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人大佬“占山为王”那些事
2015-02-27程欣
程欣
春节将至,褚时健的“云冠橙”再度热销。“褚橙柳桃潘苹果”,名人和水果玩起了连连看,这里面到底有啥名堂?
三位大佬真的卷起裤管下乡种果树了吗?其实严格说来,只有褚时健是下到了农间地头,经营10年,种出来了皮薄肉甜的冰糖橙。柳传志则是从企业战略发展出发,买下了南美果园;而潘石屹“种苹果”的说法,有点赶巧凑话题的味道——他仅仅是为家乡的苹果做了回代言人。
一时,大佬爱上农业成为了时髦,京东和网易等企业也加入农垦军团——前者种大米,后者要养猪,虽然结果并不理想,但也能够无悔说“爱过”。
要占就占“花果山”
2003年,王石裤腿上还沾着喜马拉雅山的泥土,就来跟褚时健老人家请安了。保外就医的75岁褚时健刚刚在云南偏远的哀牢山中,包下2400亩荒山,默默地种起了橙子。
十年后,王石携女友田朴珺再次探望了褚时健。会面后,田朴珺一篇“堪比人物记者采访”的长文,将褚老的“农夫”生活拉进公众视野之中。尽管不喜露面的褚老对田的做法有些不爽,“但看在王石的面子上”,他也不想再计较。毕竟,安安心心种橙子才是他的重心。
此时的褚橙已经大卖。那时,在北京坐出租车,都会看到咧着嘴笑的褚时健的形象,广告语是:人生总有起落,精神终可传承。这句略带煽情和励志的广告语,出自电商,配合上褚时健的传奇人生,着实赚了不少人的腰包。
经过那个下午的谈话,王石忽然开始规划起自己的老年生活:70岁如果还活着,就开办农场。“我相信中国农业的前景会非常非常好的。这个是对褚老先生的致敬。”
无独有偶,2013年,柳传志带着爱将陈绍鹏,拎着自己即将上市的蓝莓来到云南,一来看望褚时健,二来实地取真经,当然,也少不了让他点评一下自己的水果。柳传志和褚时健是多年老友,这几年正精心布局他的农业帝国。在他看来,农业是块早就想吃的香饽饽,也是联想控股多元化战略中最重要的一环。几年前,柳传志大笔一挥,联想控股的佳沃集团就投入了10多亿元来打造水果产业链,近期还将有20亿元-30亿元的持续投入。
大佬们纷纷转身“归农”,在外人看来多少有些“有钱,任性”。但究其背后原因,归农或许是“农民大佬”们的宿命,其中潜藏着一份返璞归真的“乡村情结”。褚时健从哀牢山中农村家庭走出,回到山中种橙子,也是源于老家门前的两棵橙子树。尽管柳传志出身优越,但在1968年后三年农村里的苦日子,也潜移默化地给他种下了乡情。
当然,国家大政策也给大佬们吃了定心丸。连续11年,中央的一号文件都涉农,可见农业地位之高。十八届三中全会又提出:鼓励和引导工商资本到农村发展适合企业化经营的现代种养业,向农业输入现代生产要素和经营模式。政策信号让有眼光的企业家们看到了“蓝海”。
2013年,受到感染的潘石屹也“出来卖”了,出身农村的他,卖的是家乡甘肃天水的苹果。
“泥腿子”带出“嘴皮子”
走出监外,过去的“烟王”褚时健决定翻篇。虽然他不想对王石和柳传志谈过去,但是果园的管理上还是用的以前那一套。
以前他在管理烟厂时,采用了和烟农互利的办法,直接由烟厂投资建立烟叶基地,把控流程和质量。现在在果园同样如此。多了的果子他不要,化肥绝不使用人工的。他还设立奖励机制,农民的积极性也提高了。
如今,在果园里泡了十几年的褚时健从“烟王”变身“橙王”。他的果园年产橙子8000吨,利润超过3000万元,固定资产8000万元,跟他种橙的110户农民,每年可以挣3万到8万元。褚时健说,当年借钱给他包山头的人们中有九成都相信他一定能赚钱。如今他连本带利把这些钱都还上了,还带着乡亲们致了富。
75岁高龄,曾经的烟业大亨,90年代改革的先行者,经历了丧女之痛和牢狱之灾,他选择涉足农业,想证明的不仅仅是自己还能做出一番事业,更是想从乡村走出他的“自我净化”之路,“种橙子、卖橙子,这个门槛最低,没人再会说什么闲话”。
作为一名影响企业家的企业家,褚时健的传奇经历为人所乐道,褚橙也就有了更成熟的“励志糖分”,名人效应下经销商找上门来,投资者在褚时健身上看到了新农业的前景。
土豪式进军农业的柳传志就是其中的扯眼球者。和褚时健不同,联想属下的佳沃集团并不自己种水果,而是到处考察谁家的水果好,通过并购来当“二道贩子”。佳沃掌门人陈绍鹏又善于整合市场资源,哪里的技术好就引来,哪里的果子好就买断,连南美智利的果园都没放过。
2013年5月,柳传志携第一款水果蓝莓上市;11月,集团旗下的猕猴桃也上市;到了2014年4月,柳传志又卖起了龙井茶。
再看潘石屹,不用下地,动动嘴皮子,就卖起了苹果,并且在做了一次代言人后,越来越入戏。任志强说:“小潘天生就是个二道贩子。他卖房子和卖苹果都做销售,卖东西是需要技巧的,我就不会卖,小潘会吆喝。”
信心源于对电商模式的崇拜
无一例外,这三大果农的产品,都是在电商上卖火的。电商不仅提供了销售渠道,还通过订单式购买,一定程度上解决了资金流转问题。当然,还有营销所需的互联网传播效益。
将水果故事化,是电商擅长的事。为褚时健出主意的就是生鲜电商,可以说是促成“褚橙柳桃潘苹果”的幕后推手,在找到褚时健之后,是“生鲜”把柳传志和潘石屹“拉下了水”。 这家电商的团队中有很大部分是前媒体人,因此也有人称他们为“媒体化电商”。他们在云南发现褚时健种的冰糖橙非常好吃,通过褚时健的故事,让“褚橙”一炮而红。他们又在四川发现龙门山脉区域很适合种猕猴桃,告诉柳传志,于是有了“柳桃”。然后,在选取苹果的过程当中,发现被国人忽略的一个品种甘肃天水苹果,就拉来潘石屹做代言,又有了“潘苹果”。
在这几个大亨的示范效应下,任志强也在今年年初推出了公益“小米”;民生银行董事长董文标则将航线转向深海,做起了捕捞;京东的大米,只供内销;网易的丁磊也在吵着说要养猪了。只是,这些名人大佬相继投入现代农业“占山为王”,不知未来几家欢喜几家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