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国居民消费环境的优化策略

2015-02-28吴自强

现代经济探讨 2015年8期
关键词:居民消费环境

吴自强

居民消费对于我国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消费环境的优良不仅影响居民生活水平、健康水平,也影响我国经济整体的发展。近年来我国消费环境随着一次次产品质量问题的曝光受到了严重影响。每年“3·15”国际消费者权益日中总能报出一系列严重的产品质量问题以及消费者的维权问题。2015年曝光了多个4S店小病大修谋取暴利的现象,曝光了移动铁通各类诈骗电话的根源问题,曝光了众多不合格的保健品问题等等。除了“3·15”曝光之外,我国近几年也发生了众多的产品质量事件,如咸鸭蛋苏丹红事件、面粉增白剂事件、螃蟹硫酸铜事件、冰激凌石膏事件、油条泔水油事件、奶粉三聚菁胺事件、骑车刹车故障事件等等。每一次产品安全事件都是对消费环境的直接损害,严重影响居民的消费行为和满意度,恶性的食品安全事件甚至会引起居民消费的恐慌。实际上,消费环境不仅仅是产品的质量问题,还包括生产者、售卖者与消费者之间的诚信与纠纷问题,也包括自然环境与社会环境变化带来的对消费行为的影响问题。

一、消费环境的内涵及影响因素

消费环境是指消费者在生存和发展过程中面临的、对消费者有一定影响的、外在的、客观的因素,主要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两个方面。随着人们对健康理念的关注,自然环境已经成为影响居民消费行为的重要因素,如消费者愿意消费更多货币购买空气净化器、防辐射衣服帽子,在购买房子的时候会考虑周边的绿化和空气质量。消费者消费也会面对多种社会因素,这些因素源于社会环境的现状。社会环境主要包括消费的政治环境、经济环境和文化环境,这些社会环境对消费环境具有重要的影响。

1.自然环境对消费环境的影响

自然环境是消费的基本环境,决定了消费的供给水平,也直接影响了消费的需求。人的消费需求包含了对自然环境的需求,自然环境引起的结果会影响居民的消费行为,如气候会影响居民对风扇、雨伞、棉衣等产品的消费。各个区域不同的自然环境会形成不同的经济发展水平与产品结构,尤其对于农产品来说,其依赖于特定的自然条件,比如海拔、气候、水资源情况。区域不同的产品结构也会影响居民的消费行为。实际上,自然环境的优良也会影响居民的消费行为。近年来随着城镇环境指数的恶化,很多居民向往农村空气清新的环境,甚至花费高价来实现空气的改良。因此,自然环境会直接影响消费者的购买行为,会改变消费者的消费偏好,实际上也决定了产品的供给水平和加工程度。任何产品的供给都需要一定的自然环境才能持续供给,农业、工业等产业的生产都需要依赖特定的自然环境。由此可知,自然环境的变化会影响消费品的供给,也会影响消费者的消费行为。

2.政治环境对消费环境的影响

政治因素即我国的政局稳定情况、政府公信力情况、法制情况和言论自由媒介情况等等。政治环境的稳定是社会环境良好的基础。在一个时局混乱或战争状态的社会环境下,生产和消费都会受到直接的严重影响。政府公信力也会直接影响消费环境。政府的政策、制度都是为了维护良好的社会环境,比如监督产品的质量、维护消费者的权益。如果公信力失效,政府政策、制度的实施就不会对消费者产生很大影响,由此形成政策失效。法制环境是在国家法律法规与制度的作用下形成的一种氛围。如果这种氛围让人们感觉到法律法规与制度的效力,那么人们就少做出或者不敢做出违法的行为;相反人们就会做出违法的行为,比如企业生产违法违规的产品,人们喜欢购买劣质但是价格无法得到保障的商品。法制环境影响消费环境的有序性和合规性,频繁的产品问题可以说明法制环境的优劣。媒介环境从广泛来说是由各种社会主体形成的一种社会情境,从狭窄的角度看,是由新闻媒体的机构形成的一种环境,对于居民的消费思想、购买行为具有重要的影响。

