅三言、四言、五言、七言,而且长短句交替,节奏感很强。它打破了古书常用的思路,不但没有泛泛地受到句式的限制,而且还将长短不一的词句稍加解释,使之更加易懂。如“频来无忌,乃云入慕之宾;不请自来,谓之不速之客”。大大提高了书中的知识容量。

3.用句简练易懂,文章富有节奏感

“一本能够吸引蒙童去阅读的读物,必须做到读起来琅琅上口,听起来声声入耳,既有音律美,又有节奏感,这就必然要求读物讲究行文。而古代蒙学教育方式一个最突出的特点是以诵读为主,这一特点必然带来对蒙养教材可诵性的要求。只有适合于朗读的读物,才会受到蒙童的欢迎,才会在蒙学教材的家族中免受淘汰。”[6]《幼学琼林》卷一开篇就讲到:“混沌初开,乾坤始奠”“甘露、甘澍,俱指时雨;玄穹,彼苍,悉称上天。”这些简单易懂的语言,受到了蒙童的喜爱。通俗易懂的语言,使得学生更乐于学习中国的文化知识。

四、《幼学琼林》对初中写作教学的启示

在当今的语文教学中,如何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已经成为老师、家长、学生们十分关注的问题。语文学习必须要面向全体学生,提升学生的整体素养。而素材的积累,会直接地影响到作文的立意、题材、语言方式等诸多方面。

(一)经典素材丰富,便于写作发挥

俗话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可见,积累大量的素材,对增加文学功底是有显著作用的。《幼学琼林》中蕴含丰富的知识,学生熟读背诵之后,可将其直接用于适当的写作题材中,省时又省力,快速且有效。

在《幼学琼林》中,很多成语典故可以直接运用到初中生的写作之中。如:写到关于读书、关于知识的作文时,就可以用“妙笔生花”“学富五车”“流芳百世”“开卷有益”“不学无术”等著名成语,或褒或贬,都是画龙点睛之笔。在《幼学琼林》中有很多名句含有许多成语,如:“无中生有,曰画蛇添足;进退两难,曰羝羊触藩。”(《幼学琼林·鸟兽》)“管中窥豹,所见不多;坐井观天,知识不广。”(《幼学琼林·人事》)这些话中的成语至今还在广泛使用。“披星戴月”“沐雨栉风”“无中生有”“画蛇添足”“羝羊触藩”“管中窥豹”“坐井观天”,等等,这些成语简洁凝练,通俗易懂。

除了典故以外,还有很多著名的历史故事。如:“怒发冲冠,蔺相如之英气勃勃;炙手可热,唐崔铉之贵势炎炎”。(《幼学琼林·身体》)“后羿妻,奔月宫而为嫦娥;傅说死,其精神托于箕尾”。(《幼学琼林·天文》)如将这些历史故事运用于议论文写作中,会为学生的作文增添文采。不仅可以让学生的作文内容更加丰富,也能扩充词汇,使文章更加饱满,使老师眼前一亮,在众多作文中脱颖而出。在关于历史题材、文化题材、地理题材、天文题材等方面的写作中,可以将文中涉及古代常识的知识与现在的文化作对比,形成自己独特的视角,扩大知识面,从而表现出自己的文化底蕴。

名言警句已经成为初中生写作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为了使文章新颖,见解有理有据,思想独到,老师会带领学生记忆一些国内外的名人名言。在《幼学琼林》中,有很多名言警句值得借鉴。书中知识量丰富,涉及诸多方面。无论是有关兄弟的“世间最难者兄弟”(《幼学琼林·兄弟》),还是关于远大志向的“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幼学琼林·身体》),亦或关于生老病死、世态炎凉的“福寿康宁,固人之所同欲;死亡疾病,亦人所不能无”,都成为现在学生必须懂得的道理,通过写作让学生记住这些人生的道理,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不仅要告诉学生应珍惜友谊,珍惜时间,珍惜生命,还要告诉学生要树立远大志向,努力学习。

童蒙时期教育的基本逻辑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需要格物致知。文化是一个国家的根基,在《幼学琼林》中有很多弘扬和传承中国传统文化的内容。如“日星五月,谓之七政;天地与之,谓之三才”(《幼学琼林·天文》)、“日为重阳之宗,月乃太阳之象”(《幼学琼林·天文》)。除了传统文化之外,书中还有大量的神话传说,如:“心有过虑,何异杞人忧天;事不量力,不疏夸父逐日”(《幼学琼林·天文》)、“后羿妻,奔月宫而为嫦娥;傅说死,其精神脱于箕尾”(《幼学琼林·天文》),这些都是经典的神话传说,涉及我们语文教材中收入的神话传说,如“杞人忧天”“夸父逐日”“嫦娥奔月”等。如将这些神话传说恰当地运用于应用文写作中,老师会认为学生能做到学以致用,举一反三。

