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炎黄蚩“三祖大战”对中国文化的构建

2015-02-26侯智芳王守田

关键词:炎帝蚩尤黄帝

侯智芳,王守田

(1.河北北方学院 文学院,河北 张家口 075000;2.张家口市 宣化区广播电视台,河北 张家口 075000)



炎黄蚩“三祖大战”对中国文化的构建

侯智芳1,王守田2

(1.河北北方学院 文学院,河北 张家口 075000;2.张家口市 宣化区广播电视台,河北 张家口 075000)

摘要:5 000余年前发生在河北中部涿鹿地区的炎帝、黄帝和蚩尤之间的“三祖大战”,作为中华文明之初的一次重要战争,深刻地影响了中华文化的进程。“融合”思想的确立、同源共祖的认同、兵学文化的奠定以及丰富多彩的民俗活动都展现着“三祖大战”对中国文化构建的影响。

关键词:黄帝;炎帝;蚩尤;“三祖大战”;文化构建

网络出版地址:http://www.cnki.net/kcms/detail/13.1415.C.20151130.1122.036.html

网络出版时间:2015-11-30 11:22

约5 000年前,发祥于陕西姬水的黄帝部族与姜水的炎帝部族,因族群的发展壮大逐渐向东迁徙,盘桓在今河北、山东与河南3省相邻地区的蚩尤九黎部族也向西发展。3大部族相遇于今河北中部的涿鹿地区,为了争夺生存空间发生冲突。经过“阪泉之战”和“涿鹿之战”,黄帝部族最终取得胜利。大战之后,黄帝部族与其他各部融合,中华民族的雏形逐渐形成。以炎帝、黄帝和蚩尤为首的3大部族之间的战争,即“三祖大战”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真正意义上的大规模战争,深刻影响了中华文明的进程,构建了中国别具特色的文化传统。

一、“融合”思想的确立

炎黄蚩“三祖大战”的记载散见于各种典籍当中,其中以《史记·五帝本纪》较为详细:“轩辕之时,神农氏世衰。诸侯相侵伐,暴虐百姓,而神农氏弗能征。于是轩辕乃习用干戈,以征不享,诸侯咸来宾从。而蚩尤最为暴,莫能伐。炎帝欲侵陵诸侯,诸侯咸归轩辕。轩辕乃修德振兵,治五气,艺五种,抚万民,度四方,教熊羆貔貅貙虎,以与炎帝战于阪泉之野。三战,然后得其志。蚩尤作乱,不用帝命。于是黄帝乃徵师诸侯,与蚩尤战于涿鹿之野,遂禽杀蚩尤。”[1]3

根据文献记载,炎帝与黄帝首战于阪泉之野,故称作“阪泉之战”。从“诸侯咸归轩辕”以及黄帝“教熊羆貔貅貙虎,以与炎帝战”来看,“阪泉之战”时,黄帝部已经是一个非常强大的部落集团。《列子·黄帝篇》亦曰:“黄帝与炎帝战于阪泉之野,帅熊罴狼豹貙虎为前驱,(以)雕鹖鹰鸢为旗帜。”[2]192“三战,然后得其志。”多次惨烈的战斗之后,黄帝取得胜利,炎黄部落与之融合。

其后,“黄帝乃徵师诸侯,与蚩尤战于涿鹿之野”,拉开了“涿鹿之战”的序幕。范文澜的《中国通史》认为,蚩尤是九黎族的首领,兄弟81人,即81个氏族酋长。他们全是兽身人语,吃沙石,铜头铁额,耳上生毛硬如剑戟,头有角能触人。这大概是一个以猛兽为图腾,勇悍善斗的强大部落[3]。根据古籍记载,“涿鹿之战”比“阪泉之战”更加惨烈,郭璞注《山海经》曰:“蚩尤为黄帝所得,械而杀之,已摘其械,化而为树也。”[2]202染满蚩尤鲜血的枷锁化作宋山之上的片片红枫,倾诉着蚩尤战死的壮烈[4]。