3.经济环境对消费环境的影响

无论是经济环境的稳定性还是经济环境中经济的具体内容都会对消费环境产生影响。这是因为消费本身是经济的一部分,其面对环境的核心即是区域的经济环境。所谓经济环境是指社会经济状况和区域经济政策状况,也包含了区域的基本经济制度。社会经济状况包括经济的发展水平、发展速度、产业结构状况以及变动趋势等多方面。经济制度首先必然对消费环境产生重要的影响。在计划经济制度下,产品是定额生产定额供给,因此,消费环境是被动的,消费行为也是被动的。在市场经济制度下,产品供求交给市场机制解决,消费决定生产,而生产影响消费。当区域处于较高的生产水平下,居民的收入水平会上升,消费水平也会上升,必然改善消费环境。反之,在处于较低的生产水平下,居民收入水平较低,消费水平有限,消费环境也会不通畅。实际上生产水平也会影响消费条件。随着区域生产水平的上升,区域的经济实力也会上升,那么区域的交通、教育、文体活动也会不断改善,消费的内容会不断丰富,消费所需要的条件也会改善,例如交通条件的改善、消费场所的增多等。区域经济政策也是经济环境重要的一部分,政策的科学性、稳定性也会对消费者的消费行为产生影响,比如政府出台的刺激消费计划,会改善消费环境,促进消费。如果政府的政策是不断变化的,不稳定,那么消费者因为政策预期不确定其消费也会受到影响。

4.文化环境对消费环境的影响

文化环境也是消费环境的一部分,对消费环境产生重要的影响,对消费者的消费行为也会产生重要影响。文化环境是基于一定历史形成的一种区域性的、对居民行为产生重要影响的环境,是基于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形成的价值观念、行为方式、审美观念、宗教信仰、风俗习惯以及道德规范等文化。文化环境影响居民的消费观念,制约居民的消费行为,从而对消费环境产生重要影响,例如我国回族将猪奉为祖先,因此所有族人都不吃猪肉。文化环境会影响居民的行为习惯,而涉及消费的行为习惯会影响消费,影响消费环境。文化环境随着时间的变迁,会发生改变,尤其是当今世界经济文化交流日趋频繁的时代。

二、我国居民消费环境的现状分析

1.居民购买力不断上升,消费能力上升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居民购买力水平不断上升,这可以通过居民消费水平与收入水平进行反映。根据国家统计局官方公布数据显示,2014年我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了2.02万元,较上年增长了 10.1%,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了 8.0%,其中,农村居民消费水平为0.74万元,城镇居民为2.29万元。因此无论从消费水平还是收入水平,我国居民的购买力都已经达到一定水平,并且保持较高的增速。

2.经济结构日趋完善,消费环境得到优化

虽然我国经济发展速度放缓,但我国产业结构已经改变了过去过于依靠工业的经济局面,服务业已经发展到较高水平,这对于我国资源利用与保护具有重要的意义,也说明我国的消费正逐渐往服务业进行偏移,资源消耗大国变成服务消耗大国。从固定资产投资总额看,2014年为51.28万亿元,较上年增长了15.3%,扣除价格因素增长了14.7%。固定资产投资的大幅度增长说明我国经济整体环境的稳定性,这也凸显出我国消费环境的稳定性。

3.政治环境相对稳定,消费环境基本稳定

我国政治环境相对稳定,没有出现局部的战争和严重的争议。这是经济快速稳步发展的基本条件,是居民生活水平不断上升的基本条件,同时也是消费环境稳定的基本条件。但我国政治环境的稳定是相对的,在国内我国依然存在很多企图破坏国家安定、团结和统一的分裂分子,有破坏国家社会安定、安全与社和谐的黑恶势力和犯罪分子。在国外我国与日本等国家存在领土争端。这些不稳定因素长期会对我国政治局势、政治环境产生影响,也会影响居民的消费行为。实际上近年来我国国内多次发生恐怖事件,严重影响区域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的消费行为。

4.文化环境发展变化,消费环境发生变化

随着经济的全球化,世界文化也在逐渐融合,我国文化受到了世界文化的熏陶,在习惯、价值观等方面都逐渐在发生改变,习俗也在改变。我国春节、端午节走向了世界,而国外的愚人节、光棍节、圣诞节、情人节也逐渐传入中国。国外文化的渗入,在文化环境熏陶下的消费环境在发生改变,消费者的消费观念也发生改变。过去保守的思想逐渐消退,超前消费、追求自我与自由的消费成为消费的主流之一。西方的特色产品也成为重要的消费内容,市场潜力非常大。以我国餐饮业为例,西餐也已经出现由南向北,由东向西,由一线城市向二三线城市扩张的趋势。并且,西餐从产品创新到消费环境都呈现出与中国餐饮文化互动发展的态势,中西餐饮交融发展已经成为引领餐饮时尚消费的潮流。同时,文化的交融让消费者有了更多的选择,但在五千年文化的传承下,我国文化特色将始终存在。这种文化特色的存在也必然带来消费环境的特色,带来我国居民消费行为和内容的特色,从而使我国的消费环境发生变化。

