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控铣床刀具选择探究
2015-02-28周亮
周 亮
(衡阳市广播电视大学 湖南衡阳 421000)
数控铣床刀具选择探究
周 亮
(衡阳市广播电视大学 湖南衡阳 421000)
随着工业水平的发展,数控铣床在现代化工业生产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在数控铣床中合理的选择刀具是一件很重要的事,能否正确的选择刀具决定着加工零件的质量、加工的效率、加工成本等。本文从三个方面对数控铣刀的选择进行了探究。
数控铣床刀具 数控编程 铣刀的选用
与传统铣床切削加工相比较,数控铣床对切削加工刀具的要求更高,铣削刀具的刚性、强度、耐用度和安装调整方法都会直接影响切削加工的工作效率;刀具的本身精度,尺寸稳定性都会直接影响工件的加工精度及表面的加工质量,合理选用切削刀具也是数控加工工艺中的重要内容之一。[1]
一、铣削加工对刀具的要求
金属在切削过程中,刀具切削部分是在较大的切削压力、较高的切削温度及剧烈摩擦条件下工作的。在切削不均匀或断续加工时,刀具会受到很大的冲击和振动,因此,刀具切削部分材料应具备如下性能:
1.铣刀刚性要好。一是为提高生产效率而采用大切削用量的需要;二是为适应数控铣床加工过程中难以调整切削用量的特点。当工件各处的加工余量相差悬殊时,通用铣床遇到这种情况很容易采取分层铣削方法加以解决,而数控铣削就必须按程序规定的走刀路线前进,遇到余量大时无法象通用铣床那样“随机应变”,除非在编程时能够预先考虑到,否则铣刀必须返回原点,用改变切削面高度或加大刀具半径补偿值的方法从头开始加工,多走几刀。但这样势必造成余量少的地方经常走空刀,降低了生产效率,如刀具刚性较好就不必这么办。[2]
2.铣刀的耐用度要高。尤其是当一把铣刀加工的内容很多时,如刀具不耐用而磨损较快,就会影响工件的表面质量与加工精度,而且会增加换刀引起的调刀与对刀次数,也会使工作表面留下因对刀误差而形成的接刀台阶,降低了工件的表面质量。
3.高耐热性与化学稳定性。高耐热性,是指刀具在高温下仍能保持原有的硬度,强度,韧度以及耐磨性。化学稳定性,是指高温下不易与加工材料或周围介质发生化学反应的能力,包括抗氧化能力。化学稳定性越高,刀具磨损越慢,加工表面质量越好。
4.足够的强度和韧度。切削时刀具要能承受各种压力与冲击。一般用抗弯强度和冲击来衡量材料强度与韧度的高低。
二、铣床刀具的选择
刀具的选择是在数控编程的人机交互状态下进行的。应根据铣床的加工能力、工件材科的性能、加工工序切削用量以及其它相关因素正确选用刀具及刀柄。刀具选择总的原则是:安装调整方便、刚性好、耐用度和精度高。在满足加工要求的前提下,尽量选择较短的刀柄,以提高刀具加工的刚性。
1.选取刀具时,要使刀具的尺寸与被加工工件的表面尺寸相适应。生产中,平面零件周边轮廓的加工,常采用立铣刀;铣削平面时,应选硬质合金刀片铣刀,加工凸台、凹槽时,选高速钢立铣刀;加工毛坯表面或粗加工孔时,可选取镶硬质合金刀片的玉米铣刀;对一些立体型面和变斜角轮廓外形的加工,常采用球头铣刀、环形铣刀、锥形铣刀和盘形铣刀。
2.在进行自由曲面(模具)加工时,由于球头刀具的端部切削速度为零,因此,为保证加工精度,切削行距一般采用顶端密距,故球头常用于曲面的精加工。曲面加工,铣刀为镶硬质合金与可转位刀片的球头铣刀。球头铣刀适用于加工曲率较小的曲面加工。鼓形铣刀,多用于铣 削飞机变斜角面零件。变斜角面零件若用圆柱铣刀加工,则需四、五坐标加工。鼓形铣刀与圆头刀相比,其残留高度较小,生产效率也高。而平头刀具在表面加工质量和切削效率方面都优于球头刀,因此,只要在保证不过切的前提下,无论是曲面的粗加工还是精加工,都应优先选择平头刀。另外,刀具的耐用度和精度与刀具价格关系极大,必须引起注意的是,在大多数情况下,选择好的刀具虽然增加了刀具成本,但由此带来的加工质量和加工效率的提高,则可以使整个加工成本大大降低。
3.在加工中心上,各种刀具分别装在刀库上,按程序规定随时进行选刀和按刀动作。因此必须采用标准刀柄,以便使钻、镗、扩、铣削等工序用的标准刀具迅速、准确地装到铣床主轴或刀库上去。编程人员应了解铣床上所用刀柄的结构尺寸、调整方法以及调整范围,以便在编程时确定刀具的径向和轴向尺寸。目前我国的加工中心采用TSG工具系统,其刀柄有直柄(3种规格)和锥柄(4种规格)2种,共包括16种不同用途的刀柄。
4.在经济型数控铣床的加工过程中,由于刀具的刃磨、测量和更换多为人工手动进行,占用辅助时间较长,因此,必须合理安排刀具的排列顺序。一般应遵循以下原则:①尽量减少刀具数量;②一把刀具装夹后,应完成其所能进行的所有加工步骤;粗精加工的刀具应分开使用,即使是相同尺寸规格的刀具;④先铣后钻;⑤先进行曲面精加工,后进行二维轮廓精加工;⑥在可能的情况下,应尽可能利用数控铣床的自动换刀功能,以提高生产效率等。[3]
三、刀具选用时应该符合下列原则
1.平面铣削应选用不重磨硬质合金端铣刀或立铣刀。一般采用二次走刀,第一次走刀最好用端铣刀粗铣,沿工件表面连续走刀。注意选好每次走刀宽度和铣刀直径,使接刀刀痕不影响精切走刀精度。因此加工余量大又不均匀时,铣刀直径要选小些。精加工时铣刀直径要选大些,最好能包容加工面的整个宽度。
2.立铣刀和镶硬质合金刀片的端铣刀主要用于加工凸台、凹槽和箱口面。为了 提高槽宽的加工精度,减少铣刀的种类,加工时可采用直径比槽宽小的铣刀,先铣槽的中间部分,然后用刀具半径补偿功能铣槽的两边。
3.铣削平面零件的周边轮廓一般采用立铣刀。
4.加工型面零件和变斜角轮廓外形时常采用球头刀、环形刀、鼓形刀和锥形刀等。
5.加工中采用机夹可转位刀具。可转位刀具即不重磨刀具。它具有多个刀尖位置尺寸一致的切削刃,可减少换刀和对刀。
[1]何宏伟.数控铣削(加工中心)技术训练 北京 语文出版社2015
[2]王志平.数控机床及应用.北京 高教出版社2010
[3]徐刚.数控加工技术技术.北京 高教出版社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