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自媒体”时代如何做好记者工作

2015-02-26于在翔

西部广播电视 2015年5期
关键词:自媒体渠道交流

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通过无线网络在微博、微信上发布自己的所见、所得、所思、所遇,成为很多人传播信息的方式。在这种情况下,几乎人人都能发布信息,人人都能成为“记者”,这就是所谓的“自媒体”时代。传统意义上的媒体和记者,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常常是刚接到线索记者还没赶到现场,网络上已经开始大规模传播、转发事件现场的消息了;等记者急急忙忙地赶到现场时,可能第一现场已经没有了,事件当事人和有关人员早已经不在现场。

新闻最注重鲜活,拍到的第一现场,照片再差,也比后期场面有震撼力、有说服力。那些在第一现场的普通大众,他们发布的现场信息,比后期赶到的记者更有时效性、真实性,受众更愿意接受他们的信息。这些发布者,在这次事件中已经成为一名广义上的“记者”。传统媒体“垄断”信息来源和发布渠道的情况,一去不复返了。

“自媒体”势不可挡,迅速改变了传媒生存环境,传统媒介的传播手段、采访方式受到严峻挑战,同时,也为新闻记者的日常工作开启了前所未有的便利之门。在这样的时代环境中,要当好一名记者,充分利用现代传播手段,需要做到以下几点。

1 积极参与到“自媒体”的传播渠道中

“自媒体”看似冲击了传统媒体的阵地,但从宏观来看,信息渠道的多样化,对传统媒体来说其实也是一件好事。记者只要融入到这一传播渠道中,就随时随地能获得大量鲜活的信息。时下,作为一名记者,如果不会登录论坛、不会收发邮件、不会访问微博、不会使用微信,就很难融入到时代的节奏中,跟受众的语境也会产生错位。记者应熟练使用微博、微信等自媒体,善于借助自媒体发现、掌握新闻线索,并及时利用自媒体发布。积极参与到这些传播渠道,甚至主动发布一些短平快的信息,这些自媒体传播方式可以“为我所用”,帮助自己掌握社会上的最新动态。

2 建立广泛的联系方式

做一个好记者,善于沟通是很重要的一方面素质。记者要善于跟人打交道,接触各种人,与他们交流,从中获得有价值的信息。从某种意义上讲,记者就是一名沟通者,不善于沟通的人,很难做好一名记者。在传统媒体的时代,记者的沟通一是上门拜访,面对面交流采访;二是电话交流,沟通信息;三是信件交流。有了互联网后,邮件也是很常用的沟通方式。在自媒体时代,沟通的信息进一步多样化,可以在论坛上与人交谈;可以在微博上与博主、粉丝交流;可以在qq上与他人交流;可以在微信上与人点对点交流、在群里与多人共同交流。在这些交流过程中,一些信息源就慢慢建立起来,特别是朋友圈内发布的信息,很多都有采访价值。

作为一名与时俱进的记者,这些沟通方式都应当掌握,特别是微信、微博这些沟通渠道,因其发布信息快,传播速度快,更容易从中获得有价值的信息。记者可以对这些信息进行进一步的采访核实,形成新闻稿件。

3 甄别信息,保持理性

在“自媒体”时代,每个人都能发出自己的声音,海量的信息中,也是鱼目混珠,真真假假,委实难辨。作为一名有灵敏新闻嗅觉能力的记者,既应当在海量信息中发现新闻,也应当在这些信息中甄别出假信息、造谣信息。

作为一名职业记者,自身具备一定的职业素养,在自媒体时代要以身作则,不做恶性社会事件传播的放大者、也不做谣言的传播者。在自媒体时代,传播渠道日益广泛,一些别有用心的人,利用大众的猎奇心理,编造一些无中生有的事件博取关注度。或者编造虚假信息求得点击量,甚至有的利用手机软件传播病毒、盗取公众个人信息等。普通民众真假难辨,很容易相信并大量转发。作为一名新闻工作者,在接触这类信息时,应当及时甄别,辨真伪,求真相。对于真实可信的事件,可以及时采访当事人,形成稿件。对于虚假信息,也可采访公安等部门,还原真相,平息谣言。

其实,很多谣言漏洞颇多,时间、地点、人物、时间过程都存在漏洞,作为一位职业记者,稍加分析梳理,就能发现其中的破绽。切不可轻易相信,以讹传讹,造成虚假新闻,给个人和媒体造成伤害。

4 加强自律

出于职业习惯,新闻记者在采访过程中,也常常将自己的采访见闻第一时间在自己的微博或微信中发布。这一方面是记者身处自媒体时代,自然也有利用自媒体传播信息的想法;另一方面也是时下新闻传播的规律,将重要的新闻第一时间传播给受众,并且根据新闻的进展不断更新播报。

但在记者发布信息这一过程中,因其自身的职业特点,也产生了一定的困境:新闻记者的自媒体言论,是职业行为还是个人行为?他发表的这些观点,是否代表了所在媒体的观点?由此,也引发了不少的争论。为规范此类问题,中宣部、中国记协等五部门2011年10月出台了《关于进一步规范新闻采编工作的意见》,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2013年4月下发了《关于加强新闻采编人员网络活动管理的通知》,这些规定,都要求我国新闻采编人员设立职务微博须经所在单位批准,其初衷也在于身份的识别,确保信息权威可信。

媒体组织、行业协会的规制毕竟属于外部约束,关键还在于记者的自律。由于记者朋友圈、微信圈已经默认了记者的职务身份,所以,不管记者以何种身份发布信息,大家都在一定程度上默认为其记者身份,其影响和公信力自然与普通民众不同。

猜你喜欢

自媒体渠道交流
聚焦“五个一” 打通为侨服务渠道
如此交流,太暖!
加强交流沟通 相互学习借鉴
周樱 两岸交流需要更多“对画”
自媒体时代慕课对民办院校高等化学教学的意义与影响
自媒体时代下普通高校思政课改革路径
“全民记者团”:济南电视台与“百姓记者”的“握手”实践
大众文摘期刊在互联网环境下如何实现“内容突围”
渠道
渠道与内容应当辩证取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