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高考议论文写作的思维转向与备考策略
——从2013—2015年课标卷与福建卷命题差别说起
2015-02-27
新高考议论文写作的思维转向与备考策略
——从2013—2015年课标卷与福建卷命题差别说起
◎福建连江黄如论中学 郑义秀
2016的高考备战应关注2013—2015年(以下简称近三年)全国课标卷Ⅰ作文题(以下部分简称课标卷)与福建高考卷作文题(以下部分简称福建卷)之间作文命题差别,主动适应全国统一命题考试(以下简称新高考),侧重于分析所提供的材料形式上的差别,体会命意思维上的变化,注重逻辑思维转向,避免“论证”误区,注重思维训练上的“并举”,提升议论文备考能力。
新高考;议论文;命意思维;逻辑转向;思维“并举”
2016年,25省份使用全国统一命题试卷。对即将面临高考的福建考生来说,高一、高二受高考指挥棒的影响,在福建卷命意思维的指引下进行写作教学;如今又得适应新高考(假设是全国课标卷1)的命题改革,教学上自然就要跟着新高考转变写作思维。
基于新高考作文命题改革的需求,高考语文作文注重考生“言为心声”的表达,语文素养的提升等写作能力方面的考查。对于一线教师来说,写作教学应关注课标卷与福建卷作文的异同点,明确二者命意思维间的衔接点,确定新高考议论文教学应予以突破的对策点。
一、关注近三年课标卷与福建卷作文命意思维的不同点
就近三年课标卷与福建卷的作文题目来看,命题虽然都是新材料作文,但在所提供材料的形式与思维上存在着有较大的差别。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其一,就选材而言,课标卷更关注现实,关注人生,关注自我。从“切割钻石”“过独木桥”“微博举报”这些选题,我们不难发现,课标卷命题紧贴当下生活,关注学生的真实思考;而福建卷选用“忧天”诗、“空谷”的联想、“路”的思考则上升到了哲学的高度,旨在考查学生的理性分析能力。
其二,在材料的形式上,课标卷采取“情境故事”式的叙述。师徒间、学生间或父女间的关系,让学生参与其间,在感性认知的前提下,明确理性主张;福建卷选用的小诗、哲理性语句,简短又不乏内蕴,抽象而具思辨性,为学生进行多层次、有个性的解读提供空间。
其三,命意思维也迥然不同。课标卷关注社会现象,思维的着力点必须要析透现象背后的内涵,有助于学生提炼自己的思考力;福建卷提供的哲思性语句,思维的着力点在于本身蕴含多组二元对立关系,考生容易抓住材料的内核生发开去,借助生活中的现象加以联想。
二、备战新高考,注重思维转向,避免“论证”误区
基于课标卷与福建卷的命意思维的差别,考生的应试思维应作适当调整,教师的指导思维也要跟上命题的“变化”。
1.避免“一事一议”的误区,思维由“抽象的认识”转向“情境的还原”
福建卷注重思维的深度,选取的话题基本都是“抽象”的定义,命题基本延续闽派语文的“抽象思维”考察,如2007年福建卷命题作文“季节”,很多考生无法认识到季节的规律性与重复性等“抽象的内涵”,因此,当年作文出现较多偏题、套题的现象。
课标卷取材于考生的身边生活,让考生根据生活阅历与情感体验,还原生活中熟悉的画面加以价值判断。如“女儿微博举报父亲”,考生可就故事中“父亲高速路上开车打电话”等情节加以情境再现,从事件的参与者“老陈”“小陈”“警察”或“网友”中选择一个角度,对社会问题展开分析思考。
备战新高考,思维则要从原先的“抽象思维”转到学会对事件的“情境还原”。但是,课标卷由“故事情节”作
为“价值判断”的出发点,难免会给那些依赖“材料”加以分析的考生构陷“一事一议”的模式。
2.避免“生搬硬套”的误区,思维由“矛盾概念的界定”转向“事件的本质”
福建卷注重逻辑性,选取的话题如“空谷”、“路”等相对“抽象”,考生立意的出发点必须对抽象化的矛盾加以概念界定。如将“悬崖峭壁”与“栈道桥梁”的概念对举,考生顺藤摸“脉”,进而能提炼出“悲观与乐观”“绝望与希望”等立意。
