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四川数字出版的SWOT分析

2015-02-26吴连英

新闻研究导刊 2015年22期
关键词:出版业务出版单位四川

吴连英

(四川大学 文学与新闻学院,四川 成都 610064)

四川数字出版的SWOT分析

吴连英

(四川大学 文学与新闻学院,四川 成都 610064)

随着数字化、信息化、网络化的不断深入和发展,数字出版占据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本文通过对四川数字出版发展的态势分析,在对四川数字出版的现状进行描写的基础上,采用SWOT分析方法,对四川数字出版的优势、劣势、机会和威胁进行剖析,并预测四川数字出版未来的发展趋势。

数字出版;SWOT分析

伴随着现代网络信息技术的不断推进以及信息全球化的不断发展,数字出版表现出了强硬的态势,为了推动四川数字出版进一步发展,为四川出版寻找新的发展机遇,2014年针对四川省数字出版的现状调查,数字出版课题组一共调研走访了省内18家出版单位、137家报社、346家期刊杂志,通过数据资料整理,对四川省数字出版的发展现状进行了严谨的、深刻地数据分析。本文主要是通过对原始数据进行优势、劣势分析,寻找数字出版发展的机会以及规避威胁。

一、数字出版的界定

所谓数字出版,就是指从编辑加工、制作生产到发行传播过程中的所有信息都以二进制代码的形式存储于光、磁、电等介质中,必须借助计算机或类似设备来使用和传递信息的出版。[1]这其中既包括了以计算机、手机、平板为依托的游戏、电子图书,也包括了跨媒体出版和数据库出版。

二、四川数字出版的SWOT分析

SWOT分析方法即态势分析法,即对研究对象从内部的优势(strengths)、劣势(weaknesses)以及外部的机会(opportunities)和威胁(threats)进行调查并对其结果进行分析并制定对策。笔者通过这四个方面对四川的数字出版进行分析:

(一)四川数字出版的优势(strengths)

(1)数字出版的形式多样,包括网络期刊出版、网络游戏出版、多媒体光盘、电子商务、数字音乐、数字印刷、电子阅读器、手机出版、网络数据库等多种数字出版形式。1999年,四川新闻网正式运营,开创了全国建立新闻网站的先河,也迈出了四川省数字出版的第一步。从2004年开始,成都市政府以整合出版资源为切入点,拟构建成都市“大出版”格局,同时拓展网络出版。[2]发展至今,四川省数字出版业务主要包括网络期刊出版、网络游戏出版、多媒体光盘、电子商务、数字音乐、数字印刷、电子阅读器、手机出版、网络数据库等多种数字出版形式。

(2)涉及数字出版业务的出版单位增多。截至2014年9月,我省有数字出版单位(具备互联网出版资质)28家,其中互联网出版单位(非网络游戏)15家,互联网游戏出版单位13家。四川省大多数传统出版单位已经开始涉足数字出版领域。数字出版单位增多也意味着数字出版越来越向前发展。

(3)传统的出版业务增长减缓,甚至出现下降趋势。据统计参与调研的18家出版社的传统出版情况,图书种类2011年到2012年增加了899种,而2012年到2013年则减少了477种,总码洋增长的速度减缓,从2011年到2012年总码洋就增加了27765.7万,而2012年到2013年才增加了2978.6万。俗话说“此消彼长”,传统出版业务的停滞或减缓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数字出版的增长或加快。

(4)从事数字出版业务的人员学历较高,以本科为主。据统计,计算机、电子信息等相关技术专业的本科生有76人,专科生有19人,硕士生有15人,这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数字出版的活力和创新力。

(二)四川数字出版的劣势(weaknesses)

(1)从出版单位内部的组织架构来说。建立专门的数字出版的出版单位比较少,从事数字出版业务方面的人员也比较少,数字出版业务零散,主要是依附于其他的出版部门而行。例如,四川少年儿童出版社没有专门的数字出版部门,数字出版方面的工作由总编室代为开展;而巴蜀书社则因为人员稀少,无组织;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则是由于缺乏专门的技术研究团队,只能通过依托学校科研团队和人才储备来解决。

(2)人力资源方面存在的问题。首先是由于数字出版专业技术人员不足,无法吸纳到真正的数字出版人才;数字出版员工收入较低,应届毕业生中,计算机技术相关专业的学生从事出版行业的较少。从事数字出版的综合型人才稀少,出版和科技复合型人才招聘困难。第二是从事数字出版的员工多为年轻人,经验相对较少、技术水平相对较低;数字出版管理人才缺失;从事数字出版的人员的教育程度大多为专科和本科,高学历人员较为稀少。数字出版人才的缺失不仅仅表现在初级的技术型人才上,在高级的管理人才上的缺失才是最严重的,影响也很大。

