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留守儿童和学困学生健康成长的思考与探索
2015-02-27昌瑞春
昌瑞春
(湖北省孝感市丹阳中学 湖北孝感 432100)
对留守儿童和学困学生健康成长的思考与探索
昌瑞春
(湖北省孝感市丹阳中学 湖北孝感 432100)
留守儿童和学困学生是我国当前中学教育所面对的基本问题之一。通过开展积极有益的班级活动、营造良好的成长环境,以及提高留守儿童和学困学生的心理素质是一套行之有效的教育方法,对其健康成长颇有益处。
留守儿童 学困学生 成长 教育
在我国未成年人大多数集中在中小学校阶段,学校的一切活动都是以班级为单位进行的,个体学生都是在各个班级的小环境中学习、生活、娱乐。留守学生,学困学生又是这个群体中不可分割的特殊的一部分,如何使留守学生和学困学生身心健康的成长,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新课题,因此,每个教师,尤其是班主任老师要义不容辞地承担起关注留守学生和学困学生身心健康成长的重任,对此,笔者有以下的思考和探索。
一、充分认识学生,开展适合学生年龄特征和性格特征的有益活动
在长期的初中班主任工作实践中认识到:初中阶段的学生是一个兴趣广泛,好奇独立,成人感强而又自制力差,是非难辨,对身边发生的一切都喜欢审度和探究的思维活跃的一个独特群体,可塑性强,而这个群体中的一部分——留守学生和学困学生又是更为独特的群体,他们或因贫困而自卑,因勤奋好学而争强,因缺少亲情敏感脆弱;或因学习困难自暴自弃,或因家庭而孤僻自闭。根据学生这个年龄阶段的心理特征和每个学生的个体差异,精心设计各种融知识性,教育性,娱乐性为一体的集体活动,鼓励和积极吸纳或有意安排留守学生、学困学生参与,把学生的精力引入到积极健康、蓬勃向上的活动中来,为他们提供表现个人兴趣,发挥各自特长和才能的条件和机会,使青少年求知、求新、求乐的精神需求得到满足,使他们注重个人价值,喜欢表现自我的心理得到平衡。如:开展“读一本好书,唱一首好歌,看一部好影片,讲一个好故事。”这些活动要持之以恒,促进成为具有良好心理品质和思想素质的新一代社会主义接班人。
二、用爱心营造留守学生和学困学生健康成长的良好氛围
班级体是学生在校学习生活的“微型社会”,也是影响学生个人和个人进入社会生活的通道之一。优秀班集体的良好风气是一种强大的、无形的教育力量,良好的班级体能培养学生团结友爱的集体主义精神,尊重劳动成果、乐观守纪、积极向上、有责任感的精神和性格特征。一个有爱心的班集体是学生形成向真、向善、向美意识直接源泉,是推动学生努力发扬优点、克服缺点的客观力量。如:原二(1)班学生某同学,因家境贫困,父母在外地打工。当他因交不出口语费而提出离开教室时,学生、老师没有袖手旁观,坐视不管。最终学校为其减免口语费,而这也成为他奋发向上的原动力。他将感激融入行动,刻苦学习,在2007年以优秀的成绩顺利考入孝高。而对学困学生则充分利用激励与绿色批评以激起学生的荣誉感和责任感,为了恢复和保全个人在集体中的威信,学生会力求自我激励以改正缺点而努力学习。因此班主任应不失时机的落实自我的计划,如:“一帮一”。“对对红”,使解决学习困难问题的措施更加具体,明朗,落到实处,做到关爱有加,大爱无言。
三、关注留守学生,学困学生的心理健康,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
学生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形成不仅依赖于各种外部条件,同时也依赖于学生身体内部的各种心理条件。因此健康的心理教育是留守学生,学困学生思想品德教育的不可忽视的重要方面。
1.引导学生自我调节与自我教育促进良好的性格形成
在学生健康性格形成发展过程中,特别重要的是在学生自我意识发展的基础上,培养学生对自己进行自我调节和自我教育。如:受挫学生常被挫折困扰,易激怒、发脾气、闷闷不乐。这时就应该给学生创造一定外部条件,转移学生的注意,帮助学生减轻困扰,消除挫折感。而对犯错误的同学,一定给他认识错误的时间和空间,只有认识过程正确,学生便可自我调节,自我教育。[1]通过改变情景来改变学生所犯错误和所受挫折的心境与心态,让学生冷静下来恢复理智和自控能力,重新认识自我。只有学生意识到自己的行为必须符合行为规范,符合社会道德的要求时,他才能自觉调节自己的行为方式,使自己的性格更臻完美。
2.加强意志的磨砺,培养优秀意志品质
意志是自觉地确定目的并根据目的来支配自己的行为,克服各种困难,抵制各种不良诱惑,从而实现目的的心理过程。青少年的意志品质是在各种活动中,在完成各种动作和控制自己的行为过程中受到锻炼并发展起来的,因此要有目的的组织学生积极参与各种有益的集体活动,并针对学生的个性特点和意志品质的差异进行分类指导和有针对性的培养。
对软弱,敏感,执拗,顽固的学生要从增加自觉性,目的性,原则性方面来锻炼;对畏首畏尾、犹豫不决或冒失轻率的同学重点培养他们大胆,果断与自觉,耐心的心理品质;对那些常常萎靡不振或缺乏自制力的学生应设法调动他们参与各种活动的积极性,锻炼他们控制力;对那些精神不足,缺乏自信的学生则应不断激发他们奋发向上,坚忍不拔的精神。[2]
通过对学生不同类型的性格与心理需求,对性格与其心里的弱项进行有针对性的辅导,如:班级或小组的集体活动,以彰显才华和潜能,使之能充分认识自己性格与心理的强项和并在活动中掌握自己的弱项,通过一次次反反复复的行为体验和行为锻炼,使其自制力不断得到增强和提高。
3.预防与指导是学生健康心理教育的中心环节
青少年学生在心理上正处于断乳期,他们独立意识萌生,但仍不同程度地保留着一定地依赖性。对成功的鲜花,喜形于色,溢于言表;对失败和挫折怨天尤人,转而走向另一个极端。无论是面对其成功或是挫折,学生的心理都是很脆弱的,同样无论是在其成功的颂扬声中或挫折的呵斥声中极易接受他人心理暗示。因此,提高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预防学生的心理错位,指导学生的心理健康,贯穿于整个学龄段的班主任的工作中,成为中学生健康教育的重要课题。[3]
总之,留守学生和学困学生更需要心灵疏导、抚慰与呵护,班主任要以“天降大任于斯”的使命感与责任感,用孜孜不倦的劳动和培育人才那呕心沥血的真心,为他们撑起一片蓝天,换取学生渴求成功的真情。
[1]段成荣,周福林.我国留守儿童状况研究[J].人口研究,2005(1).
[2]李秀英.农村“留守学生”调查与思考[J].中国妇女,2004,(10).
[3]课题组.农村留守儿童问题调研报告[J].教育研究,2004,(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