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无法书写的另一种生活

2015-02-26冯瑜

中学生天地(B版) 2015年1期
关键词:现实生活写作者代表

冯瑜

已经不记得有多久没有像现在这样,在午夜时分,泡一杯清茶,开着轻音乐,独自坐在电脑前敲敲打打了。那些关于夜晚、茶香和写作的回忆,似乎一直停留在十四五岁的花季年华,成为了最初也是最难以忘怀的一部分。

那会儿还在念初中,对投稿没有多少概念,更多的只是希望记下那细细密密而又微不足道的小情怀,然后小心翼翼地把文章投给心仪的杂志。就算后来有幸发表,也习惯性地将样刊放在柜子的最里面,而且死活不愿意把它们放在相识的人面前。每次在现实生活中有人提及“我在杂志上看见过你的文章”,心中不好意思的感觉比自豪更多一些。与此同时,又偏偏有很多人因为我的文字而知道世界上还有一个我。只因为文字的夹缝里,藏着太多难以启齿的真实,它们可以变成铅字,却无法成为对人诉说的语言。

我曾经一度觉得那样的自己很有趣,想写一写那样的自己,以及曾经陪伴过自己的那些人。在这种矛盾之中亦步亦趋地过了一些年之后,蓦然回首,方才惊觉,很多东西在想写而未写的纠结之中悄然流失了。

还记得曾经一遍又一遍地对自己说,等到某个时候,就写一写关于此时此刻的故事,因为时间可以给我带来故事的结局和不需要怀疑的许多答案。只是,在一次又一次的许诺和等待之后,故事变得越来越长,越来越遥遥无期。直到某一天,我对它失去了书写的欲望,它成为了我生命之中被遗忘的一部分。

同样被遗忘的,还有那些曾经出现,后来又默然离开的人。他们之中有的是与我共同走过一段青春岁月的同学或朋友,也有聊得很好却素未谋面的写作者和编辑,还有聊过一两次天而我连对方昵称都没记住的读者……在我书写这些文字的时候,他们的身影以模糊的姿态在我脑海里徘徊,可是当我努力地想抓住其中的某个人,却唯有以徒劳收场。

只因为,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我不再如少年时一般诚实地记录下身边发生的点滴,而把更多的精力放在一个个捏造的人物身上。那个“他”面容模糊,行为举止却清晰可见,他也许是异能少年,也许是中世纪的骑士,也许是皇家贵族……不管他是一个怎么样的人,都肯定与我和我的生活没有半点儿关系。他产生于我天马行空的想象里,埋葬在布满谎言的字里行间。

记得有朋友对我说过,他写作是为了给那些不能发声的人发声。我赞同他的想法,甚至一度把它当成自己的写作理想。可是随着年华流转,某一天我突然觉得那是不可能的。不管我把这个随意捏造的人物写得多么栩栩如生,多么以假乱真,多么让人信服,我都清楚地知道他并不存在。他身上没有一个部分属于我的现实生活,哪怕只是小小的一部分。他的故事和他经历的一切也是现实生活之中莫须有的。

随意捏造和放任想象似乎是写作者的特权,许多文章因有了虚构而大放异彩。然而小小年纪的我,用什么来代表别人发声?除了代表自己之外,我还能代表谁呢?我有什么能耐代表他人?有人说,我写出了她心中的故事,事后想来,那大概是“如有雷同纯属巧合”罢了。

在背离了现实生活的写作之中,面对的还有想象的枯竭。那如幻如真的桥段,是无法寻找现实支点的。它们可以结构严谨,可以符合逻辑,可以扣人心弦,唯有被作者深埋其中的心虚,足以在许久以后成为不愿提及的过往。那华丽的辞藻,那动人的故事,归根到底是一个人编织的胡言乱语。而那些陪伴过的人,经历过的事,在时光与记忆都斑驳了以后,也随之渐行渐远,剩下的,或许唯有那一声夹杂遗憾的叹息。责怪自己当时为何没有提笔书写,然后自问“时间去哪儿了”,不都是拿去书写完全虚构的青春和传奇了么!

有人说,“生活在别处”,充满了诗意的想象。只是对于一个生活在此时此地的书写者而言,不管再怎么瑰丽神奇,那“另一种生活”都是无法真正拥有的。唯有眼前实实在在甚至有几分破烂不堪的现实,才是生活原来的模样。

我想,倘若一个作者能够认真地观察身边的种种,把它们以文字的形式呈现出来,便是留给自己和时光最好的礼物。

猜你喜欢

现实生活写作者代表
诠释代表初心 践行人大使命
“代表通道”新观察
这个代表咋这么拗
函数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给初学写作者的意见
看看热闹的世界,做个鲜活的写作者
写作
艺术与现实生活的距离
文学的可能性(散文观)
假期归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