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变成“会说话的人”
2015-02-27艾小玛
艾小玛
总觉得“会聊天”“会说话”,是一项重要的技能。
无论工作、生活,还是谈恋爱,我们都是通过语言来分享所思所想。所谓“会说话”,并不是指专挑别人爱听的说,而是指能较好地理解他人的想法,同时恰当地表达自我意愿。学好这一项技能,无论对于恋爱、人际关系或职场,都有莫大的帮助。
懂得聆听
所有说话招人讨厌的家伙,都有一个共同的特质,就是“完全不考虑别人的感受”。
我相信很多人都曾经遇到过“拷问型”的谈话者,爱不停地提问,这种“独特的交流方式”,让你有一种被敌人抓起审问的错觉。
还有一些“表演型”的谈话者,基本不给你说话的机会,全程喋喋不休。他们不需要正常的交流,只为了能满足自己狂热的表演欲。
不要吐槽
大概吐槽的风气太重,所以大家开始觉得吐槽是一件很酷的事情。
有时候,看吐槽的段子是挺爽的,可轮到自己身上却完全不是那么回事儿。尤其被不够亲密的人吐槽,你估计会挺生气的。吐槽的讨厌之处在于,你在对方的痛处上撒上一大把盐,就是为了展示“一针见血的廉价趣味”。它不能帮你解决任何问题,相反还可能让事情看起来更糟糕,真是满满的负能量啊。
精准地理解他人
许多人之所以说话让人烦、说不到点子上,往往都是因为不能精准地理解他人所传达的信息,或是已经傲慢到不屑去理解。
当他人对我们说一句话的时候,实际上是向我们传递了一个信息。在对这个信息进行反馈前,有必要先对这个信息进行分析和处理。
最开始使用这种方法,可能会有点累,但是坚持思考,你会发现自己说话的能力在很短时间内会获得提高。说到底,表达能力的提高源自于思考。
精准地表达观点
在说话前,不要为了让对方开心就答应一些你不想做或做不到的事情;尤其面对重要的承诺,请摸着自己的心问:“我希望这个事情是怎样的?”“什么是我真正想要的?”你可以在态度上让对方觉得很舒服,但是在具体决策上,一定要遵循自己的内心。
认同对方的感受
当对方觉得很糟糕的时候,故作高冷地甩下几句“人生就是这样子的啊”、“这个就是你的选择”,真的挺让人烦躁的,这些大道理谁不懂,谁不会说呢?有时候,朋友向我们寻求意见、找我们倾诉的时候,实际上是对我们信任的表现,他们认为这一刻的脆弱是可以和我们分享的。
无论是否能为他做一些什么,都至少先要肯定他的情绪,不要吝啬安慰的话语和温暖的拥抱。
不是教你阿谀奉承
我不认同阿谀奉承和拍马屁的价值观,也不提倡大家做这种事情。“学习说话”强调的并不是这个,它强调的是照顾和理解他人,以及精准有条理地表达自己。它是一项能提高生活质量的技能,就像学习烹饪或学拉大提琴一样。
无论你是否相信,语言终究是一件很重要的事情。它既有温暖人心的力量,也有本事让你感到万分痛苦。通过和朋友、爱人的交流,我们渐渐开始相信“我在这个世界并不孤单”,所以,请好好珍惜人类这项特殊的技能,认真地掌握它、对待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