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思考
2015-02-27陈新华
陈新华
(济阳县垛石镇中心小学 山东济南 251400)
对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思考
陈新华
(济阳县垛石镇中心小学 山东济南 251400)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的关键在教师。教师资源作为学校的重要资源,他们的整体实力就是一所学校发展的动力。打造学校发展的核心竞争力,关键在于教师,在于教师队伍建设,在于教师专业发展。推进教师的专业发展是提高教师队伍素质的重要策略之一,如何更好更快的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只有让教师走上专业化的发展道路,教师才能始终把握时代的脉搏,洞悉教育的走向,不断走向超越,成就自我,才能为教育事业提供发展的动力。因此,探索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途径对于教师专业化、教师教育、教师的继续成长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基础教育 教师专业化 教师专业发展 反思
瑞士儿童心理学家皮亚杰指出:“有关教育与教学的问题,没有一个问题不总是与师资培养问题有联系的。如果得不到足够数量合格的教师,任何最使人钦佩的改革也势必要在实践中失败。”新一轮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正如火如荼地进行,作为课程改革的直接实施者——教师,直接影响课改的成败。教师专业化成长则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发展、学校的发展。因此,教师的专业化成长成为学校推动素质教育深入实施的关键所在,成为学校教育、教师教育的新命题。
一、教师专业发展的基本内涵
教师的专业发展着重强调的是教师作为一个教育教学的专业人员要经历一个不成熟到相对成熟的发展历程。依据教师的专业结构,教师专业发展可有观念、知识、能力、专业态度和动机、自我专业发展需要等不同的侧面;根据教师专业结构的发展水平,教师专业发展可有不同的等级。同时,教师的专业发展还强调了教师作为一个发展中的专业人员,其发展的内涵是多层面的、逐步递进的,既涵盖了知识的积累、技能的娴熟、能力的提高,也包括了态度的转变、情意的发展。探索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途径应深入剖析教师专业发展的内涵,立足于教师专业发展的内容与特点,采取各种积极有效的措施加强教师队伍的建设。
1.教师专业发展的基本概述。
1.1 教师的目标系统。教师的专业发展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必须把近期目标和远景目标有机结合起来,才能使教师的发展形成良性循环。教师在发展中不断成长,才能发挥在教育教学中的作用。
1.2 教师的动力系统。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教师的积极情感和高尚人格是影响教育教学效果的重要因素,既是教师专业活动和行为的动力系统,也是教师职业道德中不可或缺的因素。
1.3 教师的知识系统。“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唐*韩愈),教师的首要任务是教学,只有具备深厚的文化知识,并加以综合,形成科学的知识系统,才能成为一名合格的教师,才能在学校的教育教学活动中游刃有余。知识是教师专业结构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基础。此外,教师的专业发展要建构教师科学合理的知识结构,教师不仅要具备普通文化知识、学科专业知识、教育教学的知识,还要具备个人的实践知识、提炼综合知识,具有建构自己的知识体系的能力。
1.4 教师的教育能力系统。它包括教育研究能力和教育实践能力。“教师的天职在于探索教育”,教育研究能力和水平的高低体现着教育实践与教育理论的密切结合,是教育教学创新对教师发展的必然要求,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基本保证。教育实践能力是衡量教师专业能力与水平的一项重要指标,是教师专业能力中的核心内容,包括语言表达能力、组织能力、学科教学能力等等;教育实践能力的高低直接影响教师的授课效果,关系到学生培养目标的能否顺利实现。
