角色扮演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研究——以译林版小学英语为例
2015-02-26周晶
周晶
(扬州大学 教育科学学院,江苏 扬州 225000)
交际法自上世纪八十年代随着外国学者来华讲学传入中国,就立刻引起中国外语教学界的兴趣和重视,交际法中的角色扮演以其有效培养小学生言语表达能力受到关注。然而,纵观我国英语基础教育,角色扮演迫于升学压力,大多流于形式。因此,探讨角色扮演在小学英语中的有效应用,对于营造语言学习环境、提高学生口语水平有积极意义。
一、角色扮演的定义和理论基础
角色扮演最初是心理学家莫雷诺于20世纪30年代创始用于心理治疗的一项技术,由于实施起来生动活泼,如今已广泛用于教育教学中。长期以来,角色扮演并没有一个统一的定义。Richards等(1998)将角色扮演看成是一种类似于戏剧表演的活动。在这种课堂活动中,学生在特定的语境中扮演特定的角色,其语言、动作皆照本宣科[1]。Paulston和Bruder(1976)认为角色扮演是学生在分配好的角色中即兴创作与表演,给了学生较大发挥空间,却又忽略了由模仿到创造的渐进过程[2]。Penny Ur(1996)将角色扮演看做学生根据语境,在想象接近文本的课外情境中运用得体的语言进行表演[3]。我们认为,小学英语角色扮演教学是根据教学目的和要求,创设教材相关情境,学生根据语境,运用得体的语言和行为诠释文本角色。
1.班杜拉社会学习理论。社会学习是学习者通过观察、模仿学得他人行为,强调人的认知因素在学习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小学生正处于爱模仿、爱表现的年纪,可以观察、模仿教材中的角色。角色扮演不局限在生生之间,孩子不熟悉教材前,可由教师示范表演,学生观察学习。正如班杜拉所言:“学习者在接触示范事件的过程中通过认知加工进行观察学习。”[4]学生通过观察自然而然地内化示范者的表演,进而模仿其语言、行为,获得对课文的理解。
2.合作学习。合作学习是学习者围绕文本以讨论、对话、交流等形式进行知识建构和生成的过程。角色扮演是一种以“合作”为主要形式开展的交互学习,对于外语初学者而言,小学生的英语水平处于不同的水平,通过不同角色之间的合作表演,同组间表演的孩子们能够相互学习其言语表达;不同组表演同一角色的孩子们又能相互借鉴,既保留自己对角色的理解又能汲取他人之长,从而形成对角色更全面的理解。教师应通过评价小组表现及其成果,强调合作价值,凸显合作意义,鼓励、引导小组成员之间更多地合作、互动[5]。
3.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不仅是教师向学生传授知识的过程,还是学生主动建构对知识的理解过程。学生在模拟的环境中进行角色扮演,是对课文内容的巩固学习、再学习的过程,也是学生自主的意义建构过程。从这个意义上来说,英语教学就是学生与课本的相互作用,使教学成为建构意义而非发现意义的过程。
二、基于角色扮演的教学设计步骤
1.明确目标,创设情境。角色扮演的目标设计应具有层次性和可操作性。角色扮演前要让学生准备充分,尽量能背诵课文内容。老师对表演过程中学生应该注意的语言和动作可稍作辅导,学生也可以自由发挥想象。以译林版小学英语5下第一课Cinderella为例,该故事涉及家中、皇宫等不同的场景,教师可灵活运用教室和多媒体技术稍作布置,让学生“如临其境”进行表演[6]。
2.选择角色,分组练习。遵循学生自愿原则选择角色扮演者,也可以让学生自由组合,学生挑选自己喜欢的角色容易引起情感上的共鸣,他们就会积极主动地去思考。教师可以把角色扮演练习当成家庭作业布置给学生,让学生下节课进行表演。这样既给了孩子们课后练习准备的时间,又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3.组织活动,获取经验。该阶段设计意味着学生已获取明确的角色信息,能够充满自信进行表演。如Cinderella一文第一段,扮演两个坏姐姐的同学不但要熟知自己的台词,更要能体会将灰姑娘当做仆人一般指手画脚的傲慢神情。通过“喊叫”“叉腰”“皱眉”等动作神情,将姐姐们的刻薄体现出来。
4.反思过程,适当评价。角色扮演过程中,教师不要去纠正错误,也不要打断学生的表演,角色扮演后,教师应花一些时间对孩子们的表演给予反馈。在纠正学生小问题时一定要讲究策略,可以组间评价,也可以班级内评价,从语音语调、表情、动作等不同方面对学生进行评价,多采用赞扬、鼓励等正面强化手段。
三、角色扮演课堂案例
按照控制程度的高低,英语角色扮演可以分为:完全控制式角色扮演、半控制式角色扮演、半自由式角色扮演和自由式角色扮演四种。
1.完全控制式角色扮演。以译林社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How many?为例[7],这一单元内容较枯燥,句式结构比较复杂。为了让学生能更好地掌握知识点,提高英语水平,教师和学生一起学过知识点后,可以将Story time这一部分内容改变成完全控制式扮演活动,能够运用正确的语音、语调及表情进行模仿和表演。
2.半控制式角色扮演实例。在学习译林版小学英语四上第一单元I like dogs时,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半控制式角色扮演。这篇课文主要要求学生了解一些有关动物的单词,应该把角色扮演安排在学习生词之后,这时学生对词汇已经比较熟悉。
Teaching Process:
First:Preparing for the Role Playing Activity
课前老师准备好卡片,角色A的信息比较详细,B的信息比较简略,由角色A发起对话,角色B进行回答。
Second:Situation introduction
Teacher:I know what animals you like.What about the children?They’re talking about the animals too.Look at the picture,please tell me who are they?Look at the picture carefully and guess,You want know what animals do they like?
