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教学存在的问题与解决措施
2015-02-27牟成华
牟成华
(湖北省利川市第四高级中学 湖北利川 434200)
高中语文教学存在的问题与解决措施
牟成华
(湖北省利川市第四高级中学 湖北利川 434200)
在新课程改革的过程中,高中语文教学仍旧存在着一些问题,诸如功利性教学,多媒体技术的滥用,课堂教学的程式化等,使得一些语文课堂教学低效乏味。所以语文教师要勇于实践、勇于创新,采取多种多样的教学手段让学生学到更多的语文知识,让学生在高考中能够取得优秀成绩的同时也提高语文素养,成为素质教育背景下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本文就高中语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最终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措施,希望可以改进高中语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从而更好地进行高中语文的教学。
语文教学 问题 措施 社会意识 模式
“误尽苍生是语文”。听到人们这样评价语文,真的感到很心寒。这句话虽然言过其实,但反映出来语文教学已经存在很大问题,这些问题使得人们对语文已经很失望。笔者希望自己可以以史为鉴,当然这史是我自己感受到的和我看各位研究者总结出来的问题和经验。下面就来谈谈语文教学到底出现哪些问题及一些解决方法。
而我们现在的学生经常的讽刺“之乎者也”。殊不知古代文学作品中有无数的文化精华,可以培养我们深厚的文学底蕴。但这些精华随着前辈们无情的批判也被淹没了。而我们的老师也忽视了。我们要从历史的教训中来重新考虑我们的语文教学了。注重从古代的作品中学习积累。当然语文教育在当代出现的问题也不少,甚至影响极大。我从研究者那里总结到的当前语文教育中突出的问题是:语文教学效益差;学生厌学情绪严重。语文教育中所存在的问题的原因是:与当前整个教育中存在的问题是紧密相联;社会的功用主义严重影响社会对语文的重视;社会意识对语文的负面影响太大;现有的语文评价制度使语文丧失了应有的人文特色;语文老师的语文素养不厚;语文教学方法模式化。学生的学习重理解、轻积累。我觉得现在语文教学中的最主要问题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语文是重工具性还是人文性
在我看来二者都很重要。工具性和人文性应该是统一的。但现在最大的问题是无论是工具性还是人文性的语文我们的学生都已经没兴趣了。学生对语文的厌学情绪已经很严重了。语文课本身应是充满活力的,它生动,形象,有趣,直接面对活生生的人生与社会。按说学生不应该对语文课厌烦。但事实上,语文课可能是最令学生厌学的一个学科。厌学情绪普遍存在,真正热爱语文的学生不多。很多第一线的老师深深的感到,语文课不受学生欢迎,语文老师不受学生欢迎,语文学科不受社会、学校、学生重视。学生的厌学已经成为语文教学一个致命的问题了。学生作为教学中的主体,他们的行为反映直接影响到语文教学效果。
二、语文教师缺乏因材施教能力
我们经常发现一些老师很博学,可以说是学贯中西。他们在研究上有显著的成绩,让人敬服。但在他的课堂上却是睡倒一大片。因为学生对他讲的不感兴趣。这就涉及到一个问题,我们的老师不能以自我为中心,僵化自己的教学。他们必须深入了解当下学生的兴趣爱好。可能这些老师的教学是适应他的一届两届学生。但在这日新月异的年代,他们的教学方式和内容淘汰得很快。所以我们的老师要关心时下在同学中流行的喜爱的东西,具备一种迁移能力。将在同学中流行的巧妙的迁移到语文教学中来。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特点,这就需要我们的老师因材施教,因时施教。我们的语文老师在整个教学中起到的作用很大,直接影响学生的厌学与否。所以对我们老师的素质要求很高,提高教师队伍的素质显得非常重要,刻不容缓。
三、社会的功用主义严重影响社会对语文的重视
功用主义认为,语文的目的只是能认识字,写得来,读得懂,(其实,要达到这个目的已非易事),其他学科才是社会和生存的根本。我们可以看到“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却从来没有听过“学好中文,走遍天下都不怕”。他们不知道这种观点只是一种偏见,一种短视,甚至是一种错误。他们没有看到语文真正的意义和作用。更没有看到良好的语文素养对一个人的一生将会产生如何重大的正面影响,对社会将会产生多么重大的正面影响。即使讲功用,语文的功用极其重大。一个人必须具备一定的语文素养,否则他无法立身社会。社会意识对语文的负面影响太大,把语文活生生的人文性以一种教条方式与政治思想等同起来。这样,就使语文丧失生活,丧失人的特征,因而也就没有亲和力。本来语文是一个培养健全人格的好学科,语文课是一个培养健全人格的好形式,就是因为形而上的教条剖裂了语文,使之成为一个四不象的崎形学科。我们单就一个方面而言,为什么课本上的一些文章,“我们”认为是名篇名作,学生不感性趣,而有些杂志上的一些文章学生却争相传阅?例如,《读者》上面的一些文章,老师不做要求,学生也读,不是学生的人也读,有一种自觉地读的愿望或兴趣。就因为这些文章与人生、社会、人的情感相连,有极大的吸引力和亲和力。
四、语文使语文教学方法模式化
因为时间而产生了错误的模式。很多语文老师上语文课都按一定的程序操作,或者设计一个程序,引导学生完成一个又一个程序,好象是在流水线上“做工”。课课是一种模式,文文是一种模式。按着这种模式教学,似乎全面而系统,教者备课有矩,有章可循,教时心中数,一步一个脚印,学生记出来的笔记也是井井有条,中规中矩。形成这种程序化,原因是多方面的,教育教学的管理者对语文教学的外行或无知的评价;教育教学的理论误导;教师的惰性,按一定的模式程序显得轻松,不需要自己去思考,去发挥,去创造,当然也就不需要更多的创造能力,也可以掩盖自己的不足。按部就班,无可挑剔,一劳永逸。但是这种程序化的东西,展现不出语文本身所具有的人文内涵,不能授予学生受益终生的语文素养,不能让学生感受到学习语文的乐趣和意义,只能让本该生动、形象、有趣的语文课变得刻板单调,只能让学生生厌。这种程序化的教学模式,没有培养出具有较高语文素养的学生,却培养出了一代代刻板的老师,也让那些做不了语文老师的人堂而皇之地做上了语文老师。
总之,道路是曲折的,前途是光明的。语文教学任重而道远。我们在问题中依然看到希望。很多的语文教师一直在关注着,研究着我们的语文教学问题,提出很多创新的解决方法。
牟成华(197104-)男,土家族,湖北利川市人,大学本科学历,毕业于湖北民族学院90级本科,现任职于湖北省利川市第四高级中学,中学高级教师,担任班主任教学工作多年,独立创作的学术论文、教学设计、课件多次荣获国家、省、市级奖励。研究方向:中学语文教学与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