2.教师专业发展的基本特点。
2.1 自主性。“仰之弥高,钻之弥坚。”《论语·子罕》,教师专业自主性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前提和基础,这体现在教师在设计课程、规划教学活动,以及选择教材时,应有充分的自主性。教师本人必须把外在的影响转化为自身专业发展过程中内在的强大动力,必须具有自我专业发展的强烈意识。教师自我专业发展的意识可极大增强教师对自己专业发展的责任感,使教师不断寻求自我发展的机会,逐渐获得自我发展的能力。在外部环境方面,教师专业发展需要通过各种相关的制度激发教师的自我控制、自我引导和自我成长,从而为他们的专业成长创造良好的条件。
2.2 阶段性和连续性。“我们都随时处于正在学习的过程。”教师的专业发展是一个非常漫长的过程,呈现出十分明显的阶段性:有发展、有停滞、有兴盛、有低潮。研究教师专业发展阶段性有助于教师正确选择、确定个人的专业发展计划和目标。此外,教师专业发展又具有连续性,教师只有不断地进修和持续地研究,以终生学习为基本理念,才能不断促进自身的发展,以确保教学的知识和能力符合时代发展的要求。
2.3 情景性。现代教学观比较强调教学情境的浸润功能,主张在真实而富有意义的情境中进行教与学。教师的许多知识和能力是依靠个人独特经验和对教学的个体感悟而获得的。美国学者Travers说过:“教师角色的最终塑造必须在实践环境中进行。”,教师应该不断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学理念与行为,同时不断进行自我调整、自我建构,从而获得持续不断的专业发展。
二、促进教师专业发展途径的几点建议:
1.敬业乐业精神是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的内在动力。
“敬业者,专心致志以事其业也”,也就是说只有敬业乐业,对教育事业有强烈的爱心和责任心,才能尽职尽责,全力以赴,倾情奉献。敬业精神是教师在实践中随着职业信念的不断提升,职业情感的不断增强以及自身行为的不断规范和完善,对人生价值的不断思考和体验中产生的。敬业精神的形成需要经过以下三个阶段:一、是教师对职业角色的认识。通过实践了解自己所承担的社会职责,并逐渐了解它的特点,了解所履行这一职责而要遵守的规范和所具备的自身条件。二、是对职业角色的认同和适应。有了认识了解的过程及实践经验,亲身体验到这种职业的社会价值,并用来衡量调节自己的职业行为;三、是形成职业角色的个体需要,通过自身创造的价值而坚定职业信念,增强职业情感,树立起远大的职业理想,并为实现这一理想去努力进取,完善自我,超越自我,这就形成了教师特有的职业荣誉感、责任心和敬业精神,这时的教师信念、情感、体验都已达到新的境界,并且形成一种进取态势:因了解体验而敬业,因敬业乐业而努力进取,因努力而领略更深刻、更崇高的人生价值,从而使敬业精神又上升新的高度,教师就是在这个过程中实现了专业成长,因此说敬业使教师的专业成长成为一种内在的、自发的需求和行动,是教师专业成长的支撑和动力。
2.教师应不断加强自身方面的修养。教师专业化对于教师自身方面有着较高的要求,要实现教师专业化首先应加强教师的自身方面的修养,只有这样才能确保教师专业的良性发展。当前,教师应该不断加强自身方面的修养,努力达到教师专业化的要求。
首先,应勤于反思,积累经验。作为一名教师,如果只埋头教书,从不反思写作,从不整理自己的成败得失,怎么可能提升自己的教学理念呢?充其量只能当一名普通的教书匠而已。一名教师要尽快成长起来,必须坚持个人反思。
自我反思主要有两种形式:第一种是随笔类反思。可以写故事性的随笔,把校园里发生的点滴写下来,写事件中自己是怎么处理的,采取了哪些可行的方法,有哪些收获,有哪些启示,可以择机发表,分享经验。也可以写成日记型的反思,条分缕析地记下每天的收获与感想,简短易记,便于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第二种是围绕教学中的问题写成教后小记以总结经验,研究困惑,不断改进。老师可以根据自身的优势和班级实际情况,认真修改教学设计,然后把教学过程中给人以启迪的地方写下来,不断反思成功之处、总结失败之处,以后作为借鉴。
其次,教师应不断学习,与时俱进。教师的专业发展是一个终身的过程,既要靠岗前培养,更要靠任职后的进一步学习,不能毕其功于一役。教师职前培养功效是非常有限的,它只是教师专业发展的起步。因此,教师必须树立终身学习的意识,强化终身学习的动力,自觉成为不倦的学习者,不断提高自己的知识底蕴和文化素养。教师的学习,蕴涵在教学活动中通过学生对自己教学的反馈来了解自己在专业知识的掌握与教学方面存在的问题,不断矫正自己的方向。
