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专业化分工的东北区域经济发展分析

2015-02-28潘福林

通化师范学院学报 2015年5期
关键词:分工东北地区长三角

潘福林,龚 超

(1.长春大学,吉林 长春 130012;2.长春工业大学 工商管理学院,吉林 长春 130012)

基于专业化分工的东北区域经济发展分析

潘福林1,龚 超2

(1.长春大学,吉林 长春 130012;2.长春工业大学 工商管理学院,吉林 长春 130012)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区域经济的快速崛起和迅猛发展,从专业化分工视角分析区域经济发展成为了国内外研究的热点问题。该文通过分析专业化分工、产业集聚以及区域发展之间的联系,对比长三角地区与东北地区经济发展的差异,从而为东北地区经济发展提出相应的对策。

专业化分工;产业集聚;区域经济

一、引言

从18世纪70年代亚当·斯密开始到科学技术高度发达的今天,分工理论在经济学研究领域一直占有重要地位,是学科前沿的热点问题。目前,分工理论发展经历了静态的要素分工、动态分工、垂直专业化的协作分工、劳动地域分工、比较先进的模块化分工以及知识分工六个阶段。学者们普遍认为,在其发展的过程中,专业化分工与区域经济发展存在着必然的联系,是区域经济发展的关键问题。亚当·斯密在其《国富论》中指出,分工可以提高产业的劳动生产率,是促进经济增长的根本源泉;[1]201杨格提出分工具有网络效应,专业化的分工是实现规模报酬的决定机制;[2]马歇尔从外部性的角度对分工理论进行研究,他认为专业化分工的出现带动了分工网络的形成,从而促进了产业集聚现象的出现;[3]402Donald S.和Morrison Paul认为产业集聚的外部经济效应和规模经济效应是促进经济持续增长的动力;[4]Sbergmai对产业集聚与经济增长的关系进行了相关研究,他认为产业集聚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着相互促进和相互推动的关系。[5]基于国外学者对分工理论的研究成果,国内学者也对其进行了相关研究。基于分工视角下产业集聚的形成机制,有学者认为如果没有专业化分工,就没有产业集聚,专业化分工是产业集聚的最根本的源泉;[6]江激宇在产业集聚和区域经济增长研究中,认为产业集聚能够带动区域经济的高速发展,区域经济的发展反过来也会促进产业集聚的形成;[7]西北大学胡永亮对分工、产业集聚、区域经济发展进行了相关研究,他认为专业化分工会促进分工网络的形成,分工网络是产业集聚形成和发展的基础,并且在专业化分工的基础上,产业集聚和区域经济发展存在着相互促进的关系。[8]

通过对相关文献的梳理以及分析,可以清楚地看出,专业化分工与区域经济发展存在一定的相关性,一个地区专业化分工的形成有利地促进该区域经济的形成与发展,并且这一观点得到了学术界的普遍认同。基于此,笔者将对专业化分工与区域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进行深入研究,分析我国长三角区域经济成功发展的原因,同时为东北地区的经济发展提供相应的建议。

二、区域专业化分工水平与区域经济发展的联系

区域专业化分工水平的高低与该地区能否形成产业集聚存在着紧密的联系。一个地区的专业化分工水平的高低是该地区产业集聚形成和发展以及城市群的兴起的关键因素。如果一个地区产业集聚已经形成,那么它就会通过其所形成的集聚效应来进一步促进该地区的专业化分工,进而推动这个地区专业化分工水平的不断提高。区域专业化分工是产业集聚形成和发展的前提条件,同时也为其形成和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此外,分工的专业化水平的高低也会对该区域产业集聚的经济效率产生一定的影响。分工的专业化水平越高,区域内部产业集聚的交易效率就会越高,不必要的交易成本就会越少。

