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框架理论视域下《南方都市报》房屋拆迁报道研究

2015-02-26谢为建

新闻研究导刊 2015年22期
关键词:同安区都市报房屋

谢为建

(武汉大学 新闻与传播学院,湖北 武汉 430071)

框架理论视域下《南方都市报》房屋拆迁报道研究

谢为建

(武汉大学 新闻与传播学院,湖北 武汉 430071)

随着中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拆迁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媒体在报道拆迁事件时采用不同的新闻框架,会影响公众对拆迁事件的认知,促使或阻碍事态往有利的方向发展。本文运用框架理论,以《南方都市报》为例,探讨媒体在新闻生产中如何正确运用框架,以更好地发挥社会公器的作用。

拆迁报道;框架理论;南方都市报;新闻生产规律

一、研究背景

城市化进程带动大规模的征地拆迁,社会各方利益得到重调,拆迁成为社会高度关注的议题。媒体在进行房屋拆迁报道时,受社会环境及自身定位等方面的限制,会遵循一定的报道框架,通过对特定的拆迁事件进行选择、强调、呈现,影响着大众对拆迁事件的认知。

近几年来,《南方都市报》(以下简称南都)对房屋拆迁作了大量报道。笔者以《南都》2011年1月~2014年12月份的拆迁报道作为研究对象,以关键词选取的方式检索全文中含有“拆迁”一词的报道,再通过人工检验的方式排除虽然文中含有“拆迁”一词但主题与拆迁无关的报道,总共为579篇。

本文运用框架理论,对《南都》房屋拆迁报道作多层次的研究,分析媒体在房屋拆迁报道中遵循何种框架,探讨媒体在房屋拆迁报道方面的新闻生产规律。

二、框架理论

戈夫曼是较早提出框架理论的学者。他指出“框架”是属于个人的“解读图式”,凭借该“图式”,人们可发现、了解、认识事件或信息。吉特林认为框架是选择、强调和呈现的准则,即媒介框架为新闻记者和日益依赖于新闻报道的我们构建了世界。台湾学者臧国仁认为框架的内在结构包括三种“真实”之间的内在关系,即客观真实、媒介真实、主观真实。

三、类目构建

在报道主题方面,《南都》“拆迁冲突”方面的报道最多,占26.2%,涉及拆迁纠纷、内幕调查、维权上访等问题。其次是“民生现状”方面,占25.7%,主要从拆迁给群众带来的负面影响来报道。此外,《南都》也较为关注“法制主题”方面的内容(8.42%),报道和讨论拆迁相关的法律法规。

消息来源也呈现多元化的特征,主要包括媒体记者(32.6%)、政府官员(26.0%)、拆迁户(23.6%)、房产开商(7.8%)、专家学者(6.3%)等。

在报道类型方面,《南都》最多采用消息的形式来报道拆迁事件,注重消息的传达。其次是评论,占9.4%,在一定程度上体现出《南都》注重理性分析。

《南都》的报道基调以“中性”最多,总体上保持了客观中立,排名依次是“中性”(54.2%)、“负面”(38.2%)、“正面”(7.6%)。

四、报道框架分析

本文结合臧国仁关于框架的三个层次结构理论,通过对新闻文本的具体考察,分析《南都》的报道框架。笔者选取《南都》(2013年10月23日)报道的《厦门19名城管遭泼强酸嫌犯被批捕》作为个案,来具体分析其拆迁报道的框架呈现。

(1)高层次结构。1)标题:《厦门19名城管遭泼强酸嫌犯被批捕》。2)导语:10月16日,厦门市同安区城管局在拆迁一违法用地的厂房时,遭遇户主泼强酸。昨日,同安区委宣传部通报称,18名伤者中有17名城管队员和1名工人,多数呈浅二度烧伤,但均无生命危险。目前,厦门市同安区检察院以故意伤害罪将伤人者邵明通批捕。从标题可以看出该篇报道的主题是拆迁引发的悲剧,属于“拆迁冲突”的主题框架。导语详述了冲突造成的人员损伤,用具体数字来表述伤者人数和烧伤状况,反映了惨剧的具体情况。

(2)中层次结构。1)主要事件:厦门同安区城管局在拆迁一违建厂房时,遭遇户主邵明通泼强酸。2)先前事件:邵明通接到邻居消息,得知自己的厂房被拆,立即和两个儿子赶赴现场。3)消息来源:记者张少杰,同城区委宣传部、城管局,被拆迁人邵明通及家人,村民。4)结果及影响:17名城管队员和1名工人被浅二度烧伤;邵明通被批捕。5) 归因:城管局拆除违建厂房导致邵明通的“翻身致富梦”破碎。6)评价:双输;“不怕拆富的,就怕拆穷的”。这些要素反映了冲突框架的主要特征:第一,详细再现冲突过程。主要是记者深入调查采访,通过拆迁人员和周围村民的讲述来再现冲突现场和具体情况。第二,对冲突进行分析和追踪。通过先前事件说明拆迁冲突的由来,介绍当前的结果——拆迁人员被烧伤,邵明通被捕。第三,全面评价。报道开头就以“双输”来定性整个事件。报道中又通过城管人员的话来评价为“不怕拆富的,只怕拆穷的”,反映了城管人员的困难和被拆迁人的无奈。

(3)低层次结构。关键词:烧伤、双输、翻身、强拆。这些词汇对事件做了一个总体概述。整篇报道存在较多的消极负面的情绪,在开头就对整个事件用“双输”来定性。既对被烧伤的工作人员表示惋惜,又对邵明通表示同情。通过以上分析可以发现,南都通过“媒体独立意识引导下”的冲突框架,构建了一个消极负面的拆迁媒介现实。其有关拆迁的报道中,存在大量拆迁纠纷题材,反映了我国拆迁存在的诸多问题。

五、启示

媒体遵循一定的框架能够节省新闻生产的成本,《南都》房屋拆迁报道遵循政治框架可以保证新闻的政治正确,遵循冲突框架又可以引起读者和社会的关注。但是,媒体的新闻生产不能过分依赖框架,如果拘泥于框架,可能会导致新闻专业主义。所以,媒体需要辩证看待框架的作用,正确利用新闻框架,扬长避短,更好地发挥媒体的社会责任。

[1] 陈聪,余文学.城市拆迁的社会风险及管理[A]. 2011年基于互联网的商业管理学术会议论文[C]. 2011.

[2] 何翔.新闻传播框架理论研究[D].乌鲁木齐:新疆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9.

[3] 葛育民.南方都市报房屋拆迁报道研究[D].南京:南京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3.

[4] 臧国仁.新闻报道与真实结构:新闻框架理论的观点[A].台湾:中华传播学会年会论文[C]. 1998.

G212

A

1674-8883(2015)22-0207-01

谢为建(1991—),女,湖南岳阳人,湖南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日语(本科),武汉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新闻学硕士)。

猜你喜欢

同安区都市报房屋
幸福教育启新智乐学行美待凤鸣
——厦门市同安区凤南中心小学简介(二)
幸福教育启新智 乐学行美待凤鸣
——厦门市同安区凤南中心小学简介(一)
UMAMMA历史房屋改造
房屋
同安区实验幼儿园结对帮扶的康乐县幼教事业
以15秒播出一个温暖的片断——温州都市报的抖音号运营实践
道德银行积分机制构建与学生德育教育——以厦门市同安区西塘小学为例
转租房屋,出现问题由谁负责?
试论《都市报道》与“民生民情”
新形势下都市报文化新闻创新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