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胃病,重“虚”更要务“实”
2015-02-27陈克正
陈克正
在传统观念上,一谈到胃病,很多人会想到脾胃虚弱,有些电视节目也常把胃病分为阴虚或者阳虚类疾病。事实上,胃病不仅仅是虚证,很多时候也有实证存在,而且实证有不断增加的趋势。
随着生活质量的不断提高,食物种类变得丰富多样,人们开始讲究怎样才能吃得好,甚至讲究怎样才能补得好。但对于胃来说,吃得过多就会增加其消化负担。科学地讲,胃的消化功能是有一定限度的,进食过量或者进补过度,胃就要加班加点消化食物,无法消化的物质堆积在体内,很容易导致实证。
实证最常见的是痰淤。痰跟湿、水、饮属同源,痰淤阻积在体内就容易产生胃实证。所以胃病不仅仅是虚的问题,胃病的产生可能先由虚导致,胃一旦虚就不能全部消化进入胃的食物,时间一长就会产生实证。胃病一般比较复杂,常常是虚中有实,实中带虚,单纯补虚或者去实都不能缓解病情,而要在重虚证的同时务实证,在虚实之间找到平衡点,这样才能更好地治疗胃病。
与防治其他疾病一样,对待胃病也要尽量做到防患于未然,想要预防胃病就要做到以下几点:
劳逸结合,生活规律 做到起居有常,生活有度,作息规律,动静结合,神形俱炼,饮食定时定量,且要根据气候环境的变化而养生。
情绪乐观,自我排遣 时刻调节情志,避免忧思恼怒、精神紧张和情绪的大起大落,力求心境恬淡,遇事身心泰然。
饮食因病因人而宜 合理的饮食结构包括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和维生素,合理搭配,才能保证营养吸收。面、粥并不是胃病患者不变的最佳食谱。慢性胃病需要少食多餐、细嚼慢咽,饮食清淡易消化,忌食粗糙、油炸、多渣、生冷、辛辣刺激之品,少食肥甘厚腻。对于大部分慢性胃病患者来说,鱼、蛋、禽、肉只要烹调得当,符合“细、软、烂”原则都可进食,也有专家建议秋冬季节必要时可预防用药。
避免“病从口入” 饮食保持清洁、新鲜外,少喝浓茶、咖啡、汽水,它们不仅对胃黏膜刺激大,还能增加胃酸分泌,既不利于胃炎、胃溃疡的吸收和愈合,又可加重疼痛等症状。有不良嗜好的患者应戒烟、酒,酒精刺激胃黏膜,增加胃酸,造成胃黏膜充血、水肿、糜烂,酒也同样为湿热之邪,久饮必然造成腹泻等症。吸烟造成血中尼古丁含量高,不仅会使胃酸和胃泌素分泌增多,而且还会减弱幽门括约肌功能,造成肠液、胆汁反流,削弱胃黏膜的防御能力。
(摘自《保健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