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细、趣、活"促实效
——家庭主题教学例谈

2015-02-28吕映丹

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教师版) 2015年14期
关键词:品德文明家庭

吕映丹

(余姚市东风小学教育集团东江校区 浙江余姚 315400)

"细、趣、活"促实效
——家庭主题教学例谈

吕映丹

(余姚市东风小学教育集团东江校区 浙江余姚 315400)

教学目标是是教学的灵魂,它具有导向功能,是教师设计教学的出发点,也决定着整个教学过程的方向。在制定教学目标时必须把握教学目标的适切性,将其分化,使其成为有内容、有针对性、可执行、可观测的真正的课堂教学指南。

有效课堂 教学

提升课堂实效,是每个品德教师的追求。前不久,我有幸去杭州观摩了上城区举行的“我和家庭”主题教学课堂展示活动,对课堂的有效性有了更深的理解。下面我以家庭主题课堂教学为例,结合自己的思考,谈谈促进课堂实效的几个策略。

一、轻推慢敲——细化教学目标

《品德与社会课程课标》对家庭主题提出的总目标是:学生要知道自己的成长离不开家庭,感受父母长辈的养育之恩,体会家庭成员间的亲情。以恰当的方式对他们表示感激,尊敬和关心,孝敬父母长辈的要求。为了达成课程目标,我认为可以从全面整体把握多维目标、结合方法与过程制定目标、根据学生实际定位目标三个方面将目标细化。

1.全面整体把握多维目标

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提出的第一条教学建议就是“全面把握课程目标”,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改变过去偏重知识、技能学习,忽略能力和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全面整体的实现课程目标。

如:五上《我是文明家庭一分子》中教师制定的目标是:

1.了解文明家庭的评议流程及创建学习型家庭的要求。

2.懂得现代社会创建文明家庭活动的积极意义。

3.感受全家人在创建文明家庭活动中的快乐。

4.培养健康、文明、科学的家庭生活习惯。

教师在《我是文明家庭的一分子》这课制定目标的时候要全面地把握这三个维度,情感、态度、价值观:感受全家人在创建文明家庭活动中的快乐,懂得现代社会创建文明家庭活动的积极意义;能力:培养健康、文明、科学的家庭生活习惯;知识:了解文明家庭的评议流程及创建学习型家庭的要求。全面目标的达成,才能促进学生均衡发展的目的。

2.结合方法与过程制定目标

如:五上《父母――我特别的朋友》一课教师制定的教学目标是:

1.借助《弟子规》学习,认识传统家庭关系也有值得我们现在继承的精华。

2.明白在现代家庭中,既要尊重父母,又要平等的和父母沟通。

3.学会和父母沟通的方式。

“在中国的传统家庭中,家长具有绝对权威,父母之名难违——子女必须对家长惟命是从”针对这个观点,但是在现实生活中,许多家庭中未必适用,也有争议,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借助《弟子规》这一儒家启蒙读物,引导学生明白尊敬父母是平等沟通的前提,能更好的和父母沟通;运用东方人的智慧,同样可以建立民主平等的家庭关系。所以教师在目标制定的时候,将《弟子规》的使用放了进去,是目标结合了教师教学的方法和过程,使目标更具有操作性。

3.根据学生实际定位目标

制定教学目标要充分考虑到各个年龄层儿童的认知特点,学生学习的心理规律,学生成长和品德发展的社会要求,体现学习坡度的层次和系列,牢牢摸准教材在学生不同发展水平上所呈现的教学目标以及重难点,做到心中有数,才能做到教学有度,真正体现编写者“螺旋上升”的设计初衷。

如:三上《我来画棵家庭树》制定的教学目标是:

1.认识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和称谓。

2.知道自己是家庭中的一员,体会家庭成员间的亲情。

五上《家庭万花筒》制定的教学目标是:

1.了解家庭模式的演变过程,对自己的家庭有一个比较全面的了解。

2.继承传统家庭的美德,有效地发扬于现代家庭生活中。

3.家庭是社会的细胞,知道家庭的稳定关系到社会的稳定,明确自己在家庭生活中所扮演的角色。

二、八仙过海——趣化教学方法

为了完成预定的教学目标和教学任务,师生在共同活动中必须采用多种的方教学法来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和思维习惯,形成良好的情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当然如果能适合中高年级学生处在从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发展的过渡期的特征,选用学生喜欢的教学方法,就会使教学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让学生在品德课中以“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方法感受到家庭的温暖,学会感恩。

1.算一算,算不清长辈的付出

算,好像应该出现在数学课堂内,品德课程上怎么会用算呢?其实数据的出示是一个很好的说明,有时比激情高昂的言辞更有效。

比如陈群云老师在执教《谢谢你们,我的父母》这一课时,在第二环节体会父母辛劳,激发情感这个部分,就让学生拿出“爸爸妈妈每天为我们做了几件事?”的调查表。在学生交流后,教师请学生拿起笔算一算,从出生到现在,你跟父母生活了几天?他们一共为你们做了多少事?教师以学生交流的中间数“8”和学生共同计算:8×365×10(10年)=29200(件)。当黑板上的“29200”赫然入学生眼中时,学生纷纷发出“啊!”的感叹。教师适时点明:“今后,我们的父母仍将这样一天天,一件件,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为我们付出着,奉献着……”

在孩子心中,父母是我们心灵所依的港湾,但是父母的付出又是孩子最容易忘记感恩的人,忘了付出,只知道一味的索取。

2.演一演,演不尽长辈的亲情

情景模拟与角色扮演是学生喜欢的学习方式,也是为了让学生获得某些难以身临其境去学习的体验、经验和知识,而有目的地去创设某种情境。关键是让学生获得体验。

在《父母—我特别的朋友》一课时,为了解决当我们和父母有矛盾时,我们应该怎样处理这个问题时,教师出示了一个案例,简单的讲就是小叶因电脑成瘾而导致成绩下降,父亲狠狠揍了他,并警告他再也不许碰电脑。提问:遇到这样的情况,你会怎么做?这是一个当今社会中很现实的问题。于是教师先请学生想好自己的方法,怎么和父亲谈?随后教师请一位学生扮演小叶,自己扮演父亲,两人进行“谈判”。结果,两人还是不欢而散。怎么办呢?于是教师就让学生思考沟通前,应该做好怎么样的准备?沟通时语气应该怎么样,提出的要求应该怎么样?

就这样,采用了情景模拟的形式,创设学生和父母产生矛盾的情景,通过角色扮演和换位思考的方式,不仅让学生体验与父母沟通的技巧,还是体会到父母的苦心与爱心,为学生处理现实生活中与父母出现的矛盾进行了排练。子女与父母的矛盾减少了,家庭的氛围就会更幸福,更和谐,更有利于孩子的成长。

吕映丹,1983年11月,本科,一级教师,宁波市“卓越工程”培养教师,余姚市教坛新秀,浙江余姚市东风小学教育集团东江校区大队辅导员,主要从事小学品德教学及研究。

猜你喜欢

品德文明家庭
请文明演绎
漫说文明
抓细微之处 促品德养成
家庭“煮”夫
对不文明说“不”
恋练有词
文明歌
品德微视频评价的思考
品德
寻找最美家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