经过“阪泉之战”和“涿鹿之战”,黄帝将各部族统一。《韩非子·十过篇》载:“昔者黄帝合鬼神于西泰山上,驾象车而六蛟龙,毕方并辖,蚩尤居前,风伯进扫,雨师洒道,虎狼在前,鬼神在后,腾蛇伏地,凤凰覆上,大合鬼神,作为《清角》。”[2]183“‘蛟龙’与‘腾蛇’为太皞氏族龙图腾;‘毕方’和‘凤皇’为少皞氏族鸟图腾;‘风伯’和‘雨师’本为先前蚩尤战黄帝的盟友,而此时,他们亦均融合于黄帝部族。”[5]72再加上之前的蚩尤,这幅和祥安定的聚会图将黄帝融各民族和谐于一体的卓越功勋生动形象地展示出来。

“三祖大战”后,天下安定,“合符釜山,而邑于涿鹿之阿……官名皆以云命,为云师。置左右大监,监于万国……举风后、力牧、常先、大鸿以治民”[1]6。黄帝与各部族会盟釜山,建都涿鹿,设立官制,建立了统一的国家政权。以黄帝、炎帝和蚩尤为首的3大部落集团实现了第一次民族大融合,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体系基本建立,奠定了中华一统的格局。由“乱”而“治”的社会实践深深教育了生长在这片土地上的人们。翻阅中国历史,正是在“融合”思想的影响下,中国经历数次“大乱”之争,却最终归于“统一”之治。可以说,“融合”思想已经成为中华民族的共同心理。

二、同源共祖的认同

“三祖大战”以黄帝的胜利而告终,“诸侯咸尊轩辕为天子,代神农氏,是为黄帝”[1]3,黄帝成为炎帝、黄帝和蚩尤3大部族集团的共同领袖,被确立为中华第一始祖。

《史记》开篇《五帝本纪》记载:“帝颛顼高阳者,黄帝之孙而昌意之子也。”[1]11“帝喾高辛者,黄帝之曾孙也。”[1]13“帝喾娶陈锋氏女,生放勋……是为帝尧。”[1]14“虞舜者,名曰重华……颛顼父曰昌意:以至舜七世矣。”[1]31通过司马迁的记叙,可以看出颛顼、帝喾、帝尧和虞舜4代帝王皆出自黄帝,五帝一脉相承。

从司马迁梳理的历代王朝的次序来看,其后的夏、殷、周和秦之祖,分别为禹、契、后稷和女脩,都属黄帝后裔。《高祖本纪》所记汉高祖刘邦来历颇为怪异:“其先刘媪尝息大泽之陂,梦与神遇。是时雷电晦冥,太公往视,则见蛟龙于其上。已而有身,遂产高祖。”[1]341刘邦出身寒微,却是刘媪感蛟龙而生,联系黄帝为主雷雨之神以及乘龙升天的传说,不难看出其与黄帝的密切联系。

除本纪外,司马迁在世家中记录了各诸侯国的历史。吴、齐、鲁、燕、陈、卫、宋、晋、楚、越、郑、赵、韩及魏等诸侯国之始祖亦与黄帝有关。如《吴太伯世家》记载:“吴太伯,太伯弟仲雍,皆周太王之子,而王季历之兄也。”[1]1 445《楚世家》载:“楚之先祖出自帝颛顼高阳。”[1]1 689

对于当时周边各少数部族的起源,《史记》在列传中也有叙述,各部族与黄帝均颇有渊源。如《匈奴列传》记载:“匈奴,其先祖夏后氏之苗裔也,曰淳维。唐虞以上有山戎、獫狁、荤粥,居于北蛮,随畜牧而转移。”[1]2 879《朝鲜列传》载:“朝鲜王满者,故燕人也。”[1]2 985《西南夷列传》云:“庄蹻者,故楚庄王苗裔也……以其众王滇,变服,从其俗,以长之。”[1]2 993

