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茱萸蛀果蛾生物学特性及综合防治技术研究
2015-02-27陈建超
陈建超
(陕西省丹凤县林业站,陕西丹凤726200)
山茱萸蛀果蛾生物学特性及综合防治技术研究
陈建超
(陕西省丹凤县林业站,陕西丹凤726200)
通过对山茱萸蛀果蛾的形态特征、生活史及生活习性的观察与防治试验,采用加强植物检疫、农业防治、生物防治、药剂防治的综合防治技术,防治效果良好。
山茱萸;蛀果蛾;生物学特性;综合防治
山茱萸(Cornusofficinalis)是丹凤县的优势主导产业,1997年被国家林业部、农业部命名为“中国山茱萸名乡”,以果大、肉厚、核小、味美、色泽鲜艳、质量上乘而闻名全国,产品在国家工商局注册“丹凤山茱萸商标”。近几年由于山茱萸蛀果蛾发生严重,影响了丹凤县山茱萸产业的发展。为此,笔者对山茱萸蛀果蛾进行了生物学特性及综合防治技术研究,现总结如下。
1 研究方法
1.1 生活习性及危害
1.1.1 室外定点观察。在丹凤县商镇选20年生山茱萸,选2个固定点,2013年3月~11月,每2~3d观察1次,观察山茱萸蛀果蛾的虫体变化、生活习性及危害。
1.1.2 室内观察。进行室内饲养,观察成虫羽化、卵孵化、老熟幼虫越冬化蛹情况以及生活史。
1.2 树冠喷药防治试验
试验地设在丹凤县商镇,在20年生山茱萸林内,试验林面积为2.5hm2,树龄20年,株行距3m×4m,树高5.6m~6.7m,郁闭度0.7以上,树体生长中等。试验设置40%乐果乳剂1000倍液、20%杀灭菊脂乳油2000倍液、2.5%溴氰菊脂乳油2500倍液和对照(清水)4个处理组,以单株为小区,重复6次,于成虫发生期8月中旬至9月初,每隔7d喷药3次,均匀喷施,喷至树冠叶片开始向下滴药时止,喷药时应注意树干、地面、石缝、土隙等处,最后1次喷药7d后对每个试验植株逐个虫口调查。
2 结果与分析
2.1 主要危害状
山茱萸蛀果蛾(AsiacarposinacornusvovaYang),俗称食心虫、石枣虫、萸肉虫,属鳞翅目蛀果蛾科亚蛀果蛾属。幼虫蛀食果肉,纵横久食,蛀空果实内堆满虫粪,果实失去药用价值,药品质量变劣。虫害果加工的药品,外观无光泽、紫黑色或为淡褐色,如果加工药品,外观暗红色,有光泽,果肉厚。
2.2 形态特征
成虫:体长5~7mm,展翅16~19mm,全身褐色,复眼暗红色。前翅中部有近似三角形蓝褐色斑,后翅淡灰色,腹部黄褐色,前足和中足褐色,后足黄白色。卵:椭圆形,粉红色,长0.4mm,宽0.32mm。一般分布于叶背、果实及果柄上,以叶背处最多。幼虫:初孵化的幼虫头稍大,黑色。老熟幼虫为淡粉红色或微桔黄色,体长10~12mm,头部褐色,腹部1~7节,腹足5对。茧:有冬茧和夏茧两种形态。冬茧为扁圆形,土色,直径3~5mm,茧壁分内外2层,外层较坚硬,表面粘有细土粒。内壁光滑,灰白色,由透明的丝状物构成,可见到内部的幼虫。夏茧为椭圆形,暗黄棕色,长5~6mm,宽2~2.5mm,由一层薄丝组成,外表粘附有疏松的细土粒。蛹:初为乳白色,后变浅黄色,羽化前为深褐色,蛹体长6mm左右,宽2.5mm,表面光滑。
2.3 生活史与生活习性
2.3.1 生活史。1年发生1代,8月中、下旬羽化、产卵,8月下旬到9月初孵化幼虫很快蛀入果实,幼虫在果肉蛀成纵横虫道,蛀虫的果实内堆满虫粪。其危害随果实成熟而加重,9月下旬至10月上旬果实成熟为危害高峰,10月上旬开始脱果,中旬为脱果高峰,坠丝入土结茧越冬(见表1)。
表1 山茱萸蛀果蛾生活史
注:(一)示越冬幼虫, 0示蛹, +示成虫,⊙示卵,-示幼虫。
2.3.2 生活习性。山茱萸蛀果蛾成虫羽化后,白天多静伏于叶的背面,树枝、草丛及石缝中,晚上活动频繁,飞行距离较短,成虫无趋光化习性,在有光的情况下,其活动不受影响。羽化后的成虫7h后即可交尾,6~7d后产卵,一般产卵60~80粒。多的达100粒以上。大约70%卵集结在一起,30%卵散产。幼虫孵化后2h,开始在果面爬行觅食,24h后蛀果为害,一般1果1虫,很少有1果2虫。1~5d的幼虫长2~3mm,多附果核周围取食,蛀食果肉为单一隧道,果实外表未见为害。5~10d的幼虫长3~5mm,主食果肉,果表面出现黑斑。10~15d的幼虫长5~8mm,蛀空果肉,果实表面约60%为黑斑。并咬破果皮转果为害,大多数幼虫可连续为害2~3个果实,幼虫老熟后脱果入土,结茧越冬。越冬幼虫多分布在地面以下3~20cm,其中10~15cm处占80%以上,老熟幼虫的越冬期长达10个月以上,蛹期一般15~17d,蛹羽化率为60%左右。
