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大家常说家常
2015-02-27叶小文
“凡才子夜读子夜,是大家常说家常。”其意境,或许“夜读子夜”就是“晚上读、写、想”,“常说家常”就是“白天走、干、讲”吧?天下多少“才子”、“大家”,其实尽皆如是。
我任过14年国务院宗教事务局局长,5年中央社会主义学院第一副院长,当然要忙碌于诸多事务。但深知欲胜任“白天走、干、讲”的工作,须得下“晚上读、写、想”的功夫。于是在繁忙的工作之余,养成了读点杂书、想点杂事、写点杂文的爱好,也常应约为报刊写稿。时间长了,人民日报海外版就聘我为特约评论员,人民日报评论部也聘我为评论专家顾问。发表的文章,敝帚自珍,舍不得扔,也自信:“言之高下在于理,道无古今惟其时。”
在互联网时代,这些文章读者不会多了,但总还有人关注。记得2010年,时任国务委员的马凯同志特地来信,鼓励我说:“小文大作,每每拜读,感慨良多。言简意赅,有彩无华,实不多见。还望能坚持下去,一以贯之。”鼓励之后,给我留了个作业题:“我常想‘是大家常说家常’,也一直想找到下对,终不得,求教为盼。”
《小文三百篇》即将与读者见面。
我即回信说:“人民出版社为我出过一本《小文百篇》,其后我又发表了近百篇。拟凑够250篇之数后,再集一本,或名《小文二百五》,既有‘小文的250篇小文’之意,也想说明:学海无涯,天外有天;佳作无穷,读之汗颜。我虽笔耕不缀,杂论一番,其实捉襟见肘,败笔时现。充其量,还只是个‘二百五’而已。唯有学习再学习,努力再努力,突破‘二百五’,进入新境界。”
至于如何给“是大家常说家常”对句,我知道马凯先生诗词功底深厚,就不揣浅陋,凑出几个“下对”,抛砖引玉,向他请教:“‘是大家常说家常,非小文才显文才’。显‘文才’靠‘小文’不行,得有‘大文’、‘美文’。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此对或也可改为:‘是大家常说家常,非小文化作文化’。破开来看,有‘非小’亦‘是大’,‘家常’乃‘文化’。大家说家常,小文作文化之意。当然,也暗含‘非小文,是大家’的一点奢望和追求。但又琢磨,果然难对,真的是:‘是大家常说家常,非小见短识见短’。但‘大家’能令‘小文’作对,也是缘分:‘是大家常说家常,因小文缘起文缘。’”
当时信口开河,胡乱对了一通。贴切的佳句,到底还是马凯先生自己对出来的:“凡才子夜读子夜,是大家常说家常。”其意境,或许“夜读子夜”就是“晚上读、写、想”,“常说家常”就是“白天走、干、讲”吧?天下多少“才子”、“大家”,其实尽皆如是。
现在的这本《小文三百篇》,则是了结我曾想出一本《小文二百五》的夙愿。毕竟时间已过五年,在各报刊发表的文章也已过二百五之数,有近四百篇了。毕竟没有人会喜欢“二百五”,出版社也不会愿意为“二百五”费功夫。于是,就改了《小文二百五》的初衷,选了三百篇,多为千字文,集成《小文三百篇》出版。
“三百”是个好数。常言“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书名就借光“三百”吧。
题字者谁?从米芾的字帖里借光的。
原拟再辑录些长者、智者、领导者给我的来信、题词或批语,敬呈书首,意也借光。但细想不必了,读者倒是要看你的文章,还是看你的包装?过度包装不宜,朴实无华为好,“要借光明着光明,是大家常说家常。”(责任编辑/吴文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