《史记》对“三祖大战”所确立的“同源共祖”思想作了一次系统总结,同时也进一步强化了中华各民族对“同源共祖”思想的认同。

中华三祖,黄帝一尊独显。经历数千年的发展,3大部族早已相互交融。出于对中华民族始祖的爱戴,后人采取祭祀的方式表达心中的孺慕之思。《史记·封禅书》记载:“秦灵公作吴阳上畤,祭黄帝;作下畤,祭炎帝。”[1]1 364秦始皇东游海上,祠八神,“三曰兵主,祠蚩尤”[1]1 367;汉武帝“北巡朔方,勒兵十余万。还祭黄帝冢桥山”[1]1 396。

三、兵学文化的奠定

据许保林《中国兵书通览》[6]统计,中国的兵书大约有4 000部,3万卷,这个庞大的数字足以证明中国兵学文化的兴盛。“三祖大战”是中国多民族融合的第一次大规模战争,各方在战争中使出浑身解数,奠定了中国兵学文化的基础。

(一)掌握先进武器

武器在战争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可以说,谁掌握了先进武器,谁就取得了战争的主动权。

《管子·地数》载:“葛卢之山发而出水,金从之,蚩尤受而制之,以为剑、铠、矛、戟,是岁相兼者诸侯九。雍狐之山发而出水,金从之,蚩尤受而制之,以为雍狐之戟、芮戈,是岁相兼者诸侯十二。”[7]382蚩尤部是较早用金属制造武器并应用于战争的部落,其首领蚩尤甚至被描述为“铜头铁额,食沙石子”[1]4,该部落依靠金属武器兼并了多个部族。正是由于蚩尤部掌握了先进武器,使得战争初期的黄帝部节节败退。《太平御览》卷十五引《黄帝玄女战法》记载说:“黄帝与蚩尤九战九不胜。”[2]193苗族的口述史《蚩尤的传说》可为佐证:“有一天,蚩尤带着鸟益鸟果外出采药,走到‘阿子岛’脚下,发现一片亮晶晶的石头。他取来冶炼打成一把刀,刀的颜色和铜宝剑相似,从此发现了铜矿。鸟益鸟果报信说:‘蚩尤发现铜了。’蚩尤带领苗民上山挖铜矿,冶炼铸就生产工具和武器。苗民们用铜工具生产,用铜武器防卫敌人侵犯。”[8]21“轩辕的大军排成一长串,气势汹汹要和蚩尤开战。蚩尤出阵叫黄帝先放3箭,那箭射到蚩尤身上不是折就是弯。还没等到蚩尤动手,黄帝早吓得退兵北山。”[9]87后来黄帝学会了冶金技术,并在昆吾山找到大量赤金,“炼石为铜,铜色青而利”[2]202,此后,战局为之扭转。

利用矿石炼制青铜武器,这一技术在蚩尤与黄帝的战争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蚩尤首用青铜武器,但黄帝后来居上,在青铜武器的冶炼技术上更胜一筹,为战争的最后胜利赢得了军事保障。

(二)借自然之力而攻

从流传至今的一些资料当中,可以清晰地看到交战各方巧借自然之力制敌的军事谋略。其中主要涉及火攻、雾攻和水攻3种方式。

炎帝善用火攻。《吕氏春秋·荡兵篇》记载:“兵所自来久矣,黄、炎故用水火矣。”[2]192《淮南子·兵略篇》载:“炎帝为火灾,故黄帝禽之。”[2]192可知,炎帝虽善用火攻,但为黄帝水攻所败。

蚩尤善用雾攻。《太平御览》卷十五引《志林》载:“黄帝与蚩尤战于涿鹿之野,蚩尤作大雾弥三日,军人皆惑,黄帝乃令风后法斗机作指南车以别四方,遂擒蚩尤。”[2]193蚩尤利用大雾天气发动进攻,黄帝部落“军人皆惑”不辨东西,大臣风后发明指南车,冲出迷雾擒获蚩尤。