三、我国居民消费环境存在的问题分析

1.我国区域差距依然严重,对消费环境产生差距

我国区域差距非常严重,并且体现在经济的各个方面,如教育、医疗、交通、购物、物流、仓储、技术水平等。区域的差距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首先表现在城乡的差距。从2014年可支配收入的差距看,城镇居民是农村居民的2.6倍左右。从消费水平看,城镇居民是农村居民的3倍左右。除了收入之外,城乡在各类生活与生产条件上都存在很大差距,这也是引起区域经济差距的重要因素。收入差距影响居民购买力,而其他条件差距会影响城乡居民购买便捷度,如农村大型超市很少,产品种类很少,并且要去镇上或者县、市进行购物。二是区域之间的差距。我国经济存在显著的东部、中部、西部之间的经济差距。东部经济已经达到发达国家水平,中部地区还处于发展中国家水平,而西部地区经济非常落后。例如,东部江苏省2013人均生产总值为7.34万元,中部山西人均生产总值为3.50万元,西部甘肃省人均生产总值为2.45万元,三者差距都非常大。三是表现在省会城市与其他城市之间的差距。例如在湖北,武汉的经济发展水平明显高于黄冈市、孝感市、宜昌市等其他城市。

2.经济环境不稳定因素依然众多,资本市场波动较大

整体而言,我国经济结构在不断完善,稳定性逐渐增强,但其不稳定的因素依然很多。一是货币市场的不稳定。自2008年世界经济危机以来我国经济快速复苏,但复苏的原因在于我国商业信贷的不断扩张。货币是影响经济的重要波动因素,其变动也领先于投资、消费和生产等环节。长期信贷的扩张会受到银行风险控制力的约束,一旦发生短期收缩,将引起资本市场和消费市场的下滑,投资也会立即紧缩。二是我国股民越来越多,而近年来股市非常不稳定,也直接冲击了消费市场。2015年1月份很多专家学者以及股民都不看好股市,而到了3月底4月初股市开始暴涨。股票市场的动荡直接影响居民的财富水平,股票市场回升增加居民财富,促进了消费,而股票市场低迷则降低居民财富,那么就会降低消费。实际上,股票市场也是一种经济预期,人们通过股票市场来反映未来经济面的形势,也因此会影响到人们的消费行为。三是房地产市场的波动。近年来我国很多城市经历房地产市场不断扩张到紧缩、再到扩张的形势。由于我国人口多,大量人口往城市转移,城镇房地产市场出现严重的供不应求的局面。基于此,开发商在不断炒作后房地产价格不断攀升。我国房屋购买已经成为许多中低收入者耗费一生购买的产品,因此,其市场的波动对中低收入的消费者大众来说具有重要影响,其对消费供给也会产生很大的影响。四是我国经济容易受到国际经济波动的影响。国际的政治环境、货币环境与经济环境的波动,也会引起我国经济的波动。

3.政府公信力水平较低,法制环境堪忧

政府公信力和法制环境其实是统一的。政府是维护公平公正法制环境的主导力量,而法制的公平公正情况是影响居民对政府信息的关键因素。改革开放促进了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但由于法律、制度跟不上经济发展的速度,存在很大漏洞,导致不按照法律、制度的行为非常多,人们的公平公正无法解决。这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区域黑恶势力依然存在,许多居民生活在不安全的环境下,并危及生命的安全;二是市场行为非常不公正,导致居民对消费的合理性问题存在质疑,同时一些人作为被雇佣者存在被剥削的现象;三是政府本身的贪污、腐败和不作为现象,导致社会问题丛生,如产品质量监督不得力导致的各类产品质量问题、各类公共服务产品建设质量欠缺而发生事故的问题等;四是政府政策、制度不稳定、不科学导致的一系列问题,如房地产政策方向的不断变化、我国长期粗放型发展导致的严重生态环境问题等。