(3)资金投入方面的问题。主要有两个方面的原因:其一是出版单位没有足够的资金投入,资金扶持力度不大,因而就没有足够的资金投入到数字出版的建设中去。其二是数字出版的前期投入大,但短期内看不到利益,回报小,一旦离开了专项资金的扶持,数字出版的发展将举步维艰。中小出版社一般都存在资金短缺的问题,资金供应链不足,导致出版社没有足够的实力去发展相关的数字出版技术、管理制度、人才引进、融合创新等产业升级措施。

(三)四川数字出版的机遇(opportunities)

(1)政策对四川数字出版的支持。近年来国家特别注重数字出版的转型和发展,特别是国家新闻出版总局选出了一批数字出版转型示范单位。而四川省版权局局长赵勇说,“我省将网络出版和数字出版作为新闻出版行业战略性新兴产业精心培育,作为实现新闻出版强省目标的重要途径来着力打造。”2013年全省新闻出版印刷和发行服务业总产出507.08亿元,营业收入484.72亿元,“四川已实现由传统出版产业向数字出版产业转型的第一轮变革,形成较为完整的数字出版产品形态”。[3]

(2)四川数字出版产业初具规模,产业链也逐渐完善。四川数字出版的发展从1999年到2015年经过近16年的发展,数字出版的规模逐渐增大,发展趋势也越来越明显形成了以四川新华文轩集团为代表的新兴出版集团,文轩集团有从编辑、出版、销售等一整套的出版流程,九月网和文轩在线以及传统的文轩书店共同构成文轩出版集团,使传统出版和数字出版的联系更加紧密。

(四)四川数字出版的威胁(threats)

(1)数字出版环境复杂,数字出版专项法律缺失,版权保护意识淡薄。我国关于出版方面的法律法规有《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出版管理条例》,但是其中,数字出版的专项法律缺失。因而,我们现在应当出台数字版权方面的法律法规,完善一定数字出版版权合同,务必使出版单位严格管理、完善和执行数字出版版权合同,避免将来因版权纠纷带来的负面效应,同时积极配合省新闻出版局的各项数字出版工作。

(2)数字出版的产业链不完整。出版单位的网上销售模式还是采用原有的传统的出版销售模式,即仅仅把书籍放在网络上去销售,只是单纯利用网络作为销售渠道,如网上订书和送货上门等等。并没有建立起以互联网经营、手机客户端经营、电子书等形式的收费,即在互联网上进行收费,而不是收纸质书的费用和运费,这就需要寻找一种新的收费模式。

(3)四川的出版还是以传统出版为主,数字出版和传统出版的差距还很大。据统计,2014年137家报社的总收入和年度数字出版收入的情况。其中,总收入为3488.806万元,数字出版的收入才83.2811万元,数字出版收入仅为总收入的2.4%。

(4)数字技术和编辑出版的复合型人才缺乏,传统出版人数和数字出版人数差距很大。在调查的137家报社中从事出版业的人员共有9101人,而新媒体工作人员的数量仅为551人,新媒体工作人员数量仅为总人数的6%。数字出版和传统出版的差距还是很大。

三、四川数字出版的未来发展趋势

通过以上的SWOT分析,我们可以推测四川数字出版的未来发展趋势:

第一,四川数字出版将会得到快速发展。数字出版在我省虽然起步较晚,但是发展很快,目前已经形成了网络图书、网络期刊、自媒体出版、按需出版、自助出版、跨媒体出版等多种业界新形态,再加上出版单位对技术的开发意识以及政府对数字出版的倾斜政策,数字出版在未来一段时间内将会蓬勃快速发展,全媒体时代将会到来。

第二,数字出版和传统出版将会并存发展,而且传统出版也不会消亡。我们知道当前的出版物的类型大致有两类:一种是固化在一定介质上的,我们主要是指纸质书、碟片等等;另一种就是不固化在一定的介质上的,即是数字出版,它由于现代科学技术地发展,主要依附于电子计算机和互联网。即使数字出版发展迅速,但传统出版并不会消失,用纸作为媒介的纸质书并不会消失。

[1] 徐丽芳.数字出版:概念与形态[J].出版发行研究,2005(7):5-12.

[2] 成都市新闻出版局成都市数字出版产业发展规划(2009-2013年及中长期)[Z].

[3] 任宏伟.数字出版已成全球趋势 四川打造新闻出版强省——成都[N].成都商报,2014.

G230

A

1674-8883(2015)22-0120-01

吴连英(1990—),女,四川资阳人,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编辑出版。

猜你喜欢

出版业务出版单位四川
A gift I treasure
山西医学期刊社荣获我国新闻出版领域最高奖
——第五届中国出版政府奖先进出版单位奖
四川:不只辣,还很甜
论出版业务开发与运营的“互联网思维”
刘慈欣科幻作品年表
中国最美的书
上市出版企业的出皈业务发展研究
2012-2014年基于出版业务的出版集团比较——以中南传媒、北方联合为例
新闻集团下属出版业务2012财年巨亏21亿美元
灾后两年新四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