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湘西苗族花鼓动作中的美学价值研究①

2015-02-27宋彩珍龙荣长沙师范学院体育系湖南长沙4000徐家井小学湖南永州45000

当代体育科技 2015年7期
关键词:花鼓湘西苗族

宋彩珍 龙荣(.长沙师范学院体育系 湖南长沙 4000;.徐家井小学 湖南永州 45000)

湘西苗族花鼓动作中的美学价值研究①

宋彩珍1龙荣2
(1.长沙师范学院体育系湖南长沙410100;2.徐家井小学湖南永州425000)

摘 要:湘西苗族花鼓是湘西地区苗族文化历史和文化空间的特殊舞蹈形式,有力地支撑着这片区域内苗族世世代代的精神文化生活,表现了苗族人民非凡的文化创造力和想象力,具有突出的代表性和典型性,具有很高的艺术生命力和体育研究价值。通过文献资料调研法、专家访谈法和逻辑分析法,结合现代信息技术、网络技术等阐述湘西苗族花鼓动作中动作之美、节奏之美、空间的技巧美、紧密节奏和意境的内涵之美、独特艺术魅力和艺术感染力的社会美的美学价值。

关键词:湘西苗族花鼓动作美学价值

①基金项目:2014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我国民族传统体育优秀资源的活态传承与发展路径研究》,项目编号:14BTY082。作者简介:宋彩珍(1978—),女,土家族,副教授,长沙师范学院体育系,研究方向:民族传统体。

流传在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境内的吉首市、凤凰县、泸溪县、保靖县、花垣县、古丈县等的湘西苗族鼓舞历史悠久,表演艺术原生态是我国苗族地区最独特、最具代表性的舞蹈艺术。据历史文献记载,源于汉代以前,产生在苗族祭礼活动中。湘西苗族花鼓的演变从古至今,它有力地支撑着这片区域内苗族世世代代的精神文化生活,表现了苗族人民非凡的文化创造力和想象力,具有突出的代表性和典型性,蕴含着丰富的文化人类学、历史学、民族学、民俗学及艺术学等信息,具有很高的艺术生命力和研究价值。

1 湘西苗族花鼓的演变和分类

由最初的生产祭祀活动到大型的苗族花鼓表演,从模仿动物的习性到增加舞蹈的艺术性,把湘西苗族花鼓推上了一个新的艺术舞台。随着时代的变化,湘西苗族鼓舞已成为苗族人民最喜爱的舞蹈艺术形式,是苗族文化历史和文化空间的特殊舞蹈形式,是该地区苗族文化象征的集中体现,是苗族这一支系文化的历史根源和力量所在。它已经不单单是苗族百姓生产生活的反映,而且具有了更高的艺术价值和健身价值。

2 湘西苗族花鼓动作中的美学价值的概观

湘西苗族花鼓是湘西苗民在社会物质生活与精神文化生活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湘西苗民将其美的天分和灵性融入进对苗鼓的感悟中,创造出众多优美高雅的艺术动作,使湘西苗族花鼓成为中国鼓乐文化中的一朵艺术奇葩。这些动作源于自然和生活,但又高于自然和生活,实际上是对生活的艺术写意和诗化表达。表演时击鼓纵歌、手舞足蹈、舞姿欢快活泼,优美动人,加之配上唢呐、铜锣、三弦等器乐伴奏,给鼓舞增加了气氛和色彩。鼓舞在表演过程,时而体旋劈叉,时而腾踏起飞,给人一种刚健、柔美、恬静的享受。刚柔相济和强线条的表现,自然地对一个襟怀豁达、性格豪爽、热情好客、能歌善舞的民族不由产生一种崇敬之情。

表1 湘西苗族花鼓的分类

从美学的视角来看,湘西苗族花鼓的动作作为花鼓表演中最重要的因素,其中所包含的美学与审美价值是多方面的。首先他是一种本体的动作表现,因其优美的动作,动听的节奏,高超的技术,具有本身存留的动作美、节奏美和技术美。其次,湘西苗族花鼓源于湘西苗族地区,由苗民自发和自由创作,世代流传,其美学价值是直接的符合大众的审美特质,能够得到大众的认同,因此,他还具有普遍的内涵美和社会美。

3 湘西苗族花鼓动作中的美学价值分析

3.1湘西苗族花鼓动作的动作美

动作美是指身体各部分在空间活动变化而呈现出来的外部形态的美,是一种具有造型性质的动态美。艺术本身就来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湘西苗族的花鼓动作大部分都源于历代相传的生产劳动,祭祀仪式,生活状况及模仿动物习性的形态动作,动作千变万化。湘西苗族花鼓的动作舒展、大方、自然,男性的动作刚劲有力,女性的动作柔美洒脱,集体舞的动作磅礴大气,它包括有刚健美、柔软美、紧张美、松弛美、优雅美、速度美、爆发美,轻快美等。这种动作上的美感给人带来的是最直观的美,这也符合了现代的审美意识。

