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美剧《摩登家庭》
2015-02-26作者单位安徽师范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
温 涓(作者单位:安徽师范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
解读美剧《摩登家庭》
温 涓
(作者单位:安徽师范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
摘 要:作为美国文化传播的重要载体,美剧《摩登家庭》绝不仅仅是娱乐大众的商品。本文通过对该剧多方位的解读,以期使读者能够了解到,在美剧的文本中反映的不仅仅是美国的文化和社会,还潜藏了美国中产阶级的意识形态。
关键词:美剧;摩登家庭;意识形态;伪纪录片
家庭情景喜剧是美国情景喜剧中一个重要的类型,也是那些以家庭关系为中心的情景喜剧类型。这类剧集通过家庭成员之间日常生活和情感世界的互动,表达了亲情与爱情等主题,例如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热播的《成长的烦恼》《人人都爱雷蒙德》和近几年出现的《摩登家庭》《金色年代》等。这类情境喜剧很少触及社会和生活中的重大矛盾和冲突,通常以家庭或工作地点等室内聚会地点为主要场景,强调家庭成员之间的美好温情。
《摩登家庭》是一部以中产阶级家庭生活为题材的情景喜剧,由美国广播公司在2009年9月23日推出,演员以群戏的方式演出。剧集围绕3个互有亲戚关系的家庭展开,分别是一个普通中产阶级家庭、一个同性伴侣家庭和一个老少配夫妻的家庭。《纽约时报》曾把《摩登家庭》称为“本年度最佳家庭喜剧片”,至今已播出6季。
1 多元家庭模式叙事
初级群体是库利的社会学理论里的重要概念。库利认为,家庭作为最基本的初级群体,是个体遇到的第一个社会化的执行者。正是在家庭中,人们通过面对面的、直接而真诚的交往产生人类的合作和友谊,培养同情心和情感纽带,建立亲密关系,相互依赖。
尽管美国的离婚率比较高,主流社会依旧推崇家庭的重要性。因为家庭是组成社会的细胞,稳定的社会离不开家庭的和睦。在美国选举中,几乎每个候选人都会大打家庭牌,候选人不爱家是很难得到选民支持的。希拉里在今年竞选总统的宣传篇中也提到:“家庭繁荣,美国就会繁荣。”《摩登家庭》的宣传标语是“a big happy family”。主创人员几乎将现今美国社会所有可能的家庭结构融入到剧作的构架之中。所以该剧“不但是一个家庭内部的伦理关系的私人空间,还是每个家庭成员身上所象征的社会关系的公共空间。这些空间与空间中的人构成了每个人的生命空间的状态,家庭折射社区,社区折射城市,最终折射出整个社会大政治文化空间的一种表情和内心”[1]。
美国典型的家庭构成是适婚男女建立一个中产阶级家庭并且育有儿女。剧中的Clair和Phil有3个孩子,夫妻俩都受过良好的教育。妻子Clair一开始是家庭主妇,后来到父亲Jay的公司上班;Phil是房屋经纪人。在第一季第一集一开始,他们住的房子以全景的方式展现在观众眼前,Clair(画外音):“孩子们吃早餐了。”镜头接着切换到室内,家庭成员依次出现,大女儿漂亮开朗,二女儿聪明学习好,小儿子古灵精怪。Phil一家代表了传统的美国中产阶级家庭。
继2004年马萨诸塞州成为美国第一个同性恋婚姻合法化的州之后,已有十几个州允许同性恋结婚。当今美国的家庭模式更加多样化,比如同性恋家庭、领养孩子的家庭。在该剧中,Mitchell和Cameron组成了同性恋家庭,并且领养了一个越南女孩Lily,后来举行了婚礼。在该剧中,无论是他们俩的家人还是社会人士,对待同性恋的态度无疑是非常宽容和友善的。尽管剧中一开始父亲Jay比较反对Mitchell的行为,但是随着他们领养的孩子Lily的出现,他很快就表示出理解和支持。又比如在第一季当中,Mitchell和Cameron带女儿去参加一个儿童班,一开始Mitchell担心人们对待同性恋的态度会影响到女儿参加儿童班,因此告诉Cameron要低调小心,不要表现得太“gay”,结果他们非常受欢迎,是Mitchell多虑了。
