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国电子信息产业链接现状与发展趋势

2015-02-27王红杰

关键词:信息产业价值链集群

王红杰

(河北卢龙县职业技术教育中心 河北卢龙 066400)

我国电子信息产业链接现状与发展趋势

王红杰

(河北卢龙县职业技术教育中心 河北卢龙 066400)

电子信息产业作为高新技术产业,不仅仅是在技术创新在工业发展中的作用越来越大,而且是野生的全球化程度最高的产业之一,它的每一个环节的价值活动都在世界范围内。然而,产业链是一组与内在联系的产业,产业链分析提供一个新的视角来观察产业发展,每个链接是了解和判断行业竞争能力、决定产业竞争优势的一个强有力的工具,并为政府和企业战略决策提供了一个有效的思维方法。本文一方面,全面整理了产业价值链的概念和特征,另一方面,分析探讨了全球电子信息产业价值链的现状。同时,本文立足于我国电子信息产业,对其集群、机制等进行了深入研究。

产业链 电子信息产业 产业发展 技术创新能力 效率

一、研究目的与研究意义

在当今世界经济突飞猛进、世界经济的全球化和一体化的时代,由于各国经济竞争的加剧,竞争的焦点也由传统的生产要素如土地、劳动力和资本等要素,转向人才、技术、信息等高新技术产业。电子信息产业作为主要的高科技产业之一,已成为发展的重点。并且,经济全球化和一体化的加快,电子信息产业的世界将会变得越来越激烈的竞,,作为世界上最大的电子产品消费市场的中国市场,将成为世界的焦点电子信息产业在未来的市场竞争。

疲软的基金会和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国电子信息行业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我们必须把握的关键问题,与发达国家相比,中国的电子信息产业技术创新能力很弱,导致中国电子信息产业的整体竞争力很低。因此,我们非常有必要系统地研究电子信息产业技术创新的发展规律,分析电子信息产业技术创新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并借鉴发达国家的成功经验,提出推动中国电子信息产业持续快速发展的对策。

二、文献综述

国内外学者已经对产业技术创新能力和电子信息产业的有关方面进行了多角度的研究,为本文的分析提供了理论依据和实证经验。美籍奥地利经济学家约瑟夫·熊彼特在1912年发表的著作《经济发展理论》中,首次提出了“创新”这一概念,从而开创了创新理论的先河。并于1912年提出“创新”一词时认为:“创新”是指企业家将“生产要素和生产条件的一种从未有过的新`组合”,引入生产系统以获得“超额利润”的过程。兰斯·戴维斯和道格拉斯·诺斯等人,把熊彼特的“创新理论”与制度派的“制度”结合起来,研究制度的变革与企业的经济效益之间的关系,由此创立制度创新经济学这样一门新学科,从而丰富和发展了“创新理论”。wazl(1996)的研究表明,创新的区域集中与集群内技术等要素的溢出效应密切相关。Begrmna&Feser(1999)概述了集群的创新优势来源:外部经济、创新环境、合作竞争与路径依赖。Mecua(1997)的实证研究显示,通过创新群内公司间的交互作用最有可能有效地产生创新。

三、电子信息产业的一般特征

1.知识密集和技术含量高

在电子信息产业,产品是科技知识和高素质人才的创造性劳动的结晶,主要生产要素是高素质的研究人员和先进的科学技术知识,其中物质资源的成本在其值较低。

2.研发投入高

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和电子信息产业的竞争,高研发的电子信息产业的特点越来越突出,它被认为是由电子信息产业领域的领先技术和企业持续成功的关键。

3.产品更新快、竞争激烈

所谓的升级换代产品是一个新产品代替旧产品,如果新产品比旧产品好,新产品将会限制老产品销售或卖不出去,产生新老产品的升级。一般而言,电子信息产业的升级产品更快,如,根据洗涤剂行业典型的产品生命周期为5年。

四、我国电子信息产业价值链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1.我国电子信息产业价值链的现状

在全球化的背景下,电子信息产业价值链的各个环节在不同的区域共同发展,目前已形成,每个链接在相应的区域集聚发展网络的协调发展。但该地区在电子信息产业价值链的立场是不一样的。

作为国家重点发展的高技术产业,电子信息产业在中国最近二十年取得了快速发展,并在世界地图的电子信息产业中占据了举足轻重的地位。根据中国在2004年第一次经济普查数据,在整个制造业、电子信息产业,在短短不到6%的就业和不到9%的总资产,就创造了营业收入的12%。尽管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已经吸引了许多学者的关注,但由于缺乏数据在系统中,学术界对该行业技术水平和创新能力仍然是有争议的。

2.我国电子信息产业的发展趋势

在产业发展方面,一方面,要实现集群战略,实现主导产业,上游和下游相关行业集聚,加强企业之间的交流与合作,降低生产和交易成本,促进科技创新,促进专业化分工,培养良好的区域创新环境,开发一批技术、品牌、竞争的中国企业,扎根于当地和跨国公司,提高我们的立场在全球电子信息产业链。另一方面,实现分工的策略,既要在企业间实施分工的做法,也要在空间上认为因地制宜是正确的,每个链接的电子信息产业链最适合当地发展,实现最优配置。应该根据实际情况,坚持“行动”而是的原则,选择最适合自己的发展,使工业和链接到分工的基础上广泛的密切合作。

这就要求我们做到以下几点:

1.抓住机遇,在工业发展上创造良好的环境,促进电子信息产业集群的发展;

2.强化合作,在产业发展上实施梯次战略;

3.充分重视市场的作用,利用本土化优势,重点发展销售、服务环节。

[1]王缉慈,等.超越集群:中国产业集群的理论探索.北京:科学出版社,2010

[2]刘志高,尹贻梅.演化经济地理学:当代西方经济地理学发展的新方向.国外社会科学,2006,(1):34~39

[3]李国平,卢明华,北京高新技术产业价值链区域分工研究)-+,地理研究

[4]董云庭,中国电子信息产业竞争力分析,中国工业经济

[5]应春荣,促进中国电子信息产业技术创新的对策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3.03

[6]湖北电信网站,中国将加快电子信息产业结构调整[N],2005.

猜你喜欢

信息产业价值链集群
7524亿元
浅谈低碳价值链构建——以A公司为例
基于价值链会计的财务风险识别与控制
新郑产业新城:“屏”“芯”双轮驱动,打造中部电子信息产业新高地
海上小型无人机集群的反制装备需求与应对之策研究
医疗器械包装发展价值链
一种无人机集群发射回收装置的控制系统设计
试析基于价值链理论的成本管理模式
四川省信息产业发展研究
Python与Spark集群在收费数据分析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