沟通从"心"开始
——浅谈公办民工子弟学校家庭教育的缺失
2015-02-28林朝凤
林朝凤
(浙江省余姚市丰北初级中学 浙江余姚 315400)
沟通从"心"开始
——浅谈公办民工子弟学校家庭教育的缺失
林朝凤
(浙江省余姚市丰北初级中学 浙江余姚 315400)
公办民工子弟学校服务的学生是一群比较特殊的群体,他们的生活习惯跟本地生大不相同,学习习惯也比较差,他们的父母文化水平较低,又忙于工作和照顾家庭,导致家庭教育这一块跟不上,如何解决这一问题呢?
问题学生 学校管理 家庭教育 沟通
我现在带的这批学生,是我们学校成为公办民工子弟学校的第一届学生。刚开始带他们时,感觉他们与以前的学生没有什么区别,一样的天真可爱,一样的活泼好动,但与他们相处得越久,越能感觉到他们的不同。”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我们的学生来自五湖四海,学生在校的表现与他们在家的生活习惯是相互影响的,他们的生活习惯渗透到平时的行为表现中。而且,“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时代在发展,每代人都在悄悄地改变。所以,我感觉每经历一届学生,都是教师的一次成长,教师必须在实践中摸索出更多合适的办法。成长中的点点滴滴,像一个个电影片段,总萦绕在我的脑海……
一、一场与一个的迟到生的“战斗”
学生小水,平时就懒散,本学期已迟到屡记达15次。刚开始时,我隔三差五地找他谈话。首先对他上学期守时的习惯表示肯定,然后指出他在这个学期有些松懈了,最后问他迟到的原因,无外乎是起晚了,或出门晚了,没有赶上公交车。我一直劝说他早睡早起,出门时间也定个闹钟,自己想办法做到不迟到,做一个守时的学生,但收效甚微,他依旧保持一周至少迟到一次的频率,有时快下早自修时,他才姗姗来迟。后来,我把他叫到办公室,叫他面壁思过,他的不耐烦达到极点,因为他累了,或者说困了,他每天晚上在家看网络小说要看到十二点左右才睡,平时又不喜欢锻炼,没有朝气,站一会儿,就累了。经过数次的劝说,教育,终于找到了"面壁思过"这个对症的方法。后来几天,他每天到校都很准时,同时,我及时在班里表扬了他的进步,同学们都为他鼓掌,让他很有动力,从此不再迟到了。“拔出萝卜带出泥”,通过家访和平时的观察,我了解到,这里的孩子,父母远离家乡,常年在外打拼,他们打工的最大目的就是多赚些钱以改善家里的经济状况。由于忙于生计,早出晚归,甚至常年加夜班,他们对孩子大多疏于管教,只负责孩子吃饱穿暖。孩子小的时候,一般呆在家里看电视,或找小伙伴玩,由于年纪小,很少出去惹事,也不跟父母顶撞,小学的课业负担也较轻,素质报告单上,老师给的基本上是“优”,“良”,所以在家长眼里,他们个个都是乖孩子。等现在上初中了,进入了青春叛逆期,接触的面也广了,心也活泛了,或出去上网,或去K歌,或宅在家里打游戏,一玩就是深夜,甚至通宵,这时,家长觉得孩子不听话了,但没有去找症结在哪,总一味地怪孩子,导致与孩子的沟通越来越困难。孩子的成长,离不开父母的关心和陪伴。父母的确爱孩子,起早贪黑地干活,就是为了给下一代创造更好的生活条件,他们的付出,他们对孩子的爱,孩子经常感受不到,孩子有时只记得父母的唠叨,只看见父母各种不满的表情。父母要多些陪伴,多些倾听,让孩子感受到父母的爱。这样,才易于沟通。
二、一只手机引发的“悲情戏”
初二年级有个学生因吸烟受到了调查,而引起了连环”爆炸”,我班的班长因带手机,也列入其中。昨天我调查她时,她时而嚎啕大哭,时而抽抽噎噎,如此反复,持续了一个中午。她大哭的原因,我想有两个:一是害怕,二是想不通。害怕处分,更害怕她父亲知道此事后,感到脸上无光,因为她平时的成绩和表现,一直以来使她父亲成为老乡中懂得教育子女的典范。想不通是:她带来的主要目的是看科学视频,受到的处分却和天天拿来上网的学生一样。手机的最大功能无非两个:上网和打电话,她弃主要功能而用次要功能,这种说法太牵强。退一万步讲,即使现在带手机来是为了学习,但是带手机本身就是一件严重违纪事件,而且尝到甜头后,难免胆子越来越大,在错误的道路越走越远。