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地铁与公交无缝换乘设计思路探析——以广佛线金融高新区站为例

2015-02-27广州市地下铁道总公司房地产事业总部广东广州510000

隧道建设(中英文) 2015年4期
关键词:金融城公交站无缝

王 洋(广州市地下铁道总公司房地产事业总部,广东广州 510000)

地铁与公交无缝换乘设计思路探析——以广佛线金融高新区站为例

王 洋
(广州市地下铁道总公司房地产事业总部,广东广州 510000)

摘要:解决好地铁与公交的无缝换乘设计原则与思路问题,能有效提高地铁与公交的换乘质量。通过对地铁与公交无缝换乘的发展趋势及设计原则进行分析,探讨其基本的设计思路,并以广佛线金融高新区站与其上盖物业“地铁金融城”项目内的公交站场换乘设计为例,对其设计思路进行探析。其中,设计原则主要有:直达性原则、人性化原则、安全性原则。设计策略主要涉及缩短换乘距离、通风形式的选择及消防设计措施等。

关键词:地铁;公交;无缝换乘;功能组织;交通组织;人性化设计;消防设计

0 引言

近年来,为解决国内地铁上盖物业大开发带来的客流疏导困难问题,上盖物业内设置公交站场的项目更多地出现在新地铁线路规划中。如何利用地铁上盖物业内的公交站场进行地铁的客流疏导,合理设计地铁与公交换乘的流线,在保证客流安全便捷换乘的前提下,提升换乘人员的舒适度与商业价值,成为研究人员重点关注和需要研究解决的问题。

国内外的相关研究主要集中在轨道交通与各种换乘方式的布局与组织形式的研究。如:童林旭[1]论述了地下交通系统的动态交通与静态交通的影响和联系进行了分析研究;顾静航[2]分析了地铁与不同交通方式的换乘布局与组织方法,并建立了基于客流的换乘方式选择模型;钟泽栋[3]分析了地铁换乘乘客的行为特性与需求,并对影响乘客选择换乘方式的因素进行了讨论。

而针对地铁与公交无缝换乘设计方法的专项研究相对较少,且缺乏深入的的设计思路研究。如陈扶?[4]从运营管理方面分析了轨道交通与公交一体化设计的优势;张敏[5]对轨道交通与常规公交换乘布局进行了分析;谢立宏[6]对如何有效缩短轨道交通与公交的换乘时间进行了探讨。本文以地铁与公交换乘设计方法为研究对象,并以广佛线金融高新区站为例,对地铁与公交无缝换乘的设计原则及设计思路进行探讨。

1 地铁与公交无缝换乘的发展趋势

公交以投资少、建设快、布置灵活等优势,成为公

共交通中最常见的形式之一;因此,地铁与公交换乘成为地铁上盖物业缓解人流及客流压力的最佳方案之一。地铁与小汽车的换乘方式虽能为民众带来更舒适的出行体验,但小汽车停车面积在35~45 m2/辆,在土地资源有限的前提下,小汽车的换乘方式只能作为辅助形式之一。

以往地铁上盖物业附近的公交站点大多设置在项目周边的公共道路上,这种设置方式的优点是公交站不占用上盖物业土地资源,交通组织流线简单;缺点是地铁与公交的换乘距离长,换乘客流的舒适感差,且因换乘路线上人流较多,出现小商贩摆摊密集的情况,给上盖物业周边环境的营造带来很多不利影响。为改善这一情况,很多城市在规划阶段时,就在几个重要商圈的地铁站上盖物业内设置公交站,形成地铁与公交的无缝换乘。

同时,为了充分利用地铁客流带来的经济效益,“地铁+物业”的开发模式成为实现经济效益目标的最佳方式之一。上盖物业中的商业裙楼和地下商业与地铁站相接,充分利用了地铁带来的大客流效益;裙楼上部的办公或住宅形式的塔楼开发,利用地铁便利优势进一步提升了商业价值。每个站点上盖物业拥有几万m2至几十万m2的开发量,为城市建设带来巨大的收益,但同时产生的人流及客流的交通压力,也成为每个项目需要解决的难题之一。

因此,在这一背景下,积极进行地铁与公交无缝换乘设计的研究,并将研究结果落实在未来新线的设计中,确保地铁与公交的无缝换乘能够解决大客流换乘需要,对未来“地铁+物业”的开发模式顺利开展意义重大。

