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爸爸去哪儿》传播策略分析

2015-02-26陈明芳

新闻研究导刊 2015年22期
关键词:爸爸去哪儿真人秀亲子

陈明芳 汪 洋

(陕西理工学院 文学院,陕西 汉中 723001)

《爸爸去哪儿》传播策略分析

陈明芳 汪 洋

(陕西理工学院 文学院,陕西 汉中 723001)

真人秀节目,是由普通人而非扮演者,在规定情境中按照制定的游戏规则展现完整的表演过程,展示自我个性,并被记录或者制作播出的节目。按照真人秀的定义,明星亲子户外类真人秀节目是指由明星陪同他们的孩子,共同参与既定的游戏规则并被记录与播出的电视真人秀节目。

一、《爸爸去哪儿》的本土化特征

《爸爸去哪儿》节目是由湖南卫视于2013年从韩国MBC电视台引进的明星亲子类户外真人秀节目,并加入我国传统文化元素,进行一系列的本土化改造后予以播出,并在播出后取得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与好评。该节目的本土化改造过程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适应于我国“独生子女”现状

韩国原版节目是以五个家庭组成了五位父亲加多位孩子的庞大嘉宾团。随着节目策划的不断创新,明星父亲可以将其不同的子女分别或一并带出,形成固定父亲与随机孩子的组合,节目的随机性较大;国内版《爸爸去哪儿》则以一位明星父亲加一位固定出镜的子女为参与模式,五组家庭,一共十人的固定搭配,这样的模式更符合我国国情,在节目的各个环节的互动中更显简洁明了。

(二)重新定位真人秀中孩子的年龄阶段

中韩两档节目在明星嘉宾的选择方面几乎相差无几,不论是从爸爸的年龄层次或职业属性都差不多。但在孩子年龄选择方面,《爸爸去哪儿》导演表示“节目组最初就把孩子的年龄定位在3~6岁这一区间,因为我们认为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已经有了一定独立的判断能力和行为能力,却还保留着很多童真。”处在这一年龄区间的孩子们的天真可爱毫无疑问使得节目更具有吸引力和真实感。

(三)节目周期的本土化调整

韩版《爸爸!我们去哪儿》播出时间是在悠闲惬意的下午时光,配合下午悠闲的基调,更注重节目过程和细节的展示,每两集展现的是父亲与孩子两天一夜的行程。国内版本的《爸爸去哪儿》则选择在晚间22:00播出,节目的调调更加明快,更具故事性,相对应的,亲子行程被安排成了三天两夜。

(四)侧重点的改变

韩版的《爸爸!我们去哪儿》每期把明星父亲与孩子带到不同自然环境中,进行一场没有母亲陪同的休闲的旅游活动,并通过难度不大的任务设置让父亲与孩子们进行互动体验。在此过程中,展现生动、有趣的父亲与孩子、孩子与孩子间互动过程。节目的吸引力在于亲子之间的妙语连珠或生动互动,其主旋律是轻松愉快的旅行小调。而国内版的《爸爸去哪儿》则更像是一场有着抑扬顿挫的大合唱,其录制的地点更加“险恶”,在这“险恶”的环境中,通过主题来进行一些更具有挑战的任务。

二、户外类明星亲子真人秀与传统明星亲子真人秀的异同

《爸爸去哪儿》这档亲子类真人秀最大亮点在于节目户外形式,与室内拍摄传统亲子类真人秀相比具有较强竞争优势。

(一)体验形式:户外模式对比家庭生活

《爸爸去哪儿》延续的是户外体验的模式,陌生的环境,焕然一新的赛制,矛盾冲突掺杂其中,引人入胜,各有特色的景点选择,同时也满足了很多人对于户外旅游的幻想。《爸爸回来了》则把焦点对准明星父亲和明星孩子的家庭生活,豪宅、豪车,星爸萌娃之间的互动无不刺激着观众的眼球。

(二)节目内容:亲子挑战互动对比家庭温馨教育

在内容上,《爸爸去哪儿》的户外亲子毫无置疑极具吸引力,所到之处都是新鲜的事物,抢房子、找食材、做任务,对五位明星父亲来说,这确实是一个很好的机会可以跟孩子边旅行边相处。《爸爸回来了》则主推明星父亲们与孩子的独处,将明星家庭的日常生活搬上荧幕,让观众看到不同明星家庭的“育儿经”。

三、《爸爸去哪儿》的传播策略

(一)明星、亲子、户外等元素有机结合

(1) 明星父亲:探寻明星们的真实生活。《爸爸去哪儿》中的明星父亲与孩子的亲子活动之所以能够迅速吸睛,一定程度上是因为明星父亲们的明星光环使得他们的粉丝们自然跟着偶像走,这批忠实的跟随者奠定了《爸爸去哪儿》最初收视群体。其次,在广大受众眼中,明星们的生活充满神秘感,节目户外相处模式通过一种健康合理的方式向受众表现了明星父亲与孩子之间真切的亲子关系。

(2)孩子:真人秀节目中最佳的“演员”。《爸爸去哪儿》节目中小朋友年龄都偏小,在节目的赛制环节中经常会看到孩子们小任性、不合作、不听话、哭闹不止甚至相互之间发生争执的画面。但正是这一点深深地吸引了观众。这些点把握了真人秀中的真实原则,使得受众可以从节目中找到自己影子,产生共鸣感。

