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在高师体育课程教学中培养学生对软式垒球的兴趣①

2015-02-27姚瑶重庆师范大学初等教育学院重庆400700

当代体育科技 2015年9期
关键词:软式垒球传接球

姚瑶(重庆师范大学初等教育学院 重庆 400700)



在高师体育课程教学中培养学生对软式垒球的兴趣①

姚瑶
(重庆师范大学初等教育学院重庆400700)

摘 要:软式垒球是中国垒球协会新兴的一项推广项目。经过安全改进后的球棒和球都是由泡沫橡胶制成,质地柔软,是一项非常好且具有很好安全性的阳光体育运动。软式垒球与正式的垒球比赛相比,规则更简单化。在抛投、击打、跑动过程中,强调开动脑筋、快速反应;不仅能够锻炼身体素质,训练学生的观察力、分析判断能力,更能培养学生相互配合的团队协作精神。软式垒球是一项新兴的、趣味性很强的运动技术。将软式垒球引入体育教学课堂,是我院课程教学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如何让学生充分了解并接受、喜爱这项运动,激发他们的兴趣尤为重要。在体育课堂教学中,探索灵活多样的学习实践方式,培养学生对软式垒球的兴趣,提高教与学的学习效果,是本文要探讨的问题。

关键词:高师体育教学软式垒球合作学习兴趣培养

我院作为中国软式垒球实验基地,将软式垒球引入体育教学课堂,是我院课堂教学改革的组成部分之一,是适应体育教学改革新课程目标要求的重要举措。高师体育教学的课程目标,要求要有趣味性。在课堂实践教学中,如何运用更实用、更灵活多样的方式方法,既让学生掌握软式垒球基本动作技术、方法特点,又在实践过程中培养学生对软式垒球的兴趣,这是我们在教学中需要探究的问题。从心理学观点来看,兴趣是个体以特定的事物、活动及人为对象,所产生的积极的和带有倾向性、选择性的态度和情绪。而兴趣的产生是由于获得某方面的知识或参与某种活动而使人体验到情绪上的满足。例如,一个人对篮球感兴趣,他就会主动地寻找机会去参加。当他在活动参与过程中产生愉悦情绪,并从心里感受到放松和活动的乐趣,自然就会自觉自愿地、以积极的态度参与其中。在体育课程教学中引入软式垒球,以生生互动为主要取向的实践活动,能充分体现合作学习的理念与策略。合作学习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美国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的斯莱文教授认为,合作学习是指学生在小组从事学习活动,并依据他们整个小组的成绩获得奖励或者认可的课堂教学技术。在体育课堂教学中,探索灵活多样的合作学习方式,也是培养学生对软式垒球的兴趣、掌握软式垒球动作技术方法与技能技巧的重要举措。

1 以合作学习方式作为培养兴趣的切入点,了解软式垒球的基本技术特点与方法

“传接球”是软式垒球最基本的、也是进行比赛所必需的动作技术。如果不能快速准确地完成球的传接,比赛就无法进行。因此,学习“传接球”的动作方法,是了解软式垒球这一新兴项目的最基本途径。

从动作结构来看,“传接球”包括“传”和“接”两个部分。“单手肩上传”是软式垒球最基本的“传球”技术,右手或左手均可;“接球”则是用双手接握球,具体方法有:接平直球、接地滚球、接高飞球,根据来球的方向、速度以及运行路线等,运用不同的接球手法。因为高飞球的运行速度相对较慢,对于初学垒球的我院学生,在课堂教学中学习软式垒球有限的学时内,我们要求学生在掌握“接高飞球”动作技术的基础上,再了解其它几种不同的接球方法。

在实践教学过程中,针对高师学生的年龄性格特征,我们将学生分成3~5人小组,要求自由组合、自主练习,相互观察、相互纠错。让学生在学习中发现问题,在实践过程中体验活动的乐趣。在课堂教学有限的课程学时内,以自主学习与小组合作学习进行分析对比“两人传接球”的效果。测试项目:两人相距13~15米共传接40个球,从测试结果看,合作学习的小组成员传接球的效果好,练习的兴趣更浓厚,对“软式垒球”的认识了解也更深刻,接住球的成功率明显比自主学习的小组成员高。(见表1)

表1 自主学习与小组合作学习接住球的成功率对比

2 以合作学习为目标导向的教学实践活动,是体现培养兴趣策略的重要措施。

2.1了解软式垒球击打“T座定位球”的关键技术要点,是培养兴趣的重要手段。

“准确、有效”地击打“T座定位球”,是了解棒垒球击球技术的最直接、最有效的方法,是推广软式垒球的重要措施,同时也是学生易于接受和掌握的基本技术。击打“T座定位球”,包含:“握棒、站位、引棒、击球”等技术要点。击打一个好球,应该注意的几个关键点:“正确握棒”是击打好球的基础;“合理站位”是准确击球的前提;“引棒—挥棒路线”是击打好球的关键。

