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声画融合统一是电视艺术的基石

2015-02-26杨廷兵毕节广播电视台贵州毕节551700

新闻研究导刊 2015年16期

杨廷兵(毕节广播电视台,贵州 毕节. 551700)

声画融合统一是电视艺术的基石

杨廷兵
(毕节广播电视台,贵州 毕节. 551700)

摘 要:电视语言包括直观的画面语言、准确的文学语言、概括的音乐音响语言。电视艺术是通过这三种电视语言的有机统一来感染人的。本文仅围绕画面语言和音乐音响语言的融合,对声画关系进行探讨。笔者认为:这两种语言只有深度融合、高度统一,电视才能由形式美升华到艺术性的美。

关键词:电视艺术;电视语言;声画关系

电视艺术是由画与声构成的多媒体艺术。就其语言的结构形式而言,它是由直观的画面语言、准确的文学语言、概括的音乐音响语言所构成。在实际生活中人们常说“看电视”、而不说“听电视”,其实观众是在看的同时也离不开听,这是因为画与声是构成电视的两个重要组成部分,缺一不可、互为补充。试想,如果电视没有了声音,有谁能坚持看上几个小时的电视?又有谁能看懂和理解多少电视内容?

一、概述

要弄清电视艺术的声画关系,就要首先了解电视语言的语言形态。语言是人类特有的用来传情达意交流思想的“工具”,主要由语音、文字、形体、绘画等形式构成。人类在顺应自然和改造环境的过程中,在生存条件得到满足之后,就需要在追求、想象、情感和精神上得到满足,这就产生了艺术的种种表现形式、不同的表现手法和艺术语言。艺术的表现手法和艺术语言也会随着生产力的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而不断发展变化,就其变化发展的本质而言,都是通过视觉、听觉和味觉三个途径来完成。在艺术的殿堂里,各种艺术门类都有自己的语言。例如,绘画、音乐、雕塑等类似的艺术表现形式比较单一,就可成为独立艺术。又如,戏曲、舞蹈等类似的艺术表现形式比较复杂,就可成为综合艺术。总之,视觉艺术只能看,听觉艺术只能听;只有电视(电影)艺术是既能看又能听,是最完美和便捷的。它涵盖了多种艺术门类、并独立成章,延伸出相对独立的——电视艺术。电视节目制作机构要想创作出能够受观众认可的电视节目,就要认真地研究和探讨电视的语言。

二、电视语言的表现形态及作用

就电视语言来说,是由直观的画面语言、准确的文学语言、概括的音乐音响语言所构成。电视画面语言是通过轮廓线条、光线影调、色彩浓淡等手法,以“百闻不如一见”的直观表现形式向受众传播信息;电视文学语言是通过画外解说、人物对白、字幕等手法,以严谨的逻辑性、准确的语意性,与电视画面语言相融合,向受众传播既准确又能看得懂的信息;音乐音响语言是通过音乐音响语言作用于电视画面语言、电视文学语言、产生寓意的延伸、受众情感的感染,把受众带入另一个境界。音乐音响语言是电视语言中既不具体又不准确的表现手段,但又是最富渲染性和感情表达的要素,它是画面语言、文学语言的补充和拓展,当画面语言、文学语言无法表达人物的情感深度、广度的时候,当画面语言需要感情色彩最浓烈的时候、画面气氛需要渲染的时候、画面语意需要延伸和深化的时候、画面需要感染观众的时候,音乐音响语言就展现出它不可替代的“画龙点睛”作用。但由于音乐音响语言又是一门专业性较强、又可独立、不易掌握的艺术门类,在电视业界人们往往只注重画面语言和文学语言的研究,而忽视对音乐音响语言探讨。这里,我们就来重点探讨音乐音响与画面的关系。

三、电视的声音语言

电视语言的声音包括语言(解说、同期声、画外音等语言形式)、音乐(是具有旋律、节奏、音调、曲式等的音乐作品,是词曲家依照一定的规律创作,由演奏家、歌唱家奏唱完成的)、音响(只是具有速度、力度、音色,没有旋律、节奏、曲式的,有自然界或运动物体摩擦碰撞发出的声音)三个组成部分。