(二)语言形式鲜明,促进写作范式

《幼学琼林》对语文的积累具有非常积极的意义。《幼学琼林》中不仅包含天文、地理、岁时等常识性的知识,而且学生可以通过这个编排的体例进行分门别类的学习。在学习的同时,学生可积累与之相关的语言、字词等,从而扩大其语言的储备,缓解在写作中语句贫乏的情况。中学生在写作过程中,通过学习《幼学琼林》中的语言形式,能够有效提高自己的语言运用能力,使自己在写作中也可以将这些成语、字词、名句运用自如,彰显不凡功力。

在以往的学生写作过程中,多数学生都有滥用、错用、误用成语或词语的现象。错误的表达和叙述不仅影响到了写作的分数,而且显示出学生在文学修养上也略逊一筹。牢记《幼学琼林》就会使学生在用词不当上有所改善。如《地舆篇》中记道:“东岳泰山,西岳华山,南岳衡山,北岳恒山,中岳嵩山,此之谓五岳;饶之鄱阳,湘之青草,巴之洞庭,润之丹阳,苏之太湖,此之谓五湖。”学生通过背诵这段内容,可以了解中国的地理知识,简单而又有内容,文以对偶形式出现,读起来琅琅上口,易于记忆。学生可以快速地掌握常识,依此方法学习知识,用于写作当中,灵活变换,使文章丰富而有色彩。《天文篇》记载道:“披星戴月,为早夜之奔驰;沐雨栉风,为风尘之劳苦。”这里面的成语至今仍被广泛使用,而《幼学琼林》中用韵语解释成语,节奏明快,简洁凝练,牢固地掌握成语之意,可以有效地避免在写作过程中的用词不当现象。

(三)编排体例规范,利于写作模仿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曾多次强调写作的源头来自于充实的生活。学生不仅要掌握丰富的知识,还要将所学、所思、所想运用到语文学习中。对于没有社会经历的青少年来说,一本百科全书式的书籍就如同一把钥匙,可以通过它打开大千世界的大门。《幼学琼林》在训练写作方面有着不容忽视的作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提出:“写作要有真情实感,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感受、体验和思考。”[7]这无疑要求学生要了解天文、地理、人文、社科等各方面的常识。那么,《幼学琼林》在此基础上对学生的认知会有一个很详尽的指导和引领。

《幼学琼林》作为优秀的蒙学读本,在编排体例上采取了类书的编排方式,类书的形式对初中生学习和理解具体知识有很大的帮助。因其语言大多是韵语,而且编排十分重视词句的相似性,这种编排的方式十分符合儿童认知心理学,使学生更容易建立起词汇信息库,快速地掌握新的词汇和语句,养成在写作前对写作的对象进行正确分类的习惯,明确自己的写作对象,正确使用有细微差别的词语,使文章整体更加和谐生动。

教师在写作教学中,也要注重培养学生观察思考、表达创造的能力,这一阶段也是培养语言运用能力的黄金时期,要鼓励学生通过诵读和模仿,自由地表达有创意的想法,鼓励学生在写作过程中善于想象,自由发挥。通过反复诵读,背诵全文,努力做到无论写什么话题都有话可说,有理可据。要利用好《幼学琼林》中涉及的文化知识、语文知识,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提高其文学修养和写作水平。

学生在写作过程中,尤其是在议论文写作中,首先需要明确中心论点,提供丰富有条理的论据,如写友谊的时候,《兄弟篇》中写道:“肝胆相照,斯为心腹之友;义气不孚,谓之口头之交。”在这句话中,有两个对比,一个是“心腹之友”,一个“口头之交”,将这个两个词进行对比论证,在中学生的写作训练中,如果通过这种方式进行训练,不仅可以使学生明确在写作过程中的目标对象,而且可以锻炼他们在写作中正确使用恰当的词语或成语,从而达到用词准确的目的。

五、结语

《幼学琼林》虽然篇幅短小,但却包含了大量的国学知识,其丰富的知识储备,为现在的语文写作教学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可借鉴之处颇多。《幼学琼林》无论是在语言风格,还是在素材整理上,都对当今的写作教学乃至语文教育产生了重要的影响,给予我们丰富的启示。但书中不乏宣传封建伦理道德的内容,我们还是要以批判继承的眼光去解读作品,古为今用,扬长避短,汲取营养,弘扬国学精华。

注释:

[1]浦卫忠:《中国古代蒙学教育——历代少儿启蒙教育方法》,北京:城市出版社,1996年版。

[2]洪镇涛:《幼学琼林》,上海:上海大学出版社,2012年版,第1期。

[3]周谷城:《传统蒙学丛书序》,《龙文鞭影》,长沙:岳麓书社,1986年版,第2页。

[4]张志公:《传统语文教育教材论——暨蒙学书目和书影》,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2年版,第77页。

[5]王力:《诗词格律十讲》,上海:商务印书馆,2002年版,第2页。

[6]王向阳:《幼学琼林蒙养特点探微》,娄底师专学报,1994年,第1期。

[7]《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年版,第16页。

(史伟麟吉林长春长春师范大学文学院130032)

猜你喜欢

蒙学成语学生
基于CiteSpace的蒙学教材研究可视化分析
日新才能启蒙
赶不走的学生
学生写话
拼成语
宋明蒙学中的音乐教育对当代儿童音乐教育的启示
猜成语
教授经典的蒙学,还是蒙学的经典?
聪明的学生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