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贵州省法院系统“科技法庭”观察

2015-02-27

当代贵州 2015年17期
关键词:庭审人民法院审判

文丨当代贵州全媒体记者 晏 青

“科技法庭”的建设和应用,既客观还原了庭审现场,促进了庭审依法公开透明,又为案件质量评查提供了及时、准确、客观的依据,保障了司法公正。

2015年1月至3月,贵阳市花溪区人民法院在审判人员基本不变的情况下,共受理各类案件2045件,同比上升25.08%;审结839件,同比上升31.3%。

与花溪区人民法院类似,2014年,遵义市汇川区人民法院不仅案件受理数量和案件审结率、当庭宣判率较2013年实现大幅提高,而且全年没有发生一起当事人哄闹法庭、扰乱庭审秩序的事件。

近年来,贵州省法院系统以“科技法庭”建设为抓手,充分借助计算机、投影仪、监控、视频、互联网等信息技术手段,推动庭审规范化、透明化运行,在为法官、当事人、律师、群众提供便捷服务的同时,进一步促进了司法公开、公正和审判工作提质增效,提升了司法公信力。

庭审全程数字化留痕

“科技法庭”的建设和应用,有助于当事人能够打一场“公正、明白、快捷、受尊重”的官司,进一步增强了审判工作透明度和法院的社会公信度。图为遵义市中级人民法院庭审现场一角。 (遵义市中级人民法院供图)

2月9日上午,原告遵义某融资担保公司与被告甘某的一起追偿权纠纷案在汇川区人民法院高桥法庭开庭审理,当主审法官“现在开庭”的命令发出后,法庭里的各种高科技设备也随即开始运转。

庭审过程中,原告提交给法庭一份证据,书记员将其放入审判席前的集控系统设备中,证据内容立即通过庭内液晶电视屏清晰地展现在双方当事人和旁听群众面前。与此同时,电视屏幕还根据发言人的声音,同步自动切换庭审现场画面,并实时展示庭审笔录内容。

庭审结束后,双方当事人除了拿到判决书,手中还多了一张光盘。“这张光盘里刻录的是法庭多部摄像头记录下来的庭审现场,审判人员、当事人、法警和旁听群众的一举一动都记录其中。”高桥法庭庭长周洲告诉记者,有别于传统庭审,这样的方式既能够定格庭内人员的言行,又能够让旁听者清楚看到呈堂证据,使庭审变得更加公开透明。

近年来,按照最高人民法院“各级人民法院要加强‘科技法庭’建设,实现每个案件开庭同步录音录像的建设目标”要求,贵州省各级人民法院克服经济欠发达,地方财政资金紧张的困难,积极筹措资金,加快推进“科技法庭”建设,全省各级人民法院目前已建成“科技法庭”295个,超过四分之一的法院实现逢审必录,每案必录。

“所谓‘科技法庭’,即利用计算机网络技术、音视频处理技术、自动化控制技术等高科技手段,实现多媒体证据展示,庭审音视频信息的采集与传输、调度与控制、交换与共享、存储与运用,满足庭审直播与点播、远程作证、远程提讯与审判、远程观摩等审判工作需要,是法院信息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贵州省高级人民法院信息技术处副处长郭华东向记者介绍。

在汇川区人民法院民事审判法庭内记者看到,审判人员、书记员和诉讼参与人等座位处均设置了音频、视频信息端口,并配有电脑、大屏幕电视、监控摄像头、投影仪、数字媒体控制台等各种设备。只要这些设备同时开启,庭内参诉方的发言、对案件的各方描述和讨论、证据的展示及司法分析、证人证言及质询等,都将被一一记录并转化为音视频同步上传到法院内网系统。

“对庭审进行全程数字化留痕,使案件在常规的证据证物、纸质判决书等实体档案信息基础上,增加了录制的音视频等数字化档案信息,弥补了过去案件档案在审理记录上的缺失,使案件审理各环节都有迹可循。”汇川区人民法院院长赵正新表示,“科技法庭”的建设和应用,客观还原了庭审现场,促进了庭审依法公开透明,还为案件质量评查提供了及时、准确、客观的依据,保障了司法公正。

监督无处不在无时不有

4月1日上午,一起民事纠纷案在汇川区人民法院民二庭开庭审理。就在庭审开始前几秒,法官助理钟红突然发现自己有一只挽起的袖子没有放下,她随即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整理妥当,动作之快,旁人很难察觉。

“这都是平时练出来的。”庭审结束后钟红笑着告诉记者,“科技法庭”的使用,使庭审现场不再“隐秘”,每次庭审程序是否规范,法官庭审时衣着是否整齐、是否注意运用法言法语、是否随便打断当事人的发言等情况,庭内庭外都一目了然。“所以哪怕有一丝怠慢,都可能带来难以想象的负面影响。”