语言、音乐和音响构成了电视语言的声音部分,它以声波振动的物理形式作用于人的听觉器官。声音语言(解说、同期声、画外音等语言形式)在与画面语言相融合之后,让受众在观看到实景现场画面的同时,能够准确无误地理解所传播信息的完整性,弥补了画面语言在传播信息时的多义性,防止了观众对接受信息的曲解。“一个好汉三个帮”、“一个泥巴三个桩”道出了电视语言与声音语言相互补充所形成的动态平衡,在电视语言环境中所产生出来的完美的艺术效果。

四、电视语言中的音乐与音响

在电视语言中,画面语言与声音语言、音乐音响语言往往是以时间为单位,通过蒙太奇的剪辑方式,实现错综复杂的两条“线”并行,画面蒙太奇是画面的选择和组接,声音蒙太奇是解说、人物同期声、环境音响及采访、音乐的选择和组接。它们的关系是有机协调和巧妙组合的整体。

电视语言中的音乐与音响往往是此起彼伏、相互转换,既要处理好音乐与音响的交替呼应关系,又要处理好与解说、人物同期声及采访的音量比例问题。音乐与音响在电视语言中都属模糊语言,它没有画面语言直观、又没有文学语言准确,但是它却能够做出高度的概括,它可以概括出一种氛围、一种情绪、一定的形象、一个时代以至于一个民族特征和一个地方风格,这就是音乐与音响语言的特点。例如,一首民族乐曲,可以让人感受到这个民族的特点和地域文化,但这支民族乐曲具体表现的是哪个民族?具体生活方式?穿什么民族服饰?是冬天还是夏天等等,反映这个民族准确具体的东西,单从音乐的角度就不得而知。音乐与音响比较,音乐是写意的、音响是写实的。例如,海顿创作的《清晨交响曲》,我国名曲《苗岭的早晨》《赶海》等描写早晨的音乐,都可以让人感受到清晨的美丽大自然中的林中与海边。再如,我国古筝乐曲《战台风》,贝多芬的《田园交响曲》第二乐章《暴风雨》,都可以让人感受到暴风雨来临时的情景。我们音响是写实的,主要是它的存在是真实客观的。例如,农村的鸡鸣狗叫、城市的车水马龙,都是人们熟悉具体的音符,切不可张冠李戴。

音乐与音响不是“语言”,但在特定的时候和环境中又胜似“语言”。但是只因为它们是模糊不清的语言,而常常被人们忽视。电视台的节目,只因有了色彩逼真的图像,记者编辑们都把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放在了画面的拍摄和编辑上,常常忽视了声音的表现力。一个完美的电视节目,完全可以做到声画的有机统一,表现得更加完美感人。

五、声画统一

电视艺术由画与声构成,但却不是简单的声画叠加,只有声画合二为一,声画互为支撑、互为依托、互相促进,达到和谐统一的境地,真正做到水乳交融、浑然一体,才能让1+1超越1,实现几何级的爆炸式、革命性的变化,电视作品才能真正打动人、吸引人,否则只能是声画“两张

皮”。以获得中国新闻奖二等奖的电视短消息《林蛙不归路》为例,它仅仅只有1分29秒,却把声画的功能发挥到极致。在这样小篇幅的新闻短片中,创作者一方面充分调动电视摄像的各种拍摄手段,在景别方面就囊括了全景、中景、近景、特写、大特写等多景别,拍摄中还利用定格、推拉、摇、移、跟等多种手段,使得画面极大丰富,极富视觉冲击力。然而不仅如此,这篇作品还充分利用声音的直观性,通过音响渲染画面,传递消息,各种同期声:林蛙撕心裂肺的惨叫声在宁静的林区回荡、捕杀时的电击声刺人耳鼓、市场的讨价还价声嘈杂一片,给人留下了难以忘怀的心理震撼。事件披露者没有主观介入,仅仅在忠实、真实地进行记录,并极尽客观地展现出来,林蛙的悲惨命运,捕杀者的冷血、食客的麻木不仁,创作者强烈的愤慨借助声画的有机配合,喷涌而出,胜过千言万语,给人以深深的思考。

音乐音响语言就是这样,使用描绘、渲染、刻画的艺术手法,达到对画面语言和文学语言所不能够达到的环境气氛、情绪调动,形象的补充、深化和延伸拓展,从而使电视节目达到情景交融、声画并茂的。

中图分类号:JJ990044......

文献标志码:AA......

文章编号:11667744--88888833(22001155)1166--00006622--0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