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形成科学精神的说明文教学点滴

2015-02-28杨素玲

现代语文 2015年29期
关键词:竺可桢克隆技术说明文

◎杨素玲

形成科学精神的说明文教学点滴

◎杨素玲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对初中学生的阅读有着比较明确而又具体的要求,不同文体的要求也各不相同。作为教师必须思考具体文体的教学方法,以此达到具体教学的目的。笔者任教初中语文多年,现将形成科学精神的说明文教学点滴拙于笔端,期求同仁和专家不吝赐教。

一、形成科学精神的说明文教学需学生去获取科学信息

人教版教材入选的说明文,都用比较精确的语言和比较生动、具体、形象的手段说明相关的事物。所说明的事物都凝聚着人们的智慧,都是广大科技工作者创新创造的体现。学生阅读说明文,可以增进科学知识,可以认识相关的事物或者是一定意义上的事理。让学生去认识事物和认知事理,靠什么?必须得靠学生通过阅读、掠取文本所表述的相关信息,而且掠取是学生的独立行为。譬如教学《奇妙的克隆》一文,这是一篇介绍克隆相关知识的说明文。克隆技术奇妙无比,作者为我们提供了哪些关于克隆方面的信息呢?在学习时,笔者让学生自己去发现。学生通过阅读便发现了关于克隆的很多信息,如克隆一只只动物,让其作为医学所用的试验品,对于研究癌生物学、免疫学、人的寿命等都有不可低估的作用。“哇!”学生因此而发出惊叹。又如我国的大熊猫,由于自然交配成功率低,到了濒临绝种的地步。人们则可以利用克隆技术去克隆出诸多的国宝——大熊猫。学生获取了如此之多的信息,初步形成了这样的认知:学生获取一定的科学信息,从相关意义上说,既增加了学生学习说明文的兴趣,也激发起自身探究相关科学奥秘的梦想,为自身形成科学精神奠定了一定的基础。虽然学生现在或者未来想要探求的科学奥秘未必都能实现,这个道理大家都懂的,但是培养积极探索的精神更重要。

二、形成科学精神的说明文教学需学生去领会科学精神

说明文所说明的事物有的是我们看得见和摸得着的,近在我们的眼前;有的则是我们所看不见和摸不着的,距离我们十分遥远;有些事物虽然就在我们身边,但也是看不见和摸不着的。那作者又是怎么去说明的呢?而且用语为什么会那样准确呢?学习说明文,不仅仅是简单地让学生去知道所说明的事物怎么样,更为主要的是必须让学生能够去知道获取如此精准数据的艰辛和艰难。譬如教学竺可桢《大自然的语言》,文中对大自然的语言是这样描述的:“杏花开了,就好像大自然在传语要赶快耕地。”竺可桢说这样的话有科学依据吗?又凭什么就能说出这样的话来?学生便联系以往看到的一篇短文《第一朵杏花》,那篇短文记叙的是竺可桢看到第一朵杏花的欣喜,因为他需要的是杏花始放的准确时间。“桃花开了,又好像在暗示要赶快种谷子。”竺可桢如此解释,因为这是竺可桢长期观测记录的结果;“布谷鸟开始唱歌,劳动人民懂得它在唱什么:‘阿公阿婆,割麦插禾。’”竺可桢是一位伟大的科学家,但每一个科学家都付出了十分艰辛的劳动,常人难以想象的血汗。每一个科学家也都胸怀这样的理想,探究自然,为人类征服自然做出坚持不懈地努力,这是一种伟大科学精神力量的支撑。科学精神可以促使科学产生神奇的力量,中国神舟飞船飞入太空,就是最好的证明。未来科学梦想的实现,需要我们的炎黄子孙都具备伟大的科学精神,也必须从现在就开始涉足科学领域。

三、形成科学精神的说明文教学需学生去感悟科学思想

说明文有时就是一些科普性的文章,虽然新课程标准对说明文的表述还不是那么直接和明确,但在习作中单独提及了关于说明文的问题。我们权且不论怎样写作说明文,可有一点是肯定的,学习说明文就必须在一定意义上建立起学生的科学思想。对于每个人而言,建立起科学思想是相当重要的,只有建立起科学思想,才会具有崇尚科学的理念。对于初中学生来说,没有科学思想,不去崇尚科学,不懂得创新,在学习上也就显得动力不足。没有科学思想,凡事缺乏科学的眼光,对自己的所见所闻不做任何科学意义上的分析,那学生就会成为一个“科盲”,而且会是永久意义上的“科盲”。学生学习说明文的科学思想如何去建立?还应当赖于说明文的阅读实践。还以《奇妙的克隆》为例,阅读文章后学生要建立的科学思想是什么?首先是凭借文本对克隆的奇妙有一个比较准确的认知:克隆技术会给人类带来极大的好处。其次是凭借文本对克隆产生诸多的疑惑,克隆是否就是未来最先进的?凭着我们可能探究得到比克隆更为先进的技术?当学生产生如此之多的疑惑时,也就是学生产生诸多遐想之时,实质上也就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未来的贾逵、张衡、何承天、祖冲之就在我们这群学生中。

形成科学精神的说明文教学需要我们去研究的领域非常广泛,真正探究到更为理想的策略,还需要我们去做出更多努力。真可谓“路漫漫其修远兮”,应当看到的现实是,作为一项研究,肯定是能够获取成功的,但前进的道路上也肯定会遇到不少的坎坷,只要不断进取,坚持上下而求索,说明文的教学也一定会在形成学生科学精神的道路上绽放出亮丽的光彩。

(杨素玲 江苏省沛县鹿楼中学 221600)

猜你喜欢

竺可桢克隆技术说明文
来来来,一起装修数据库——说明文也能很生动
说明文阅读专练
求是前行的竺可桢
用马克思主义的观点来看待生殖性克隆技术
克隆技术:救世主还是潘多拉魔盒
多任务型公共机房管理方案的探索与实践
胡适与竺可桢打赌
说明文中相似、相反与因果联想的运用
竺可桢与胡适赌寿命
竺可桢学——《竺可桢全集》催生的一轮朝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