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媒体平台下艺术类大学生学风建设新思路
2015-02-26刘丹
刘 丹
(金陵科技学院 动漫学院,江苏 南京 210001)
微媒体平台下艺术类大学生学风建设新思路
刘 丹
(金陵科技学院 动漫学院,江苏 南京 210001)
近年来,微博、微信、微视频等微媒体的应用在大学生中已得到普及。微媒体高度的便捷性、超强的互动性、显著的扩散性、易用的草根性受到众多大学生的喜爱,学生在微媒体平台上中可以自我教育,相互学习,积极传播正能量。但同时也需注意到,微媒体平台也容易成为落后思想观念和意识形态的聚集地,对学风建设工作提出挑战。
微媒体;艺术类大学生;专业;学风
中国社科院发布的《2014年新媒体蓝皮书》指出,微媒体传播正成为中国社会发展的新动力。微博、微信、微视频等微媒体急剧改变着中国的传播生态和舆论格局。截至2014年底,微信用户已达6亿,使用率最高的人群为24岁以下,占比33.7%;微博用户有2.75亿,10至39岁人群占比为八成,其中青少年为绝对主力。以微博、微信、微电影为代表的微媒体在青年中的使用日益广泛,并逐渐成为青年学生沟通、交流、学习的重要方式和平台。
微媒体平台是高校开展艺术类大学生学风建设的新阵地,是大学生学习先进典型、创先争优的新平台。微媒体平台是教师和学生的新型沟通桥梁,二级学院可以通过在班级、学生会以及小组中建立各类微信群,通过微信平台,向学生传递学院最新动向、教育成果,展示学校建设过程中学院发展建设的最新成就,构建专业作品展览的新平台,宣传身边的先进典型,激励学生保持良好的学习方法,坚定专业学习的信念,促进高校学风建设良性循环。
一、微媒体平台下艺术类大学生学风建设的优势和面临挑战
学风建设是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合格人才的重要保证,是衡量育人环境的重要标志,在高校的发展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艺术类大学生的学风建设工作有其自身鲜明的特点,由于专业培训过程中强调个人独特品位与见解,长期熏陶下,艺术类大学生往往比较追求个性解放。因此,学风建设更需要从专业特点入手,通过“展出自己的优秀作品”来激励学生,引领学生,而不是生硬地说教与宣贯。在学风建设过程中积极发挥微媒体平台的推动作用,利用微媒体高度的便捷性、超强的互动性、显著的扩散性、易用的草根性,对学生进行教育和培养。二级学院可以通过微媒体平台将诸如学生随堂作品、参赛作品等以不同主题的形式展示出来,学生可以通过微媒体平台相互学习,促进学习的积极性,传播正能量。
学生群体是微媒体平台下学风建设的主要对象和工作主体,微媒体在学生中的认可度很高。大多数学生可以更为理性地看待微媒体所带来的冲击,意识到过度沉迷于微媒体的“低头族”、沉溺于虚拟的网络社交阻碍现实人际交往等危害,希望通过学院官方微媒体平台获取正能量信息。也有少部分学生自制力不强,在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当下,沉迷网络,迷失自己。因此,微媒体平台的设置和正确引导作用尤为重要。
二、构建微媒体平台下艺术类大学生学风建设长效机制
良好的学风是高校实现良性可持续发展的可靠保障,对于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促进科学研究,推进校园文化建设具有重要意义。微媒体平台的逐步建设完善,可以激发大家对专业学习的热情,构建创先争优“微教育”体系,从而促进学风建设。
(一)创建微媒体平台下学风建设体系
通过微媒体平台构建艺术类大学生“微教育”学习体系,从而促进优良学风的形成。其一,“微内容”。作品平台“微”呈现,通过微博、微信公众平台,宣传教育,通过一句话、一幅图、一篇短文、一则新闻、一句新词、一个人物图片、一段简短的视频等形式呈现。“微内容”简短、新颖,易于大学生学习和理解,提高学风建设的实效性。其二,“微活动”。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活动是开展学风建设的重要载体。随着智能手机的多项功能广泛运用到大学生学习工作和生活之中,可以在微信朋友圈中参与活动、交流思想、畅谈体会,以微明理、以微见真,在“微活动”中达成思想的共鸣,明确行动的方向。
(二)拓展微媒体平台下学风建设渠道
艺术类大学生的学风建设,可以利用自身专业特色优势,拓展微媒体平台下学风建设渠道。结合微媒体传播信息基本特征,二级学院可以广泛宣传,发动教师、辅导员等加入到微信群中,构建一个以官方微信为主体,多种微媒体形式共同交流的一种新渠道,建立新型的微媒体平台,通过新渠道,多元渗透,从而增强微媒体平台下学风建设的实效性。
微媒体平台作为一种十分有效的潜移默化教育方式,对大学生的思想道德观念,价值观的形成和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青年大学生在迅速获得海量信息的同时部分信息也在改变着他们的思想和心理,在学生专业学习和其他各类活动参与中,微媒体中的一些信息严重冲击着大学生的思想和信念。对于身处微媒体时代的大学生学风建设工作而言,需要理性认知微媒体,厘清利与弊,利用微媒体进一步提高专业学习的热情,打开艺术类大学生学风建设新思路。
(三)宣传微媒体平台下学风建设优秀事迹
学风建设是一项长期性活动。微媒体平台的建立为高校持续推进大学生学风建设提供了保障,二级学院通过收集来自大学生群体的先进素材,利用微媒体持续宣传大学生创先争优的微事迹。艺术类专业更是可以利用专业特色,通过组织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活动,让学生与先进典型、优秀专家学者零距离接触,使大学生在“微”教育环境中耳濡目染,见贤思齐,提高自身素质修养的同时用自己的思想和行为影响和带动身边的同学共同进步,促进校园良好的学生生活
风气的形成,使大学生在向上向善的环境中实现自我的人生价值追求。
微媒体平台是对传统的学生学风建设工作方式的有效补充与完善,通过搭建学风建设新平台,以学生乐于接受的方式,将学院的专业特色与学风建设相结合,通过微媒体平台集中开展学生专业成果展示,从而促进高校的学风建设,帮助大学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增强自觉抵御错误思想的能力,提升学生学风建设工作的吸引力和凝聚力。
[1] 苏忠钊.理工类高校艺术类专业学风建设的困境与对策[J].辽宁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01).
[2] 骆昭平.“微时代”下高校学生党员创先争优教育机制探究[J].柳州师专学报,2014(8).
[3] 闫树.“微文化”时代高校学生党建工作创新探究[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5(5).
G641
A
1674-8883(2015)22-0144-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