在汇川区人民法院,所有审判人员几乎都有着与钟红类似的经历或感受。自庭审全部启用“科技法庭”以来,该院庭前准备和庭审司法礼仪、流程管理等各项工作得到全面加强和规范,实现了“庭审时间准时化、审判流程完整化、法言法语规范化、仪容仪表端庄化。”

除此以外,“科技法庭”还促进了该院在执法环节、办案效果监督方面能力水平的提升:一方面,院领导、案件监督人员可以在办公室通过局域网,随时对每名承办人任何一起案件的办理情况进行审查、监督,并实时传达监督意见;另一方面,办案人员对电脑程序已经确认的事实、证据不能擅自更改,有效避免了办案的随意性,从而从源头上防治司法腐败,确保了司法公正。

自“科技法庭”启用以来,花溪区人民法院每一次庭审都同步录制了相关的数字视频,每一份判决书都上传到中国裁判文书网进行公开。在庭审结束时,庭审实况还直接刻录成DVD格式光盘提供给当事人和存档,在为庭审笔录的准确性提供校对基准的同时,也为法院审判监督、案例参考、法官考核、案例学习等方面提供参考。“这意味着庭审时法官的一举一动、庭审过程是否规范合法,都要时刻接受法院领导、当事人和社会舆论多重监督。”花溪区人民法院刑事审判团队主审法官张德才说。

记者采访了解到,“科技法庭”的建设和应用,还促进了当事人诉讼诚信度的提高。因同步录音录像能够对当事人庭审现场诉讼行为起到强有力的监督作用,当事人提供伪证、作出虚假陈述的可能性便大大降低,证人作伪证、鉴定人作虚假鉴定的可能性也大幅减少。

公正与效率换来公信

近段时间,家住汇川区澳门路的王守忠心情一直不错,不仅女儿顺利考入遵义医学院当上大学教师,自己更是轻松迅速地打赢了一场借款官司,追回了一笔数额不小的借款。

3月4日,王守忠因借给某生意伙伴的一笔资金多番追讨无果后,向汇川区人民法院提起诉讼。3月5日,王守忠便接到汇川区人民法院已受理此案的通知。3月8日,王守忠再次接到法院定于3天后开庭的通知。3月11日,汇川区人民法院“科技法庭”如期对该案开庭审理,庭审结束后不到2小时,王守忠就拿到了判决书。

“原以为起码要好几个月甚至更长时间,想不到从起诉到判决还不到10天,现在法院不光办案效率高,而且审判过程透明公正,法官和其他办案人员服务态度非常好。”王守忠感慨道:“这才是真正为咱老百姓撑腰和办实事的法院。”

记者采访了解到,随着“科技法庭”的陆续建成和投入使用,在全省各级人民法院,案件排期快、开庭快、判决快、送达快渐成常态,真正体现了司法“公正与效率”的主题,有效促进了“司法为民”宗旨的进一步“落地”。

一方面,随着审判过程电子化和网络化,从案件受理开始,输入的信息就可以全程流转,法律文书可智能化自动生成,使法官从原始的手工劳动中解放出来,极大地提高了工作效率,降低了错案率、超审限率和当事人的诉讼成本;另一方面,通过办案系统自动分案到法官,杜绝了当事人选择法官、法官选择案件现象,避免审判流程中人为因素的干扰,确保当事人打一个“公正、明白、快捷、受尊重”的官司,进一步增强了审判工作透明度和法院的社会公信度。

郭华东表示,“科技法庭”使信息化融入审判工作,在进一步促进司法公开、公正和审判工作提质增效的同时,为审判方式改革提供了一种新的契机和条件,对强化司法水平和能力建设起到积极推动作用,有效提升了司法公信力。

据了解,为进一步拓展“科技法庭”功能,全方位、深层次推动司法公开、公正和便民,贵州省高级人民法院目前正加紧建设全省统一的司法公开、诉讼服务和申诉信访互联网服务平台,预计年底可投入使用。届时,通过互联网服务平台与“科技法庭”无缝对接,全省将形成全媒体、多渠道、全覆盖的司法公开和诉讼数字化服务体系。

(责任编辑/韦佳妤)

猜你喜欢

庭审人民法院审判
审判执行不停摆 公平正义不止步
Chapter 20 Extreme torment 第20章 极度惩罚
我国庭审网络直播中存在的问题及完善建议
非法集资案件的受害人是否就同一事实向人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返还财物?
不忘初心 砥砺前行——商丘市中级人民法院五年工作综述
“五个到位”推动未成年人案件审判试点工作
人民法院庭审须全程录音录像
加强法院法警队伍建设的思考
穆巴拉克庭审辩护开始
巴总统总理挺过审判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