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质量陪伴,我们可以做的13件事
2015-02-26王濮蒋闻毅俞燕
王濮+蒋闻毅+俞燕
现在的我们前所未有地重视对孩子的爱与教养,也前所未有地迷惘:到底是采用重视给孩子做规矩的科学育儿法,还是采用力图满足孩子需求的亲密育儿法?
但有一点是我们可以确定的:无论育儿的理论或实践如何发展,一直以来被证明是最重要的东西始终不会变,那就是我们与孩子之间紧密的亲子联系。
我们与孩子之间紧密的亲子联系,在今天的社会模式中显得尤其重要,是因为随着社会的发展,我们的孩子与我们身处的环境已经截然不同。
我们小的时候,是“地区性社会”的模式,不同年龄的孩子们在一起玩的机会和时间都很充分,每一个孩子都很自然地在他的成长过程中需要面对各种不同的人际关系,自然而然就会萌发出最基本的社会性、道德性。
但现在的孩子几乎都是在“一门一户”的环境中成长,种种因素的制约也使孩子与他人、自然、社会接触的机会很少,缺乏自然而然地建立起基本的社会活动能力的机会,如果父母不给予孩子高质量的陪伴、为孩子创设健康成长的外部环境、进而与孩子建立起安全亲密的“依恋方式”的话,孩子“长大”自然是没有问题,但“成长”可能就谈不上了。
为了孩子,高质量陪伴,我们要从现在做起,从能做的事情做起……
名词解释:
高质量陪伴是指在一定时间里亲子之间彼此愉悦的互动过程,在这段时间里你们是彼此的中心,不被无关的事物打扰,亲子双方都能享受到“相处”和“活动”的乐趣。
高质量陪伴的5个误区
1. 高质量陪伴≠陪同、看管
高质量陪伴,对我们的首要要求就是“注意力”,如果你只是在孩子旁边“陪同”、“看管”,起到的只是“保障孩子安全”的作用,连“陪伴”都算不上,更谈不上“高质量陪伴”了。
2. 高质量陪伴≠代替、包揽
高质量陪伴,提倡的是亲子之间和谐愉悦的互动,互动的过程指的是亲子双方都需要投入时间、精力,而不是父母单方面帮孩子完成某项活动,这样的话,孩子是不会有任何收获的。
3. 高质量陪伴≠物质、金钱
高质量陪伴,不要求父母要买多贵的玩具给孩子,更不是让忙碌的父母出于没时间陪伴孩子的歉疚,而用昂贵的物质产品去补偿孩子。
4. 高质量陪伴≠教育、培养
高质量陪伴的理念更希望父母远离教育“功利”的一面,不是单纯以教给孩子各种知识为目的的“相处”,而是与孩子一起找到亲子双方都能喜欢并且投入的活动。
5. 高质量陪伴≠时间、迁就
不是付出时间就是对孩子的“高质量陪伴”,也不用纠结一天里没有多少时间能与孩子相处,有限的时间也可以和孩子做很多有益的事情,而这种“有益的乐趣”不是父母的迁就,一定要找到你和孩子都喜欢的相处方式。
1 确定孩子的“能量来源”
确定孩子的“能量来源”,可以帮助我们找到孩子获取能量的方式,从而帮助我们找到陪伴孩子的最佳方式。
我们经常会说这个孩子很“外向”,或者说那个孩子比较“内向”,这里的“外向”和“内向”指的是通俗概念上的个性描述,一般来说,外向的孩子比较善于与外界的沟通和交流,而内向的孩子会比较倾向于内化自己的情绪和感受。
但在心理学的概念中,“外向”与“内向”定义的是我们“如何获得能量、如何与世界互动”的方式,并不牵涉社交技巧。
·内向者的能量来源:
1. 独处是他们的最佳“充电”方式。
2. 对自己的物理空间很敏感,拒绝他人“入侵”。
3. 需要预留思考时间,倾向于从“自我思考”中获得精神力量。
4. “工作期间”不喜欢被打扰。
·外向者的能量来源:
1. 与他人共处是他们的最佳“充电”方式。
2. 需要肯定与爱的及时反馈,从中获得精神力量。
3. 喜欢帮助他们思考的人,作为“在谈话中思考”的类型,与他人的沟通能使他们更加确定自己的“人生坐标”。
如果你的孩子是“内向者”,你可能需要反思一下自己的陪伴方式是不是过多地打扰了他的世界,在“亲密联结”的同时,也要给到孩子独处和思考的时间和空间,就像对于孩子的融洽交流需要保持敏感一样,对于“内向者”孩子来说,我们对孩子的独处需求保持敏感也很重要。
如果你的孩子是“外向者”,请尽量多地与他们相处,与他们分享你的情绪和感受,给予他们机会分享他们的情绪和感受。给予他们尽可能多的陪伴的同时,还要尽可能地帮助他们建立和拓展朋友圈, 在人群之中,他们会发光发热!
(编译/王濮 部分文字来源于《Raising Your Spirited Child》一书)
编辑补充:
“迈尔斯-布里格斯心理类型指标”把人的心理类型分成两两相对的8种类型:外向型和内向型,感觉型和直觉型,理性型和感性型,以及判断型和认知型。其中“外向型和内向型”就对应着上文所说的“外向者”和“内向者”,如何判断孩子是哪种类型,“迈尔斯-布里格斯心理类型指标”有比较明确的标准,哪种类型的选项较多,孩子就比较倾向于哪种类型,找到了孩子对应的类型,就能帮助我们更好地发现陪伴孩子的更好方式:
(表格形式)
外向型心理类型:
·开朗,活泼,喜欢与人交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