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如何实现中小学英语教法的良好衔接

2015-02-28席玲侠

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教师版) 2015年14期
关键词:教法教学内容英语教学

席玲侠

(陕西省洋县书院中学 陕西汉中 723300)

浅谈如何实现中小学英语教法的良好衔接

席玲侠

(陕西省洋县书院中学 陕西汉中 723300)

多种原因导致小学毕业生英语水平参差不齐,中小学英语教育教学又存在着严重的各自为阵,相互脱节的现象,这些都严重阻碍了英语教育教学的发展。如果在初中起始阶段不及时做好"衔接",就会给整个初中英语教学造成极大的困惑。如何解决好中小学外语教学衔接问题是值得我们认真思索的问题。本文在归纳中小学衔接问题和分析其产生原因的基础上,提出了解决衔接问题的一些对策和方法。从心理疏导、学习方法、教学方法等方面对"衔接"进行了探索。

衔接问题 原因 对策和方法 心理疏导 学习习惯

小学生升入初中前,已经学习了几年英语,并且对基本的英语交际用语、简单的句型以及基本语音知识等有了一定的基础。但长期以来中小学英语教育教学存在着严重的各自为阵,相互脱节的现象,小学英语教师依据小学生心理、年龄特点特别注重创设教学流程,采取形式多样的教法,积极创设情景,把听、说、读、写和活动有机地结合起来,活跃课堂气氛,而且重视交际能力的培养。但都较重视句型和单词的机械记忆,而忽视了读音的准确性、语音教学上的趣味性。初中教师较注重语法教学,重视句型、中译英等方面的操练,教法形成单调,常会枯燥无味,刚从小学升上来的七年级学生,仍然保持了小学生天真幼稚、个性活泼、求知欲旺盛、向师感强烈、不喜欢教师一言堂的呆板教法,这就使得刚从小学升上来的七年级学生精力无法长时间集中,对教师的教法无法适应,渐渐地失去了原来学习英语的兴趣与动力。当他们进入中学后,英语学习既是小学英语的终点,又是初中英语的起点。如果中学英语教师还是按传统的英语教学模式和方法从事英语教学活动,势必会极大地破坏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严重阻碍了英语教育教学的发展。如何解决好中小学英语教学衔接问题是值得我们认真思索的问题,本文就这个问题谈谈以下几点看法。

一、中小学英语教学不衔接的原因

1.中小学英语教学要求方面的差异。

小学阶段开设的英语课程多强调趣味性,以简单的跟读、英文儿歌以及日常简单对话为主,学生多在游戏中、表演中学习一些最简单的词汇、句子和很少量的语法知识,传统的小学英语教学只是过重的强调学生的口语,而忽视了学生语法知识的发现;过重的强调课堂活动的形式,而忽视了活动的效果;过重的强调初中的知识再现,而忽视了小学时期的基础。而进入初一后,内容增多,难度加大。教学要求的差异,难免让初一学生产生畏难情绪。

2.教学方法的不同

在小学,英语教师基本上是采用直观法组织教学活动,小学生通过感知语言材料就可以完成学习任务。小学英语教师依据小学生心理、年龄等特点,注重教学流程的设计,课堂上通过学生参与游戏、竞猜、表演等活动,重在交际能力的培养,寓教于乐,课堂气氛活跃。学生在课堂上几乎是边学边玩。而当他们步入中学后,英语课程标准中“学唱英文歌曲”等趣味性英语教学方式也基本没有了,“培养小学生的好奇心、兴趣、爱好”朝着培养中学生“初步学习英语的信心”转化。学生再也不会认为英语学习光是好玩,而是负有一种责任。

语言学习的内容越来越多,学生除了感知材料外,还必须理解语言材料。这就要求学生学会理性思维的方法。

3.环境变化的差异

小学生进入中学后,面临着一个全新的环境。他们对校园环境、师生环境等都感到陌生。例如,大部分初一学生对新教师的教学不适应,包括新教师的教学方法、板书、讲课时的声音、言谈举止等。小学英语教材基本上是图文并茂,讲究直观性;而中学英语课文比较复杂,学生对此感到既好奇,又陌生不理解,以至于影响学生在英语课堂上的学习效果。环境变化的差异使学生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产生障碍。