自从斯密提出分工理论,分工理论逐渐演化形成了专业化分工理论,即各地区结合他们的区域特色,从事各自具有优势的产业,使资源得到合理的配置。当一个地区的专业化分工水平发展到一定程度,该地区的产业链、产业网也会不断完善,就会带动其他相关企业在该地区的形成,而它们之间又存在着非常紧密的联系,并逐渐形成分工网络。分工网络的形成,促使该区域相关产业的发展,并且在该区域不断集中,从而形成了相关的产业集聚现象。产业集聚现象的出现,一方面有利于降低专业化分工过程中带来的不必要交易费用。由于专业化分工程度的深化,交易环节和交易次数会不断增多,交易费用也会不断上升,从而使专业化分工呈现一定的低效率性,而产业集聚的形成可以有效地减少交易中各环节所产生的成本;另一方面,产业集聚内的企业可以共享到整个区域内部的市场营销网络以及公共产品,这样有助于专业化分工机制的不断完善,使分工更加专业化和系统化。

产业集聚与区域经济发展之间也存在一定的相关性。一个地区一旦形成了产业集聚现象,它就会通过其所产生的外部经济效应、规模经济效应以及提高资本运作效率等途径,来促进整个区域经济的不断增长。而且区域产业集聚对区域经济发展的作用,从某种程度上说,是受到专业化分工水平的影响。分工的专业化水平越高,区域经济发展速度越快,因此,专业化分工水平、区域产业集聚与区域经济发展三者之间具有一定的内部相关性。

专业化分工促进了产业集聚的形成,产业集聚的出现会促进该地区企业的规模的不断扩大,在一定限度内,由于规模报酬递增的作用会促进该地区区域经济的增长,即形成了规模经济效应;产业集聚的出现也会产生一定的溢出效应或外部效应。一方面该地区各企业之间通过相互沟通、相互学习的方法,可以有效地提升企业的生产效率;另一方面,企业内部的工作人员可以通过“干中学”的方式使企业技术得到改进或创新,技术的创新也有利于带动整个行业的不断壮大,进而带动整个区域经济的发展;此外,区域产业集聚的出现也有利于形成市场共享机制,促使来自其他地区的劳动力在该地区的不断聚集,这样一方面可以为企业提供源源不断的劳动力,另一方面也对工人技术熟练度有了更进一步的要求,促进工人技术不断提高,使得整个区域经济得到快速发展。反过来,区域经济的发展,也会推动产业集聚的进一步形成与完善,同时使产业集聚的企业更具集聚力。

三、与长三角地区地区对比分析当前东北区域经济发展模式

改革开放以来,长三角地区成为我国区域经济发展最快的地区,其经济实力逐年稳步提升,并一举成为世界第四大经济产业带,也是我国当前经济最发达的地区。建国以来,东北地区一直被作为国家的重工业发展基地,在那一时期东北地区的经济得到了快速发展,但进入新世纪之后,随着国家实行改革开放,沿海地区经济实力迅速崛起,而处在这一时期的东北地区的经济实力,不但没有提升,反而出现一些滞后发展的现象,整个区域呈现出经济发展的缓慢趋势。表1是长三角地区与东北地区客观条件的对比分析。

从表中可以清晰地看出,东北地区在地理区位、政策条件、教育水平、劳动力资源以及技术层面等客观条件都具有天然的优势,得天独厚的优势为东北地区经济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并且与长江三角洲地区相比,东北地区的客观条件并没有太大的差距,甚至在某些方面优于长三角地区。

长三角地区是我国区域经济发展中最具活力的地区之一,也是我国区域经济发展最成功的地区之一,在我国区域经济的发展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长三角地区区域经济迅速崛起的背后,就是因为专业化分工水平的不断提高,以及政府的政策拉动作用,使得长三角地区众多产业集群的蓬勃发展,形成了以上海张江高新技术产业集群为中心的产业集群,并且向四周辐射,形成了苏锡常开发区信息产业集群,浙北杭嘉湖地区、浙东南温台地区的产业集群,以及昆山电子产业集群等几大产业集群,而这些产业集群的存在为长三角地区经济快速崛起提供了必要的条件,也为长三角地区成为我国经济增长最快的地区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表1 东北地区与长三角地区客观条件对比分析