3.2湘西苗族花鼓动作的节奏美

节奏感是人类较早形成的感觉要素之一,它起源于人类的劳动。一种节奏输入到人们的头脑中,逐渐地形成了一种美感意识、艺术节奏感。花鼓作为音响,自有其声音上的特点:明晰、古拙、朴素,使其节奏更易入耳。另外,为了弥补音乐旋律上的不足,聪明的苗家发明了敲击鼓心、鼓边、鼓棒的打法,缓、急相间节奏美,丰富了花鼓的音乐性。节奏,由花鼓的情绪变化而决定鼓点的快慢与轻重,使花鼓在鼓点的变化上竭尽造化之功能,形成了统一独特而丰富的音乐风格。一套完美的花鼓表演,往往手的摆动、步伐的行进、舞姿的变幻、感情抒发,无不伴着鼓点和节奏,形成了一套一套特

定的鼓点类型,让舞蹈、音乐紧密联系,使之闪烁出原始文化之光,表现了舞蹈与民族文化的亲密关系。

3.3湘西苗族花鼓动作的技巧美

湘西苗族花鼓动作的技巧美是指技术的巧妙美。巧妙的技术有打鼓时的技术、舞蹈的技术以及控制(旋律、节奏、速度)的技术等等,这类技术的各种要素的目的得到满足时,能够感受到作为技巧的美及技术的要素美。湘西苗族花鼓动作的技巧美主要包括有变化美、和谐美、韵律美、力量美和准确美等,苗族花鼓在表演的时候,运用巧妙的技术,把花鼓表演的动作分割成一幅一幅的空间的序列,形成动作的空间美。

3.4湘西苗族花鼓动作的内涵美

内涵美不仅是美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是美学与审美的核心。湘西苗族花鼓动作中的内涵美,一方面是表现在打鼓的击打旋律,击打技巧,紧密的节奏和丰富优美的意境;另一方面是富有叙事感情的舞蹈动作,与打鼓相得益彰。湘西苗族花鼓动作中的内涵美,其根本原因在于他来源于生活,题材和内容贴近人们的社会生活,来源于湘西地区苗族人民的自由创作,基于对生活的感悟、体验,而后经过历代相传,使之升华为一种大众化的民族民间艺术,给苗族人民带来了欢乐和美的享受。

4 结论

艺术来源于生活,来源于人们的创造性劳动,并反映人们的社会生活。任何一种艺术,都是在特定的社会环境下产生、生存和生长。在原始战乱时期,苗族人民就苦于政治、经济和种族的压迫,为了躲避战乱,藏匿于深山之中,过着原始的耕农生活,精神生活也极为匮乏。在这种环境下,他们逐渐发明了击鼓作乐的娱乐方式,进而发展为现今的苗族花鼓。湘西苗族花鼓充分来源于他们的生活,他们热爱他们生活的土地,造就了勤劳勇敢、团结互助、乐观向上的苗族人民,正是他们生活的苦难,才创造了具有独特艺术感染力和艺术魅力的社会之美。

参考文献

[1]罗婉红.湘西苗族鼓舞生存现状及开发对策研究[D].吉首大学,2009.

[2]吴正彪.从民族学视角看苗族鼓文化的传承与保护[J].黔南民族师范学院学报,2005(5):63-64.

[3]黄璐.文化体育建构[J].河北理工大学学报:社科版,2009(3):116.

[4]黄璐.中国是否产生过体育——论体育起源兼评《理解的艺术》一文[J].山西师大体育学院学报,2007(1):1.

[5]黄璐.中国没产生过体育——兼评《奥林匹克精神与体育文化》一文及其评论[J].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06(1):6.

[6]黄璐.中国体育梦的现实价值[J].体育成人教育学刊,2014(3):27.

[7]李真.论湘西苗族鼓舞的保护与开发[J].怀化学院学报,2008 (10):6-8.

[8]陈杰.湘西苗族鼓舞艺术初探[J].民族学与人类学,2008(4):161.

[9]黄璐.对“一元训练理论”的几点质疑[J].体育学刊,2007(2):120.

[10]黄璐.基层潜在运用一元训练理论的选择依据[J].河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2):132.

[11]黄璐.美国篮球梦的轮廓与文化精神——《高中篮球、种族与美国梦》评析[J].体育研究与教育,2014(2):7.

中图分类号:G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813(2015)03(a)-0230-02

猜你喜欢

花鼓湘西苗族
以歌为家——在沪苗族务工妇女的音乐生活
姚锦新与《花鼓及其他中国歌曲》
从山东到湘西,跨越千里的精准“滴灌”
探访“东方芭蕾”颍上花鼓灯“老带新”接力传承
走进湘西凤凰城
王企仁:创新不断的花鼓传承人
湘西 国画
苗族老照片
苗族芦笙制作师
漂亮的“银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