2 地铁与公交无缝换乘的设计原则

2.1直达性原则

地铁与公交无缝换乘的直达性指的是换乘过程中无需通过其他功能或业态,由地铁或公交出入口直接连接公交或地铁的出入口,使换乘距离缩减到最短,充分利用公共交通的运力,达到快速便捷的疏导高峰时间大客流的目的。

2.2人性化原则

人性化原则指在设计过程中,除确保乘客能够安全快捷换乘的同时,也要考虑换乘空间的通风采光问题;同时,也要设法尽量满足换乘人员的饮水及如厕等需求。

2.3安全性原则

由于地铁与公交站场皆为大运量交通系统,客流量在高峰期通常较大,且换乘时由地下至地上或地下至地下,会通过封闭通道、扶梯及楼梯等。因此,在设计地铁与公交的换乘线路时应注意安全性原则,满足换乘人员的安全性需要。

3 地铁与公交无缝换乘设计思路

3.1功能衔接紧密

地铁与公交无缝换乘是指地铁与公交换乘区域直接或经专用通道相连,换乘客流与上盖物业人流分离,以达快速换乘,解决高峰时期的客流输送问题。因地铁线网及站点位置已固定,故要求在布置上盖物业时,要合理考虑公交站点的位置,是2种功能直接或通过专用空间间接相连,以确保达到无缝换乘的要求。

3.2交通组织

因地铁与公交皆大运量客流系统,为满足人流高峰时期换乘顺畅,需避免双向换乘的客流交叉,同时也要避免换乘人流与各物业客流的交叉。如换乘客流交叉干扰,将会使换乘客流具有混合性、多向性和冲击性等特点,导致换乘客流的疏导不够,极易造成换乘客流的相互冲击,并影响到乘客换乘的通畅性及舒适度[7]。

3.3人性化设计

由于无缝换乘不经过其他功能区及业态,即换乘人员在换乘过程中不经过室外空间,完全是在室内的通道中,由地铁或公交站厅进入公交或地铁站厅,存在换乘环境自然光不足、通风环境差及自然景观少等不利情况,大大降低了换乘人员的舒适感。因此,在换乘过程中应保证足够的通风和自然采光,防止换乘人流产生压抑及不安的感觉[8]。如美国伊利诺斯州中心,在公共交通的换乘流线中,采用中庭空间引入自然采光,提高换乘人流的舒适感。图1为美国伊利诺斯州中心。

图1 美国伊利诺斯州中心Fig.1 Illinois Center,USA

地铁和公交换乘区域的装修风格及材料的选用应尽量保持一致,保证换乘顺序性及连续性[9],避免换乘人员因周边环境突变而产生不适感。

地铁站内通常不设置公厕或者在出入口外附设公厕,致使地铁换乘公交乘客的如厕需求会通过出站后解决,如利用上盖物业内设置的公厕或出入口外附设的公厕,从而导致换乘人流与商场客流及出站人流的流线交叉。因此,应在换乘路线上的合适位置设置公厕,保证换乘人流流线清晰。同时,在公交站场及地铁站厅设置便利店可解决换乘人员的饮食需求。

3.4消防设计

地铁与公交无缝换乘的过程中,地铁站与公交站有各自的消防疏散系统,在紧急情况下,站内人员可以按照各自的消防指示进行疏散[10]。由于地铁消防疏散原则是由地下向地面疏散,因此,设计时应着重考虑换乘通道内人员安全疏散的问题,在地铁与公交换乘通道交接的位置设置直通室外的疏散措施。

4 地铁金融城项目简介

地铁金融城位于佛山市南海区广东金融高新技术服务区内,扼守广佛都市圈的门户片区,是广佛线金融高新区站的上盖物业,项目主要由物业开发与交通枢纽站两大功能块组成,定位为以大型目的性主力商家为主导、多种业态高度复合的区域标志性的大型都市综合体,包括主导性质的商业、办公、酒店、住宅、公交站及附属性质的餐饮、商务金融及相关配套设施用房。项目总建筑面积约35万m2,其中包含:商品住宅楼约9万m2,甲级写字楼约10万m2,酒店约2.5万m2,大型商场约6万m2,公交站场约6 000m2,建筑高度最高为170 m,公交站场位于项目首层东侧。图2为地铁金融城地理位置示意图。

图2 地铁金融城地理位置示意图Fig.2 Location of Metro Financial City

地铁金融城公交站场与广佛地铁同步开通(2010 年10月),其上盖商业计划在2015年中旬开业。广佛地铁开通后,金融高新区站与公交的无缝换乘设计很好地满足了客流的换乘需求。

