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记者现场出镜报道的语言功力

2015-02-26朱嘉铭

新闻研究导刊 2015年19期
关键词:现场报道文稿语言表达

朱嘉铭

(渤海大学 艺术与传媒学院,辽宁 锦州 121000)

记者现场出镜报道的语言功力

朱嘉铭

(渤海大学 艺术与传媒学院,辽宁 锦州 121000)

记者现场出镜报道是新闻业务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为了满足受众更加多元化的需求而出现的。当前,我国现场出镜报道的来源复杂,很多人未能接受过专业性的训练。因此,报道差强人意。记者的语言功力是其现场报道得以成功的根本保障,这里的语言功力含义非常广泛,是现场出镜报道记者综合素质的反映。

现场报道;出镜;记者;语言功力

一、引言

在我国电视新闻节目中,出镜记者的来源复杂,大多数是未接受过有声语言训练的电视新闻编辑记者。有着一定新闻报道经验的编辑记者在新闻信息收集处理、文稿内容组织、问题切入角度上具备报道优势。但是,在有声语言表达上却是差强人意。

二、记者现场出镜报道存在的问题

(1)长篇大论型。长篇大论型是指在进行新闻报道过程中,滔滔不绝说个没完,中间没有过渡、停顿,语气急促,表达单一,令受众有喘不过来气的感觉。此种有声语言表达大多出现在庆典活动、紧急事件的报道中,庆典活动的热闹气氛无形中促使出镜记者调高了音量,为了让电视机前的观众听得更加清楚,记者试图将自己的声音盖过背景同期声,报道环境的复杂价值记者兴奋的情绪容易出现喋喋不休、不喘气的表达现象。

(2)镜前兴奋型。镜前兴奋型是指为了追求镜头前积极的有声语言表达状态,过于表现出兴奋、惊讶、愤怒等夸张行为的有声语言表达现象,此类表达也可以称之为“台词表演型”、“脸谱化表达”。镜前兴奋型在有声语言表达上的特点是:大惊小怪、小题大做。具体表现在:重音处理可以夸张、句势大起大落、语气变化生硬突兀、表情夸张。镜前兴奋型有声语言表达出现的原因主要是出镜记者将现场报道出镜状态类型化、演出化,在过于看重自己的出镜状态前提下,忽略了出镜记者镜头前表现与新闻事实之间密切的逻辑关系,结果造成镜头前表现与新闻现场气氛、新闻报道内容相脱节的现象。

(3)平淡无味型。面无表情、自言自语、缺少对象感是平淡无味型现场报道有声语言表达的特征。与镜前兴奋型截然不同的是,出现此种有声语言表达问题的出镜记者主要是缺少语言表达能力、感染力。具体表现为:语气的感情色彩无法展现复杂情感情绪变化,表达语式直白。语气分寸感的把握欠缺,尺度拿捏无变化;语句层次模糊,总是一个“劲”,特别是缺少与电视机前观众的交流意识,无论是语气上的给予感还是体态语言的示意性。

(4)只问不听型。只问不听型是指出镜记者在现场采访报道时,注意力仅仅集中在自己的提问上,忽视被采访对象的问答,即典型的“自我提问中心制”。提问犹如机关枪,一个问题接着一个问题,对于被采访对象的回答一味全盘接受,不过滤,不分析,不筛选。出现这种问题的原因是:出镜记者力图在简短的采访中,尽可能多地了解新闻事实,增大采访环节的信息含量。出镜记者现场采访报道与新闻节目主持人演播室专访不同,现场采访的突出特点是提问直接、句式简短、节奏较快。但是,这并不表示现场采访可以省略“倾听”这一重要环节。“倾听”是出镜记者再提问的原点,是接受双方信息交换的基础。只会提问的出镜记者远远难以胜任新闻现场采访报道任务。

(5)机械背稿型。出镜记者现场报道分为录像型和直播型两种。对于前者而言,出镜记者有相对充裕的准备时间。因此,很多记者在报道前会写好文稿,在镜头前进行报道时以文稿内容为主。直播报道现场虽然是直播,但是,出镜记者同样可以事前准备好文稿内容,在镜头前报道时以文稿内容为准。通常,只有突发事件现场报道时,由于时间急促,出镜记者只能根据提纲完成报道。事前写好的文稿可以保证信息的完整性,同时却容易束缚出镜记者的有声语言表达,机械背稿现象就是在这种情形下产生的。具体表现为:说完上句,努力回忆文稿的下一句内容,报道过程中暴露出冥思苦想的表情;一旦某句说错,便无法继续报道,逻辑链条、事实信息层次混乱无序;报道时表情僵硬欠自然,从听觉角度来看,犹如照着稿子念,一板一眼。从目前情况来看,完全摒弃新闻文稿是不现实的。但是以“有稿”和“无稿”这一标准来判断出镜记者的现场报道水平,也未免有些武断和极端。对于出镜记者来说,从新闻现场积累报道经验是最好的提升途径。

三、出镜记者语言表达的功力和技巧

准确、恰当的有声语言表达方式是现场新闻报道出镜记者的基本功底,可以有效提升记者的新闻报道形象。美国注明电视新闻节目主持人爱德华·R·莫罗曾经担任过CBS电台《这里是伦敦》的现场报道记者,他在华盛顿州立大学的导师给他提出建议,即在他招牌式的开场白中的第一个字之后插入半秒钟的停顿,使之成为“这里——是伦敦”。这一表达方式使人们很快记住了他的名字,在之后的电视新闻节目中,他照搬照抄了这一表达方式,在电视新闻报道界同样取得了巨大成功。有声语言表达技巧对于现场报道的发酵效果是显而易见的,是做语言的“画家”,还是做语言的“尸体”,有声语言表达技巧能力至关重要。

