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皖北濉溪方言的词缀
——兼与秦晋方言比较

2015-02-28郭辉郭迪迪

咸阳师范学院学报 2015年1期
关键词:词缀后缀形容词

郭辉,郭迪迪

皖北濉溪方言的词缀
——兼与秦晋方言比较

郭辉1,2,郭迪迪2

(1.淮北职业技术学院旅管系,安徽淮北235000;2.淮北师范大学文学院,安徽淮北235000)

运用单点描写、共时比较的方法,对濉溪方言的“前缀、中缀、后缀”进行了细致地描写与分析,指出了一些词缀的来源,并与秦晋方言作了比较。

濉溪方言;词缀;来源;秦晋方言比较

1 引言

按《中国语言地图集》[1]的分区,濉溪方言属中原官话郑曹片。濉溪话是笔者母语,本文语料主要是笔者调查而得,并参考了时彦的研究成果。

词缀是附加在词根上的构词成分,多数是虚化的产物,意义较虚甚至很虚。根据词缀在词语中的位置来看,词缀可以分为前缀、中缀和后缀。濉溪方言的前缀、中缀和后缀较丰富,本文只描写和分析濉溪方言中较有特色的前缀、中缀和后缀。

2 濉溪方言中的词缀

2.1前缀

2.1.1名词前缀

濉溪方言中的前缀常用的有“老、阿(只用于“阿姨”)、第、初、小”等,多数与普通话差别不大,只有“老”与个别语素组合时与普通话有异,[2]47如“老白布(指很粗糙的棉质白布)、老婆婆(指婆母)、老公公(指公公)等。另外,还有几个普通话中少用的前缀,如:

前缀“俺”可用在亲属称谓词前。孟庆惠[3]83认为,“俺”单用时是“我”的意思。但在皖北中原官话的口语直呼祖父母、父母亲和兄弟姐妹时,“俺”的本义就不那么清楚了。例如“俺奶”“俺娘”等等,称呼中虽然不存在“你”或“他”的必要,例如:“俺爷,俺奶叫你回家吃饭。”但在口语中却仍然习惯前加“俺”。显然,在这些亲属称谓词中的“俺”意义已经虚化,主要作用是为了表示亲昵,敬重的感情色彩,它与吴语中的称呼词“阿爸”“阿姨”“阿毛”中的“阿”前缀起的作用相似。濉溪方言中的“俺”具有增义和衍音功能。

洋[iaŋ44]洋布细白布、洋线子线、洋胰子肥皂、洋铁白铁皮、洋车子自行车、洋槐槐树、洋钉铁钉、洋瓷盆搪瓷盆、洋头分头、洋火火柴、洋油煤油。

“洋”是一个全黏着词缀,具有成词、衍音或变义功能。邢向东[4]517认为,“洋—X”是在原词或词根的基础上,根据事物的某种相似性,在某事物名词前加上“洋”构成的新词。尽管个别词的“洋”还似乎有一点意思,但总体上看,“洋”的虚化程度已经很高,作为前缀分析是不存在疑问的。孙立新[5]104-111在《关中方言语法研究》中提出“人品名词”和“处所名词”的准后缀问题,在2014年8月内蒙古大学召开的“第六届西北方言与民俗国际学术研讨会”上,孙教授认为“洋”应称作准前缀。我们认为词缀“洋”在“洋油煤油、洋火火柴、洋车子自行车、洋胰子肥皂”等词中的确还有点意思,处理为准前缀较为妥当。

这些加“洋”缀的词中,有一些曾是舶来品的名称。至今在老辈人的话里还残留着它们的历史印记,如“洋柿子西红柿、洋胰子肥皂、洋油煤油”。

但许多东西其实并不是从外国进口的(如“洋瓷碗搪瓷碗、洋槐花槐树的花、洋钱银元”),也被命名为“洋X”,反映了在闭塞状态下人们对新事物的看法。

二[ɭ53]二红砖鲁莽的人、二乎头不成熟的人、二混子不务正业者/滥竽充数者、二拼子说话不着边际的人、二皮脸脸皮厚者、二乎眼魔术。

钱曾怡[6]225认为,“二”做前缀构成的名词,多指称有某种性格或处于某种状态的人,含有轻蔑或讽刺的意味。濉溪方言中,数词“二”用在名词前已虚化,具有增义功能和衍音功能。