5 地铁金融城地铁与公交换乘的设计思路

5.1功能连接设计

广佛线金融高新区地铁站是广佛线东起第3站,位于广东省金融高新技术服务区内,上盖物业为地铁金融城项目。该地铁站站台层位于地铁金融城项目负2层,为岛式站台,站厅层设置在地铁金融城项目负1层,与地下负1层商业直接连通。

地铁站设有2个出入口,A出口通向南海金融公园,B出口位于地铁金融城项目首层,与公交站场西侧人行出入口间设置了消防车道之隔。该消防车道设定为在紧急情况供消防车通行,平时不允许车流经过,这样换乘乘客可经地铁B出口直达公交站西门,入门后即是乘客候车区,方便乘客换乘。图3为地铁金融城地铁出入口与公交站场位置示意图。

图3 地铁金融城地铁出入口与公交站场位置示意图Fig.3 Location of entrance and exit of Metro station and bus station

5.2交通组织设计

地铁金融城公交站场位于项目首层东部,建筑面积6 000 m2,采用环岛式平面布置,车辆出入设置在东侧,与华翠北路直接相连。车辆由东侧入口进入后,按逆时针延环形车道行驶至公交站场北侧下客区,后经由南侧上客区接乘客后由东侧出口驶出公交车场(如图3箭头所示)。

在公交站场环形车道的中心,是公交站站务办公及司机休息室,方便司机换班休息及出入登记。

公交站场东侧公交出入口北部设置人行出口,同时,该出口对面即为南海金融公园出租车停靠站,公交换乘乘客可在公交站场下车区下车后经由东侧人行出口直达出租车停靠站,方便换乘人员进行公交与出租车的换乘。

西侧人行出入口除紧邻地铁B出口外,也同时紧邻商场出入口,方便商场客流换乘公交;乘坐小汽车的乘客,可将车停靠在地铁金融城负1层及负2层的地下车库,可乘坐电梯到达商场以后,后经由商场首层东侧出入口到达公交车站。

5.3人性化设计

公厕设置在公交站场的东北角,即下客区的一侧,方便乘客在换乘地铁前使用(地铁站内未设置厕所)。因项目本身条件及柱网制约,公交站场南侧除环形车道及下客区之外已无多余空间,故配电房及其他设备用房设置在项目北侧;同时,为充分利用南海金融花园的定位优势,将原有北侧人行通道扩大,形成廊厅,在厅内两侧设置便利店,增加经济收益,并解决候车及换乘乘客购买饮食的问题。

公交站场虽为室内站场,但因其东西两侧皆设开敞洞口,东侧洞口为公交车出入口,宽27 m,高5 m,不设卷闸,直接连接室外;西侧洞口为乘客出入口,紧邻地铁站,开设2个宽3 m,高3 m的洞口,设防火卷闸,日常开启。保证了公交站场空气畅通,增加了乘客的舒适感。

5.4消防措施设计

地铁金融城项目公交站场与地铁站已分别考虑各自疏散消防系统,无缝换乘时的消防设计主要考虑2块功能交接处的消防疏散要求,故设计时在此处结合整个项目的消防设计布局,设置了专用的消防通道,该通道平时不允许车辆经过,保证换乘人流的畅通及安全,同时在通道上方设置防排烟系统,以确保在发生火灾时,换乘人流可以从该通道安全疏散到室外(通道位置见图3)。

6 结论与建议

随着国内“地铁+物业”开发模式的普及,地铁与公交无缝换乘的站点将越来越多。本文以广佛线金融高新区站与上盖公交站场无缝换乘的设计为例,对换乘系统设计思路进行分析研究,得出以下结论:

1)地铁站与公交无缝换乘应遵循“直达性、人性化、安全性”原则。

2)地铁站出入口应紧邻公交站出入口,缩短换乘距离。

3)公交站应以自然通风方式为设计首选,以保证换乘人流的舒适感。

4)地铁与公交的换乘应充分考虑火宅时人流的疏散安全性。

本研究主要侧重于设计原则与设计思路,希望能为后续的地铁与公交无缝换乘开发设计提供参考。本次研究工作未涉及地铁与公交非直达式的换乘模式研究,这一点可作为本课题后续研究的方向。

参考文献(References):

