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汉动物词汇的文化内涵比析
2015-02-27白琴
白琴
(湖北文理学院理工学院 湖北宜昌 443000)
英汉动物词汇的文化内涵比析
白琴
(湖北文理学院理工学院 湖北宜昌 443000)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词汇是语言的最基本、最活跃的组成部分。动物词汇不仅丰富了语言,也构成了一种特殊文化部分。但是由于中西方文化的差异,其内涵不尽相同,甚至完全相异。本文主要归纳分析了同一动物名词文化内涵的相异性、相似性以及不同动物词汇文化内涵的相似性,为准确理解中英动物词汇的文化内涵提供了一定的参考。
动物词汇 文化内涵 比析
一、同一动物名词文化内涵的相异性
由于英汉两种语言的社会历史背景的不同,即使是同一种动物,其寓意也有所不同。例如:“龙”在汉语中经常暗示着美好的事物,有肯定的积极的意义,是帝王、英雄人物、炎黄子孙的象征,代表力量、权威、吉祥。在中国古代,所有的皇帝都会穿龙袍,戴龙冠,用龙杯,坐龙椅,睡龙床;皇帝高兴叫“龙颜大悦”,发怒叫“龙颜大怒”;皇帝自己也被称作“真龙天子”,其子孙后代被称为“龙子龙孙”。在中国近、现代,有毛泽东主席那“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的名句,也有“龙腾虎跃”、“龙飞凤舞”、“龙马精神”的说法,中国人也被称为“龙的传人”。而在西方文化中,“龙(dragon)”则是邪恶的化身,是毁灭的恶兆。在西方的神话传说中“龙”是一种蜥蜴,有长长的尾巴,嘴里会喷火的邪恶的动物。在电影《驯龙高手》,可以看到西方世界里的龙;在英国第一篇民族史诗《贝奥武甫》中,讲述了日耳曼英雄贝奥武甫与龙搏斗的故事。史诗中“毒龙”(dragon)原本盘踞在龙穴中看守着宝藏,而有人偷了一只嵌满珠宝的大盅,这才惊醒了“毒龙”,并开始报复。在《圣经》里,龙则是罪恶的象征,把与上帝作对的撒旦描述为“the great dragon”,在口语中也有“a dragon lady”是指一个以统治者身份实施权利的女人。在西方,对可恶的打人警察也叫dragon。[1]所以在学习翻译的过程中不能简单地把龙译为“dragon”,而应翻译为“Chinese dragon”。是故,我们不难理解将“亚洲四小龙”翻译为“four Asian tigers”。
再如,“狗”在汉语中有下贱、卑鄙、胆小、让人生厌、没有骨气、肮脏猥琐、上不得场合的含义。在中国“狼心狗肺”、“狗眼看人低”、“看门狗”、“哈巴狗”、“挂羊头卖狗肉”等都是贬义词。在西方文化中,“狗(dog)”则是他们的密友。在英语里有很多与“狗”有关的褒义词,如:幸运儿(a lucky dog),保镖(a big dog),烦人皆有出头日(every dog has its day),爱屋及乌(love me,love my dog),助人于危难(to help a lamp dog over a stile),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运气/每个人都有时来运转的一天(Every dog has its days)。在中国,人们用“养马比君子”,而西方则用“养狗比君子”。
英汉两种语言中“猫头鹰(owl)”的含义差异也比较大。猫头鹰和乌鸦一样都是一种不祥之鸟,象征着厄运。如“夜猫子(猫头鹰)进宅,无事不来”。而在英语中“猫头鹰(owl)”则是一种表示智慧的鸟,禽兽间的一切争端都要他来裁决,紧要关头要向他求助。在英语中有“as wise as an owl”,“Patrick peered owlish at us through his glasses.”等表达。和鹰相似的还有“熊(bear)”,汉语中有“瞧他那熊样”的说法,“熊”在中文中是“窝囊”、“没本事”的意思。但是在英语中是形容有特殊才能的人。如:“He is a bear at mathematics.(他是个数学天才)”。汉语中“蝴蝶(butterfly)”表示少女的花枝招展,形容女孩子上的艳丽与漂亮,是一个褒义词。但是在英语中“she is a social butterfly(她是一个交际花)”则是指那些衣着艳丽,寻欢作乐或轻浮多变的人,是一个贬义词。汉语中“喜鹊(magpie)”象征着喜庆,吉利和运气。在中国的神话传说中牛郎织女每月农历七月初七通过由喜鹊搭建的鹊桥见面;在民间,每当听到有喜鹊的叫声,就会十分高兴,预示着会有好的事情将要发生。但是在西方,由于“喜鹊(magpie)”是一种黑白色长尾巴,短翅膀的鸟,同时由于它的聒噪而不被人们所喜爱,有着“饶舌者”的含意。“蝙蝠(bat)”由于“蝠”与“福”同音,所以“蝙蝠”在汉语中是吉祥、幸福的象征。同时红蝙蝠则被认为是大吉大利的先兆。但是在西方国家里,人们对“蝙蝠”并没有好感,常有“as blind as a bat(有眼无珠)”、“as crazy as a bat(像蝙蝠一样的疯)”的说法;同时由于蝙蝠生长在黑暗潮湿,没有光线的地方,所以在英语中,“蝙蝠”也象征着丑陋、邪恶和黑暗。“孔雀(peacock)”是中国人所珍爱的一种鸟类,观看孔雀开屏是一种美的享受。但是在西方文化中,“孔雀”则是一种祸鸟,是虚荣、自傲的象征。如:“as proud as a peacock(像孔雀一样骄傲)”用来讽刺骄傲自满的人。