4.自然环境不断恶化,消费者偏好发生改变

我国自然环境不断恶化,据统计,全国300多个地级以上城市中80%没有达到国家控制质量二级标准,其中70多个为重污染城市。在粗放型工业带动的经济高速发展结果下,生态环境日趋恶劣,大量资源被浪费,水、空气、土地、森林、农田屡遭污染。据环保部门统计,在北京过去5年经历了437次污染过程,平均每周1.7次,每次平均持续时间为70个小时。换句话而言,平均每周有119个小时处于严重污染的环境中,这期间人们甚至不敢出门,严重阻碍了人们进行外出活动的有关消费,从而增大了对环境质量提升的消费,如北京很多居民购买了空气清洁器。另外,我国有118个资源型尝试,占全国城市总数的18%。这些城市富含煤炭、有色金属、冶金和石油等资源,但随着我国资源的浪费与过度消耗,很有可能在数10年后开采殆尽。资源耗尽,环境被污染,人们将处于无可消费或被迫消费的状态,消费者的偏好发生重要改变。从近年来的消费情况看,绿色有机产品的消费大幅度提升,改善环境质量的产品消费大幅度提升,提升居民健康和免疫水平的产品消费大幅度提升。这反映居民消费偏好的改变,也说明随着环境的改变,消费环境在变,居民的消费内容与结构也在改变。

四、优化居民消费环境的基本策略

1.加强法制建设,维护市场的公平公正,切实保护消费者的利益

维护市场公平公正,是市场经济健康发展的基本内在要求,也是法制建设的基本要求。我国虽然早在20多年以前就出台了《反不正当竞争法》,力求解决市场秩序问题,但实际发生作用的范围有限。商业贿赂、商业泄密、商业打击、本地保护主义、劣质产品丛生、盗版产品充斥市场等各种问题层出,严重影响了消费环境的健康程度,严重损害了消费者的利益。法律法规是维护市场秩序和消费者权益的基本武器,也是强有力的法律武器。为了维护市场秩序和消费者权益,建议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一是强化合法权益的保护,如商业机密的保护、品牌商标的保护等,而严厉的、有针对性的对危害合法权益的行为进行监督和打击,如严格打击危害公平交易的、损耗消费者权益的商家,打击侵犯知识产业制造假冒伪劣商品的企业。二是不断完善法律法规,提高执法人员的执法能力,做到有法必依,有法必行。随着经济的发展,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竞争的形式和手段不断发生变化,法律法规具有时间效用,因此必须不断完善,以符合社会和环境的变化。

2.协调区域发展,完善落后区域基础设施建设,改善消费条件

统筹城乡发展,是农村经济发展的需求,也是拉动内需完善我国消费环境的基本需求。从目前来说,影响农村居民消费的重要因素不是收入问题,而是消费条件问题。农村公路设施已经大幅度改善,但农村通往城镇的交通并没有得到良好解决,农村居民进城依然受到交通与时间的障碍。同时,农村本地市场规模有限,产品样式和质量有限,很多农村市场已经不能满足当地居民的需求。此外,农村物流设施缺乏,电子商务的发展有利于解决距离问题,但是因为物流设施不足农村无法实现电子商务的快速发展。因此,我国要改善农村消费环境,必须从交通、市场建设和物流技术等多个方面进行完善。同时,协调区域发展也显得非常迫切,目前我国区域差距还表现在中西部与东部的经济差距,省会城市与非省会城市的差距。政策长期偏向东部是引起区域差距的重要原因。目前我国采取的经济发展方式是东部产业往中西部转移,这样带来的恶果即是中西部依然按照粗放型发展方式,环境破坏将延伸至中西部。目前我国环境污染已经非常严重,如果继续按照过去牺牲环境来发展经济的战略,那么我国居民将无法生存,消费就无从谈起。建议从以下几个方面改善区域差距:一是加强政策优惠,提高区域的财政实力,改善区域的基础设施条件。二是引进东部先进技术,鼓励创新企业进入,以技术标准限入进行落后产业的淘汰,提高区域的经济发展质量。三是严禁我国产能过剩的企业进入中西部地区,提高区域产业的发展质量。四是实行东部城市“一带一路”的方略,扩大沿海发达城市经济的辐射范围。