在长三角地区,江浙沪的各个产业集聚体,形成了“研发—生产—销售”的配套产业链组织网络,它是长三角地区区域竞争优势的主要源泉[9]。在长三角地区,拥有大量中小型企业和手工业小作坊,它们之间构成了一个规模庞大的市场体系,而每一个地区或者村庄的绝大多数企业往往只从事整个产业链中的某一个小环节的生产,生产效率非常高。在长三角地区,产业集聚与空间协作之间的相互作用,使得原本的产业间的分工进一步细化形成了特有的产品内分工,生产出来的最终产品往往都要经历产业与区域这两个层面的双重分工,这种产品内部的专业化分工不仅大大提高了劳动生产率,而且也有效地促进了技术进步。此外,产品的价值链在空间上呈现出离散化和网络化的特性,在此基础上所形成的专业化分工效应,使得原本地理上比较邻近的地区,通过产业之间的贸易更加紧密地结合在一起,进而增强了整个长三角地区对要素和产业的吸附力。

长三角地区是中国最早出现专业化分工的地区之一。专业分工的出现使得这一地区各自充分发展其优势产业,随着优势产业在某一地区的不断集中,从而形成一定产业的集聚,并且逐渐确立起该地区的产业优势,同时在产业集聚效应的作用下,使得该地区经济高速发展,成为了中国区域经济发展最成功的地区之一。因此,长三角地区经济的发展正是得益于专业化分工与产业集聚,它的成功也为我国在其他地区的经济发展提供了理论依据。

纵观整个东北地区区域经济发展,自北向南形成了哈大齐工业走廊、长吉工业园、辽宁中部重工业基地、辽西工业园、辽东半岛经济区五大经济发展较快的地带,并且在一定程度上都形成一定的产业优势。但从细节分析,东北地区的这五大经济区并没有形成稳定而独立的优势产业。医药产业、汽车产业、服务外包产业在这五大工业园区都有分布,而且规模也比较大,他们之间相互竞争,相互独立,各自为战,分工不明确,从而形成了很多外部成本。实际上,在建国初,国家在发展建设东北区域,已经对这几个工业区的职能做了明确的分工。哈大齐工业走廊,以大庆石油为基础,重点发展军工和石油产品;长吉工业园以一汽为核心发展汽车产业,另外吉林作为中国的化工业生产基地,重点发展碳纤维产业;辽宁中部以鞍山、本溪等钢铁集团为核心,发展钢铁重工产业;大连以港口依托,重点发展外贸、服务外包产业。然而随着社会的发展,这种趋势渐渐变弱,从而形成了当前的东北发展的混乱局面。而这一区域做的最好的是以沈阳为核心的辽宁中部地区,这一地区有鞍钢、本溪钢铁等几大钢铁集团,地区与地区之间分工明确,逐渐形成了分工网络,然后向外辐射,最终形成当前的辽宁中部工业区,也是东北区域经济实力最强的地区。然而这种辐射也是只具有局部效应,并没有向整个东北地区辐射。大连依托着天然的港口,经济得到了迅速发展,但这种发展也是局部发展,并没有充分发挥港口的巨大优势来带动整个东北区域经济的发展。

通过与长三角地区经济的对比分析,东北地区之所以经济发展缓慢,究其原因是因为在整个东北地区并没有形成一条完整配套的产业链条或者产业网,这使得整个东北区域经济发展缺乏互动;而对于那些已经形成产业链的产业,它们之间相互独立,没有形成相互联系相互依托的沟通,更不必说专业化的分工了;东北地区的分工不明确,五大工业区相互竞争,没有发挥该地区的集群优势,使得东北区域发展没有形成辐射效应,致使东北地区经济发展缓慢。另外,就一个特定的工业区内部而言,也没有形成彼此紧密联系的分工网络,从而导致生产效率相对低下。此外,东北地区缺少像上海、深圳那样规模较大的龙头带动城市,辽宁沿海发展带的总体经济实力一般,就大连市的经济实力与沈阳、长春、哈尔滨相比并没有明显的差距,辐射和带动作用不是很强,因此,东北地区区域经济发展较为缓慢。这些成为了制约东北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原因。