最后一组家庭是老夫少妻组合,Jay是成功的生意人,已年过六旬。妻子Gloria是少数族裔,来自哥伦比亚农村,年轻、身材性感、性格爽朗。前夫是哥伦比亚人,她带着自己的儿子嫁给了Jay。Jay尊重妻子并且对自己非亲生儿子Manny视如己出,爱护他,经常像朋友一样关心他的成长。这样的组合一开始也带来了不少的麻烦,比如在家里,女儿Clair一开始不适应继母比她年轻性感而曾经说她“傍大款”;在外面,Jay被人当成了Gloria的父亲。虽然有摩擦有误会,但本剧恰如其分地向观众描绘了这对忘年恋是怎样在相互理解中诠释“爱”的含义的。比如在第一季中,Jay为照顾Gloria母子的家乡情怀,决定按照哥伦比亚习俗过圣诞节等。
2 伪纪录片方式制作
为达到影片所需的真实感、记录感,本剧大胆将纪录片与情景剧杂糅与结合,技巧性地晃动摄影给观众造成家庭DV实拍的错觉,使剧中的人物像是在演一场真人秀,这种运用伪纪录片手法进行拍摄的方式十分具有创意。伪纪录片是指采用纪录片的形式或风格拍摄而并未描述真实事件的一部电影,其故事情节通常是编写或虚构的。 这种纪实风格的手法让本剧像是一个真人秀节目:一个从未出现在观众面前的摄影师记录他们的生活,剧中经常会出现夫妻坐在沙发上对着镜头说话,运用“真实”来产生“真实感”,满足了情景剧对于真实感的表现需求。人物访谈和事件发展相交叉的剪辑方式,向观众提供了一种亲切平等的关系。同时起到了补充叙事、解释状况、提出话题、表达内心刻画人物的作用。
2.1提出故事中心话题
本剧每一集的剧情通常会由某个中心话题展开,主创人员经常会安排人物进行人物访谈来引出话题。比如第一季第八集一开始就是Phill和Clair的访谈镜头:
Phil:“人们会改变吗?这是个很难回答的问题,但是我认为,是的。人会变的。我坚信这点。至死不变。”
Clair:“你知道你自相矛盾了吧?”
Phil:“瞧,她变了吧?她以前从来不反驳我。”
接着剧情围绕人物的变化展开,直到结尾Mitchell的访谈首尾呼应:
Mitchell:“人们会变吗?我不知道。人们总是禀性难移,加减个百分之十五吧。如果真想改变的话最多也就百分之十五吧。不管是为自己还是为了所爱的人改变,有时候这样就足够了。”
2.2表达人物内心真实世界
在结婚周年纪念日上,Clair为Phil请了一位她自认为他喜欢的歌手来家里演唱作为礼物。Phil激动不已,画面立即切换到访谈镜头。镜头将他们俩人分开展现:
Clair(神情兴奋):“Phil爱死斯班道芭蕾了。我们第一次接吻,车上放的歌就是《真实》那是我们的定情歌。”
Phil:(精神不佳):“我从来没喜欢过斯班道芭蕾,在我们的婚姻史上我从未提过,我甚至连名字都念得不对吧?”
Phil的真实想法通过访谈镜头体现出来,和他的外在行为形成了反差,制造出了喜剧效果,也为之后两个人的感情因为此事而升华做铺垫。
2.3应剧情需要交代人物前史
在第一季一开始,Clair不会用电视遥控器,请求Phil帮忙。
镜头切换到Phil的访谈:“我刚刚在客厅装了一套超棒的家庭影院。问题是Clair对任何高科技产品都用不了,比如遥控器、手机、电脑。”然后画面立即切换到Clair以前因为不了解电脑摄像头而闹出的囧事,为Phil的访谈作补充。观众在短短的时间里就了解到剧中人物的这一特点。
3 意识形态神话
3.1被意识形态编码的人
电视剧作为意识形态的载体,是现实主义的,它反映的不是客观现实而是人为建构的现实,意识形态最重要的再现方式就是“神话化”。本剧中潜藏着意识形态倾向的神话,这种神话是主创通过本剧视听元素加以体现的。Gloria的丈夫Jay作为本剧主角之一,在越南参过军,是成功的生意人,有能力养家,过着富足的生活。他已年过六旬,但是娶了一位年轻漂亮性感的哥伦比亚裔女人,虽步入老年,但依旧男子气概十足,热爱家庭,是典型的中产阶级人物代表;而Gloria的拉丁裔前夫哈维尔戏份为数不多。从下面剧中人物的对话文本中可以发现,前夫是不靠谱的、背信弃义的、散漫的。
Jay:“他来干什么?他昨天就应该来接Manny的,可是一如既往的让他失望了。现在突然冒出来就可以了吗?”
