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立学院财会类学生职业精神培养的方法途径研究
2015-02-27李锦
李锦
(成都信息工程大学银杏酒店管理学院 四川成都 610016)
独立学院财会类学生职业精神培养的方法途径研究
李锦
(成都信息工程大学银杏酒店管理学院 四川成都 610016)
职业精神是与人们的职业活动紧密联系,具有职业特征的精神与操守,是从事该种职业就该具有的精神、能力和自觉,是与岗位技能相辅相成的职业能力综合体现。我国高校在进行人才培养时,过于偏重学生的学习能力与职业能力的培养,而忽视了对学生职业精神的塑造。学生职业精神的缺失是造成人力资源市场供需矛盾和高校毕业生就业难的一个主要因素。本文从职业精神的内涵出发,结合当前独立学院培养模式,提出了独立学院财会类学生职业精神培养的方法与途径。
财会类学生 职业精神 方法途径
一、财会类职业精神的概念界定
1.职业精神的概念界定
职业精神是与人们的职业活动紧密联系,具有职业特征的精神与操守,是从事该种职业就该具有的精神、能力和自觉,是与岗位技能相辅相成的职业能力综合体现。一个人的职业精神体现在他从事职业的表现之中,不同的职业有不同的职业精神要求;同一职业中不同个人职业道德的好坏反映出个人的职业素质的高低。从职业精神的内涵上来看,一般具有以下几个特征:
1)职业精神具有稳定性的特征。职业精神的内容反映出的是职业内容的根本要求,职业人的精神要求以及职业的责任要求。表现出的是职业过程中的利益,责任以及职业行为人的精神要求。与一般的社会精神不同,它反映的是在职业实践中的要求,是特定的职业的特殊与特别要求,是这样精神与从业人员的综合素质的体现。
2)职业精神具有特定性与差异性。职业精神在不同的职业中所体现的具体内容是不同的,它表现的是职业行为人在职业过程中根据内容与对象等具体条件所形成的精神要求。因此,职业精神根据职业要求,职业态度,职业对象,职业纪律等内容形成了特定性与差异化的特质。
2.财会类岗位职业精神内涵
财会岗位因为工作内容的特殊性—直接与经济相关联,因此,财会类岗位的职业精神因此工作内容的特殊性,有其具体的要求与规范。
1)以法为本,以廉为根。
因财会相关职业的工作内容的特殊性,以及在社会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我国《会计法》做出了明确的规定:会计凭证、会计账簿、财务会计报告和其他会计资料必须符合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的规定;不得仿造、变造会计凭证、会计账簿,报送虚假的财务会计报告。会计人员要严格按照会计法的规定,如实反映本单位经济活动的情况,绝不允许弄虚作假、仿造、变造会计凭证、会计账簿,报送虚假的财务会计报告。做到依法理财,有法可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会计人员必须依据《会计法》、《会计准则》、《企业会计制度》等法律法规进行会计业务处理。
我国会计职业道德规范的主要内容包括: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廉洁自律、客观公正、坚持准则、提高技能、参与管理和强化服务。廉洁自律是会计职业道德的前提,会计工作的特点决定了廉洁自律是会计职业道德的内在要求,是会计人员的行为准则。
2)实事求是、客观公正的职业精神教育
实事求是是指会计人员在工作过程中,根据实际情况,真实的反映出财务状况、经营成果以及现金流量等情况。客观公正是指在会计工作过程中,会计人员应诚实客观对待工作内容,不以自己或上级部门的主观意识影响工作的结果。客观公正是会计工作和会计人员追求的目标,通过不断提高专业技能,正确理解、把握并严格执行会计准则、制度、不断消除非客观、非公正因素的印象,做到最大限度的客观公正。
3)一丝不苟、严肃细致的职业精神教育
会计工作内容主要针对钱与物,要求要计算精准,真实有据。在工作过程中不能有一丝的马虎,在会计材料的填写中要认真仔细,字迹清晰、内容完整,不应省略的部分一定不能省略,在会计档案的存放中要认真仔细,不能乱放与混放。这也就要求财会人员必须做到一丝不苟、严肃细致。
4)诚实守信的职业精神教育
诚信是财会职业道德的根本,于是财会职业道德的基本工作规范,是财会职业活动和职业道德的精髓。表现为:在工作过程中,实事求是,正确核算,真实反映经济各项活动,不弄虚造假,不伪造账目。在工作内容上,无论是记账、算账,还是报账都应做到如实反映,账目清楚,不为他人左右,更不为谋取权利而歪曲事实,弄虚作假。形成“守信光荣,失信可耻”的氛围。
二、三本院校财会类学生职业精神缺失的现状及问题分析
1.对职业精神认识的缺失
我国高校在进行人才培养时,过于偏重学生的学习能力与职业能力的培养,而忽视了对学生职业精神的塑造。通过对目前人力资源市场的调查与了解,学生职业精神的缺失是造成人力资源市场供需矛盾和高校毕业生就业难的一个主要因素,具体表现在:
1).缺乏敬业与团队精神。敬业精神与团队精神是现代企业管理的基本要求,也是职业精神的核心内容。而三本院校学生大多缺乏正确的择业与就业观,对职业的舒适度要求高,对自我的信心过重,缺乏勤恳踏实的职业态度,不能准确定位自己的能力水平,跳槽频繁,心态浮躁。此外,由于绝大部分学生均为独生子女,习惯以自我为中心,缺乏倾听与自我调整的能力,功利主义强。
3).法律意识淡薄。法律意识的的淡薄与否,通常通过个人所掌握的法律知识的多少,以及是否能够正确运用所掌握的法律知识的能力来进行判断。目前在三本院校中,虽然大多财会类专业开设了《经济法》课程,但学生的学习状态与掌握程度都令人感到担忧:学生认为不是专业课程,上课不认真,只在考试前突击复习,已通过为原则,完全未将自己未来要从事的职业与法律联系在一起。
2.教育重理论与技能轻职业精神培养
在三本院校的人才培养中,普遍表现出对学生理论知识与技能知识的培养,而忽略了对学生在职业精神方面的培养与推进。在高校的人才培养中,对于职业能力与技能,已经形成了一套完备的培养、教学、实践、考核等体系,对学生全方位增加和掌握专业技能知识有了立体的保障。相对于技能培养,职业精神作为一种综合能力,或者说是一种软实力的培养,对于培养和考察都存在一定的问题。此外,由于日常的考查都反映在学生的技能学习结果上,因此导致了教师与辅助人员对职业精神培养的认识不高,于在日常的教育与培养过程中,很难将理论培养与职业精神培养结合在一起,也没有在平日的思想政治教育中强调学生职业精神的塑造与培养。因此,造成学生对职业精神认识不到位,职业精神素养普遍不高。
3.教师缺乏职业精神示范作用。
由于大多三本院校财会类专业教师都是从高校毕业以后直接招聘进入教学岗位,因此非常缺乏实践经验甚至没有实践经验。教师在日常的教学中,重视的也是对理论的理解与提高,与相关行业与企业接触较少,在对学生的实训课程的教学中,也多半依照参考资料来完成,缺乏对行业的真实认识。这种现状也导致了,教师在日常的教学中,给学生灌输的更多的是理论方面的知识体系,而缺乏对职业精神的认知与培养,没有发挥出老师的示范与影响作用。
4.学生缺乏对职业精神内涵的认知。
通过对三本院校财会学生的调查,大约有68%的学生对自己所学专业将来从事的专业岗位内涵与职业发展道路不清晰、不明了。有85%以上的学生希望能有专门的课程与教师对专业岗位内涵以及岗位职业精神有指导与提升。70%以上的学生希望在校学习期间能够到企业进行参观与学习,以了解岗位的设置和发展。通过这个结果,我们可以直观的看到,三本院校财会类教学内容缺乏与企业的实际严重脱节,缺乏对职业内容与职业精神的认识。
5.职业精神教育未成体系。
第一,独立学院在课程设置中,未能把职业精神纳入日常教育课程体系;第二,独立学院在授课过程中,还是以传统性教育方式为主。这也导致,在对学生进行职业精神培养过程中,方式方法过于单一枯燥;第三,学生主体本身未能认识到职业精神在职业生涯中的重要作用。由于教师在实际授课过程中,过重关注学生技能与理论知识的培养,而忽略对职业精神的塑造。导致了学生对职业精神的漠视。此外,社会大环境对职业精神的忽视,一些不良风气的传播,也在一定程度上让学生对职业精神的漠视。
三、独立学院财会类专业职业精神培养的策略思考
1、加强调研,注重统计分析,具化职业精神核心内容。
要培养学生的职业精神,首先应让学生明确什么是职业精神,职业精神的内容包括哪些。而职业精神是与岗位技能相辅相成的职业能力的综合体现,因此对于职业精神核心内容的确立,应是深入行业调研。虽然都是财会类专业,岗位职业精神有其统一性,但由于单位性质的不同,也导致必然存在个性特征。如何提炼出符合财会专业岗位所需要的职业精神核心,需要制作财会类专业岗位职业精神调研问卷并到财会行业进行专题调研,并结合独立学院财会类学生培养目标,利用统计学相关分析工具,拟定出财会类专业职业精神核心内容。、
2.强调“身正为范”,注重教师对职业精神培养的影响。
1)、注重任课教师言传身教。一般来讲,教师在学生专业技能的成长与综合素质的养成方面对学生的影响是不可估量,在学生的成长过程中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教师的一言一行都会对学生产生经常性的,直接的,长期的,潜移默化的影响。因此,教师作为知识和文化的传播者,既需要有专业化技能,更需要有坚定的职业精神。这也要求,教师在日常的工作中,除做好专业技能与理论的教学工作,还应与企业加强联系,与行业建立良好的沟通渠道,主动积极的去了解和接受财会岗位所需要的职业精神。在教师自身接纳并将职业精神作为了自己授课的“习惯”内容后,用自身的语言、心态、精神去感染学生,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获取职业精神的内涵,并将之作为行为习惯,从被动转化为主动。
