办报中应加强宣传效果观念
2015-02-27路桂杰
路桂杰
(满洲里日报社 内蒙古 021400)
在办报的过程中,对宣传效果的忽视会导致宣传打折扣。出版过程中既要提供新闻,又要进行宣传,这是报纸的两大基本功能,这两者是相互交织又相互区别的,新闻主要是提供信息,而宣传则是提供观念。
就宣传而言,是指宣传者通过解释和分析新闻事实,传播自己的观点来影响受众的行为,也就是说,编辑的目的是传播观念,读者的目的是获得信息,这必然要产生矛盾,那么如何解决这一矛盾应该是首要考虑的问题,最好的办法是把新闻和宣传结合起来,用新闻事实作中介来传播观点,即把观点寓于事实之中,让读者不知不觉地接受这一观点的影响,取得较好的宣传效果。《满洲里日报》曾经刊用一篇文章《当钱像雪花飘来时》,就是这样的好新闻,编辑也在这方面注意了宣传效果。新闻中一个外地妇女来满洲里铁路交接所办理业务,当她走下桥时,手中装钱的纸袋不慎跌落,没有打捆的钱随风飘散,人们在大风中追着飞舞的像雪片似的钞票,你三张、他五张地送到失主手上,最后竟一分不少,这一新闻宣传了口岸文明新风,展示了全国文明城市的形象,弘扬了边城人民崇高的道德风尚,使指导性寓于可读性之中。
新闻的指导性通常是在潜移默化中起作用的,但有时也要求我们的报纸报道群众最关心的问题,抓具有震动性的典型,使读者接受我们宣传,如抓职业道德、纠正行业不正之风的宣传就是这样的新闻报道。文章引题:付出昂贵的药费却换不来真正的治疗。这个新闻一经刊发,在社会上就引起很大反响。
既然宣传和新闻各有自己的特点和要求,那么新闻应真实,使人读了可信;宣传要有说服力,能够赢得人心,因此我们要在新闻实践中遵循宣传的规律,努力探讨提高宣传效果的路子。笔者在工作中总结了一些经验。
一、防止片面性。我们宣传党的方针政策不能忽左忽右,摇摆不定,不能使我们的宣传今天打昨天的明天又打今天耳光,自己立了又反对;推广先进经验、先进技术时,不能不讲时间地点搞一刀切;宣传形势时不能只看到局部看不到全局;宣传英模人物时,不能只讲革命精神而忽视科学态度,把无知蛮干当成改革与拼搏,把英模变成没有七情六欲,不能可敬、可亲、可信。
二、减少宣传味。强行灌输加上空头说教加上八股味的报道,使人读了倒胃口,也不能把新闻标题作成政治口号,造成千题一面,更要预防标题党,只是为了吸引眼球,而脱离了新闻本身,也不能把新闻写成通篇充满政治术语或时髦话的堆砌,或用大字眼描述小事物,而应用具体生动事实把新闻托出来。
三、防止图解政策。那种用事实印证政策,根据意图找材料专写观点加例子的报道是强扭角度的宣传,这种宣传往往苍白无力,起不到教育人的目的,还会造成孤证、偏颇,导致新闻失实。
四、防止以指令代替指导。新闻是以自觉接受为前提的,它不能强行命令,只能以平心静气地谈心来引导读者。切记,受众不是任人倾倒的容器,而是活生生的有独立思维的人。我们应学会把党的纲领路线化为简单的、具体的、形象的、亲切的宣传,使群众切身感到你是代表他们利益和要求在说话,以此取得较高的宣传效益。
宣传是一种客观现象,有着自己的规律与特性。我们除了加强宣传艺术和宣传对象的探讨外,还应对宣传内容本身加以研究,去研究宣传事实本身包含的有利于传播者能够证明和说明自己政治主张的宣传价值。我们对宣传价值概括了五个标准,作为衡量这一价值的尺度:(一)一致性。宣传的口径要与党的中心工作保持一致性,并进行深度挖掘。(二)针对性。即社会上一部分人对党的政策理解不够的问题进行宣传,针对一些人的活思想去解决问题,针对性越强,宣传价值越高。(三)普遍性。宣传的具体事实从抽象到具体,从个别到一般的现象,具有普遍意义。(四)典型性。即在很多具体事实中选择具有典型意义,能集中表达传播者思想观念的事实,方有宣传价值。(五)时宜性。选择适当的时机,恰到好处的宣传,才能取得宣传的最佳效果。■
报纸出版工作选编.新闻出版总署教育培训中心编.2版.北京大百科全书出版社.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