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就一代创新型的人才,奏响创新教育的主旋律
——浅谈课堂教学创新教育三部曲
2015-02-27谢贤斐
谢贤斐
(岚皋县城关第二小学 陕西安康 725499)
造就一代创新型的人才,奏响创新教育的主旋律
——浅谈课堂教学创新教育三部曲
谢贤斐
(岚皋县城关第二小学 陕西安康 725499)
素质教育的核心是创新教育,主渠道是课堂教学。实现课堂教学创新教育的关键是:"相信每一个学生"是首要因素,是实现创新教育的前提;"建立民主、平等的新型的师生关系"是重要因素,是实现创新教育的平台,"课堂教学开放性、教学方法多样性"是必要因素,是实现创新教育的主旋律。
课堂教学 创新教育 "三部曲"
素质教育的核心是创新教育,主渠道是课堂教学。要实现课堂教学创新教育,培养创新型人才,就要奏响“相信每一个学生;建立民主、平等的新型师生关系;课堂教学开放性、教学方法多样性”三部曲。
一、相信每一个学生是实现课堂教学创新教育的前提
在中国长期应试教育大背景影响下,教师的职能主要是通过课堂教学给学生传授书本知识;教师的希望主要是学生能在应试中考出好成绩;教师的言行表现为偏爱学习优等生,讨厌学习困难生。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往往不是相信每一个学生,不能平等对待每一位学生。教师更多地相信优等生,尊重优等生;不相信学习困难生,不放心学习困难生甚至歧视这些学生。优等生受表扬的机会多,参与课堂训练的机会多;学习困难生受批评多,参与课堂训练的机会少。这种不平等的待遇,抑制了学生个性的发展,极大地挫伤了绝大部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
“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必须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不相信每一位学生,不能平等的对待每一位学生,就失去创新教育的前提条件,也就难以培养创新型的人才。怎样才能相信每一位学生,平等地对每一位学生呢?
首先要爱每一个学生。要像爱自己的孩子一样去关心、爱护每一个学生。冰心说,有了爱就有了一切。而我认为,有了爱才有教育的一切。只有爱,才能使学生感到温暖,才能使学生消除戒备心理,才能使师生之间没有隔阂,情感更为融洽。只有爱学生,教师才能相信每一位学生,平等对待每一位学生。才能消除学生压抑心理,才能充分发挥学生的潜能;才能唤醒蒙昧的灵魂,才能让课堂充满心灵火花的气息。聪明才智需要激活,美丽的生命需要营造,创造发明需要环境。教师要对学生关爱,但关爱不是严厉的禁锢,教育不是拙劣的“克隆”,希望绝不能是一座独木桥。
第二,要了解每一个学生。二十世纪是一个学会学习、学会生存的世纪,也是一个五彩缤纷的世纪,就像山有自己的姿态、鸟有自己的歌声、花有自己的色彩、树有自己的翠绿一样,学生也应该有自己的个性。教师要了解每一个学生的个性心理,才能正确引导,因材施教,使其每个学生的个性得到张扬。每个学生的生活环境不同,智力发展有早有迟,有快有慢。每个学生的“天赋”不同,个性也不一样。课堂教学中不能搞统一的模式,不能搞一刀切。
第三,要尊重每一个学生。只有当学生的心灵得到温暖的依靠时,他才能树立起克服困难的信心。教师要尊重每一个学生的人格,不污辱学生的人格,允许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犯错误,并用教师的爱去关怀学生,引导他们自觉纠正错误。要尊重每一个学生的想法,从日常来看,凡是提出问题或回答问题与众不同,出类拔萃的学生,其思维独创性水平就高。关心孩子的心灵,让他们感受教育的热情;理解孩子的错,让每一次失败变成成功的动力!
二、建立民主、平等的新型师生关系是实现课堂教学创新教育的平台
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教师主宰整个教学,学生只是被动地接受教师传授的课本知识,学生失去了自主学习和独立学习的时间与空间,抑制了学生的思维活动,教师用自己的思维代替了学生丰富多元的思维,并千方百计把学生引到自己预设好的答案当中,以许多善良的理由,扼杀了学生创新的契机。为此,要建立民主、平等的新型师生关系,为实现创新教育构建一个良好的平台。
首先,要把学习的时间和空间还给学生。“给孩子自由的园地吧,让他们自由自在地生活!给学生想象的空间吧,主他们拥有个性的成长!给孩子生命的权力吧,让他们按照自己的方式,拥有真实的自己!”创新教育要求教师要树立“小立课程、大作功夫”的新观念,即大力压缩授予性或接受性的课程,腾出时间和空间,使学生投入到对他有意义的学习活动当中去。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新形势下,提倡自主学习、独立思考、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举措,将学习的时间和空间归还给学生,让他们有比较充分的时间和空间进行自主学习、独立思考。解放他们的眼睛,给他们鉴赏生命的权力;解放他们的头脑,让他们感受大千世界那无限的奥秘;解放他们的空间,让他们去科学领域,挥舞创新的大旗!
第二,用“激励”的语言鼓励学生敞开心扉,大胆质疑,充分发表自己的不同见解。苏霍姆林斯基曾说:“教师如果不想方设法使学生产生情绪高昂和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而只是不动情的脑力劳动,就会带来疲倦,处于疲倦状态下的头脑,是很难有效地汲取知识的”。素质教育的真谛在于用教师的爱心点燃学生心中的希望之火,在教学的各个环节运用激励手段,激发起学生学习的“内趋力”,引导学生愉快求知、大胆创造、主动发展,同时完成健康的人格塑造。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是在于激励、唤醒、鼓舞”。只有通过动机激励、情感激励、情境激励、评价激励等各种激励手段,让学生在独立学习时能够发现问题,又能大胆地提出问题,然后引导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这才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所以,课堂教学中教师不仅鼓励学生对书本的质疑,还应鼓励学生对教师的超越,激励学生有独特的和富有个性的理解和表达。
第三,教师要与学生进行民主、平等的交流、讨论。民主、平等是当今世界人与人之间的一个十分重要的行为准则。世界没有民主、平等,就不安宁;国家没有民主、平等就不太平;家庭没有民主、平等就不和睦;师生没有民主、平等就建立不起良好的师生关系,也就难以培养出创新型的人才。在教学中,开展民主、平等的交流、讨论,不仅能克服传统的教学中教师主宰课堂的弊端,树立学生主人翁的意识,还能培养合作精神。通过合作交流,能相互取长补短,丰富信息,从而获得正确、全面的认识。
参考资料:
[1]潘泽南:形成创新教学课堂氛围的五大因素,《课程教材、教法》,2004、2(P31——33)
[2]宋正武,让孩子做一回自己,《演讲与口才》,2001、6(P34)
[3]黄新宇,用“激励”点燃学生的希望之火,《演讲与口才》,2001、12(P30)
[4]赖配根,让大爱湿润课堂,《人民教育》,2004、17(P36)
[5]课课程标准(实验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