(1)新闻叙事有条理,语言表达重流畅。出镜记者现场报道过程中,必须以新闻事实的基本信息作为基础,来完成其现场新闻报道活动。因此,新闻事实叙述清晰,播报过程层次分明,语言表达富有条理,叙事顺序合乎受众习惯等,是现场报道出镜记者的基本语言功底要求。做到新闻叙事有条理性需要注意:第一,尽可能在导语中加大信息量,直截了当,开门见山地叙述事实。第二,新闻事实播报过程中,语言应该紧紧围绕着报道的最终目的展开,不可旁骛。第三,播报应该以长短句结合,且以短句为主,强调句子中包含基本事实,不说冗余的废话,同时注意不同句子和不同事实之间的逻辑链条。

(2)以新闻要素为导向,随环境变化作调整。不管是哪种情况,记者在现场报道的过程中,其报道词都必须符合新闻报道的一般要求,需要清晰、准确、简明,要将事件发生的地点、时间、人物、过程、起因、影响等新闻要素交代清楚。一般情况下,记者在出镜之前都会将报道词写好,报道词的写作以消息写作为基础,一方面既要按照严密的逻辑顺序对即将报道的内容进行编码;另一方面又要顺畅浅白,有利于口语的表达。有的记者不太重视报道词的写作,他们非常相信自己的口头表达能力,结果在镜头面前却往往不知所云。在准备好报道词之后,记者站在镜头面前就会更加自信。记者在现场报道时首先需要强调的一个新闻要素是地点。因为在电视新闻现场报道中,记者所处的现场对观众而言正是“异地”,因此记者在报道一开始,就需要对自己所处的地点、具体位置、与事发地点的关系等与“地点”相关的情况进行详细介绍,以便让观众了解并感受到现场的环境和氛围。在现场出镜报道中,记者一般不需要报道时间。由于报道、播出、收看基本在同一个时间点上,因此不需要让观众意识到时间这一要素。但是也有特殊情况。因为很多时候观众非刻意关注时间,一旦记者时间感“缺失”,那么很有可能被认为“造假”。

(3)注重语言表达方式,考量语言传递效果。出镜记者现场报道的过程中,除了要精心组织报道的内容外,还需要注意表达的方式。人们说话的方式同所说的内容一样,传播着重要的信息。在口语交流中,除了语言要素之外,人们说话的声音中还附带着大量的非语言要素,这些伴随着口语而言的非语言要素被视为副语言。副语言一般包括有声语言中的语音特征以及有声而无固定意义的功能性发声。有声语言的特征主要包括声音中的语气、语调、语速、音质、音量、节奏等要素。这些要素在口头交流的过程中传递着大量的“潜在信息”,而且对表达的意义和传播效果有着决定性的影响。出镜记者在进行现场报道的时候,要对自己的语音要素进行良好的控制。一方面要根据现场的氛围和事态的进展,让自己报道时的声音与之合拍,这使整个报道在语音上的基调;另一方面在对事件的具体进展进行叙述时又要保持声音上的平实,要反映出记者应该保持的客观、中立、平衡的态度,保持清晰、准确的叙述。出镜记者现场报道的语气、语调等过于夸张或者过于平静,都是不合适的。功能性发声则是指哭声、笑声、叹息声等带有明显感情色彩的声音。出镜记者在现场报道的过程中,应该尽量避免这类功能性发声,防止自己的情绪化。但有时对于突发事件的报道,可以本能地采取一些功能性发声,反而可以增强现场报道的效果。

四、结论

从当前国内现场出镜报道记者的诞生机制来看,通过单位实践而成长起来的现场出镜报道记者似乎更多,而且专业素养也更高。尽管高校是当前我国新闻人才培养的主要场所,但是对于现场出镜报道记者这样层次相对较高的新闻人才而言,高校的培养体制显然是无法满足或者说较难满足的。因此,通过单位实践,来逐步成长为现场出镜报道记者,就成为现场出镜报道记者培养的另外一条重要途径。

[1] 刘娅琼.电视现场报道的语体特征浅析[J].当代修辞学,2012(12):15.

[2] 谷中君.新闻现场报道中的语言运用[J].今传媒,2014(09):19-21.

[3] 白嗣新.重大事件出镜记者现场报道的技巧[J].今传媒,2011(06):66-68.

[4] 蔡之国,潘佳佳.出镜节目主持人现场报道语言表达能力探析[J].现代视听,2013(07):44-45.

[5] 倪琦珺.浅析出镜记者现场报道语言掌控[J].新闻实践,2013(12):32.

G214.2

A

1674-8883(2015)19-0139-01

朱嘉铭(1993—),男,辽宁凌海人,本科,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

猜你喜欢

现场报道文稿语言表达
文稿规范
文稿规范
本刊文稿中参考文献的要求
广播新闻现场报道的优势和发展趋势
新闻采访中如何应用语言表达技巧
对电视记者现场报道的技巧探析
“我在现场”——突发事件直播中记者的现场报道技巧
语言表达综合训练
语言表达与语体选择
文稿打字的小方法