(3)社会反思:父亲角色在孩子成长过程中的回归。当今社会,父亲角色在孩子成长过程中缺位问题引起广泛热议,明星父亲由于工作性质的原因,与孩子单独相处的时间更是少之又少。在《爸爸去哪儿》第二季中,一项名为“帮爸爸洗脚”的任务戳中了许多人的泪点,任务看似简单平常却意义远大。节目迎合了当今社会时代热点,把教育问题搬上荧幕,收视群体的范围扩大。

(4)创意户外互动:从选址到流程。人在陌生环境中会更容易不自觉暴露自己真实情感,因此户外类真人秀节目与室内拍摄节目相比更加“真实”,更能满足受众所期待的窥探欲。受众很想知道,明星在现实生生活中到底是怎样的一个人。这些前提条件下,《爸爸去哪儿》每期录制地点不同,南到云南西双版纳,北到黑龙江雪乡,西到陕西榆林,东到山东鸡鸣岛,甚至远赴新西兰,选址上独具特色,很多地方都符合大多数上班族的旅行幻想。在节目流程上,《爸爸去哪儿》在原有固定环节上因地制宜发展了很多有趣的环节,最大程度满足了受众对于户外真人秀节目“真实”的需要。

(二)注重包装,以精良的定位进行传播

(1)精心拍摄,品质第一。《爸爸去哪儿》拍摄共有机位数十个,其中活动机位占一少半,还有航拍的机位。除了拍摄器材的投入之外,拍摄手法同样可圈可点。拍摄过程中,大量地使用小角度的仰拍和水平镜头的拍摄,让孩子们的形象与观众更加平等。同时在记录孩子们的活动过程中,使用了很多跟拍镜头,很好的还原了当时的运动感及孩子们阳光活泼的性格特点。用纪录片的拍摄方式制作一档综艺节目,最终成就了节目的高质量和真实性的无懈可击。

(2)注重后期,去芜存菁。摄像团队的庞大决定了素材的多样性和可选择性,在为期三天两夜的拍摄中一般可以累积总计1000多个小时的视频素材,而从这庞大的视频素材中反复摘选,并配以成熟的配音与解说,才能制作出一集不到2小时的节目,工作量极大,但效果明显。

(3) 神级字幕,许你温情。受众认为,少了那些神字幕,《爸爸去哪儿》应该会少了很多乐趣吧,字幕绝对是节目的一大亮点。字幕不仅解释了一些难懂的画面,还将许多隐蔽的笑料呈现出来,偶尔的深情时刻也让人心头一热。

(三)节目宣传定位

《爸爸去哪儿》宣传片在节目开播前一周每天至少有40次的宣传,累计时长高达1500秒。伴随节目的播出,下一期内容预告每天也有20条左右的播出量,为节目收视奠定深厚受众基础。此外还分别与各知名网站合作,加大节目播出的力度和范围,在微博上及时更新节目动态、花絮及剧照,开放受众参与话题讨论板块,这些方式加大了受众对节目地关注也巩固了其栏目的品牌效应。

(四)产业链延伸保持节目影响力

2013年12月6日,《爸爸去哪儿》手机游戏正式发布,上线仅24小时下载量即突破百万,推出50天之后,下载量达到7500万,营收额超4亿元人民币。2014年1月1日,《爸爸去哪儿》系列图书全线上市,从线下各大书店到线上电商平台,一系列丛书创下不俗业绩。除了手机游戏和同名系列书籍,《爸爸去哪儿》电影火爆到了一票难求的地步。《爸爸去哪儿》从一档纯粹的亲子类户外真人秀节目,变成一项涉及手游、图书和电影的产业链,扩张了媒介品牌的受众群体,增强了社会影响力和核心竞争力。节目的火爆促进了产业链的勃发,产业链的勃发反过来又促进节目的发展,实现了双赢。

在如今这个真人秀遍地开花、百花争鸣的时代,相比众多真人秀节目“只做引进,不做创新”的“慵懒”,《爸爸去哪儿》的创新传播策略值得关注。但必须承认的是,节目也存在着或多或少的缺陷,过多专注孩子间的争执,利用孩子间纯洁的友情炒作,大量的广告植入,雷打不动的互动环节……在当下传播环境中,努力做创新、努力做节目,认真、用心,节目才能长远。

[1] 谢耕耘,陈虹.真人秀节目:理论、形态和创新[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7.

[2] 苗棣,毕啸南.解密真人秀——规则、模式与创作技巧[M].北京:中国广播影视出版社,2015.

G206

A

1674-8883(2015)22-0043-01

陈明芳(1993—),女,陕西理工学院文学院广播电视学2013级学生。汪洋(1988—),男,陕西理工学院文学院助教,研究方向:影视文化传播。

猜你喜欢

爸爸去哪儿真人秀亲子
一场史无前例的乐队真人秀
真人秀节目基本元素的呈现
调查
《爸爸去哪儿》来了之后
户外明星真人秀为何火?
亲子脸
亲子脸
亲子脸
亲子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