哈维尔:“你有没有想过我来这里也不好受。”
Jay:“为什么,因为Gloria?”
哈维尔:“因为你。听我说,Jay,你是个强劲的对手,看看你所拥有的一切。”
Jay:“你因此只好让Manny伤心吗?”
类似的人物还呈现在第6季22集中,当Gloria打算入美国国籍时,前夫哈维尔说:“曼尼和我说了你打算抛弃哥伦比亚之根。”Gloria:“真的吗?就你还有脸跟我聊抛弃?你出去买尿布,结果我4年后才看到你。”
电视上表现的人物不只是一般的人,是经过意识形态编码的人,是中产阶级意识形态的体现。正面主角是代表主流意识形态的中心人物,而少数族裔的前夫哈维尔的形象呈现则有一定的刻板印象。
3.2宣扬“美国梦”
所谓的“美国梦”,是美国民众相信不管你出身如何,不管你来自哪里有何背景,只要在美国经过努力不懈奋斗,就能获得更好生活。贯穿美剧的精神内核就是“美国梦”,尽管本剧处处体现着琐碎的家庭生活和搞笑元素,但归根结底,它是建立在美国的核心价值理念基础上的,体现着无处不在的美国核心价值观。葛伯纳认为:“电视就是一种现代宗教。电视文本是社会仪式与神话的基本结构,人们会不加怀疑地选择接受此种与生具有的象征环境……媒介的效果不在于使观众产生行为改变,而是在加强灌输社会主流思想与观念,赋予各种事物的意义。[2]”
美国人自认为美国是中产阶级帝国,在美国,中产阶级意味着“人人机会均等”“共同富裕”等内核。在老夫少妻家庭里,善良美丽的Gloria和她的儿子来自社会治安混乱、贫穷的哥伦比亚农村,和哈维尔离婚,在美国幸运地认识了Jay并嫁给了他,他们非常相爱,Jay的家人对她们母子都非常友善和尊重。该剧安排这样的情节向观众呈现出在美国的拉丁裔美女追求幸福生活的渴望的叙事。
第6季22集描述了Gloria即将入美国国籍的故事。Jay:“你知道我为什么想让你成为美国人吗?我父亲也为这国家奋斗过。因为这个国度一向坚持自由和平等。我希望你能完整感受这些。”Gloria:“还记得我们坐在窗边,看邻居电视里的《迈阿密风云》重播吗,所有的坏人都被抓住了。所有警察都开着那些好车。”Manny:“我们看的时候当时就在想,这国家真美好。”旁白:“这片土地上,生活着众多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他们因奋斗的意愿和对成功的渴望,汇集在一起。这片土地,因坚持信仰的人们而伟大……这是自由的灯塔。”(画面:电视机里的美国国旗和飞翔的白头海雕)字幕:“欢迎来到美利坚合众国。”通过剧中人物对白结合视听元素来向观众表达美国的美好。
4 小结
电视最重要的功能是建构人们的生活模式及价值观念,让观众产生信服的力量和找到解决问题的答案。在本剧中,主创通过娴熟的叙事技巧向观众昭示这样一个事实:在美国,不同的族裔在这片乐土上奋斗,都可以实现他们的“美国梦”,构建了一种人人平等的神话。但是众所周知,美国仍是一个不平等的国家,本剧掩盖了社会不平等的真相。该剧目的是传播美国价值观念,让观众潜移默化的接受并内化为他们的思维模式,这一点上,该剧的意图似乎得以实现。当然,一部影视剧不可能掩盖真实的美国社会的矛盾,即使像该剧一样的“粉饰”,因此,我们只能说,这只是一部好看的电视剧而已。“国家的统治阶级对群众灌输和传播他们的价值理念是借助市民社会来实现的,让自己的伦理、政治、文化价值观成为普遍接受的行为准则,使广大被统治阶级在潜移默化中认同统治阶级的社会生活习惯并且接受统治阶级所提供的社会生活方式。”[3]
参考文献:
[1]李侠.美国情景喜剧中的“家庭元素”[J].现代传播,2011,(8).
[2]周鸿雁.隐藏的维度——詹姆斯·W·凯瑞仪式传播思想研究[M].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2012.
[3]张宁宁.文化安全背景下美剧的意识形态问题研究[D].合肥:安徽大学,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