小[ɕiɔ24]小他、小华子、小黑、小毛蛋、小七。

“小”作为前缀,不只是增加了一个音节,起到了衍音作用,同时也表示一定的意义,多用于同辈和长辈对晚辈的情境之中,具有增义作用,一般表示亲昵的意思。

圪[kə213/44]

A.圪巴饭等干涸后结成的硬块、圪拜=子膝盖、圪渣痂、圪拉一种圆形的蒸馍器具,用麦秸等缝制而成。

B.圪针枣树等的刺、圪当瓤子高粱秆的瓤儿、圪绷=子脖颈。①同音字在字的右上角加等号“=”表示。

从“圪”的读音上看,A类读阴平声,调值为213;B类读阳平,调值为44。从表义作用看,“圪”是一个没有词汇意义而只有构词作用的前缀,多数具有成词作用:即在不成词语素前,加“圪”才能单说,否则不行。例如“圪巴、圪拜子、圪渣、圪拉、圪当瓤子、圪绷子”均是如此。也有少数“圪”具有衍音作用,即“圪”只起补足音节作用,加不加“圪”原词的词性意义均无变化。如“圪针=针”,圪”只起衍音作用,并无实义。“圪缀词”大多表示口语化风格色彩,庄重事物一般不用“圪”。[7]102

附说:有些“圪A”式也可以是形容词和动词:形容词如“圪慎形容可拍、圪萦[iŋ0]蔫了、圪燥形容天气闷热”,动词如“圪眼闭眼、圪拧拧,动弹、圪喽打饱嗝儿”。其构词和表义也较有特色,只是为数较少,故附带说明之。

2.1.2动词前缀“日”[ʐʅ213]

动词前缀“日”是一个黏着性词缀,产词能力很弱,如:“日摆瞎摆弄、日弄瞎捣鼓、日登摆弄、日空说空话,欺骗”等。

在“日”头词中,有些词根能单用,和派生后的意义相差不大,感情色彩也基本相同,只是带“日”后更加强烈。邢向东认为,前缀“日”本身就有表示厌恶色彩的作用。陈庆延[8]在《说前缀[zəʔ]“日”》中认为,前缀“日”就来自表性交的字眼儿,从感情色彩来看,这是极有可能的。黑维强[9]指出陕北绥德的方言“日”是由禁忌语虚化而来的一个类似前缀的语素。多为贬义词语,含有不满意、看不起、讨厌憎恶等感情色彩,在句中有加重语气的作用。在濉溪方言中,“日”头词均含有表粗鲁、厌恶的意思,也有不满意、看不起、憎恶等感情色彩,这和上述各家所说的词缀“日”大体相同。

2.1.3象声词前缀“圪”[kə213]

圪叭、圪噔、圪吱、圪唧、圪嘣、圪喳。

这类“圪缀”词中的“圪”具有成词作用,从意义上看具有表小作用,即加“圪”的象声词声音一般较小,口语化色彩较浓。

以上“圪”缀象声词多可以重叠为“圪A圪A”或“圪圪A A”式,表示声音的连续不断,具有增势功能。如“锅里的料豆圪叭圪叭/圪圪叭叭的响锅里的豆子噼噼啪啪地响。”

2.2中缀

2.2.1名词中缀“娄”[ləu0]

皮娄猴子①调皮鬼②精明者、嗲娄嘴子多指好哭的小孩、不娄角=子做杂务的人,含贬义、猴娄蹦儿指好动的小孩、一忽娄群儿(人)、古娄怪性情古怪的人、恶娄怪耍赖的人、不娄鼓子贷郎鼓、笊娄头子笊篱、扑娄蛾子一种蛾子。

中缀“娄”具有成词作用,多表贬义。

2.2.2形容词中缀

老[lɔ0]胡老半片乱七八糟,或指事情只做了一半、恶老怪呆味道不正、支老笆插=①和这个中缀相当的还有“小舅羔子、龟孙(将的)、熊将的、丈人将的”,均具有增义增势作用。不整齐②指不稳重、踢老蹋邋松松垮垮、滴老打挂①挂满②穿戴不整齐、呓老巴争睡觉刚醒,懵里懵懂、正老巴经正式地、胡老倒酱事情没条理、皮老扒儿指事情没办成功。

