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也谈"惩罚教育"艺术

2015-02-28张丙才

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教师版) 2015年15期
关键词:体罚惩罚同学

张丙才

(河北省承德市平泉县黄土梁子学区 河北平泉 067500)

也谈"惩罚教育"艺术

张丙才

(河北省承德市平泉县黄土梁子学区 河北平泉 067500)

适当的"惩罚教育",不但会纠正学生的错误,转化学生的思想观念,还会成为学生全面发展的动力。但"惩罚教育"要讲究艺术,要遵循"有据""有度""有趣"的原则。

惩罚教育 艺术 原则

对学生进行“惩罚”“体罚”,目前是教育界存在争议的话题。各有定论,褒贬不一。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不管怎样,在法律上,惩罚和体罚学生都不予支持。然而,“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孰能无过?作为一位专门从事教育教学的工作者,所见学生之过,数不胜数,熟视无睹,不行!对其进行体罚、制裁,又是国家《教育法》三令五申严禁的。但教育离不开奖惩,酸甜苦辣本来就是生活的味道。奖励就像糖果一样爽口,能满足孩子积极心理的需要;惩罚就像一味苦药,有着根治病灶的疗效。教育孩子的方法多种多样,像奖励、批评和宽容等等不可胜数。我认为,严禁体罚学生不等于取消“惩罚教育”,体罚和“惩罚教育”是两个截然不同的概念。一位有实干精神,有责任心的教师在教育教学中不可能不出现“惩罚教育”。还有,面对一些屡教不改的学生,说服教育是多么苍白无力!因此,适当来点不同于体罚的“惩罚教育”,不但会纠正学生的错误,转化学生的思想观念,还会成为学生全面发展的动力。成为学生获得知识的途径,为教育教学起到积极作用。但欲使“惩罚教育”发挥作用,应讲究艺术性。

一、“罚”得出色

出色,指“惩罚”学生有特色,效果好,效率高。“惩罚”学生,是教师教育教学中运用的一种手段。既然不是目的,就应该讲求实效。学生做错题,写错字,是常事,错一道做十道,错一遍抄百遍,也是不少教师常用的招数,有什么用?学生只不过忙于应付,凑凑遍数罢了。倒不如做错题“罚”他当一回老师,把错题弄懂后讲给学生听,写错字“罚”他找出几个与错字相近的字加以区别,从而牢固掌握;学生之间产生摩擦,打架也时有发生,对于这事也要进行“惩罚”:讲讲事情的经过,谈谈感想,说说后果。这样既处理了问题,又培养了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为学生写作提供了条件,奠定了基础。

二、“罚”得出边

出边,指“惩罚”的范围广。小学生由于他们的年龄所限,自制力很差,有很多不良的习惯,有的自身也存在着一些缺点,只要我发现,就要“罚”:对穿衣不整不洁的同学,“罚”他每天早自习后,检查所有同学穿衣不洁的坏现象,并寻找“接班人”。学生有了“权利”,“工作”爱干,当然也改掉了自身及所有同学穿衣不洁的坏习惯;口吃的同学,“罚”他每天早自习朗读课文半小时,并利用业余时间给大家讲故事,以矫正口吃;近视眼的“罚”他每天坚持做眼保健操;经常闹病身体不好的,视情况“罚”他每天放学后,操场跑三圈,以后逐增;经常不完成作业的,“罚”他肩负检查别人作业的任务;乱花钱的“罚”他给班级同学读一段:“关于贫困山区孩子上不起学的报纸”;爱说谎话的,小偷小摸的,学习偏科的,不爱劳动的等种种不良行为都及时采取有效手段,以免铸成大错。

三、“罚”得出奇

出奇,指“惩罚”学生的方法多、式样全。每个人,对于常走的重复路都有一种厌烦的心理,你的做法再对、再好,时间久了也会褪色。故而讲究方法:不做或忘做值日的,写一文章——《今天我没做值日》;损坏桌椅的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整修实践;品德不好的,偷偷地“罚”他搜集并给大家讲雷锋等先进人物的故事;爱说脏话的推选他做文明礼貌宣传员;写字不好的“罚”他三周后出一次板报。这样,既改掉了学生的毛病,又使学生感到一个“新”字,乐于接受。

惩戒的前提是师爱。爱学生,关心学生,就会自觉运用各种办法来教育学生,手段和办法都是为观念服务的。惩罚教育要注意尊重学生的人格,要与人为善,要讲究效果。“惩罚”有目的,也应有原则:

一、“罚”有据

“惩罚”学生,应有理有据,每事都应弄清事情的真相后才能采取必要的手段,不能“罚屈”没有过错的学生。要使“惩罚”准确奏效,使学生接受并改正,必须进行周密调查。

二、“罚”有度

“惩罚”的目的是为了使学生改正错误,缺点,逐步趋向完美。小学生必定还是孩子,过错再严重,大多也是无意造成的。故“惩罚”要有尺度,不要感情用事,否则学生既改不掉毛病,又会产生逆反心理。“罚”得过头,还会造成他在同学面前抬不起头来,从此一落千丈的恶果。

三、“罚”有趣

说是“惩罚”不如说是给每个学生据其“毛病”选择一项改正错误的“个人活动”。学生在接受“惩罚”时没有心理压抑,而感到这是一次锻炼的机会。学生在“工作”或无意中改掉了毛病,获得了知识,培养了能力。这不能不说是教师教育教学中的一大成功。

任何事物都有利就有弊,惩罚是一门艺术,不是不能不用,但要慎用。如果你没有准备好配方,你就暂时不要拿起“惩罚”这个武器。

其实,孩子的天性就是最爱玩,剥夺他们一点点玩的时间,或许对他们来说就是最大的“惩罚”了。

美国教育家说“没有惩罚的教育,是脆弱的教育”。没有惩罚的教育是易碎品,培养出来的学生在现实的真相面前,会在挫折和失败中崩溃,不能经风雨,不能傲风雪,不能抗挫折,这些直接影响了孩子的可持续发展。生活中时时处处都离不开惩罚,不是人为可以回避的。

总之,“惩罚”学生是在尊重他人格的前提下,用适时适地适当的方法,给孩子机会改正错误,并加以正确手段,以激励孩子的自尊,自信和自爱之感,使孩子对教师的教育方法口服心服。如此,才能激发孩子的自愧、自警、自戒之心。

猜你喜欢

体罚惩罚同学
神的惩罚
Jokes笑话
帮助同学
奇怪的新同学
同学会上的残酷真相
惩罚
难忘的体罚
美国教育体罚的渊源,现状与前景
真正的惩罚等
全球第25个儿童权利日:何时告别暴力和体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