合理击球,要求既要“准确”同时还要“有效”,即是:要有目的地击打球。每一次击打球的效果,根据球飞行的线路,可以是高远球、也可以是既平又快的平直球、还可以是有战术意图的慢抛球。要击出“有效”的好球,必须在反复练习、熟练并基本达到“动力定型”的前提下,才能在击球瞬间快速的反应并做出正确合理的击球动作。

了解了击球的关键点并且能有效地击打出每一个好球,在实际效果上,对学生心理产生强烈的良性刺激,促使学生更期待下一次的动作体验,希望打出更好的目标定位球,以此获得更深刻的价值体验,促使内心愉悦情绪的良性增长,从而激发学生更自愿、更积极地参与到活动过程中。

2.2以生生互动为主导的教学实践模式,激发学生对软式垒球的兴趣。

一次挥棒击出球的好与坏,取决于几个因素: 击球员的基本身体素质(主要是上下肢协调能力)、“引棒—挥棒”的运行线路及幅度、击球力量的大小…..等等。这三个要素中,“引棒—挥棒”的运行线路及幅度是关键,它是决定击球效果的最直接因素。由于学生动作技能的差异性,完成击球动作的随意性很强,对击出球的方向不明确,出球的速度更不能掌控。因此,让学生了解“软式垒球”的击球特点与方法并产生兴趣,也是教学中必不可少的。

在指导学生学习练习过程中,我们以一个小组作为合作学习

的组合体,将击打“T座定位球”与已经掌握的传接球技术结合,轮换练习、交替进行。在合作学习中,要求学生不仅要明确学习目标,更重要的是知道用什么方法去完成目标任务。

具体练习方法是,将小组成员分成两个小队,一队成员练习击打,另一队则负责接球;让小组成员协同配合,定目标、定位置。根据不同学生的身体素质条件(主要在于上下肢的协调配合),要求击球员有意识、有目的地将球击给接球员(接球员站在距击球员远近不同的位置)。在练习的初期,将球击给近距离的接球员;随着击球动作的熟练,要求击球员逐渐加大动作幅度以及击球力量,将球击到更远的不同位置点……击打组成员每人击球一定次数后,两队互换角色再进行相同练习。学习小组之间则采用游戏、比赛等形式,既要求准确击球率(准确击打并将球打出一定距离),又要求接球稳定性(接住球的机率),最后评定小组成绩。……如此反复进行,以达到准确、有效地击球的目的。

从运动心理学的角度看,在小组互助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动作技能提高更新的过程,个体的认知能力、分析判断能力等随着实践技能的加强而得以提升;综合素质的强化与拓展,使个体在此过程中获得极大的成就感和心理的满足感,以此愿意更进一步地充实专业知识和技术,参与运动活动的兴趣更加浓厚,强化技能技巧的心理需求更加强烈……从而达到“熟练——强化——提升”、活动兴趣不断提升的最终目的。

3 结语

在高师体育课堂中引入软式垒球,除丰富课程教学内容外,项目本身具有较强的游戏性、趣味性和观赏性,更能激发学生学习、练习的兴趣。合作学习这种以生生互动为主要取向的教学策略,既能在教学过程中以有形而有趣的形式充分体现,又是实践技能培养中不可或却而且具有实际效果的教学组织措施。通达形式多样的学习、实践方式,引导学生既了解“教”的方法,同时体验“学”的快乐,真正感受运动——快乐——健康的内在乐趣。

参考文献

[1]郭炎林.慢速垒球运动在高校开展的可行性分析[J].山西师大体育学院学报,2010(6).

[2]吴刚.我国高校开展垒球运动存在的现状和对策研究[J].体育世界(学术版),2011(7).

[3]陈剑锋.我国高校棒垒球运动的现状及发展对策研究[J].兰州教育学院学报,2013(11).

[4]铃木征,梁银超.垒球运动的历史[J].成都体院学报,1982(2).

[5]刘磊.棒垒球运动普及途径分析[J].当代体育科技,2014(7).

课题来源:①重庆师范大学教改立项项目《农村小学全科教师教育体育教学课程体系的构建与探索研究》(编号:201417)。

作者简介:姚瑶(1964—),女,四川安岳人,教育学学士学位,副教授,研究方向:体育教学训练。

中图分类号:G84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813(2015)03(c)-0000-00

猜你喜欢

软式垒球传接球
软式内镜再处理流程优化的效果评价与成本分析
提高学生足球接控球能力游戏三例
《原地侧向投掷垒球》教学设计
关于中小学传接球教学的三点思考
北京理工大学附属中学垒球队完成交流活动
我国软式网球运动发展现状研究*
脚内侧快速传接球教学设计
飞机软式操纵系统钢索预加张力计算方法
扔垒球
篮球双手胸前传接球教学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