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提高初中数学教学课堂有效性的实践探索

2015-02-28黄光升

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教师版) 2015年15期
关键词:教学计划教学活动有效性

黄光升

(福建省清流县城关中学 福建清流 365300)

提高初中数学教学课堂有效性的实践探索

黄光升

(福建省清流县城关中学 福建清流 365300)

随着新一轮国家教育体制改革的深化,对于教师特别是基层课程的教师在教学方式、方法、手段上面都有了一系列的变革,在教学过程中如何提高学生的主动性与积极性,全面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与综合素质,是广大教师们的普遍追求。笔者从自身实践出发,从课前准备、课中教学、课后反思几个方面探索提高数学教学活动有效性的的策略,以期为相关教学工作者提供一定的参考。

初中数学 有效性 教学实践

对相当一部分学生来说,初中数据课程是非常枯燥的,然而数学学科相对其他学科来说又是相当重要的,是其他学科的基础。能否学好数学,直观关系到学识未来的全面发展,因此数学教师的责任及挑战巨大。教育体制改革以来,过去教师“灌输式”的教学方法已不再适用,所以数学教师必须通过实践积累,注重教学有效性的提高,才能不断适应新的教育体制。笔者基于实践经验,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提高课堂有效性。

一、课前充分的教学准备

(一)制定合理的教学计划与目标

初中数学教师最基本的教学目标是完成教学任务,然而在新的教育体制下,教师绝不能仅仅满足于最基本的教学目标,而是应该从学生出发,以让学生理解并掌握教学内容为目标。有了正确的目标,才能引导今后的教学任务朝着正确的方向走,进而帮助学生有效的学习,提高教学课堂的教学效果[1]。

教学计划是教师根据教学进度和学生学习情况来对教学活动的安排,在教学实践中,部分教师往往没有详细的教学计划,而是按照课堂时间,讲述到哪里就到哪里,没有考虑到学生的接收程度以及教学进度。所以,提高教学质量就必须要制定合理的教学计划。教学计划的制定可以分为不同的层次来执行。首先,教师可以根据本学期的教学任务制定学期总计划,然后再进行教学计划的阶段性划分,完成各个阶段的教学任务安排。其次,教师要从学生的基础及对教学内容的接收能力出发,做好每堂课的课前计划,只有这样,教师才能帮助学生循序渐进掌握教学内容,从而提高教学的有效性[2]。

(二)精研教材

在教学前,做好充分的准备,就必须精研教材。《初中数学课程标准》强调“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因此教师在课前要精研教材,深入理解教学内容中的每个内涵,并研究其中的的联系,只有这样,才能将各个单独的教学内容串联起来,能勾勒出一条即基于数学课程标准要求的,又结合学生实际的课堂活动线索。其次,深入分析学生之间的差异性,对于学习基础、特长都存在差异的学生而言,其接受能力存在较大差异是客观存在的,通过深研教材,找出学生与教师、学生与数学、学生与课堂之间的联系,才能选择合适的教学方式,让更多的学生理解教学内容,保证教学的有效性。最后,课前精心做好教学策划,在教学策划时,一方面要以学生为主体,将学生与老师之间的互动交流放在重要位置,促进教师与学生之间的良性互动,培养学生自主探讨问题的兴趣;另一方面要有意识的引导学生自主构建知识体系,将数学理论知识串联为一个整体,加深对相关理论知识的认识。

二、课中参与式教学方式

(一)注重课堂气氛,培养学生发散性思维

数学教师要想带动课堂气氛、吸引学生注意力,将枯燥的数学课题变得生动有趣,有必要在教学过程中引入合适的案例或情景,从而营造一个探索式轻松的学习环境,让学生在生动的教学气氛中,通过自身探索,从而找到解题思路与方法。一方面,教师需要在注重这方面思维能力的培养,在完全理解教学内容的基础上,创造恰当易懂的情境,将教学内容的“本质”融入到简单易懂的事务中,同时也可通过小组合作的形式,进行讨论,激励学生勇于发表自己的观点,从而加深学生对这些问题的理解,提升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另一方面,培养学生发散式思维,例如,在学习了三角形的中位线的性质这一知识点以后,引导学生发散思维,探索平行四、菱形、矩形以及任意四边形四边中点的连线所构成的四边形分别会是怎样的四边形?并说明理由。这样在发散思维中有助于加深学生对于知识点的理解总之,合理的进入情境,能带动课堂气氛,吸引学生注意力,是培养学习创造性思维的有效策略。

(二)注重教学方式,培养学生自主解决问题能力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除了让学生掌握学习内容,更要注重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3]。在每节课前复习前面内容,在每章学习完后要积极的对所学内容引导学生归纳与总结,并对每个知识点配以一定的习题,使学生在做习题中进一步强化知识点,并提高其解决问题的能力。另外在课堂中,可能存在学生提问的情况,此时,教师可不必急于解答,应该首先留出一定的时间给学生思考,然后对相应的知识点进行一定的分析与引导,让学生自己再头脑中形成找到知识点与解决问题的联系,从而找到解决方法,通过这种方式能够让学生印象更为深刻,对此类问题理解也更为透彻。这种注重自学式的培养方式,也可用于其他学科中,进而提高学习的有效性。

三、课后及时教学反思

叶澜教授更说:“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不可能成为名师,如果一个教师写三年教学反思就有可能成为名师。”[4]。因此,教师在课后进行反思是相当必要的。首先,要反思教学内容,反思教学内容是否安排恰当合理;其次要反思教学活动,反思教学活动中学生的接收理解情况;最后,提出相应的改进方案,根据反思及学生的反馈情况,反思下一次课堂应该弥补和改进之处。总之,教师在完成教学活动后,要及时掌握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以便在下一次教学活动中及时有效的进行调整,从而不断的改进教学方法,切实提高初中数学教学的有效性。

总之,本文通过对课前、课中、课后几个方面对高初中数学教学活动的有效性进行了探索,可以发现数学教学是一个综合性的创造性活动。课前要制定合理的教学目标与计划,并精研教学内容;课中要创造情镜,转变方式,培养学生发散性思维及解决问题的能力;课后要注意及时有效的反思。只有通过这种方式,才能适应教育体制改革下的新的教学要求,才能提高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及学习能力,才能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1]汪君未.关于提高初中数学课堂有效性的策略探讨[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1,06(01):117-118.

[2]汤占江.再论初中数学教学效果的提高策略[J].中国校外教育,

[3].岑志庆.新课程标准下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策略研究[J].考试周刊,2007(49).

[4].刘春来.基于新课程理念下初中数学教学有效性的研究[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12(06).

猜你喜欢

教学计划教学活动有效性
住培教学活动指南专题
小学数学实践教学活动初探
如何提高英语教学的有效性
制造业内部控制有效性的实现
提高家庭作业有效性的理论思考
《30米快速跑》单元教学计划
如何构建低耗高效的高中数学教学活动
像历史学家一样阅读:深度学习与启示——以美国《埃及金字塔》教学计划为例
教师专业化视角下的“美国史教学计划”
高中语文阅读教学活动设计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