这个中缀也可以换成“娄”,具有成词功能,能产性较强,多表贬义,多是四音节。

不子[pu0tsɿ0]清不子冷、血不子苦、死不子粗、瘟不子臭、蜡不子黄、湑不子甜、腌不子脏、滚不子热。

中缀“不子”既有成词功能,例如“死大、死粗、死远、死脏、死湿、死酸、死肥、死苦”在濉溪方言中是不能说的,但加上中缀“不子”就可以说。又具有变义作用。例如:“湑甜、滚热、虾细”是表褒义的,可加上“不子”后,感情色彩变成贬义了,试比较:

湑甜:这药~,怪好喝来。

湑不子甜:这药~,真难喝家伙。

滚热:水~家伙,快来洗脚。

滚不子热:水~叫人咋洗。

虾细:这丫头腰虾细,真好看。

虾不子细:这丫头腰~细,好看啥。

有时,中缀“不子”后还可以加词缀“小舅子(将的)”①以增贬义色彩,明显带有“不满、嗤之以鼻”等意味。

有时,双音中缀“不子”中“子”可以省略,如“血不苦、湑不绿、虾不细、死不沉”等,变义功能同“不子”。

2.3后缀

2.3.1名词后缀

子[tsɿ0]

濉溪话单音节名词性语素+“子”尾构成名词,很多跟普通话一样。例如:“婶子、嫂子、茧子、车子、面子、里子、腰子猪肾脏、麸子、口子裂口”等等。

双/多音节名词性语素+“子”尾也构成名词,情况稍复杂,大体分为四种:

A.酱油子、下巴子、奶妈子、丝瓜子、老汤子煮时间长的汤、老帮子老白菜,又喻指老年人(含贬义)、瓜籽子瓜子

B.条把子扫帚、鞋趿子拖鞋、耳巴子巴掌、碓窝子石臼、疙疤子疮疤;黏的东西干结后形成的硬块儿、憋乎=子蝙蝠、脚趾盖子脚趾甲、妈妈顶子乳头、雾拉毛子毛毛雨、拉拉秧子有蔓藤的植物,比喻办事拖拉、不利索的人

C.孩头子①小孩②喻指成年人具有孩子气、头巴子后脑勺

D.星星子、果果子、狗狗子对小孩的昵称

A类“子”尾具有“衍音功能”,即名词性成分是词根语素,不加“子”尾能独立成词,但习惯要加“子”。B类“子”尾具有成词功能[10],即名词性成分是非词根语素,需加“子”尾才能独立成词。这类子尾词是濉溪话中较有特色的一类。C类名词性成分是非词根语素,“头/巴”“子”都是词尾,即词尾是由“头/巴”加“子”组成的复合词缀。D类是重叠式合成词,加“子”后具有增义作用,表小指喜爱,多为儿语词。[11]

有的动词性语素加“子”以后变成了名词,“子”尾有转类功能,例如:飞子①发票,收据②装在自行车后轮上可转动的齿轮、趿[sa213]子拖鞋、抽子抽屉;抽桌、撑子衣架、拖子板车后部触地部分;合伙骗人者。由于词缀“子”的介入,已由原来的动词性语素变为名词了。

巴子[pa0tsɿ0]

“巴子”具有衍音和成词功能,有时也表消极的意思。如:甩巴子没本事的人、倔巴子倔强的人、结巴子口吃的人、齁巴子气管炎病人、瘸巴子瘸子、鸡巴子阴茎、旋巴子手残疾者、海巴子河蚌、拐巴子无事生非的人、丫巴子手或脚掌。

头[thəu44]

濉溪方言中,“头”主要是附加在动词性、形容词性词根后面构成名词,指称某种性格、经历或嗜好的人,多含贬义。如:败乎头随意浪费、损坏东西者、拧劲头/旋丝头/别劲头倔强者、绝户头绝后者、嘎乎头吝啬者、外行头外行、老孙头、不懂头不懂行的人、难缠头难以对付的人、老实头儿老实巴交的人、粘牙头较难对付的人、肉头不机灵的人、小孩头孩子王。

2.3.2动词后缀

的慌[ti0xuaŋ0]

