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英语传统教学模式的现状与学生语言输出能力培养的重要性研究
——以辽宁师范大学海华学院14级管理系学生为研究对象
2015-02-27魏丽娜
魏丽娜
(辽宁师范大学海华学院 辽宁沈阳 110167)
大学英语传统教学模式的现状与学生语言输出能力培养的重要性研究
——以辽宁师范大学海华学院14级管理系学生为研究对象
魏丽娜
(辽宁师范大学海华学院 辽宁沈阳 110167)
大学英语教学是我国高等教育中重要的基础课程之一,其教学的目的是要培养学生通过英语这一工具来实施交流的能力,即语言运用能力。大学英语教学本应是是双向的、动态的交流,应给学生提供充分的输入和输出的机会。而在传统教学中,学生只是被动地接受信息,几乎没有语言输出的机会。本文依据Krashen的输入理论和Swain的输出理论,以辽宁师范大学海华学院14级管理系学生为研究对象,深刻剖析目前大学英语教学中出现的"费时低效"现状,探究输入和输出理论对当代大学英语课堂教学的启示,并指出必须在大学英语课程中平衡输入与输出的关系,才能达到有效提高大学英语教学的课堂效果、使学生语言能力得到均衡发展的目的。
大学英语 传统教学模式 语言输入和输出理论
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全球化进程和我国改革开放步伐的加快,社会对精通外语的复合型人才需求越来越大,大学英语教学也随之备受社会各界的高度重视。而课堂教学作为中国大学英语教育的主要形式,所承担的责任也更加重大和迫切。但是令人失望的是,在当代的大学英语课堂教学中普遍存在着一种“费时多,收效少”的现象,教师花费了大量的精力投入到教学工作中,学生也为了通过各种级别的考试而废寝忘食,投入更多的时间和热情学习英语,但是效果却差强人意。很多学生即使学历已经达到很高的层次,但依然耳不能听、口不能言,运用英语听、说、读、写、译的实际操作能力十分低下,被戏称为“聋子英语”,“哑巴英语”。为此,许多专家学者以及一线的教育工作者根据现有的教学模式和自己的教学经验对这一问题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并提出了许多建设性的解决途径。作为一名多年从事大学英语教学的一线教师,笔者也对此进行了深入思考和相关理论探讨,从Krashen的“输入假设”和Swain的“输出假设”理论入手,通过对辽宁师范大学海华学院14级管理系136名非英语专业大学生进行走访调查,着眼于输入(input)与输出(output)在大学英语课堂教学中所承担的角色和作用,提出在大学英语课堂上应该坚持平衡输入与输出的关系,从而提高大学英语教学水平和改善目前大学英语课堂“费时低效”的教学现状。
一、语言“输入假设”与“输出假设”
1.对Krashen“输入假设”理论的反思
语言输入假设(The Input Hypothesis)是Krashen在20世纪80年代初提出的著名的第二语言习得的理论。这个假设的核心内容就是可理解的语言输入(Comprehensible Input)。Krashen认为,人类获得语言的方式只有一种,那就是对信息的理解,通过吸收可理解的输入信息来获得语言知识。只有对听到的有意义的信息进行理解,学习者才能产生语言习得的效果。语言输入假设又被称为“i+1”理论。i代表学习者目前的语言水平,i+1代表学习者下一步要达到的水平。学习者的注意力集中在输入的信息本身,只有当理解了输入的语言信息,并且让输入的信息量超过他目前所处的语言水平时,才能使学习者在自然的语言交际过程中习得语言知识和语言结构。Krashen的语言输入理论触到了外语学习的本质,对外语教学和外语学习具有一定的启发意义,为广大教授外语的教师提供了语言输入的量化标准。但是正如Mclaughlin在1987年所指出的,语言输入假设过分强调理解新语言而弱化了语言输出的重要性。
2.Swain的“输出假设”理论
针对语言输入假设中的不足,语言研究学者Swain在1985年提出了语言输出假设(The Output Hypothesis),她反对大量可理解的语言信息的输入对语言学习起决定作用。Swain提出,尽管语言输入对第二语言学习至关重要,但是仅有语言输入并不能保证学习者在外语语法表达的准确性等方面达到近似母语者的水平,学习者只有通过运用所学语言才能达到这一点。她主张“能理解的语言输出假说”(Comprehensible Output Hypothesis),并提出语言输出是语言学习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Swain的语言输出假设是基于她所进行的“浸泡式”(Immersion)的教学实验。1995年,她在对加拿大的法语“浸泡式”教学进行调查时发现,课堂上教师多讲少听,学生多听少讲甚至不讲。许多英语为母语的学习者接受了多年的法语为教学语言的教学后,并没有获得目的语的语言交流功能。造成这种结果的原因不在于学习者获得的语言输入有限,而在于他们的语言输出活动不足。因此,Swain认为成功的外语学习者既要有大量的可理解语言信息输入又需要参与可理解性输出。
