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媒体视域下高校社团建设研究

2015-02-26盛莉莉

新闻研究导刊 2015年19期
关键词:视域社团微信

盛莉莉

(台州职业技术学院,浙江 台州 318000)

新媒体视域下高校社团建设研究

盛莉莉

(台州职业技术学院,浙江 台州 318000)

新媒体在高校社团建设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其已成为社团建设的重要载体。本文分析新媒体对高校社团建设的影响,并就新媒体视域下高校社团建设策略进行研究。

新媒体;高校;社团建设

社团是高校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可视为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培养高素质创新人才的重要平台,社团工作是高校课堂教学的有效延伸。近年来,高校社团建设都取得了一些成果,新媒体的发展给高校社团工作带来了一系列新的机遇与挑战。在新媒体视域下,对高校社团工作进行研究,显得十分有必要。

一、新媒体对高校社团建设的影响

(一)给社团工作带来的积极意义

新媒体打破了以往“面对面”交流方式的束缚,其已成为现代社会沟通交流的主要途径,这给社团工作带来了新途径。校园贴吧、微博、微信、飞信等新媒体软件的普及提高了信息传达的时效性与准确性,全面实现了社团成员间的“即时通讯”。与此同时,新媒体的广泛运用使社团文化进入“多极化”传播阶段。社团成员从以往单向的“信息被动接受者”升级为“传播者与接受者”。由于新媒体的便捷性,张贴海报等传统线下宣传模式在社团活动中日益减少。针对浙江省内几所高校的调查显示:当下高校社团活动中,新媒体运用越多,社团活动影响力越大,两者呈现明显正相关;现在开展社团活动时,社团组织都会在微信公众平台、官方微博等新媒体上予以宣传配合。

(二)给社团工作带来的消极影响

95后大学生是“互联网原住民”,其学习与生活与新媒体息息相关,更熟悉新媒体的运用法则。新媒体传播让现实世界与虚拟世界相互补充,对大学生生活与学习形态产生着巨大影响。双向互动性的便捷使得每个人都是信息的“发布者与传播者”,满足了大学生的话语权心理需求。与此同时,新媒体也让各种社会“负能量”消息传播飞速,这不利于和谐校园建设,其会产生许多负面效应,不利于社团工作的开展。

二、新媒体视域下高校学生社团建设策略

(一)重视新媒体作用,以新媒体阵地开展社团工作

很多高校在迎新时就利用微信等开展社团工作宣传,这种形式的效果十分明显,增强了互动性。据某校团委统计,通过开学第一天的“扫一扫”,91.2%的学生对各个社团都有了初步了解。有意向的学生在开学第一天就联系自己感兴趣的社团,而后在新媒体上进行“面对面”交流。在社员相互之间没有相互见面之前,社员通过微信等新媒体,相互之间就已有了初步的了解,这种形式极大地提升了交流的效率。

在举办校园文化活动时,很多高校的团委也尝试将新媒体参与性调动起来。利用微信抢票、投票、评论,使更多学生参与校园文化建设,成为校园文化建设的主角。社团传统的交流方式是在校园显眼处张贴多张宣传海报,而后鼓励学生来参与相关活动,同时要完成门票发放等活动。以某高校“十佳歌手”比赛为例,该校采用“微信抢票”后,学生参与性更高,650张门票在短短半个小时内就在“微信”上遭遇“哄抢”,抢到“门票”学生只需凭借二维码就可以直接入场。这省去了纸张门票的印刷等经济成本,提升了交流的效率。

除了节约经济成本和提高效率外,新媒体还可以提升师生参与文体活动的积极性。以某高校的“校园十佳学子评选”为例,该高校的团委在校官方网站与微信上发布候选学子的相关信息,学生相互之间各自转发,为自己心目中的“十佳学子”拉票,效果反映强烈,效果远远超于预期。新媒体可扩大社团文体活动的影响力,增加了社团活动的受众面。

高校社团应充分利用新媒体来建设社团,很多高校社团都设有专题德育网站,依靠新媒体的力量强、信息量大、形式新颖等优势,使社团对大学生更具有吸引力。例如,很多高校的校团委与校学生会等学生社团都有自己的官方微博。一旦学校有相关活动,微博就第一时间予以发布,其有助于学校师生与社团间的深入交流。

(二)加强学生新媒体素养教育,促进学生自我成长

为深入了解学生对新媒体的使用情况,笔者对所在院校的200名学生使用新媒体情况进行了专项调查。调查结果显示:106名学生(53%)每天对着电脑与手机的时间为三到四个小时,在使用电脑、手机时,学生关注的信息依次为个人微博、微信与qq空间等个人资料,其余为关心体育娱乐类新闻、时事类新闻。

新媒体技术的发展深刻地改变着“95代大学生”的学习与生活方式,深受大学生的追捧和喜爱。各种媒体客户端的普及,使得大学生可以随时随地阅读与发布信息,除了文字外,语音、图片、视频等各种沟通方式的升级,使受众间沟通更丰富有趣。由于技术的升级,新媒体的沟通成本越来越低,其除了信息传播量大、速度快、超地域性等优势之外,还具有互动性超强、自由性超高、信息内容丰富、发布方式多样性、语言表达方式接地气等特点,新媒体已成为社团交流的主要方式。

从某种程度而言,新媒体各项功能是明显优于传统媒介的,但对“95代大学生”而言,新媒体利用不当却可能带来很多弊端。其新颖特性,信息开放性,传播快速性、虚拟性使其监管难度加大,这样的网络生态环境使得许多“95代大学生”过度依赖网络。加强“95代大学生”的新媒体素质教育迫在眉睫,一方面培养“95代大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与人生观;另一方面则要加强对其网络辨别能力的培训,使学生能自觉抵制不良信息,充分利用新媒体的资源优势。

高校社团对“95代大学生”开展新媒体素养教育显得十分必要,媒介素质教育已成为国外院校教育必备内容,美国、英国等在这方面已形成系统化教学。国内,除北京及上海一些高校尝试开设媒介素质相关课程外,其他高校在这方面都是空白。针对此问题,高校社团一方面要担负起“95代大学生”新媒体素养的教育重任,必须结合新媒体发展的实际情况,灵活的选择新媒体素质教育的内容形式,同时完善课程体系,为学生的新媒体素质教育打下扎实的基础;另一方面,社团要有意识地发挥先锋作用,积极在学生中挖掘“意见领袖”,充分整合新媒体的各种资源优势,让“意见领袖”通过微博、论坛、贴吧等多种互动形式,潜移默化地对学生进行教育。

[1] 周秋旭.新媒体环境下高校社团文化建设研究[D].西南石油大学,2013.

[2] 胡永彩.新媒体环境下高校校园网络文化建设探析[J].戏剧之家,2015(01).

G206.2

A

1674-8883(2015)19-0143-01

猜你喜欢

视域社团微信
对戊戍维新派思想家心路历程的思考——以“启蒙自我循环”为视域
缤纷社团
“一带一路”视域下我国冰球赛事提升与塑造
基于养生视域论传统武术的现代传承与发展
最棒的健美操社团
微信
K-BOT拼插社团
微信
微信
三维视域下的微电影透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