课标卷故事性强,考生就材料中暗含“因果”“条件”关系的情节,提炼自己的观点,分析“情节的本质”。如2014年“山羊过独木桥”的材料作文,考生如能结合“竞技”规则的条件,从“改变规则与完善规则”上立意就会高人一筹。
备战新高考,立意思维要从“矛盾概念的界定”转向“事件的本质”。考生对课标卷材料的分析必须基于整体性、综合性原则,不能断章取义。如果只是模式化地照抄照用材料,缺乏层层递进的分析过程,考生们容易陷入“套题”的模式。
3.避免“游离主题”的误区,思维由“二元对立的思辨”转向“由此及彼的联想”
福建卷注重“二元对立的思辨”,考生极易从精短的材料中抓住关键词,就此引入一组对立的二元关系,矛盾处见思维,碰撞处出思考。如2013年福建卷以“仰望”夜空为话题,考生提炼关键词“自由”等,形成自己的见解判断,构思出“自由与限制”等二元对立的立意。
课标卷以“生活情境”为立论背景,在对“情节的本质”有充分认识的基础上,进一步展开“由此及彼的联想”分析。如“师傅指导徒弟成功切割钻石”中就生活情境加以还原,分析“徒弟成功”的原因,结合“生活”“文化”“哲学”等层面上的联想,再就“勇气与价值”的立意展开分析。
备战新高考,思维应从“二元对立的思辨”转向“由此及彼的联想”。考生对课标卷材料的使用不宜“表面”“单层”化,适度分析材料后,由此及彼地联想,关注文化、关注历史、关注世界。但也不能漫无“主题”地引申,否则就会陷入“游离主题”的误区,思维发散了却又无法“聚拢”。
三、注重思维训练的“并举”,提高备考的有效性
课标卷与福建卷的命意思维虽有不同,但考察评价的核心目标没变,即注重学生的写作思维,有自己的情感体验与理性主张等。因此,备战新高考应正确训练学生的多种思维,提升学生的论证能力。
1.感性与理性的并举,发展创造性思维
高中语文课标指出,写作教学要在“表达实践中发展形象思维和逻辑思想,发展创造性思维”。形象思维关乎到感性的接受,逻辑思想关乎到理性的健全,二者不可偏颇。因此,感性与理性的并举,有助于学生判断、分析事物本质的能力。
无论是事例型、寓言型,还是哲思型、判断型等命意考察,论证立意都没有加以限制,需要学生发展创造性思维,对命意材料加以取舍,提出看法和主张。考生只有具备感性与理性并举的思维方式,才能从材料中快速提炼关键词或主题词,不囿于某种模式化的“搬套”。
2.例证与求证的并举,发展多向性思维
立意思维解决了“写什么”的问题,而在“怎么写”过程中则要则要展开层次性的思维。论证过程中,要提高观点的信服力,就必须充分地说理与分析。对素材的分析,例证必须深透,不可引用照抄;对观点的立驳,求证必须条理,不可逻辑散乱。
议论文备考应注重学生的多向性思维训练,不管是发散性、引申性的思维,还是逆向性、思辨性的思维,都能体现考生的逻辑能力。例证与求证的并举,引导学生从现象中分析本质,用事例说理,用道理证明,提高学生“自圆其说”的能力。
3.质疑与思辨的并举,发展批判性思维
顺向思维解决了“理脉”的展开,而批判性思维体现了“理性”的深刻。论证文如果只是单层论述,虽有一定的逻辑思维,但分析也是肤浅乏力,如果能扣住论点的核心处加以批判性分析,敢于运用逻辑思维,敢于质疑命意本质,那么文字的思维力就会彰显。
议论文备考注重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训练,让学生懂得抓住材料情节、思考的矛盾处,提出自己的质疑;懂得辩证分析,不把命意说成极端,思想才能圆润起来。质疑与思辨的并举,对自己的见解批判性地求异,才能触及到“说理”的深层次。
新高考作文命题变化必然会让语文教师调整思维,充分准备,提高议论文教学的有效性;让考生及时转变写作思维,提高写作表达的针对性。知“异”而索“骥”,切实提升新高考的应试能力。
(责任编辑:石修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