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报纸校对工作中如何增强编辑意识探析

2015-02-26祁兴翠

新闻研究导刊 2015年22期
关键词:原稿编校知识结构

祁兴翠

(滁州日报社,安徽 滁州 239000)

报纸校对工作中如何增强编辑意识探析

祁兴翠

(滁州日报社,安徽 滁州 239000)

随着社会技术的不断发展与进步,信息时代的报纸采编工作越来越快捷、高效,这对报纸校对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从报纸校对工作中增强编辑意识的重要性出发,探析提出若干增强校对人员编辑意识的途径,希望能为提升报纸校对水平提供参考。

报纸;校对工作;编辑意识;增强

在网络信息时代,报纸校对工作不用再参照纸稿,大大节约了校对的时间。这要求校对人员要及时将传统校异同的死校对转化成更加专业和理性的校是非的活校对,且报纸校对工作实际上是延续编辑工作,担负着检查、监督、完善编辑工作的职责。所以,在报纸校对工作中,增强编辑意识已变得非常紧迫。

一、报纸校对工作中增强编辑意识的重要性

编辑意识指的是编辑主体对客体特有的心理反应形式,具备一定的职业性与主观性,它的正确性与强度能直接影响工作的质量。[1]如今,信息技术促使报纸采编实现电脑化,编辑逐渐丢掉了纸和笔,真正实现了无纸化操作与办公,加上编辑工作时间紧、任务重等因素的影响,一些由编辑负责的问题已经不知不觉转移到了校对人员身上,使得校对人员的编辑职能不断扩大。只有校对人员具备了较强的编辑意识,才能保证报纸的质量。

就工作内容而言,报纸校对工作的范围更广、内容更多,不仅要协助编辑核对文字上的错漏,还要在规定时间里及时查找出稿件中语言文字、排版、录入等错误,并及时纠正。报纸校对工作内容的复杂性使得校对人员务必拥有一定的思想政治高度与专业知识水平,能主动学习各方面知识,紧跟时代发展步伐,了解新兴语言及边缘学科等的实时动态,不断增强编辑意识,从而承担更多编辑职能。

就工作性质而言,现阶段的整个报纸校对过程包括一校、二校、三校,校对人员经过仔细校对、确认无误之后由照排发往印刷厂印刷。在这一过程中,校对人员所看的稿件是编辑审阅并加工过的,与记者或作者给出的原稿存在一定的差异性,但校对人员没有原稿可以参阅,且编辑工作繁杂。为将报纸出版的流程缩短,编辑很可能遗留较多错误,把报纸质量问题直接转移给了校对人员。而负责版面校对的校对人员承担着更加重要的工作,是全局的把关人,要校对领导姓名、职务、排序,报纸日期、期号,转版中的上转下接等内容,不可出现任何差错,要有绝对细致的态度与强烈的编辑意识。所以校对人员编辑意识的强化显得愈加重要。

二、报纸校对工作中增强编辑意识的途径

(一)协调编校过程,发挥出主观能动性

编校过程的相互协调表现为对报纸校对人员编辑意识能动作用的协调,需要校对人员从思想的角度把握好报纸版面发生的变化,并主动重新校正变动的稿件,通过编辑意识的增强来充分发挥出主观能动性,做到防范于未然。[2]一要从主观上协调好编校过程的时间安排。报纸校对的过程应留下比编辑看大样更多的时间,在校对完文字以后,还要花一定时间校对报纸版面的内容,并标记出发现的疑问。二要从客观上协调好编校过程的交叉,力争做到万无一失。即在校对编辑后的内容时,应从看大样开始,始终保持报纸校对的重复性,直到出清样。此外,还要校对报纸编排中的报头、报眉、标题、报尾、空白、框线等内容,一旦发现版面的差错或疑问,应第一时间向编辑或值班总编提出疑问,求证疑问的准确性,跟编辑人员一起商议出修正的方案。

(二)转化知识结构,不断提高工作技巧

报纸校对人员应积极转化自身知识结构,努力成为一名博杂大家,各方面知识都要了解一点,包括政治、经济、历史、地理、科学等。其中,校对人员需熟练掌握汉语知识,特别是语法逻辑、遣词造句、修辞等,务必要具备敏感的辨别异同的能力。因此,报纸校对人员须全面充实自己,通过对自身知识结构的转化来增强编辑意识,从而胜任报纸校对工作。新时期的报纸校对工作需要校对人员做到细读、巧记、勤思、善疑、求通。其中,细读是基础;巧记是重点要素,包括地名、人名等,防止出现常识性错误;勤思重点培养报纸校对人员的联想能力、记忆能力,为查遗补漏提供便利;善疑就是要跳出固有观念的局限,抱着质疑的态度开展校对工作;求通要求的就是校对人员要保持稿件行文的流畅与逻辑的贯通。实践证明,通过完善专业知识结构和提高报纸校对工作技巧,校对人员不仅能丰富自身业务知识,还能增强编辑意识,提高报纸校对质量。

(三)提高自身素质,严格把控质量大关

报纸出版事业的不断发展赋予了校对人员双重职责,分别是照稿校对、校正原稿。照稿校对就要求校对人员具备较强的专业知识,拥有过硬的基础校对功力;校正原稿实际上是对编辑工作的延续,需要校对人员拥有编辑那样广博的学识。[3]因此,每一位校对人员都要坚持学习,不断接受新的观念与理论,在工作水平上保持与编辑相当。同时,校对质量是影响报纸整体质量的重要因素,校对人员在报纸校对工作中不仅要充分尊重对的地方,还要尽力堵住出错的地方,从而主动落实校对工作,严格把控好报纸质量大关。需强调的是,校对人员应致力于从原稿入手,协助记者、编辑将原稿的差错堵住,不可随意改动。同时还应开动脑筋,敢于、善于提问,如果校对人员发现原稿有疑问,应及时与记者、编辑和值班总编沟通,请他们据实改正,不可自己改动原稿。此外,为增强编辑意识,校对人员还需修养自己的情商,加强自我管理,只有宽以待人、严于律己,才能猎错改错,争取在特殊的挑编辑的错、补编辑的漏的位置上主动学习编辑的工作方式,正确处理内部矛盾,潜移默化地增强自己的编辑意识。

三、结语

如今,虽然网络信息技术越来越普及,但报纸媒体依旧占据重要地位,其生存的根本就在于报纸的出版质量。这就要求校对人员必须严格要求自己,协调好报纸编校过程,并优化知识结构,提高自身素质,从而不断增强编辑意识,为提高报纸校对工作水平奠定基础。

[1] 李玉娥.试论新技术条件下的党报校对工作[J].才智,2012(13):236.

[2] 祝朝晖,王菁.新闻校对的再定位:校对编辑化[J].新闻前哨,2011(07):67.

[3] 陈海斌.新形势下报纸校对存在问题及对策[J].中国地市报人,2014(05):45-46.

G232.2

A

1674-8883(2015)22-0124-01

猜你喜欢

原稿编校知识结构
把握核心概念 优化知识结构
戈公振《世界报业考察记》校读记
我国正当防卫研究的网络知识结构与核心脉络
把编校质量的弦绷得更紧
概率统计知识结构与方法拓展
Finite-time Synchronization of Memristor-based Neural Networks with Discontinuous Activations
“中央圖書館”所藏甲骨文字原稿
订 正
基于九因子模型的新手教师TPACK知识结构分析
编校手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