如“攒的慌、噎的慌、疼的慌、闷的慌”等。

赵元任[12]132认为,“的慌”用在不如意的动词后表高度。它具有无限的能产性。在濉溪方言中,“V的慌”都是用来表示人们内心消极的感受,句法上不做补语和定语,常做谓语,有时用在表心理活动动词如“嫌、觉得”后面,做宾语。如:

闷的慌:一下雨我就觉得~。

累的慌:我走着去嫌~。

拉[la0]

如:拨[pu44]拉―拨拉拨拉、胡[xu44]拉聚拢―胡拉胡拉、摸[mu44]拉搓揉―抹拉抹拉、扯拉―扯拉扯拉、撕拉―撕拉撕拉、划拉―划拉划拉、晃拉―晃拉晃拉、搅拉―搅拉搅拉、涮拉―涮拉涮拉、□[ʐəu213]拉―□拉□拉”等。

从语法上看,“V拉”前可以受副词修饰,且后边可以宾语,而“V拉V拉”不具备这种功能。从意思上看,“V拉”多表示动作短暂,而“V拉V拉”有反复多次和不耐烦等意思。

打[ta0]

如:“甩打甩、摔打摔、敲打敲;告诫,警告、揉打揉、吹打吹;吹嘘,炫耀、拍打拍、□[ʐəu21]打晃动”等。

打[ta0]是由动词“打”虚化的后缀,濉溪方言个别单音节动词后可带这个后缀,具有衍音作用,多表示动作的短暂。

以上“打”缀词可以重叠为ABAB式,重叠后表示动作的反复多次,多具有不耐烦等贬义色彩。例如“她老在那拍打拍打的,烦死人咾!|就那一点韭菜花,老是揉打揉打的,嫑揉了!”

2.3.3形容词后缀

不(唧)的[pu0(tɕ44)ti0]/拉的[la44ti0]/了巴唧的[lɔ0pa44tɕi0ti0]”。如:苦不唧的、甜不唧的、酸不唧的、粘不唧的”等。

李申[13]认为,这一后缀表示“有点儿……”的意思,多用于贬义。举例是:“这人说话盛不唧的”(有点儿盛气凌人)。“这老头儿脾气怪不唧的”(有点儿怪)。赵元任指出“不唧的”(滑不唧的、粘不唧的、酸不唧的……)这一后缀,用于跟流体中半流体的东西有关或跟味道有关(以及这方面的引申义)的形容词之后,常有不喜欢、讨厌的意思。且说这个后缀不用在“大”“长”等积极性质的形容词之后,他认为“冷不唧的”是生动重叠,意思跟“冷不唧的”完全不同。濉溪方言的这个后缀和徐州方言的不同是,濉溪方言不能用于“大、长”等形容词之后,如“*这个人大不唧的”一般不能说,但“不唧的”用“不拉的”置换后可以说,如“这个人大不拉的”可说。濉溪话与赵元任先生所述不同有二:一是这一词缀不仅用于“流体”“味道”有关的形容词之后,更多的是能够用在表示贬低评价的形容词之后(如上述例子);二是“不唧唧的”置换“不唧的”意思不变。另外,濉溪方言中可以置换“不唧的”词缀有“不拉的”“不唧唧的”“了巴唧的”,且意思上基本相当,这一点以上两家中均未提及。

2.3.4詈词后缀

货”[Xuə53]

如:坏货暗里使坏的人、孬[nɔ44/21]货爱占便宜的人、憨货缺心眼的人、贱货贱人、笨货不聪明的人、骚货乱搞男女关系的人、蠢货愚笨的人、屄货骂人不是东西,多指女人;卖淫者、不要脸的货卖淫者;没有自尊的人、吃里扒外的货”等。

“货”是一个具有衍音作用的詈词词缀,其前面均是成词的词根语素,这些语素本身就是表贬义的,再加上表贬义词缀的“货”①“货”最早是金钱珠玉布帛的总称,现指货物、商品。本来是一个中性词,其由中性到指人的贬义词缀是经过指人贬义词中介阶段的。例如《儒林外史》第十回:“他是个不中用的货,又不会种田,又不会作生意。”“货”由中性词演变成贬义词可能与人们认为“货”与“物”有关,将人比成“非人”的“物”就是对人格的一种贬低和侮辱。濉溪现在有人骂人时还这样说,如“你这个货,太不是玩意儿东西咾了”。“货”作为贬义词缀在近代汉语里已经常见,如《西游记》第三十一回:“你这个馋糠的夯货。”,其贬义色彩就更浓了。