3.加大对破坏社会稳定、和谐的个人和组织的打击,维护消费环境的稳定

消费环境的稳定是以政治和经济环境的稳定为基础。政治环境的稳定存在内外两个因素:对内要严厉打击破坏我国稳定团结的破坏分子,维护社会安定;对外我国要处理好与国际社会的关系,维护我国领土安全和和平环境。社会的稳定还在于经济的稳定。经济环境的波动容易受到我国经济政策、货币市场、股票市场以及房地产市场波动的影响。据此,首先是我国政府要制定相关政策、实施政策并保持政策连续性和稳定性,提高居民对政府政策预估能力。二是要保持货币市场、股票市场和房地产市场的基本稳定,严厉打击投机行为,引导资本科学进入市场,保障市场波动的相对稳定。此外,国际经济市场波动也会影响我国经济的稳定,因此我国在不断发展国际贸易的同时,应该降低我国市场对国际市场的依赖。实际上这是一个循环的过程。改善消费环境促进我国居民消费是降低对对外贸易依赖的重要战略,而降低对对外贸易的依赖度也有利于维护我国居民消费环境的稳定。

4.切实调整产业结构、提高资源利用率,加强对生态环境的保护,改善消费环境

改善消费环境必须改善经济质量,改善生态环境,改善经济质量首先要改善产业结构,提高技术水平。对此,建议从以下几个方面出发:一是完善产业发展政策,加大监督执行力度。我国政府应该对产业结构进行统计并分析问题,及时修订产业结构调整方案和指导目录,严格执行产业准入条件、产品质量标准、能耗和污染物排放标准、能源使用和污染物排放管理办法等相关法规。严格控制烧碱、纯碱、氮肥、磷肥、硫酸、电石、电石法聚氯乙烯、甲醇、轮胎、染料等产能过剩行业的项目建设,未来3~5年内原则上不再新增产能。依托现有企业择点建设炼油、乙烯等项目,鼓励发展和研发高端石油和化工产品,对属于限制、淘汰类的产品,应严格按照产业发展政策,加大监督执行力度,确保产业结构调整顺利实施。二是建立企业推陈机制,加速淘汰技术落后企业。应尽快研究建立产业退出机制,通过政府主导和市场调节相结合,促进结构调整顺利实施。对必须淘汰的产能,要在能源、用水、信贷等方面限制其供应。对于明显过剩的高载能、高污染产能,通过有效方式促其退出市场。三是鼓励技术创新,大力支持高新技术企业的发展,尤其是先进节能技术、清洁生产技术、稀缺产品和高端产品产业化技术、资源综合利用技术等。四是对引进的国外先进生产工艺和装备进行消化、吸收和再创新,提升行业整体技术装备水平。

5.发展我国传统文化,加强中西文化交融,丰富我国的消费环境

近年来抵制国外文化的事件频发,认为西方文化对我国文化的传承是一种冲击。这是一种误导。文化的交融是经济全球化的必然结果。国外能引进我国的传统文化,我国也应该顺其自然,加强中西文化的交融。企业、商家或个人应该利用我国传统文化创新开发出更好的产品,加强宣传,不断拓展市场空间和潜力。从目前看,我国文化产品众多,但雷同性太多,特色逐渐失去,市场逐渐被外国商品所占领,如我国有很多传统节日,春节、元旦、端午节、中秋节、国庆、三八妇女节等,这些都是传统文化的一部分,是促进消费的重要节日。但我国这些节日的促销活动逐渐被圣诞节、西方情人节所取代。这不是消费者的问题,而是产品开发者和市场推广者的问题,是政府在我国传统文化宣传和利用上的引导问题。文化融合是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是不可避免的,是我国改革开放必须要经历的。我国要认可这种变化。在中西文化交融与传统文化的传承问题上,建议从以下几个方面完善消费市场。一是将我国传统文化深入到教育中,在教育中传统。二是鼓励我国文化类产品的创新和开发,鼓励产品走出去。三是顺应市场变化,尊重市场规律,鼓励西方文化产品的进入。

1.唐红涛、柳思维:《从消费环境视角解读我国城乡消费差距》,《湖南社会科学》2007年第2期。

2.耿晔强:《消费环境对我国农村居民消费影响的实证分析》,《统计研究》2012年第11期。

3.胡雪萍:《优化农村消费环境与扩大农民消费需求》,《农业经济问题》2003年第7期。

4.徐和清:《论居民文化消费层次提升的促进机制》,《现代经济探讨》2013年第9期。

5.黄娟:《我国居民基本需要的消费潜力估计》,《现代经济探讨》2014年第9期。

6.常宴会:《消费模式的绿色转向——本·阿格尔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启示》,《河海大学学报(哲社版)》2014年第5期。

猜你喜欢

居民消费环境
石器时代的居民
长期锻炼创造体内抑癌环境
一种用于自主学习的虚拟仿真环境
国内消费
新的一年,准备消费!
孕期远离容易致畸的环境
环境
40年消费流变
新消费ABC
高台居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