[1] 童林旭.地下空间与城市现代化发展[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5.(TONG Linxu.Underground space and the city modernization development[M].Beijing:China Architecture&Building Press,2005.(in Chinese))

[2] 顾静航.城市轨道交通枢纽一体化布局及换乘研究[D].上海:同济大学交通运输工程学院,2008.(GU Jinghang.The layout integrating and traffic interchange research in rail transit hubs[D].Shanghai:School of Transportation Engineering,TongJi University,2008.(in Chinese))

[3] 钟泽栋.地铁车站衔接换乘交通特性研究[D].北京:清华大学土木工程系,2012.(ZHONG Zedong.Research on the transfer characteristics of urban mass transit stations [D].BeiJing:Department of Civil Engineering,Tsinghua University,2008.(in Chinese))

[4] 陈扶?.国内外城市轨道交通与常规公交一体化启示[J].都市快轨交通,2011(3):43-45.(CHEN Fukun.Enlightenment form the integration of urban rail transit with conventional buses in our country and abroad[J].Urban Rapid Rail Transit,2011(3):43-45.(in Chinese))

[5] 张敏.城市轨道交通与常规公交衔接研究[J].交通标准化,2011(19):146-148.(ZHANG Min.Coordination of urban rail transit and conventional bus[J].Transportation Standardization,2011(19):146-148.(in Chinese))

[6] 谢立宏.城市轨道交通与快速公交换乘时间衔接分析[J].城市轨道交通研究,2010(6):59-62.(XIE Lihong.Analysis of transfer time between urban rail transit and bus rapid transit[J].Urban Mass Transit,2010(6):59-62.(in Chinese))

[7] 吴友梅,张秀媛.城市轨道交通的公交换乘问题与对策分析[J].铁道运输与经济,2005(8):19-21.(WU

Youmei,ZHANG Xiuyuan.The transfer with bus system and counter measurements of urban mass transit[J].Railway Transport and Economy,2005(8):19-21.(in Chinese))

[8] 原伟.城市综合体与城市公共交通衔接空间的设计探讨[D].重庆:重庆大学建筑城规学院,2010.(YUAN Wei.The design of space for convergence between urban complex and urban public transport[D].Congqing:College of Architecture and City Planning,Chongqing University,2010.(in Chinese))

[9] 祝芝芝.城市综合体步行系统设计研究[D].广州:华南理工大学建筑学院,2012.(ZHU Zhizhi.The research on the pedestrian system of urban complex[D].Guangzhou:School of Architecture,South China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2012.(in Chinese))

[10] 罗亮.广州地铁配线上方空间的商业开发设计探析[J].铁道运输与经济,2014(6):534-537.(LUO Liang.Research on business development design of the space above subway auxiliary lines[J].Railway Transportation and Econormy,2014(6):534-537.(in Chinese))

Design of Seamless Transfer between Metro Station and Bus:Case Study on Financial HiTech Zone Station on GuangzhouFoshan Line

WANG Yang
(Real Estate Head Office of Guangzhou Metro Corporation,Guangzhou 510000,Guangdong,China)

Abstract:The quality of transfer between Metro station and bus will be improved if a good transfer design can be made.In this paper,the development trend and design principle of seamless transfer between Metro station and bus are analyzed,and the basic design principle is discussed.The transfer design of Financial HiTech Zone station on GuangzhouFoshan Line is discussed.The design principles include nonstop transfer,humanization and safety.The design policies include shortening the transfer distance,ventilation mode selection and firefighting design.

Key words:Metro;bus;seamless transfer;function organization;traffic organization;humanized design;firefighting design

作者简介:王洋(1980—),男,辽宁丹东人,2007年毕业于昆明理工大学,建筑学专业,本科,工程师,现从事地铁上盖物业开发设计管理工作。

收稿日期:2015-01-13;修回日期:2015-03-12

中图分类号:U 459.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2-741X(2015)04-0354-05

DOI:10.3973/j.issn.1672-741X.2015.04.012

猜你喜欢

金融城公交站无缝
让农民工培训与就业“无缝对接”
杭州欧美金融城的照明设计
(绘画)《山乡公交站》
解禁!金融城450米+鱼珠黄埔港488米高楼规划曝光!
陆家嘴金融城的那些“全国第一”
金融服务:伦敦金融城能挺过英国“脱欧”吗? 精读
母乳到辅食,如何无缝衔接
上海“最美公交站”迎来浪漫樱花季
大笨狗酷比多
——没有车的公交站
“无缝对接”打开国地税合作新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