四、东北地区区域经济发展战略以及对策

(一)东北地区区域经济发展战略

在竞争激烈的当今社会,作为中国最早一批发展起来的地区,面对新兴蓬勃发展的地区的竞争压力,东北地区制定未来的发展战略势在必行。而从长三角以及珠三角的快速崛起中可以看出,一个地区的发展离不开核心城市的带动以及该地区的专业分工。因此,东北地区未来的发展战略规划必须以确定核心带动城市——明确各地区的产业职能——完善产业链、产业网——专业化分工——产业集聚这样的发展模式为纲,促使该地区经济蓬勃发展。

首先,东北地区的区域发展,应该以辽东半岛沿海经济区为核心,充分发挥大连国际中心地位以及天然港口的优势,将大连打造成为具有带动能力的核心城市。东北地区与长三角以及珠三角地区的地区结构不尽相同,东北地区规模庞大,而大连的带动作用也是非常有限的,因此,东北地区的发展,在确立大连这个核心城市的同时,还应该发挥沈阳的作用,在东北地区建立双核心城市,依靠他们之间的联系以及带动,进而辐射整个东北地区。

其次,围绕着哈大齐工业走廊、长吉工业园、辽宁中部重工业基地、辽西工业园、辽东半岛经济区五大经济发展地带,明确各自的产业优势,并且针对这些产业进行重点发展,不断完善产业链;针对产业链的各个环节进行专业化分工,加强各企业的互动交流,逐渐形成分工网络,从而带动城市群的形成;然后,再通过几个经济区之间的互动合作机制建立联系,从而促进整个东北区域经济的发展。

哈大齐工业走廊是以哈尔滨为核心,大庆和齐齐哈尔为骨干,以及周边地区,共同发展起来的经济地带,其在石化、装备制造、医药以及高新科技领域具有较强的优势,是该产业带的优势产业。结合该区域的发展特点,应该发挥哈尔滨中心城市的作用,不断拉长和延伸该区域的产业链条;针对整个产业链的每个环节进行相应的专业化分工;然后通过加强与该区域之外其他地区之间的沟通与合作,特别是与沿海经济带的合作,从而形成相对优势互补、互惠互利的具有区域特色的产业集群。长吉城市群的汽车、石化、医药等产业有一定优势,应进一步加强与沿海地区相对接和整合,培育特色产业集群。辽宁中部城市群由超百万人口的特大城市沈阳、鞍山、抚顺等城市组成,是东北地区专业化分工最好的城市群,也是东北地区经济发展最快的地区。对于该地区,进行统筹规划,加强与整个东北地区的沟通协调进行强强联合,延伸产业链条,打造跨区域竞争力强的产业集群。辽西经济带在能源、装备制造、冶金等领域进行重点发展,增强产业内部的联系,提高产业区的劳动效率,形成具有辽西特色和优势的新型产业群。就大连而言,就是不断提高综合实力,发挥其优越的地理区位优势,形成向内陆辐射,与其他产业带密切合作,充分带动整个东北地区经济的发展。随着这些城市群的兴起,通过他们之间的网络化沟通机制,充分发挥其集聚和扩散效应,形成联系紧密、分工明确的城市群,进而推动整个区域经济的发展。

最后,随着五大工业区优势产业的确立,各个区域的专业化水平的逐渐提高,此时,通过沈阳以及大连的双核心的带动作用,增加这几个区域之间的联系,完善整个东北地区的产业链或产业网,最终形成全区的分工网络,利用其所形成的集聚效应,逐渐壮大各个城市群的经济实力,从而振兴东北工业基地。

(二)东北区域经济发展的对策分析

通过上述分析,并且结合长三角地区区域经济发展的实际,本文提出东北地区区域经济发展对策,具体如下:

一是为整个东北区域经济的发展制定区域经济发展统筹规划。目前,虽然国家已经出台了有关东北地区区域发展的《东北地区振兴规划》策划书,但各地的执行效果却不明显,导致东北地区经济发展仍然非常缓慢。因此,东北地区经济的发展必须严格按照政府给各地区、各部门下达的指示,统筹规划,如有特殊情况,可以结合当地的特色,选择合适的发展路线。另外,东北地区还应尽快制定沿海经济地带与其他经济地带的沟通互动机制,制定相应的政策来推动辽宁沿海地区与东北内陆地区之间的互动联系,从而为促进整个东北区域经济发展做好保驾护航的工作。

二是明确各城市产业分工,不断完善产业链,引导价值链的集聚。制约东北区域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专业化分工不明确,整个区域内部之间产业分工不明确,造成了很多不必要的成本压力。因此,在振兴东北区域经济发展过程中,重新确立各地区的产业优势,明确各地区、各城市的定位以及分工,从整个东北的角度重新审视各城市的职能与特点,突出各自优势产业,形成合理明确的专业化分工,进而形成优势互动、协调互动的区域发展格局,避免由于竞争带来的不必要成本浪费。

三是在整个东北地区确立核心城市,通过其地区优势,充分发挥其核心带动作用,从而促进整个东北地区经济的快速发展。纵观世界各大城市群的形成与发展,不难发现一个规律:城市群的崛起离不开一个中心城市的带动,而这个城市的国际地位以及区位优势都是得天独厚的,通过发挥他们的核心辐射作用,促进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在我国,长三角地区区域经济的发展离不开上海的带动,珠三角地区则以广州为核心,这两个地区充分发挥了核心城市的带动作用,使得他们的经济发展在国内位居前列。因此,核心城市的确立,发挥核心城市的带动作用,对东北区域经济的发展非常重要。纵观整个东北地区的发展,结合该地区实际情况,同时发展大连和沈阳,将其建设成为带动整个东北区域发展的双核心城市,利用大连的国际地位以及天然的港口优势、沈阳的交通以及区位辐射作用,提高大连和沈阳的整体实力,把大连和沈阳培育成为带动东北区域发展的双核心城市。

[1]亚当·斯密.国富论(上)[M].郭大力,王亚南,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81.

[2]Allyn A Young,Increasing Returns and Economic Progress[J]. The Economic Journal,1928(38):527-542.

[3][英]马歇尔.经济学(上卷)[M].朱志泰,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81.

[4]Catherine J.Morrison Paul and Donald S.Siegel,Scale Economics and Industry Agglomeration Externalities:A Dynamic Cost Function Approach[J],The American Economic Review,1999(3).

[5]Sbergmai.Agglomeration and Economic Growth:some puzzles [J].HEL working paper.2002(2).

[6]陈钊.产业集聚的形成机制:一个基于分工的视角[J].科技信息,2007(27):382-384

[7]江激宇.产业集聚与区域经济增长——以中国制造业集聚为例[D].南京:南京农业大学,2005.

[8]胡永亮.分工、产业集聚与区域经济增长研究[D].西安:西北大学,2006.

[9]陈建军,黄洁.产业集聚阎分工和地区竞争优势——来自长三角微观数据的实证[J].中国工业经济,2009(03):130-135.

(责任编辑:吕增艳)

F061.5

A

1008—7974(2015)03—0046—05

2015-01-05

潘福林,吉林省长春市人,长春大学校长,教授,博士生导师;龚超,山西省右玉县人,在读硕士。

10.13877/j.cnki.cn22-1284.2015.05.010

猜你喜欢

分工东北地区长三角
“分工明确”等十四则
紧扣一体化 全面融入长三角
从分工层次来理解消灭“分工”
——基于《德意志意识形态》的分析
东北地区2020年第二季度M L≥3.0级地震目录
为什么人参喜欢长在我国东北地区
“首届长三角新青年改稿会”作品选
“家庭的幸福需要彼此分工共同努力”
2019长三角企业100强
长三角瞭望
东北地区2016年第三季度ML≥3.0级地震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