3 综合防治技术研究
3.1 加强植物检疫
严禁带山茱萸虫果及带虫土的种苗进入产区,防止将虫传入新老产区蔓延发展。
3.2 农业防治
3.2.1 提倡营造混交林。山茱萸蛀果蛾为单食性害虫,飞翔力不强,营造混交林可以防止蔓延,减轻危害。
3.2.2 选育抗虫品种。目前山茱萸品种混杂,成熟期不一,应选育抗虫品种,利用晚熟品种可减轻危害。
3.2.3 深耕细耙、合理施肥。蛀果蛾在土内结茧较深,但化蛹、羽化都在地表层,后在浮土缝隙中停留一短时期。因此结合中耕施肥与耙磨都能损伤一部分蛹和成虫。山茱萸在果实初熟期由青变黄或淡红色时,在树冠下施氨水或碳酸氢铵也能大量杀伤地表层的幼虫、蛹及成虫,同时初期施追肥还能提高产量,以施氨水的效果最佳。施用氨水时,要加水稀释20倍,开沟深施后,用土覆盖。
3.2.4 及时清除落果。有的落果内有虫,应及时清除,以减少越冬基数。
3.2.5 热水浸果实。采收的果实内有大量幼虫,在加工浸烫脱核时,能够烫死果内幼虫。注意在采果后,应及时加工烫果脱核,不要将虫果堆积在室内或室外,这是杀死蛀果蛾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
3.3 生物防治
山茱萸果蛾的天敌为绒茧蜂[Apantelessp.],可以繁殖利用。
3.4 药剂防治
应用化学农药防治山茱萸蛀果蛾,应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农药管理条例》的规定,采用最小剂量并选用高效、低毒、低残留的农药,并在收获前1月停止用药。为掌握最佳防治时期,从7月开始,定期淘土查茧,在虫态变化期间,注意观察虫情发展,以便及时用药防治,取得最佳防治效果。
3.4.1 药剂处理土壤。利用越冬幼虫在表土化蛹、羽化成虫后,喜在地面停留短期的特点进行土壤药剂处理。在防治时期抓住2个时期:①月上旬的化蛹始期、中旬的羽化始期;②10月中、下旬的幼虫脱果,入土结茧越冬。在这2个时期内要及时进行药剂处理土壤,是农药处理土壤防治的最佳时期。可用2.5%敌百虫粉剂在树冠下喷粉,或按药土为1∶300比例配成药土,均匀撒布地表,并结合中耕除草,将药土翻入地表土中,可以杀死蛹和入土幼虫,防治效果很好。
3.4.2 树冠喷药防治试验
表2 山茱萸蛀果蛾药剂防治效果比较
从表2可以看出,在8月中旬至9月初在山茱萸成虫发生期,采用50%乐果乳剂1000倍液、20%杀灭菊脂乳油2000倍液、2.5%溴氰菊酯乳油2500倍液树冠喷药防治,防治效果分别为91.35%、95.56%、93.24%,防治效果均在91%以上,防治效果明显。
4 小结
山茱萸蛀果蛾在陕西丹凤1年发生一代,危害严重。根据该虫的发生规律,采用农业防治、生物防治和药剂防治相结合的综合防治技术,防治效果明显。药剂处理土壤可在8月上、中旬和10月中、下旬在树冠下撒布2.5%敌百虫粉,结合中耕除草翻入土中,树冠喷药防治可在8月中旬到9月初用40%乐果乳剂1000倍液或20%杀灭菊酯乳油2000倍液、2.5%溴氰菊脂乳油25000倍液,防治效果分别为91.35、95.56、93.24,防治效果均在91%以上,完全可以控制虫害发展,消灭虫害的目的。
[1]陕西省科学院. 陕西中药材GAP栽培技术[M]. 北京: 科学出版社, 2004.
[2]刘德军, 路涛. 山茱萸[M]. 北京: 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2001.
[3]杨增海, 贺容德. 山茱萸栽培和加工[M]. 西安: 陕西科学技术出版社,1988.
[4]曹芳琴. 山茱萸蛀果蛾的发生与无公害防治[J]. 现代种业, 2008(3):107-108.
2014-10-06
陈建超(1972-),男,工程师,主要从事林业科研与技术推广工作,E-mail: 1397874974@qq.com。
S435.67
B
doi.:10.13268/j.cnki.fbsic.2015.01.0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