黄帝善用水攻。《山海经·大荒北经》载:“蚩尤作兵伐黄帝,黄帝乃令应龙攻之冀州之野。应龙蓄水。蚩尤请风伯、雨师,从(纵)大风雨。黄帝乃下天女曰魃,雨止,遂杀蚩尤。”[2]193不论是黄帝一方的“应龙蓄水”,还是蚩尤的“请风伯、雨师,从(纵)大风雨”,双方都是在用水战克敌。黄帝的水攻已达到出神入化的地步,不仅能蓄水,还可止水,故杀蚩尤。

长期生活在涿鹿的曲辰经过数十年的实地观察,在其著作《黄帝与中华文明》一书中还原了当时黄帝水攻的场景:“涿鹿山南为海拔2 400多米的灵山,涿鹿山东面为长达40多里的灵山河谷,河谷东、西两侧都是壁立千仞的高山。每逢夏秋暴雨之后,山洪暴发,浊浪汹涌,声震于野……如此,若将蚩尤追赶炎帝之兵设计引入灵山河谷,然后出奇兵突然封锁住灵山河谷谷口,则可利用天地自然之力以伐蚩尤。”[10]238黄帝借夏秋暴雨之天时和涿鹿山河谷之地利,用水攻一战而定乾坤。

(三)用音乐激励士气

音乐与战争的结合,形成一道亮丽的军乐风姿。黄帝在战争中运用音乐来对付强敌,开军乐之先河。

《通典·乐典》记载:“蚩尤氏帅魑魅与黄帝战于涿鹿,帝命吹角作龙吟以御之。”[2]193当时,“蚩尤乃驱罔两,以肆志于诸侯”[2]193。蚩尤的这支部队战斗力很强,可是黄帝却用牛羊角作军号,吹出低沉的龙吟般的声音,将这支常胜部队击垮。

鼓为战争之魂,能起到振军威和丧敌胆之功效。黄帝发明战鼓,大败蚩尤。《山海经·大荒东经》曰:“东海中有流波山……其上有兽,状如牛,苍身而无角,一足,出入水则必风雨。其光如日月,其声如雷,其名曰夔。黄帝得之,以其皮为鼓,橛之以雷兽之骨,声闻五百里。”[2]193-194吴任臣在《山海经广注·大荒北经》引《广成子传》云:“蚩尤铜头啖石,飞空走险,黄帝以馗牛皮为鼓,九击止之,尤不能飞走,遂杀之。”[2]194黄帝以夔(馗)皮为鼓,以雷兽之骨为槌,鼓声一响,声闻500里,惊天动地,蚩尤兵败被杀。

《绎史》卷五引《归藏》言:“蚩尤登九淖以伐空桑,黄帝杀之于青丘,作《鼓之曲》十章,一曰雷震惊,二曰猛虎骇……五曰灵夔吼,六曰雕鹗争。”[2]211《鼓之曲》今已不传,但隋乐中有“鼓部”,其乐器有鼓及金钲等7种。从《鼓之曲》的曲目来看,仍然能够感受到大战中那种龙争虎斗、山崩地裂和惊心动魄的震撼。

黄帝运用谋略战胜炎帝和蚩尤,后人将黄帝视为兵法的创始人,甚至认为黄帝的兵法乃上天所赐。“天遣玄女下授黄帝兵信神符,制伏蚩尤。”[1]4《太平御览》卷十五引《黄帝玄女战法》说:“黄帝归于太山。三日三夜雾冥,有一妇人,人首鸟形,黄帝稽首,再拜伏不敢起。妇人曰:‘吾玄女也,子欲何问?’黄帝曰:‘小子欲万战万胜。’遂得战法焉。”[2]201黄帝在实战中摸索出的军事谋略被后人推崇为天谴玄女所赠。炎黄蚩“三祖大战”的经验教训成为中国后世兵学文化繁荣的基石。