2).强化辅导员对学生职业精神的培养
三本院校因其教学管理的特殊性,要求辅导员与学生接触的时间相对较多。主要关心学生的衣食住行、学习和思想教育。此外,辅导员也是独立学院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因此,辅导员在学生职业精神培养中有着独特的优势,是学生职业精神培养的重点群体。
第一,以学生为中心,加强班级主题活动开展。在日常的班级建设过程中,辅导员可根据需培养的职业精神内涵,拟定班级文化建设内容。并根据内容开展有针对性的班级主题活动。如:素质拓展,诚信教育,会计大赛,职业生涯规划等来让学生成为主角去发现职业精神在未来工作中的重要性,在这个过程中进行潜移默化的影响。通过举办行业专业人士交流会,往届优秀毕业生交流会等,培养学生诚信守法,爱岗敬业,乐于奉献的职业精神。
第二,关注实习、实践环节,引导学生结合工作内容认识和理解岗位职业精神。独立学院强调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在此基础上,对学生的实习实践课时量相对较大。在学生实习、实践过程中,辅导员进行紧密的联系和引导,帮助学生具化的理解财会类岗位职业精神的内涵,让学生认识到职业精神与工作内容的交互关系,帮助学生理解职业精神对自己未来职业生涯发展的影响。在引导学生建立正确和惯性的职业精神的同时,辅导员也应建立相应的激励和约束机制,对学生的整个实习过程进行跟踪管理。在日常的工作中,通过电子邮箱、QQ群和博客等信息平台了解学生的实习情况、心理状态及思想动向,必要时给予正确的指导。并定期与实习单位进行沟通,了解学生的工作学习情况,如对本职工作的热爱程度、是否严格遵守工作纪律、是否具有奉献精神等。在实践中增强学生职业精神培养。
3将职业精神教育纳入课程体系,利用思想政治课进行职业精神教育
将职业精神教育纳入思想政治课成体系,利用思想政治课程对学生进行系统的,逻辑清楚的思想政治课程教育。独立学院思想政治课的教育宗旨是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思想政治教育能有效培养学生的政治素养、道德素质、人格品质、爱国精神等,能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等,是学生个人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因此,将职业精神教育内容纳入课程体系,通过教材、练习、课后复习,网络教学平台等可以在对学生传授知识和技能的同时,更系统和有利的培养学生的职业精神,全面提高学生的道德素质。
4.打造职业精神校园文化,全面营造职业精神氛围。
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在学生的学习与生活中发挥着“无声胜有声”的教育作用,会让学生综合在不知不觉间被引导。校园文化是学校优良传统的结晶,其所包含的物质层面(如校园基础设施)和精神层面(如校园文化氛围)都对学生起着重要影响。因此,营造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将有助于独立学院学生职业精神的培养。独立学院要将校园文化中隐形的德育资源(精神层面的氛围)和显性的德育资源(物质层面的设施)进行有效结合。一方面,要根据学生的特点,开展各种以“诚信、守法、严肃细致”等为主题的校园活动,通过演讲比赛、征文比赛、专题讲座等形式加以推广,让学生在职业精神的文化氛围中加深对其的认识。另一方面,加强相关校园硬件设施的建设,突出职业精神内涵,让学生在职业精神的氛围下受到熏陶。
5.引进企业职业精神的教育和示范
独立学院作为培养适应经济发展的技术应用型人才,其培养方式需要从客观实际出发,通过实践来不断对学生进行职业精神教育和示范。因此,在校园的教育文化基础上,通过融入企业的经营文化,进行文化理念的价值吸取,从而有效提升校园文化中的职业内涵。一方面,可以实施校企对接,打造具有企业特色的职业精神培养文化,加强学生对企业、社会的认知度,提升他们对职业精神的了解,从而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素养,培养其职业精神。另一方面,可以采用企业进校园的方式来进行优秀企业文化的传播。如邀请企业中的成功人士到学校进行创业、就业知识讲座,把企业文化和员工的职业精神带进校园,促进校企文化的融合,拉近校园和企业之间的距离,从而实现对学生职业精神的示范教育。另外还可以聘请企业中的专家或技术能手到学校作兼职教师,充实学校的师资队伍。使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受到良好职业精神的熏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