二、同一动物名词文化内涵的相似性
英汉语中的很多动物词汇文化内涵相同或相近,这与动物词汇的本质含义密切相关。例如:“蛇(serpent/snake)”本身是一种冷血动物,所以不论是在英语还是汉语中都有“阴险、毒辣、狡诈”等贬义的含义。在汉语中有“美女蛇”、“人心不足蛇吞象”、“强龙压不过地头蛇”、“毒蛇心肠”等词语或成语来表明“蛇”的可恶与可憎。在西方,蛇则是邪恶的象征、诅咒的对象,是邪恶的、诡秘的,是一个不受欢迎的角色,蛇所表现和伴随的,往往是毒辣,阴险,凶恶和狡诈。在我们所学过的“Paradise Lost”里面,“Satan assumes the shape of a serpent and appears before Eve.By cunning and crafty speeches he persuades her to break God’s interdiction.”(撒旦变换成蛇的样子潜入伊甸园,用花言巧语骗夏娃偷吃了禁果后害的亚当和夏娃被逐出了伊甸园。)[2]在英文中还有“a snake in grass cloaked with hospitality(一个披着热情好客的外衣的阴险的人)”等的表达。
在英汉语中还有很多同一动物名词,其文化内涵也相同或相近的例子。如:“猪(pig)”在汉语中形容贪吃,懒惰,有时也会用来形容一个人的愚钝。在英语中也是一样,当提到“pig”时,习惯将其与迟钝、懒惰、肮脏、贪婪等意义连在一起,习惯表达有“to make a pig of oneself”指“吃的太多”;“to be a pig about…”指“对…贪得无厌”等。“狼(wolf)”在汉语中有贪婪、凶残、虚伪等含义。如“披着羊皮的狼”、“狼心狗肺”、“狼吞虎咽”等词语和口语。在英语中狼则是凶残和邪恶的象征。如“set the wolf to keep the sheep”指“引狼入室”,“The wolf has a winning game when the shepherds quarrel”意为“螳螂捕蝉黄雀在后”,“a wolf in sheep’s clothing”则是指“披着羊皮的狼,口蜜腹剑的人”等表达。众所周知,“狐狸(fox)”是一种狡猾,诡计多端的动物,这一点在英汉语中都是一样的。汉语中有“狐假虎威”,“狐朋狗友”,“满腹狐疑”等的表达,可以看出都是含有贬义色彩的表达。英语中有“as cunning as a fox”意为“像狐狸一样狡猾”。“鸽子(dove)”不论在东方还是西方国家都是和平的象征,所以在很多大型的庆典活动都会有“和平鸽”的出现。“鳄鱼(crocodile)”用来比喻那些表面上很仁慈,富于同情心,实则铁石心肠的伪君子。所以汉语里有一句歇后语为“鳄鱼眼泪——假慈悲”。相应的英语有“crocodile tears”的说法。如:“They were only crying crocodile tears at the old man’s funeral because nobody had really liked him”(他们只在老人葬礼上嚎哭几声,掉几滴鳄鱼的眼泪,因为老人生前,没有一个人喜欢他)。“蜜蜂(bee)”在英汉语中都是指勤劳,忙碌的人。在汉语中有“他就像一只勤劳的小蜜蜂”的说法。在英语中有“as busy as a bee”(忙得团团转)的说法。
三、不同动物词汇文化内涵的相似性
除了以上所提到的两种情况,还有就是不同的动物词汇,在英汉语中有着相同的文化内涵,这与动物词汇本身所要传达的信息有关。如:在中国,“老虎(tiger)”被认为是“百兽之王”。在汉语中有“虎虎生威”、“虎背熊腰”、“虎踞龙盘”、“龙腾虎跃”等成语。在中国古代“虎符”则是被视为可以调动千军万马的一枚兵符。在著名的《水浒传》中,作家施耐庵曾把赤手打死老虎的武松称作英雄。而在西方,与“老虎”相媲美的则是“狮子(lion)”。在他们心中狮子是“力量、威严、勇敢”的象征。当然,他们还用狮子来形容名人,如“a literary lion”意思就是指文学界的名人。在西方人心中,狮子则是他们认定的“百兽之王”。
此外,“牛(ox)”是我们的十二生肖之一,有着不屈不挠、善始善终、勤勤恳恳以及任劳任怨等品质,形容人时,则是指待人处事小心谨慎,有领导能力的人。早在鲁迅时他就有过“俯首甘为孺子牛”的名句。在西方,“马(horse)”则完全替代了中国的“牛”这一伟岸形象。英语中有“work like a horse”表示“像牛一样勤劳、苦干”。
四、结束语
总之,通过以上分析可以看出英汉语中动物词汇在不同程度上反映了两个民族的文化特点。造成中西方动物词汇文化内涵的差异的主要原因有文化背景和发展环境;动物词汇的本质含义以及动物词汇本身所要传达的信息等。所以在学习时不能死记硬背单词本身以及汉语意思,只有结合文化背景知识、具体环境,才能准确地掌握中西动物词汇的文化内涵。
[1]潘红,英汉国俗语例话 [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5.81,37-41.
[2]吴伟仁,英国文学史及选读 重编版(1)[M].北京:外研社.高等教育出版分社,2014.4重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