四、民间习俗的养成

炎黄蚩“三祖大战”在苗和汉等民族的民俗中亦多有遗存。苗族尊蚩尤为始祖,苗族的许多民俗活动都和这次战争有密切关系,如吃牯藏、祭枫神和踩花山(跳月)等。“据云南的马关、武定等地苗族的民间传说:远古的时候,蚩尤率领的部落抵抗黄帝族的东进,失败后退进深山老林,为召集分散四方的苗族群众,就在山上立一根长树杆,系上红腰带,令男女青年绕‘花杆’吹芦笙跳舞,部众闻讯赶来,重振旗鼓,继续与黄帝族战斗,后来沿袭成了传统节日,即‘跳月’或‘踩花山’。”[11]76蚩尤虽然战败,但其勇猛善战的形象却在人民心中留下难以磨灭的印象。任昉的《述异记》提到:“今冀州有乐名‘蚩尤戏’。其民两两三三,头戴牛角而相抵,汉造角抵戏,盖其遗制也。”[2]202不论是“蚩尤戏”还是“角抵戏”,都是源于蚩尤部族以牛为图腾和战争中用角抵人的特征,战争已经演化为民间的一项娱乐活动。据考证,民间的摔跤、抵头、相扑和杂技等都与蚩尤有莫大联系。

德国人克劳塞维茨在《战争论》中认为,战争是一种人类交往的行为[12]。炎帝、黄帝和蚩尤之间的“三祖大战”虽然很惨烈,却加速了各部族的融合,奠定了中国文化的基础。1994年海外华人在河北涿鹿营建“中华三祖堂”,表达了海内外中华儿女对于先祖的感念,“三祖文化”得以绵延承传。

参考文献:

[1](汉)司马迁.史记[M].北京:中华书局,1959.

[2]袁珂.中国神话传说[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98.

[3]范文澜,蔡美彪.中国通史[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4]侯智芳,崔英杰.枫树:一个古典意象的原型批评[J].河北北方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1):8-11.

[5]叶修成,梁葆莉.黄帝神话传说与东夷文化[J].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1):71-76.

[6]许保林.中国兵书通览[M].北京:中国人民解放军出版社,2002.

[7](清)戴望.管子校正[M].上海:上海书店出版社,1986.

[8]潘定衡,杨朝文.蚩尤的传说[M].贵阳:贵州民族出版社,1989.

[9]田玉隆.论苗族民俗文化中的蚩尤形象[J].贵州社会科学,1997,(4):82-87.

[10]曲辰.黄帝与中华文明[M].北京:中国华侨出版社,2004.

[11]沈飞.试论苗族牛角图腾文化[J].贵州民族研究,1991,(1):72-78.

[12]〔德〕卡尔·冯·克劳塞维茨.战争论[M].北京:中国人民解放军出版社,2005.

(责任编辑薛志清)

Contribution of the Battles among the Three Ancestors

to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Chinese Culture

HOU Zhi-fang1,WANG Shou-tian2

(School of Chinese Language and Literature,Hebei North University,Zhangjiakou,Hebei 075000,China)

Abstract:Five thousand years ago,the battles among Huang Di,Yan Di and Chi You were very significant and had a profound influence on the course of the Chinese culture.The establishment of ideas of fusion,the acknowledgement of common ancestor,the settlement of strategic culture,and colorful folk activities all made great contributions to the construcion of the Chinese culture.

Key words:Huang Di;Yan Di;Chi You;Banquan Battle;Zhuolu Battle;cultural construction

中图分类号:K 2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462X(2015)06-0009-04

作者简介:侯智芳(1980-),女,河北宣化人,河北北方学院文学院讲师,文学硕士,主要研究方向为中国古代文学与古代文化。

基金项目:河北省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SZ141206);张家口市社科联社会科学研究课题(2014043)

收稿日期:20150527

猜你喜欢

炎帝蚩尤黄帝
帛书《黄帝四经》之“道”的“入世”特征
“清华简”又爆“猛料”蚩尤竟是黄帝之子
论中医文化的守正与创新——以非物质文化遗产黄帝内针为例
大战蚩尤
蚩尤之歌
炎帝样本
炎帝奋斗者联盟的攻与守
炎帝 星耀美加
炎帝 筑健康新长城
涿鹿黄帝泉(外三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