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代新环境下的师德师风建设与传承

2015-02-27夏静

关键词:师德师师德建设

夏静

(黄冈师范学院音乐学院 湖北黄冈 438000)

新时代新环境下的师德师风建设与传承

夏静

(黄冈师范学院音乐学院 湖北黄冈 438000)

教师被称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而所谓:“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教师欲塑造出学生的优秀灵魂必先锻造出自身的崇高师德。育人者,必先行为世范,我国师德之传统悠由已久,主要体现在爱生敬业、言传身教、教育公正和学术精通等几个方面;然而,在市场经济环境下,高校教育改革创新不断加速,信息时代向大数据时代过渡等诸多因素的作用下,师德师风的建设和传承工作面临极大的冲突与挑战。我们不得不反复思量师德建设和师风传承工作如何能够顺应时代潮流而又出泥不染,在新的形势下利用新科技结合新手法来完成这门为师者的永恒课题。

挑战 建设 与时俱进

引言:

教师是指示传播的桥梁,高校教师更是国家人才储备系统的栋梁。对于学生来说,高校教师更是高级知识的源泉,社会道德的典范,崇高人格的楷模。因此,我们时刻以“德高为师,身正为范”这八个字警醒自己,无私奉献,以德立教,以身示教。无论社会环境如何复杂多变,我们都要竭力提高自身职业素质,完善个人师德,创造纯净的学术环境,用无限的师爱开启每个学子的心灵。

一、当前高校师德师风存在的问题和隐患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只有发现问题和找得到方法才能着力提高师德建设工作的效率和最终质量。那么,新形势下已经暴露出的问题有哪些?我们又能如何化解呢?

1.敬业献身精神的流失

在党和国家提倡“科教兴国、尊师重道”的风气日趋主流化时,教师的社会地位也随之提升,许多师德高尚,爱岗敬业的高校教师典范也不断涌现出来。然而,随着市场经济浪潮的推动,人才流动也逐步市场化,但改革难更沙石俱下,许多领域沉渣泛起,道德沦失,一些教师受到社会负面能量的影响,敬业精神和职业道德都有所下降,工作积极性不高,甚至对授业产生极不负责的心态(如:谋求第二职业、提高课外收入等等)。如此种种问题都不利于教育发展大局和教师师德建设。

2.师德建设管理的盲区使许多教师盲目

学校管理的盲区是永远存在的,管理能力的提升亦是无止境的。很多学校在教学质量上严把关求高质,却经常忽视了品德教育,其问题本身就是违背了素质教育的基本原则,这为少数思想松懈的教师提供了师德失范的土壤;再者没有坚持师德师风管理制度,教师存在怎样的违规行为或者是苗头,没能及时的公告警示,这种长期缺乏有效的持续监督制度不可避免的纵容姑息了师德沦丧风气的蔓延。

3.与新生代学子的交流受阻,师爱难继。

师爱是高于个人需求的爱,是一种出自崇高目的充满科学精神的情感。现阶段高校中新生代90后学子的大量出现,师生沟通不善而致师爱难以付出甚至产生师生矛盾的问题已经实现,迫切需要得到解决。这些90后学子的成长环境各异,三观形成的过程复杂不一,思维模式和沟通方式变化极大,因此,给许多教师带来了压力和挑战。有的教师在师生沟通不畅或产生矛盾后放弃沟通会直接影响教学质,最终可能变成择生而教造成不好的社会影响。上述问题一旦扩大,师德师风的优良传统便无法持续传承。

4.信息时代向大数据时代过渡对教师和学生产生了巨大而不易察觉的影响。

当我们还在谈论如何在信息时代为人师表,利用信息工具引导学生、教育学生之时,大数据时代已经悄然来临。人们用“大数据”来描述和定义信息爆炸产生的海量数据,哈佛大学社会学教授加里。金说:“庞大的数据资源使得各领域开始了量化进程,无论学术界、商界还是政府、学校,所有领域都开始这场进程。”这意味着学生通过各种信息渠道获取相关的专业知识甚至能够影响他们人生观世界观的各类信息的能力大幅提升,他们可能认为不再需要教师抑或认为教师传导的内容是错误的不全面的,而教师也极易在大数据时代对信息的收集、储存、分析上发生偏差,以及受到虚假错误信息的蒙蔽。大数据可以使师生背道而驰也能够使他们相向而行。北京数所知名院校已经开始着力研究大数据时代的思想政治工作(《思想教育研究》2013年6月版)如何利用大数据和建设师德师风,如何避免大数据对师德师风的破坏或许是我们在这项工作中即将面临的巨大挑战。

二、如何规避问题,有效的完成师德建设

1.高校师德师风的建设目标

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师德建设的意见》指出“力行师德规范,强化师德教育,优化制度环境,不断提高师德水平,造就忠于人民教育事业、为人民服务、让人民满意的教师队伍。”从宏观上明确指出师德建设的总体目标。具体而言,爱岗敬业,关爱学生是党和人民对教师的基本要求,也是师德师风的基本前提;更新知识结构,完善教学方法,严谨治学态度则是人民群众对教师本职的要求;淡泊名利,志存高远是教师自觉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树立高尚人格,潜心育人的政治要求。明确师德建设目标后我们才能把握原则,制定规范,依此自律、以此自省,时刻不忘党和人民的要求,力争做一名师德高尚师风清雅的优秀高校教师!

2.明确高校师德建设的内涵

首先,高校师德建设工作要与时俱进,科学管理,就一定要树立“以生为本”的理念。尊重、理解、关爱学生并且保持有效沟通,尽可能的多了解学生的思想状态,发挥学生个性,实现教学相长;另一方面也能将尊师重道的优良传统有效传承,使教师在实践高尚职业使命的同时升华职业道德。除了“以生为本”的理念外,还要以市场经济观来丰富师德内涵,从市场经济观点出发,学生是“消费者”,教师是“生产者”。教师只有杜绝弄虚作假,树立高风亮节,弘扬师德师风,树立教育服务理念才能有效丰富师德建设的内涵。

3.高校师德建设的管理机制和规范

首先,有效的领导机制是高校师德建设的首要条件。党政领导亲自抓,成立长期专项小组,负责师德建设工作的规则、部署、实施、监督工作,引导广大教师既重业务更重师德,促使教师自觉提高修养。

其次,评价机制的完善是科学管理师德建设工作的重要体现。分层次,定量与定性结合,将师德原则具体化,并且保证评价周期的持续性,在动态的评价中促进师德的形成和延续,评价结果计入职称评定的重要参考,确保评价有效,评价有果。

最后是监督机制要充分发挥校内民主监督的作用。首先要完善监督体系,多层次的了解师生关系状态,收集有用信息。利用网络、APP应用等辅助手段及时纠正师德建设中的偏差,预防和补救违反师德师风的问题。

猜你喜欢

师德师师德建设
新时期加强师德师风建设的实践路径
在“四史”学习中涵养高尚师德
做好新时代师德师风建设答卷人
以“四个回归”为本加强高校辅导员师德师风建设
自贸区建设再出发
基于IUV的4G承载网的模拟建设
《人大建设》伴我成长
保障房建设更快了
师德考核“ 量化”实践与思考
爱是师德的源头活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