另外,濉溪方言中部分加“货”缀的词根也可以加词缀“种[tʂyŋ24]/[ɕyŋ44]”②孙立新写作“怂”,本义指精液,用作人品名词,是对坏人的品评。这与濉溪方言是一致的。,如“坏种/、孬[nɔ44/21]种/、憨种/、贱种/、笨种/”等,其表义色彩均同“货”缀词。

2.3.5数词后缀

子[tsɿ0]

在濉溪方言中,只有单音节的数词才可以加“子”尾,“一”到“十”和“几”均可以加,例如:一子二子、三子、四子、五子、六子、七子、八子、九子十子、几子。此时“子”具有衍音功能,“X子”具有数词指称自身的功能,有时指数字的书写形式。如:

黑板上写的是几子?是三子。

三子和五子谁大?五子。

斗大的一子不识三升。

“X子”在濉溪方言中还可用于女辈或同辈的排行上,具有转指功能③朱德熙认为指称功能有两种,一种是自指,一种是转指,并且认为“子”尾等名词后缀加在谓词性词根上造成的名词绝大部分都是表示转指意义的,如“扳子、骗子、傻子”等。,蔡华祥[14]认为,在“二”到“十”后附加子尾,如“二子”“三子”“四子”等等表排行,前可加“小”字,……但排行第一的没有“*-子”或“*小-子”的说法,称呼时面称、背称都可以,可用于长辈对晚辈,也可用于同辈之间(多是年长者对年幼者)。如:

小二子比小三子大三岁。

俺的小五子就是个女孩。

在打扑克牌时也可用“X子”表示。从“A子(可

称一子)一直到十都可加“子”。如:

你将将刚刚出的是几子?小六子。

一子在谁手来里?

“X子”不用于计数,计数时仍用“一、二、三……”,但小孩识读1到10个数字时往往可以加“子”,可能是小孩对双音词较敏感的缘故。

“X子”的产生,蔡华祥归结为多个方面的原因:(1)汉语词汇的双音化。(2)“子”尾的类推(analogy)功能,濉溪话中单音节数词加上“子”尾就变成了双音词了。另外,“子”尾标记名词的功能还处在语法化的进程当中,“子”尾可以使有些动词、形容词变为名词,它也可以扩展到其他的词类的成分上,濉溪方言中的数词加上“子”尾转类为名词就是“子“尾的名词标记功能进一步类推的结果。

2.3.6量词后缀

“子[tsɿ0]”

A.动量词+子

如“走一回子、走两趟子、跑几崩子几趟、打几下子”等。这种动量词,多可在前加“老、多、几”,表示程度加深、频率增大等,如下例中的a句。但在“子”尾和动量词不共现的情况下,则不能加“老、多、几”等,如下例中的b句。例如:

①a他走老回子咾了|他走大回子咾了。

b*他走老回咾了|他走大回咾了。

②a他吃多回子咾了|他吃大回子咾了。

b*他吃多回咾了|他吃大回咾了。

③a我打好几下子咾了。

b*我打好几下咾了。

B.物量词+子

物量词包括一般物量和度量衡单位。一般物量如“几本子书、三页子纸、两条子烟、几场子戏、一屋子草、一筐子馍”等等。度量衡单位如“一尺子、几斤子、五亩子、几角子”等等。

濉溪话的量词“子”尾词中,量词重读,有“满”“足”或“过量”的意义。而加“子”的数量结构前可以用“满满”或“满满满满”修饰,表示数量充足。试比较:

①a他买咾了一篮菜。

b他买咾了满满一篮子菜。

②a他吃咾了一碟黄瓜黄瓜菜。

b他吃咾了满满一碟子黄瓜。

③a他挖[ua24]盛一勺饭。

b他挖盛满满满满一勺子饭。

3 濉溪方言词缀与秦晋方言词缀比较

皖北濉溪方言的词缀有些与秦晋方言相近。①钱曾怡认为,晋语从语言特点和历史角度上看,它应属于汉民族共同语的基础方言。它虽较多的保留了古音的特点,但是在词汇、语法方面作为基础方言的地位仍然是十分明确、十分牢固的。本文所选比较点主要有秦方言的西安、户县、神木等点,晋方言主要有介休、万荣、清徐、呼和浩特等点。先看前缀,前缀“洋”从构词功能和表义特点上看与秦语的神木大体一致,前缀“圪”与秦语区的西安、神木、户县、旬邑、合阳等地及晋语区的太原、新绛、临县、忻州、运城等地有诸多一致,如构词功能上都可以构成名词、动词、形容词、象声词,表义上大多表示口语化风格色彩,有的“圪缀词”还附加了“小”的意思。前缀“日”与秦方言的神木、绥德、户县及晋方言的太原、汾阳、大同、忻州、长治等地也有很多相同之处,如都能构成动词、形容词,大多含有贬义。再看后缀,后缀“子”可以和名词、动词、形容词性语素以及量词、数词等构成名词,“子”具有衍音、成词、转类等功能,这与陕西的旬邑、西安、商州、户县、三原、韩城和山西的太原、长治、临汾、汾西、平遥、阳曲等地“子”缀的用法大体是一致的,但濉溪方言的“子”缀与动词、形容词性语素组合还可以构成动词和形容词,这在秦晋方言中还没见到。后缀“打、摆”和秦地关中的西安、户县基本相同,都有衍音或成词作用。后缀“货、”与秦语区的扶风、户县及晋语区的洪洞、临汾、忻州、大同都可构成詈词,具有衍音作用,表达较浓的贬义色彩。

总之,濉溪话与秦晋方言的词缀在构词功能、语法意义等方面有较多相同的地方,尤其是“圪、日、子、货”等词缀,濉溪话与秦晋方言极其相近,这似乎让我们看到了语言接触的痕迹。[15]630-631

[1]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语言地图集[M].2版.北京:商务印书馆,1912.

[2]徐红梅.皖北方言词汇比较研究[D].广州:暨南大学,2003.

[3]孟庆惠.安徽省志:方言志[M].北京:方志出版社,1997.

[4]邢向东.神木方言研究[M].北京:中华书局,2002.

[5]孙立新.关中方言语法研究[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3.

[6]钱曾怡.山东方言研究[M].济南:齐鲁书社,2001.

[7]乔全生.晋方言语法研究[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0.

[8]陈庆延.说前缀[ʐəʔ]“日”[C].首届官话方言国际学术讨论会论文,1997.

[9]黑维强.陕北绥德话带“日”字头词语[J].方言,1996(2):146-147.

[10]李小凡.苏州方言语法研究[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

[11]郭辉.皖北濉溪方言的“子”尾词[J].方言,2007(3):216-219.

[12]赵元任.汉语口语语法[M].吕叔湘,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79.

[13]李申.徐州方言的词缀[J].中国语文,1981(2):25-30.

[14]蔡华祥.江苏盐城步凤方言的数词附加“子”尾[J].方言,2008(1):57-58.

[15]濉溪县地方志编纂委员会.濉溪县志[M].上海: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89.

TheAffixes in Suixi Dialect in NorthernAnhui——Acomparison with Qin and Jin dialects

GUO Hui1,2,GUO Didi2
(1.Tourism andAdministration Department,Huaibei Polytechnic,Huaibei 235000,Anhui;

2.School of Literature,Huaibei Normal University,Huaibei 235000,Anhui.China)

By using the method of single point description and synchronic comparison,the paper makes a minute description and analysis of the“prefixes,middle affixes and suffixes”.It also points out the origins of some affixes and is compared with Qin and Jin dialects.

Suixi dialect;affixes;origins;a comparison with Qin and Jin dialects

H172.2

A

1672-2914(2015)01-0075-05

2014-09-19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12BYY030);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项目(12YJA740070);安徽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重点项目(2010sk419zd);安徽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2008sk504);安徽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阜阳师范学院皖北文化研究中心)重大项目(2008sk385zd)。

郭辉(1963-),男,安徽淮北市人,淮北职业技术学院教授,淮北师范大学文学院兼职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训诂学和汉语方言学。

猜你喜欢

词缀后缀形容词
从网络语“X精”看“精”的类词缀化
认识形容词
词尾与词缀的区别研究
浅谈现代汉语类词缀
释西夏语词缀wji2
倍增法之后缀数组解决重复子串的问题
两种方法实现非常规文本替换
说“迪烈子”——关于辽金元时期族名后缀问题
形容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