4.小学英语学习的分化造成初中英语教学的困难。

有了一定英语学习基础的小学生进入初中,本应该减小中学老师教学的难度,但由于学生在小学英语学习了四年,已经产生了知识和能力的较大差异,小学基础好的学生觉得初一第一学期英语学习的内容过于简单,初一老师通常比较关注后进生,不想让这批学生在初中起始阶段落差太大,课堂上关注他们,一定会让基础好的学生产生心理上和知识学习上的失落感;反之,若不多给“弱势群体”以关怀,目光盯着中上等学生,势必造成这批学生初一就掉队。

四、解决衔接问题的对策和方法

1.遵循英语衔接教学的原则

1)循序渐进原则

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进度和理解的程度有目的、有步骤地增加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提供新的信息,从而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欲望,确保他们在进行下一步活动之前掌握所学的知识。例如,当某一课基本上要结束时,教师小结学习要点,从整体上强调所学知识的概念,布置家庭作业作为课内向课外过渡的内容,为下一节课的自然衔接提供必要的条件。

教师按教学内容的顺序逐步增加难度,或复杂性。有序地进行课堂提问是贯彻循序渐进衔接原则的重要环节。一是引导式提问。开始提问时,教师的主要任务是引导学生了解和复习已经学过的基本内容;二是理解式提问。通过提问,教师让学生理解知识,并将其知识应用到解决问题之中;三是讨论式提问。老师提出问题之后,让学生讨论,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教师在进行一阶段的提问之前,应把本阶段的问题同已经学过的内容结合起来。有计划、有步骤、有顺序地进行提问,可以帮助学生系统思考,从而获得对相关联内容的整体理解。

2)连贯性原则

教师在组织英语教学活动的过程中,应当注意课与课之间、单元与单元之间、某一具体课文的前后之间、上下结构之间的自然连贯。了解和熟悉小学的教学内容,可以避免中学教学内容与小学教学内容的脱节。比如七年级英语之前,认真仔细地研究小学英语的内容,组织系统地复习,包括词汇、句子、语法和交际口语等。在系统复习的过程中,教师既熟悉了小学的教学内容,又可以了解学生对小学英语的掌握程度,预测学生的口语能力和运用英语的能力,然后调整教学计划,更好把握英语教学中的详略难易。

2.注意中小学英语教学内容的衔接

中学英语教师要通读小学英语教材,熟悉小学英语教材教法,以便融会贯通,达到新旧知识的自然过渡。教师可以经常去听小学英语课,相互交流中小学英语教学信息,以便掌握小学英语教学规律,明确小学英语与七年级英语的相同相异处,以便找准衔接点,包括词汇、语法项目和语言功能等。比如说,在小学时学生总是记住了“I am,he is,you are.”等句型,而上初中后要用到谓语动词,如不是为了构成某一时态和语态的需要“am,is,are”等be动词就不能与谓语动词共用了。所以就只能说“I work in Suzhou.”(我在苏州工作),而避免出现“I am work in Suzhou.”这样的错误。

3.注意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的衔接

小学生独有的年龄特征表现出对新鲜事物好奇、好动、好问。进入初一后,他们依然天真浪漫,有正义感,对不喜欢的人和事会表示憎恨。这就需要英语教师在初中英语教学过程中认真把握好教材内容的趣味性,利用各种直观教具营造生动的语言交流情景,使学生在真实的情景中学习英语,体验英语学习的趣味性,享受英语学习的乐趣。开展各种英语课外活动,例如竞赛,满足学生的心理需要,让学生在活动中巩固和运用所学的知识,在竞赛中享受到成功的乐趣。

猜你喜欢

教法教学内容英语教学
巧用“五法”激趣——以英语教学为例
高中英语教学中德育的渗透
如何提高英语教学的有效性
实战视角下擒敌拳教学教法路径研究
“启蒙运动”一课教学内容分析
“教法融合”:得道方能行远
“清末新政”也可作为重要的教学内容
高职高专公共英语教学中EGP+ESP模式的构建
羽毛球正手击高球教法五步曲
爷爷的“五教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