3.输入与输出之间的动态平衡
Krashen提出的输入假设是以理解语言为基础的理论,Swain提出的输出假设是以使用语言为基础的理论。外语学习者要达到熟练驾驭二语的能力,不仅需要可理解性输入,更需要可理解性输出,输入和输出在外语教学实践中应该是互相依赖、互相作用的关系。任何强调一方孤立另一方的做法都不能真正有效地提高语言习得的水平。
只对学生提供语言输入,忽视学生的语言输出,会造成学生的语言输入、输出严重失衡。输入是输出的基础和前提,没有输入也就没有输出。可理解性的输入帮助学习者获得目的语的语义能力,但要获得目的语的语法能力就要借助于语言输出。由此可见,单纯地依赖输入和输出的任何一方都不能促进完美有效的语言习得,两者对学习者最终所能达到的理解和运用第二语言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输入是语言学习的必要条件,输出是语言习得的必经之路,也是输入的最终目标。
二、大学英语传统课堂教学中教与学、输入与输出现状及其原因
根据以上学者的理论研究,为了分析我国大学英语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学和输出现状,笔者通过对辽宁师范大学海华学院14级管理专业学生的走访以及与其一线的大学英语教师交流、探讨发现,在该专业各个班级的大学英语教学中,课堂教学整体上是以教师讲授、语言知识输入为主导,语言输入远远大于语言输出,教与学、输入与输出的比例普遍存在着严重失衡的现象。调查显示,教师的灌输是课堂教学的主要方面,课堂上以教师传授语言知识为主,学习者接受输入的时间占学习总时间的80%以上。其中教师通过对教材的讲解,主导输入词汇和短语。尽管有超过55%的学生认为提高英语表达能力的最好方法是说和写,但是有意识地参与并进行这方面练习的学生仅占到30%。在课堂学习中,超过半数的受访者表示几乎没有参与语言输出的机会,一味被动地记笔记的时间占到课堂教学实践的75%左右。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只有不足20%的学生能以回答问题的形式参与课堂活动,这就造成了说者疲惫,听者无味的令人尴尬的课堂气氛,也反映了我国大学英语课堂教学中教师的知识性讲授模式依然普遍存在。
由于多年来我国的语言测试模式一直不太重视对口语和写作的考查,因此,应试导向对教学的反拨作用导致了教师在教学活动的设置中给学生造成的输入机会不多,形成了“教师教,学生学”的局面,造成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不强,养成了不愿开口去讲、动手去写的习惯。并且,连年的高校扩招造成大学班级容量剧增,学生在课堂上练习和输出的时间极其有限,尤其是对于不同于母语的另一种外语的学习,语言实践和语言运用的练习更加在课堂教学中难以满足。
三、在大学英语课堂教学中平衡输入与输出,培养学生的语言输出能力
根据以上对语言输入与输出理论以及大学英语课堂教学的输出现状论述,笔者认为,单纯地强调语言输入或语言输出都是不科学的,只有将两者结合起来,平衡好两者的关系,才能更加有助于二语习得。首先,要对学生进行足够的语言输入,使学习者通过视觉、听觉大量感知语言材料,通过多看、多读、多听来接触和理解语言的形式、意义、结构和交际功能。其次,要让学生在多种活动中将输入的语言知识反复练习、消化、吸收,使习得的语言内化到学生已有的知识结构中,进入长期记忆系统。最后,让学生将输入的语言知识重新整合,在新的交际情况下以笔头或口头的形式表达出来,实现语言的交际功能。
结合这次的调查结果,笔者认为Swain的输出假设理论对我国当代的大学英语课堂教学有以下启示:1为学生提供高质量的语言输入。
第一,要提供与学生实际生活密切相关的语言知识。教师可以将输入的语言与学生身边的人间百态、社会焦点、娱乐新闻等方面相结合,给学生提供生动鲜活的英语学习材料,使英语成为他们日常生活的一部分。第二,输入的语言知识要难易适中。教师提供给学生的可理解的语言材料要以学生现有的英语水平为基础,并稍微高于现有的水平,即Krashen所提出的i+1理论,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充满热情和动力地积极探索英语习得。第三,要量化语言知识的输入。量变到一定程度才能产生质变。所以要把英语学好,教师必须在学生现有水平的基础上,进行可接受的语言知识信息量的灌输。
2将高质量的语言输入转变为语言吸收。