Third:Role-play
教师可以请比较熟悉课文内容的同学进行表演示范,由掌握得比较好的一个同学首先发起对话,再由另一名同学回答。教师可在学生表演时出示卡片。
Role A
Role A:Look at this cat!I like cats.Role B:Role A:I like dogs.Do you like dogs,Su Hai?Role B:Role A:Do you like dogs,Mike?Role B :
Role A:Role B:It's cute.Role A:Role B:摇摇摇摇摇摇Role A:Role B:摇摇摇摇I like pandas.They are cute and fat.
教师和学生应该认真聆听,观察表演同学的发音、动作和表情,学他人之才,补自身之不足。
Fourth:Feedback
这个环节主要用于查漏补缺,要对表演的同学以真诚的鼓励,对当中出现的问题予以纠正。
3.半自由式角色扮演实例。这类角色扮演要求学生用文中规定的语言进行表演,可以发挥其主观能动性,展开想象,为角色润色。如译林版小学六上第一单元The king’s new clothes学习结束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展开想象,当小男孩指出国王没有穿衣服时,后面会发生些什么事情[8]?
Teaching Process:
First:Preparing for the Role Playing Activity
角色扮演前,教师要带着学生将学过的生词再次复习巩固,帮助学生扫除不熟悉的单词和后面表演中可能出现的生词。
Second:Situation Introduction
In the story,All the people believed the King put on a beautiful clothes.But the little boy laughed at the king.What happened then? Will the King get angry? Will all the people feel embarrassed?
Third:Role—Play
老师组织学生就国王、小男孩、做新衣的人和百姓会产生的反应展开讨论,教师可以适当引导,提示关键词,小组间先练习表演。如:
国王:foolish,angry,upset,embarrassing;
两个做衣服的人:afraid,guilty;
男孩:clever,honest。
学生在练习后进行表演,表演过程中切忌打断他们。记录在表演过程中的问题,结束后进行点评。
Fourth:Feedback
对于充满想象的表演应给予高度的赞扬,呵护他们的好奇心和创造力,适时指出出现的问题,让学生不断提高、进步。
4.自由式角色扮演。自由式角色扮演既可以是学生根据课文情境展开想象,又可以跳出文本,即兴创作表演。
角色扮演从设计到最后的实施始终以学生为中心,有利于提高小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增强他们口语表达能力。如何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提高角色扮演的效率呢?首先,每个同学要承担一个“准角色”,熟悉其语言、揣摩其动作和心理活动;其次,教师上课结束后将扮演布置成家庭作业,以便学生利用课后时间小组商讨和练习;最后,学生要积极抓住课堂表演的机会,教师的目光不能局限在部分好学生身上,给每名同学以表演机会。是否使用角色扮演要考虑到小学生的身心发展状况,文本的情境、内容,教师应合理设计,让孩子争做课堂的小主角。
[1]Richards,J.C.et a1.Longman Dictionary of Language Teaching&Applied Linguistics.Hong Kong Addison Longman China Limited,1998.
[2]Paulston,Christina B&Bruder,Mary N.Teaching English as a Second Language:Techniques and Procedures.Mass:Winthrop Publishers,Ine,1976.
[3]Ur,Penny A Course in Language Teaching:Practice and Theory.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96.
[4]Bandura,A.Social foundations of thought and action:A social cognitive theory,1986:76.
[5]潘洪建.大班额共同体建构策略[J].中国教育学报学报,2012(12).
[6]齐迅,何峰.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译林版小学英语5B[T].南京:凤凰出版传媒集团,译林出版社,2014:6.
[7]齐迅,何峰.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译林版小学英语4A[T].南京:凤凰出版传媒集团译林出版社,2013:6,18.
[8]齐迅,何峰.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译林版小学英语6A[T].南京:凤凰出版传媒集团,译林出版社,201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