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连环画创作与文学研究之关系

2015-02-26

新闻研究导刊 2015年22期
关键词:文学创作文学作品背景

晏 旸

(西南科技大学,四川 绵阳 621010)

论连环画创作与文学研究之关系

晏 旸

(西南科技大学,四川 绵阳 621010)

作为一种图文结合读物,连环画确实拉近了人们与文学的距离,使文学变得更加平民化、通俗化。但连环画与文学的关系并不仅仅止步于此,它们在各个方面相互影响,相互促进补充,终于在20世纪50年代末至60年代初和70年代末80年代初达到了两次创作出版高潮。尽管如今连环画几乎被动漫行业所取代,但是研究连环画与文学的关系同样对了解20世纪的文学创作有着重要意义。

连环画;文学创作

记得我第一次接触四大名著是因为幼年时代偶然得到的一套连环画形式的《水浒传》,从此文学世界的大门便为我打开了。作为一种图文结合读物,连环画确实拉近了人们与文学的距离,使文学变得更加平民化、通俗化。但连环画与文学的关系并不仅仅止步于此,它们在各个方面相互影响,相互促进补充,终于在20世纪50年代末至60年代初和70年代末80年代初达到了两次创作出版高潮。尽管如今连环画几乎被动漫行业所取代,但是研究连环画与文学的关系同样对了解20世纪的文学创作有着重要意义。以下将从几方面阐述我的观点:

一、通过连环画了解文学创作的社会背景

我们可以把连环画分为两类:第一类是以文学作品(这里所指基本为小说)为脚本的连环画;另一类则是相反的独立于文学作品的连环画。

以文学作品为脚本的连环画,除了反映出小说的基本故事情节意外,还或多或少从画作者的角度增添了一些主观性的画笔,如故事环境、人物表情、画面色彩等,画作不可能完全忠实于文学原著,或多或少有些增补。这些画作者的自动“脑补”从不同的角度还原了当时真实的社会背景,具有一定的研究价值。

然而,独立创作的连环画对研究文学创作的社会背景同样有帮助。反应同一时期的连环画与文学作品依托的是同一个社会大背景,这个共通之处有利于文学背景研究视野的开拓。当然,也可以反过来从文学的角度对连环画创作背景进行了解,总之二者具有互相的借鉴意义。例如,张乐平先生所创作的“三毛”系列漫画,虽然并未依附于任何文学作品,但其反映的社会背景却与许多文学作品有相似处,如画作中所展现的三毛拉车情节就与老舍小说《骆驼祥子》中的描绘相照应,而画中所展现的穷苦世界不也正是无数现实主义作家所希望展现与揭露的吗?

二、艺术形式上的相互借鉴与补充

作为不同的艺术门类,连环画与小说有着互异的艺术表现手法,但在互相区别的同时,它们也相互补充与借鉴。连环画对文学的依附有时是明显的——最直观的就是“图配文”的表达形式,连环画通常采用的都是以图为主、图文结合的表现方式。更深入的就是“画出文学”的实质,文学作品通常都以用作连环画的脚本。再者,连环画所强调的“故事性”、“连续性”、“可画性”其实就是通俗小说中所强调的“情节性”,这二者的联系是紧密的。

连环画不仅仅只是依附于文学,同时也影响文学。中国自古以来就有“文人画”的传统——画与文相结合,画中透出几分诗意,诗文中也流露出几分画意。除开传统画,漫画的艺术特点也被许多文学作品所吸收——言简意赅的描述、讽刺手法、夸张笔墨的运用等等。不能忽视的还有一些出版文学书籍中插图的运用,这些插图作为文学作品的延伸,与作品融为一体有助于构建一个更直观的空间,甚至营造一种阅读氛围(但不可否认有时插图确实会造成适得其反的作用,选用时需慎重)。

三、促进文学普及与宣传作家思想

鲁迅在他的杂文中就曾说道:“连环图画……尚要启蒙实在也是一门利器。”这里所谓的“启蒙”也含有文学启蒙的意思。作为一个时代的文学风灯,连环画的确为一代人开启了文学的大门,造成这种启蒙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首先,图画的直观性与冲击性本身就比文字更强烈,对于儿童和一些知识水平较低,文学追求不高的人来说,连环画形式的文学相对于纯文字形式的文学来说更能让人接受,他们在娱乐消遣的同时也接触到了文学作品,了解到了作家的大致思想,丰富了自己的精神世界。其次,连环画具有很强的故事性和连续性,情节一环扣一环,引人入胜。这也符合了大众阅读的基本诉求,迎合了大众心理,把文学作品改编成连环画使得作品更加通俗化、娱乐化、大众化,增强了其在民间的影响力。总之,连环画让文学作品更加普及,使经典的文学形象更加深入人心,在特殊的时代里为整个社会营造了一个阅读文学,热爱文学的良好氛围。

这里还要提到的是,连环画作为一种直观的传播方式,也经常被当作思想宣传武器加以利用。在建国后就有一大批宣传红色思想的连环画涌现,如1949年11月广益书局发行的最早反应长征题材的连环画《二万五千里长征》以及后来的《大战娄山关》《万水千山》《红军万岁》等等。这些连环画塑造了一个又一个典型英雄形象,在当时社会上产生的影响不容小窥,宣传效果可见一斑。

四、新时代新发展

改革开放后,伴随着时代的进步,连环画这种绘画与文学的边缘产物也似乎渐渐地淡出了人们的视野,取而代之的是逐渐成长的动画产业。不得不承认,动画其实就是连环画的另一种存在模式,所谓“动画”就是“动起来的连环画”而已。在新的时代里,我们的本土动画是不是应该继承连环画的传统,与我国的文学事业结合起来,保持自身的特色,使动画内容更加充实,做有内容有文化的动画,提高大众的审美情趣。只有这样,我国的动画产业在与国外动画争取内地市场时才能发挥其优势,保留住自己的一席之地。

还值得提及的是,在当代,对于连环画的研究并没有丧失掉其价值,作为一个阶段的特殊产物,连环画的材料价值是巨大的,它的收集与保护工作也是必要的。

[1] 鲁迅.鲁迅文集[M].新疆青少年出版社.

J218.4

A

1674-8883(2015)22-0211-01

晏旸(1996—),女,西南科技大学新闻系本科(大三)在读,研究方向:中国近现代文学,当代文学。

猜你喜欢

文学创作文学作品背景
当文学作品扎堆影视化
为什么文学作品里总会出现“雨”
梅卓文学创作论
“新四化”背景下汽车NVH的发展趋势
消解、建构以及新的可能——阿来文学创作论
《论持久战》的写作背景
曹文轩的文学创作作品
晚清外语翻译人才培养的背景
论文学创作中的虚构
文学作品中不可忽略的“围观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