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效教学与高效课堂构建
2015-02-27翟清花
翟清花
(郯城县花园乡涝沟小学 山东临沂 276124)
有效教学与高效课堂构建
翟清花
(郯城县花园乡涝沟小学 山东临沂 276124)
在国家提倡基础教育要减负的大前提下,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是完成教学目标最直接,最有效的手段。因此,如何构建高效课堂,增强教学的有效性,理应成为我们教师研究的一个重要问题。
有效教学 高效课堂 有效预设 教学方法
在国家提倡基础教育要减负的大前提下,提高课堂效率是完成教学目标最直接,最有效的手段。因此,如何构建高效课堂,增强教学的有效性,理应成为我们教师研究的一个重要问题。怎样才能打造高效的课堂,有效的组织教学呢?我从以下几个方面诠释了我对有效教学与高效课堂的理解:
一、课前准备充分是构建高效课堂的前提
课前准备分为学生准备和教师准备。学生准备的多数是预习课文和搜集有关的资料。“预习”是实现课堂高效的“前奏”,是教师了解学情,把握课堂教学训练的重难点。指导学生预习,预设课堂生成的铺垫,更是进行深层次思维和训练的“保证”。因此,平时我总是挑选出学生能自己搜集到的资料或自己解决的问题让学生独立完成,这既是对学生学习的指导,也能让学生体验到解决问题的快乐。
教师课前准备的就更多了,备教材,备学生,备教法等等。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前提。因此,教师必须明确编者意图,明确每节课所学的知识点在整个单元、整册教材、整个学段所处的地位、作用。
二、学法指导到位是构建高效课堂的关键
古人云:“授人以鱼,不若授人以渔”.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也说过:“不好的教师是传授真理,好的教师是教学生去发现真理”。因此,教育的根本目标,是要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
1.教法制约学法,并给课堂教学效率带来重要影响。教师选择教学方法要科学、合理,体现如下四个原则:启发性原则、生动性原则、自主性原则和因材施教原则。启发性原则是指方法要善于激发学生学习主动性,启发学生积极思维;生动性原则是指方法要富有艺术性,具有强烈的吸引力和感染力;自主性原则是指方法要让学生主动参与,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因材施教原则是指方法要处理好全体和个别的关系。
2.课堂教学方法多种多样,不同的内容、不同的课型,教法不同。在教学中要将各种教法进行最佳组合,做到灵活多样、富有情趣,具有实效,并能体现时代的特点和教者的风格。只有这样才能使教学方法科学化,提高教学效率。
3.教师的教学活动要从单纯的重视教法向不学法转变。以此诱导学生积极思维,掌握学习方法,形成自学能力、熟练地掌握获取信息、交流思想、表情达意的能力,提高理解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师生关系和谐是构建高效课堂的基础
和谐的课堂,师生应互动起来。只有水乳交融,才会高效的完成教学任务。在语文教学中,我采用以下几种方法营造和谐课堂:
1.把鼓励带进课堂。一个轻松愉快的课堂离不开学生的积极投入,而学生的积极投入又离不开教师热切的鼓励。因此,对于学生的任何回答,我都细心处理。正确的回答给予积极肯定,不完整的甚至错误的答案,我都因势利导,循循善诱,直至得出正确结论,即使一时答不出来,也给予学生思考的时间,并鼓励学生善思多问。时间久了,学生就有信心上好语文课,爱上语文课,想上语文课。
2.把民主带进课堂。学生在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中学习,心情舒畅,才能敢想、敢说、敢问、敢做、敢于创新、敢于创造。正如陶行知先生所说的“只有民主,才能解放大多数人的创造力,而且使大多数人的创造力发挥到最高峰”。在课堂上,只有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还民主于学生,才能使课堂激情四溢,才能使学生智慧的火花不断绽放。
3.把兴趣带进课堂。“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针对教材中一些文本的单一、抽象性,我每隔一段时间就让学生带来自己最欣赏的文章,最感兴趣的故事和大家共享。并经常这样提问:“你对哪一段更感兴趣?”,“你最喜欢哪一句?”随着回答的深入,文章的内涵,作者要表达的思想感情自然明朗清晰,而学生们自己最感兴趣的文章更是在赏读中得到了更好的诠释。这样的设计让学生感到了被尊重,被赏识,和谐课堂的构建就在这样轻松愉悦的氛围中营造出来。
四、优化课堂常规是构建高效课堂的保障
优化课堂常规就是要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俄国教育学家乌申斯基指出:“习惯就是教育力量的基础,是教育活动的杠杆,对教育者来说,习惯是本质现象之一,只有习惯才能使教育者把某些原则灌输到受教育者的性格、精神系统以及他们的天性中。”我国现代教育家叶圣陶说过:“教育就是养成习惯。”由此可见,小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对于提高学生综合素质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1.唤醒意识,激发愿望。对学生来说,从幼儿园或者学前班跨入小学的大门是一件令人激动和兴奋的事,但新的环境和新生活又常常让他们茫然不知所措,教师应该正确把握学生心态,及时提出专心听讲、认真读书作业等的具体要求,并及时给予鼓励和评价,让他们感到成功与喜悦,从而激发他们学习的欲望。
2.知行结合,严格规范。通过各种方法,学生明确了为什么要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教师要加强规范的训练和督促,对学习习惯提出明确、具体要求,以《守则》的形式培养学生,规范学生行为,长期坚持,就会实现“从规范到习惯,从习惯到自然,从自然上升为一种风格。”
3.因材施教,因势利导。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个性特点,加之生活环境的影响,导致“习惯“的不一致,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采用不同的方法进行教育、训练,如对养成不良习惯的学生,首先要纠正“坏”习惯转移成“好”习惯养成过程中的不良情绪,需要耐心细致,对自尊心较强的学生则应以鼓励为主,引导其逐步养成良好的习惯。
总之,要提高教学课堂效率,要培养高素质的小学生,就必须不断提高教师的教学及学生学习的有效性,使课堂教学成为开放的、双向的、多渠道的、立体的信息传递和交换的过程,教师有效引领,学生有效学习,从而构建高效课堂,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使我们的课堂成为师生共同成长的殿堂。
[1]朱永新《我的教育理想》,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2。
[2]钟启泉等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解读》,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8。
[3]包南麟等主编《小学青年教师》,上海教育出版社,2006.3。
[4]李炳亭编著《杜郎口“旋风”》,山东文艺出版社,200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