英语学习是一个输入(阅读、视听)———吸收(加工、记忆)———输出(说、写)的过程,吸收在语言输入和输出间起着重要的转承作用。语言吸收是一个综合、动态的过程,在一定程度上就是学习者理解并掌握语言的系统知识,并能灵活自如地整理加工并实现最终运用所学知识来完成交际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有效地帮助学习者把所接受的语言输入内化成语言吸收是外语教学的一个关键问题。因此,在大学英语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并不断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帮助学生树立英语学习的信心,促进语言知识的内化和吸收。
3努力创造语言输出的机会和环境。
学习了语言知识不等于掌握了语言技能,教师需要改变传统的一味给学生讲解语言知识的教学模式,积极地创造语言的输出环境和机会,进行有效的语言输出训练。教师除了应该在课堂上指导学生进行如句型练习、句型翻译等为输出形式的操练型输出,调动学生英语学习的积极性,还应该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运用所学的语言知识进行更多的交际性输出,提高英语的实际运用能力。在“说”方面,教师可以通过真实的语言素材设计一些合作性的课堂交际活动并鼓励学生在课下运用所学的语言知识进行实际交际,摆脱纯语法式的课堂教学,这样既学习了英语语言文化知识,又能更熟练地运用和驾驭语言。在“写”方面,教师要有意识地让学生使用英语思维,对英语的形式结构进行笔头表达训练,促使学生掌握英语的语言形式,并能够准确、规范、流利地运用该语言自由发挥表达自己的想法。
英语教学是一个语言学习的过程,它同时包括了语言的输入和输出两个阶段。可理解性输入只有和语言输出相互结合,相互促进,语言学习的系统性和完整性才能得到保障。在大学英语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语言输出能力是大学英语教学目标之一,既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英语表达能力和英语综合运用能力,又符合新时期培养全面发展的综合型外语人才的需求,并能满足国际背景下跨文化交流的需要。
四、结语
当代大学英语教学的改革势在必行,其要解决的根本问题之一就是改变目前大学英语课堂“输入质量不高,重输入轻输出,两者极不平衡”的现状。在大学英语课堂教学中平衡语言输入和输出对大学英语创新式教学具有重要的启示和指导意义。作为大学英语教育工作者的我们,应该打破传统观念,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在课堂教学中输入与输出并重,并不断培养学生的语言输出能力,提高学生的输出质量并进一步增强学生的实际交际能力。
[1].Krashen,S.The Input Hypothesis:Issues and Applications[M].London:Longman,1985.
[2].Swain,M.Three Functions of Output in Second Language Learning [M].Oxford England: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95.
[3].Swain,M.The output Hypothesis:Just Speaking and Writing aren’t Enough[J].The Canadian Modern Language Review,1993,(158-164).
[4].刘向利.刘长青.王双巧.从语言输入与输出假设看研究生英语教学[J].教育与职业,2010(6).
[5].卢仁顺.“输出假设”研究对我国英语教学的启示[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2(4).
[6].王初明.正确认识外语学习过程是提高外语教学质量的关键[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1(10).
[7].温红佳.浅谈克拉申的语言输入假设与英语教学 [J].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2002(5).
[8].赵平.Swain的输出假设对大学英语写作的指导意义 [J].山东外语教学,2000(3).
[9].赵小沛.Swain的输出假设及其对我国外语教学的启示 [J].安徽大学学报,2003(4).
[10].郑银芳.二语习得中的输入与输出[J].广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2).
魏丽娜,女,(1983-),辽宁师范大学海华学院外语系教师,文学硕士,讲师。
本论文为2014年度辽宁省社会科学规划基金项目(成果之一)项目名称:认知语言学框架下以输入理论为依托的大学英语教学模式实证研究项目编号:L14DYY0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