她的哭声让我于心不忍,我的心也似乎被她哭碎了,所以我劝她:这次就当作成长道路上的经验教训,以后不管做什么事,都要考虑后果,不能做触及校纪校规的”红线”事。作为班长,班级的榜样,为什么也会做出这样的违纪的事呢?因为他们习惯了,把它视为习以为常的事,见怪不怪了。学校每天都有值日生作宿舍卫生和纪律的记录,但没有一个学生反映上来。他们跟宿管老师也玩起了“游击战”,半夜里玩手机,甚至借着路灯悄悄打牌。住宿的原因大多数因为路远,也有部分因为家长没时间管教,把教育孩子的事完全给了学校,忘了自己才是孩子的第一监护人。学校的确有严格的纪律约束他们,但他们平时和周末太散漫了,到了学校如何收得了心?所以家长平时要配合学校,把教育孩子放在第一位。如果孩子现在好吃懒做,沉湎于动漫游戏,网络小说,聊天交友,长大后游手好闲,不务正业,自己的打拼又有何意义?外出打拼,就是为了下一代生活得更好,教育好孩子,让他自立成长,成为家里的顶梁柱,其实是最大的投资。同时,教育要注意方法,教育不是教训,不能平时不管不问,知道孩子犯错了,就痛骂一顿,或暴打一顿,教育要浸透于平时生活的点滴中,着力于培养孩子的自觉习惯。
三、一封给即将远行的孩子的信
亲爱的同学们:
再过几天,你们就要背上行囊,踏上回家的旅程了,而且你们将在老家完成学业,参加中考,再也不会回来。我有诸多的不舍,但也无法阻这一切的发生。
你们是一群名副其实的小候鸟,从小跟随父母,在这里上学,你们已经习惯了这里的生活,也不愿与父母分开,但为了学业,为了能考上自己理想的学校,不得不离开父母,独自在老家继续学习。老家在你们心目中,是一个模糊的概念,生活习惯也会大不相同,你们回去后,一定要尽快地适应新的环境,适应老师的教学方式,还要随和大方,尽早融入新的班集体。可能班上像你们这种情况的同学不会少,不要孤立自己。你们有的靠亲戚照顾,有的住寄宿学校,但还有的需要走读,而家里只有年迈的爷爷奶奶。你们一定要照顾好自己,以前是“穷人的孩子早当家”,现在是“留守的孩子早当家”。还有一个最无法回避的问题:该如何完成学业?会不会变成飞出笼子的鸟儿,脱缰的马儿?无拘无束是否会导致无法无天?爷爷奶奶,亲戚朋友只能照顾你们的生活,很难进行严格有效的教育。你们也长大了,还有三个月将参加学业考试,要时刻牢记自己在老家读书的目标,鞭策自己,远离各种诱惑。
最后,祝你们
学有所成
健康成长!
你们的老师
Miss Lin这些孩子,由于各种原因,不得不离开父母,独自回老家读书。他们还稚气未脱,如何能很好地约束自己?有的孩子回老家后,在学习,生活上都不适应,有很“自由”,导致成绩一落千丈,无缘考上理想的高中;有的孩子名义上转学了,回老家后,无人管教或不听管教,本来成绩也不理想,又无心读书,最后还是辍学了,又出来打工了。父母角色的缺失,直接影响孩子的成长。父母在外地打工,孩子却得中途回老家读书,这对家长,孩子来说,都是个无奈之举。家长要从心底认识到教育,特别是基础教育的重要性。吃饱穿暖是生存的必要条件,从长远利益看,基础教育也是生存的必要条件。基础知识,基本能力,将让一个人受益终生。这时,父母一定要找一个可以依靠的人或家庭,来充当家长的角色,以填补家庭教育的空白。如果有可能,最好和孩子一起回家乡,在家乡寻求发展,因为对孩子来说,无论身在何处,有父母的地方才是家。
家庭教育的缺失,导致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脱节,阻碍孩子的健康成长。问题的凸显,需要有效的解决方法。为此,学校设立了每月的家长开放日,由专门教师讲座,传授家庭教育方法,家长之间也可以互相沟通,交流家庭教育经验。沟通的形式可以多种多样,目的只有一个:逐步改变学生部分家长目前错误的家庭教育观念。班主任可以充分发挥校讯通的作用,经常发送温馨提示。针对不同时期的要求,或不同学生的特点,分别采取群发或个别发送的方式。这些,是我个人的体会和一些不成熟的想法,请大家多多指教,但愿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引起大家更多的思考,从而找出更有效的解决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