另外,教师应努力实践,提高素养。美国的马萨莉说“教学艺术只有在课堂教学的实践中,才能够真正的学到”,实践、学习、反思是教师成功的三个动因,它们互相联系,循环往复,缺一不可。教学实践又是教师专业成长的核心环节。教师卓越的教学才能,灵活的教学技巧,良好的教学效果,都需要经过长时间的实践磨炼。因此,教师应视课堂教学与教学研究为自己的成长舞台,坚持在实践中学习,在实践中研究,在实践中发展。
3.以课堂教学研究促进教师专业自主发展。
教师专业成长的根本目的是教书育人,因此课堂就是教师的“主阵地”,课堂教学实践就是教师的“实验田”,教师务必立足课堂、立足学生、立足教材。而要做到这一点,关键是研究,我们可以通过两种方式进行研究:一、开展随时性的教学案例自我反思研究。教学中的问题是随时发生的,教师要通过坚持随时撰写教后记、教学随笔,定期进行教学反思交流,不断增加教师对自己教学行为的思考和感悟;二、开展以典型课例为载体的课堂行动研究。教师特色发展在实践中离不开教师与教师之间的合作探究,因此,我们就要在教学过程中强化学科备课组的作用,提倡合作式教学,凝结集体智慧,取长补短,借他人之力来不断改进自己的课堂教学。
4.学校应采取多种措施促进教师专业的发展。
4.1 尊重教师专业发展的特点。教师的专业发展有其自己的发展规律,学校应从各个方面为教师发展提供有利的条件,支持他们加快在本专业的发展。教师也要从自身出发,制定切合自身的发展目标。从点滴做起,把专业发展作为自己今后努力的方向,为教育教学事业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4.2 大力开展校本研究。校本研究可以为教师提供有益的学习环境和智力支持,教师只有走“教、思、研”的道路,开展切实有效的行动研究,才能使平时的教学工作上升到具有现实意义的理论高度。校本研究是指学校充分利用本地校内外教育资源,围绕学校专业、课程、实验、实训和素质教育等方面的教学实践,以教科研项目小组为团队,进行解决教学实际问题的研究活动。校本研究有三个基本要素,即要以学校为研究中心,以教师为研究者,以课堂为研究场所,合理安排,统筹兼顾。开展校本研究对于新知识领域的探索有着重要的意义,有助于教师专业素质的提升和学科专业的建设。校本课程的开发与研究是对学校和教师的一次全新的挑战,是一项全新的课题,也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途径。
4.3 不断完善针对教师的研究成果、研究水平的评价办法。教师的研究成果、研究水平的评价有助于促进教师职业技能、科研能力的提高,有助于教师队伍素质的整体提高,要由原来的重文本成果,转变为重视教学实践成果。如教师设计的一次高质量的教案、一堂充满实践智慧的课都应该看成教师的研究成果,予以鼓励;由原来重研究成果,转变为重视研究过程;从主要由上面的评价,转变为主要由学校、教师和学生评价,充分发挥评价的导向功能和激励作用。
4.4 建立不同模式的培训机制。随着知识更新的日益加快,教师所具备的专业知识应该紧扣时代的脉搏,不断推陈出新,使自身的知识始终处于时代的前沿,良好的专业培训有助于教师知识技能的提高和视野的丰富。教师在专业发展中,必须不断通过学习,探索教育教学规律,增强自己的职业教育技能,运用现代化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将自身的实践知识和能力逐步内化成为学生个体的技能。
4.5 把学校建成学习型的组织。学习型组织是指通过培养整个组织的学习气氛、充分发挥组织成员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建立一种有机的、符合人性的、能持续发展的组织。它把学习与工作系统持续地结合起来,使人在工作过程中实现自我超越。要把学校建成一个学习型组织就要创建一个师生双方情感共融、教学相长、共同探求新知的宽松愉快的教育氛围。在培育学生全面发展的同时,实现全体教师的专业发展。
新时期,新起点,新理念,新要求,基础教育的改革不只是改变着教学内容和教学媒介,也在改变着教师。教师不但要做课堂教学的实践者,而且要做教育实践的研究者。教师只有对从事的教育教学实践进行不断地探索和总结,才能有效促进自身的专业成长,顺应教育改革,发挥自己已有的作用。教师专业成长的过程任重而道远,我们一直在前行。
陈新华(1975年出生)性别:男 籍贯:山东省济南市济阳县工作单位:济阳县垛石镇中心小学职称:中学二级教师 简历:1998年7月毕业于济南大学中文系,2007年1月毕业于山东师范大学。从事基础教育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