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课堂教学模式改革的实践意义
2015-02-27周武祥
周武祥
(重庆市忠县新生小学校 重庆忠县 404312)
浅谈课堂教学模式改革的实践意义
周武祥
(重庆市忠县新生小学校 重庆忠县 404312)
随着时代的变迁、社会的进步,先进教育观念的逐步提出,人们对传统的东西更加投以审视的目光,企图摆脱传统的羁绊,而有所创新,有所发展。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发展,积极贯彻新课改理念,切实有效地改革课堂教学模式,改进教学方法,从而进一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成为一个必然的趋势。
课堂教学 改革 实践意义
一、课堂教学模式改革,应该顺应潮流
目前我国经济发展也都处于变革期,百废待兴,万象更新。因此近代先进教育理论的丰富,更给我们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想真正雄于世界,必定培养出全新的人才。而现行的教育只会培养出更多的“考试的机器”,培养出“只会学知识的人。”顺应潮流进行教学改革也是势在必行。
二、课堂教学模式改革,应该有理有据
改革开放以来,西方一些教育教学理论相继渗入我国的教育领域,这是我们改革的依据与基石。而关键是我们怎样将这些先进的教育理念与我们教育教学实际相结合,与我们传统的教学现状相衔接。笔者以为,要即在保持或发挥传统讲授式教学模式优势的同时,克服其弊端,同时要依据新的教育教学理念创新课堂教学模式,让学生充分参与课堂,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进而才提升课堂教学质量,培养出真正的学习者。
三、课堂教学模式改革,应该以人为本
课堂教学模式改革要体现“双主体”(即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和学生都是实践的主体,也是科学规律认识活动的主体),要增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提高教师的素质,要努力实现“最合适的主题,最优秀的教师,最活跃的学生”。所有种种,都体现了课堂教育模式的改革的一条宗旨,就是要以人为本。于是,课堂教学模式的改革也要从教师素养提升开始入手。从专业水平、人格魅力、与学生的交往和平等对话的能力等等方面都要促进教师走向一个新的境界。
四、课堂教学模式改革,应该知行合一
课堂教育模式的改革已然进行,也是势在必行之举。那些看似精妙绝伦的理念,怎样与我们现实的教育教学契合一起,是需要在自己耕耘的土壤上开辟出一条适合的路子的。因此,我们更应该自主创新,在遵循教育规律,学生成长规律的前提下,运用好教育新理念,走出一条适合自己学校和学生特点,适合师资水平的道理。这样才是真正的改革,而不是冒险和蛮干。
五、课堂教学改革必须基于学校教育教学的特点,真正的最大程度上适应学校的发展
1.建立课堂教学改革的“学习中心”观念
新课堂倡导的“学为中心”,就是要讲究怎样让学生自主自然的学习态度。课改的真正所在,就是将“教为中心”的课堂转变为“学为中心”的课堂,让课堂真正成为学生最喜欢的地方,使学习成为课堂活动的唯一核心内容。课堂学习从哪里开始,要视具体的情境环节而定;课堂学习何去何从,应该要有明确的学习目标;它以什么样的方式进行参与,也要与学习内容相结合。此外,还要看学生是否按照学习时间、目标与内容的要求,掌握了学习过程中的重点问题,克服了学习中的难点问题,学生思维是否得到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改革真正的目的是带给学生学情发展的空间变大。在这个空间中,教师的教学行为也将关系紧要,学生的学习方式也会变得多元化态势。
2.课堂教学改革的“质量底线”意识
“促进有效学习”是课改的主要中心部分,而有效学习的结果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提高学习质量,二是增强学习的能力。前者是显性的,反映的是学生学业水平的提升,而后者既是显性的又是隐性的,两者密不可分。
课堂教学改革最注重的是质量,这需要策划者、参与者、推进者有效结合统一。目前,新课堂中的形式主要有小组学习、学生互助等等,无论是改变原来的教学环节,还是以新的形式带入课堂,都体现的是质量问题。尤其对于一线教师来说,他们的教学行为应该是基于课程标准、围绕三维目标的。他们应当按照知识序、认知序、教学序组织学习活动,使得学生的学习目标、学习任务、学习诊断与反馈达到一致。
3.课堂教学的“管理制度”,管理模式较为弹性可变
教学管理制度作为一种稳定、规范的特有教育资源,为人才培养提供了一种质量保证的组合模式和激励约束机制。创新教育教学管理的目标之一就是从之前传统的管理制度迈向现代化的、先进的、科学的管理制度,从而实现制度创新,达到由管理者本位向学生本位的有效转变。因此,必须使得教学管理制度严谨而且灵活多变,给学生以更广阔的发展想象空间,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积极主动性,充分发挥教师对学生的主导作用。根据素质教育和创新教育的教学要求,对现在的教学管理规章制度进行了全面修订改良,积极改革过分强调统一要求的管理模式,突出多元化的特点,由原来的生硬管理转为弹性管理。近年来,我校推行了以增强学生自主性为特征的弹性学制和选择性教学机制,主要是推行选课制,有选择性地实行课堂开放,可以让学生自主学习;通过各种考核方式,打破传统的专业、年级界限,可以让学生跨学科、跨年级吸课;倚靠分层次教学特点,将必修课和选修课分成不同层次、不同模块提供学生选择,让学生拥有选择学习进程的主动权,允许学生提前毕业或延长学习期限。
4.课堂教学改革的“理性反思”意识
当前,新课堂有许多异于传统课堂的新鲜元素,但这些元素或模式并不是最终课改的结果。以山东省茌平县杜郎口中学为例,学校真正值得学习的经验是他们寻找到了符合自身转型发展特点的机制与路径。最终呈现的课堂模式,那只属于“杜郎口”他们自己。学习不能重复复制,否则这种名义上的“新课堂”,仍然是把学生当成产品,进行统一化操作的“车间”。
总之,课改者应秉持冷静理性的态度,以不浮夸、不盲从的态度,努力追求适合学校教学现状的改革目标,迈着“改变一点点、一点点改变”的稳健步伐向前推进。在此理性认识的基础上,我们还应反思改革的方向是否偏离,反思改革的行为是否过激,反思改革的路径是否正确。只有在改革中不断反思、不断调控,才能始终坚持以“促进有效学习”为核心,坚持以“提升学生学习能力”为目标,从而打造更加科学合理的新课堂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