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我们谈论父母时我们在谈论什么
2015-02-27
春节又至,数以亿计的中国人奔波还乡。
家乡是什么?就是父母。古人云,父母在,不远游;而在人人皆漂泊的现代社会,父母更是这个团圆节日最重要的奔头与意义。
所谓父母在哪里,哪里就是家乡。
为此,本刊邀请十余位社会各界人士,撰写与各自父母有关的文章,回忆、记述或描绘他们眼中、心中的父母,以及父母曾经带给他们的生活的意义。他们中,有作家、导演、歌手、大学教授、名人之后,也有普通人;他们的父母,有政要、军官、作家、名士,也有普通职员、家庭主妇、乡绅……因此,虽然他们所谈论的只是各自的父母,但最终呈现的,却是一幅宽广且厚重的中国社会时代变迁与人世沧桑的图景。
在这幅图景中,有孩子眼中的饥饿年代;有政治运动中无法抗拒的压抑;有改革开放年代的奔放与自由;也有物质富足后对尊严与品位的渴求……
在这幅图景中,有对父母所带来的人生影响的铭记与感念;有对家庭教育如何影响儿女一生的探究;也有在大时代的洪流中,对漂泊的个体所面对的挣扎的追问……
在这幅图景中,还有父母从风华绝代消退为沧桑老者的感伤;有对父母从仰视变为平视后的理解;有从父母的命运跌宕反观自身的内省;以及“子欲养而亲不待”的遗憾……
当编辑完这组文章后,我们发现,当我们谈论父母时,我们所谈论的不只是一个个家庭故事,而是在这个物欲纷繁、急功近利的时代里,如何安放自己真实的内心;我们谈论的是,如若人的一生终究避免不了种种选择,那么个体的选择刻度与所依托的信念来自于何处;当我们谈论父母时,我们固然会谈论善良、宽容、幸福与亲恩,然而更打动人心的,是父辈们不论何时何地坚守本分的细小努力,以及有所守护、亦有所坚持的人生尺度。
时光荏苒,有些事变了,但有些事永远不会变——当年孩子眼中那些无聊、琐碎甚至有些不解的举止,经过岁月长久的积淀,最终成为记忆的永恒,成为我们之所以如此的理由,也成为我们真正能够继承的财富。
当我们谈论父母时,我们在谈论什么?
这个问题没有标准答案,也不应有。
它只是一个时代对另一个时代的提问,是一个人生对另一个人生的追寻。
它是所有人提问所有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